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OCAT深圳馆︱“1342ºC—刘建华作品”个展

OCAT深圳馆︱“1342ºC—刘建华作品”个展

2020-04-22 11:08:09.309 来源: 本站综合整理 作者:

据悉,本次展览因疫情原因延期至2020年6月14日。

▲ 刘建华《迹象 Trace》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1年 瓷 Porcelain


视频︱OCAT深圳“1342ºC——刘建华作品”展览预告



▲ 刘建华《2012年末 The End of 2012》 522x252x3cm 2011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落叶 Fallen Leaves》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1-2013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落叶 Fallen Leaves》 局部

▲ 刘建华《落叶 Fallen Leaves》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1-2013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白纸Blank Paper》 200x120x0.7cm 2008-2019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骨头 Bone》182x12x10cm 2008-2009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绳子 Rope》192x14x3.5cm 2012-2015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绳子 Rope》局部

▲ 刘建华《线条 Lines》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5-2019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雾凇 Rime》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2-2015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盈 Filled》 68x68x3.5cm 2015-2017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沙 Sand》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2-2019年 陶瓷、耐火材料 Ceramic、Fire-proof material

▲ 刘建华《颜色 Color》 刘建华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16-2019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容器 Container》 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08-2018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遗弃 Discard》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01-2011年 瓷 Porcelain

▲ 刘建华《遗弃 Discard》局部

▲ 刘建华《遗弃 Discard》可变尺寸 Variable dimensions 2001-2011年 瓷 Porcelain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ljh_10.jpg

▲ 艺术家刘建华

640.webp1.jpg

▲ 策展人冯博一

▲ 开幕式现场

ljh_2_2.jpg

▲ OCAT深圳馆“1342ºC—刘建华作品”个展 嘉宾合影

ljh_11.jpg

展览名称:1342ºC——刘建华作品

策 展 人:冯博一、王景

开幕时间:2019-12-07 16:30-18:00

展览地址:OCAT深圳馆(深圳市南山区恩平街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F2栋)

展览时间:2019-12-08至2020-04-07

12月7日,艺术家刘建华最新个展“1342ºC——刘建华作品”于OCAT深圳馆开幕。此次展览由OCAT深圳馆主办,栾倩、毕大松任总监,冯博一、王景为策展人,获得了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并得到克丽丝汀迪奥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和佩斯画廊的参与和帮助。它将是OCAT深圳馆跨2019与2020两年的“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也是OCAT即将迈入15周年推出的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中的首个项目。 

本次个展以“1342℃”为主题,它是烧制陶瓷时相对的最高窑温,展览作品均以“陶瓷”为创作媒介。而陶瓷材质和窑变的不确定特点,恰好可以比附刘建华多年利用陶瓷进行不断艺术实验的“熔点”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一个视觉“燃点”的活跃程度,包括从陶瓷烧制的技术手段、方法到作品的具体形态,从媒材利用到视觉语言实验,从展览空间到陈列方式等等。由此构成了刘建华这次个展在探寻传统与当代、物质与视觉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内在逻辑和多维呈现。  

此次共展出十一件/组作品(其中三件/组为专门创作),集中呈现了近年来的艺术实践,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把对自然、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沉淀为“物品”的底色,从而去发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处境,以一种根植于自然、日常之中的艺术,真实且抽象地表现出现实状态下的内心世界。并与此次展场的空间特定性质相结合,打造和提纯了作品与空间在细节及整体上的相互并存、融洽。

