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评论家+策展人 > 李小山(Li Xiaoshan)

李小山(Li Xiaoshan)

2014-01-22 18:55:32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李小山(Li Xiaoshan)

简历  
李小山,1957年生
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
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

1985年7月李小山在《江苏画刊》上刊登的一篇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是85思潮的精神主流——反传统的信号弹。李小山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的中国画研究生。

出版著作
《中国现代绘画史》(合著)、《批评的姿态》、《新中国》、《阵中叫阵》、《我们面对什么》以及长篇小说《木马史诗》。
参与过一些重要的国内艺术活动,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有重大影响。

 

李小山:中国前卫艺术现状

这是一个无法定论的评价不一的题目。很多情况下,即使关注前卫艺术现状的研究者也各持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它说明了对中国前卫艺术的言说的复杂性,并且也说明了中国前卫艺术本身所具有的问题。对“前卫”一词的理解,大概早已约定俗成,其要义无外乎不断地实验和探索,不断地破坏和创新,成为一种永远地刺激性地概念,对艺术产生推动作用。但是,“前卫”之前加上“中国”二字,意味着什么?我想有三点必须重视,其一,它不是我们原生态地而是“拿来”的东西,像一切其他领域的事物一样,当代中国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西化”的问题,因为传统再伟大也不能解决目前的现实难题,无论从功利的目的,或是从便捷的目的出发,都无法避免,“西化”讲到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和程度达到所谓的“当代”水平,与那个虚拟的国际艺坛(其实便是西方)保持同步和一致。其二,为使“前卫”不完全变成西方现成品的模仿,中国特色几乎可说使一种有意构思的策略,而其中的内容,说穿了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符号,是一些一目了然的急就章,与人的生存境遇以及精神体验联系不大,这必然导致极端的或巧妙的向西方献媚的心态,演化为席卷整个时代的风气。其三,由于前卫艺术与官方的文化政策相左,同时由于它的受众面的局限(当然还有严重的一点是市场的逼仄),很难形成比较强大的文化形态和比较坚固的社会层面,它的地下或半地下状况始终得不到根本的改观。

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目前不需要前卫艺术,要点在于,中国的前卫