呈现在展厅A的作品,无论是《白纸》《绳子》选取日常物件作为意象,还是《落叶》《沙》以自然物为意象,抑或《迹象》《线条》用线条形式勾勒的常见印记,又或者是《2012年末》借鉴中国园林窗格的冰裂纹造型,多是来自身边事、小细节。这种“熟悉”经过重新整合,借用空间变形、光影描画、细节夸张和静动结合等艺术思维,升华为一种“陌生”,营造的意旨抽象深刻,产生的联想变换复杂。对物的复制过程,使作品产生出原本与摹本转换后的质感差异,一方面人工之物和自然之物距离感消失,另一方面艺术与现实在“互为塑造”中也不断重置着彼此之间复杂的想象关系。对于从小接触陶瓷工艺的刘建华而言,虽然他从90年代以来的创作历程当中并没有局限于该材料,但在最新的创作阶段,他反而回归到该材料,显然,他是从对传统文化精神如何连接或者反思当代社会现实的层面来出发。比如新作品《颜色》源自于从古至今仍然在沿用的制瓷手艺揉泥的行为,艺术家在这里希望达到作品表面宁静而内在力量并置的状态及可能,也强调了瓷的单一性与颜色的多元性之间的张力和对抗。而单独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在展厅B的一组作品《遗弃》,则是模拟了一个废弃的瓷垃圾场,这起源于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从古至今还保留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习惯,即把烧坏了的“瓷形”打碎,并遗弃在各种场所包括河边、街道、作坊门口、炉窑外、垃圾场等等。它使观者在如同废墟的现场,在自然的真实与非具体的界限间离当中,在经济和消费主导的时代,寻求人与物的新诠释,体悟意义或价值的产生和获得。

从刘建华多年的创作经历来看,他从运用写实主义性质和社会学观察的表现手法到如今自觉远离给作品赋予强烈的主观观念,从“去中心化”的态度到对“低物质”概念的理解,选取以火与土烧制而成的陶瓷作为桥梁,取象更逼近日常自然,形式更为简单凝练,隐喻更为深远。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他汲取来自传统内部的文化资源,结合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敏感,指向现代人脆弱易碎的现实境遇以及遮蔽在现代性宏大叙事之下的个体生存经验,提供了多元的创作意识来重新认识被压抑的自然状态和日常生活。而在物质内部,对陶瓷材质、视觉语言和原有物表现方式的拆解和重构,展示出艺术家对传统、对陶瓷的不确定性和多重意义的思考与认知。刘建华的这种不断实验、挑战和颠覆、突破,构成了在当代艺术系统里作为个人的、抑或中国经验的一种视觉样本。


关于艺术家

刘建华,1962年出生于中国江西,1989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1989年至2004年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4年起至今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现生活工作于中国上海。

刘建华以综合材料为主要媒介,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刘建华的陶瓷和综合材料作品反映了近年来不断困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首次展出,刘建华将日常用品复制成外表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的神秘物体。2008年,他一反先前多年对全球化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焦点的近距离直接关注,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理念来进行创作,从2008年作品《无题》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语言体系。

关于策展人

冯博一

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划、评论、编辑等工作,注重当代艺术的实验性、批判性,关注于边缘、另类的艺术群体和年轻一代的生存状态和艺术创作。撰写有几十万字的论文、评论文章。

策划的重要展览有:“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北京)、“不合作方式”1、2展(上海、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重新解读——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展(奥地利维也纳埃索美术馆、荷兰COBRA美术馆)、“成都双年展”(成都会展中心)、“七零八落”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帝门画廊)、“杂七杂八”艺术展(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透视的景观——第六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艺术展”(OCAT深圳馆)、“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的后现代方式”展(华·美术馆)、“我的骨肉皮”(纽约亚洲艺术艺术博览会主题展)、“地图游戏:变化动力——国际视觉艺术暨建筑项目”(北京今日美术馆、英国伯明翰博物馆、意大利Terni国际当代艺术中心)、五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何香凝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奥沙艺术空间、澳门艺术博物馆)、“一种生存实在属性的叙事——中国当代艺术展”(挪威俾尔根美术馆)、“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世代转化的中国创造当代艺术展”(丹麦奥胡斯美术馆)、“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等。是为中国目前最活跃的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之一。

王景

生于1982年、广东。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纽约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现生活工作于深圳,任职于OCAT深圳馆研究部。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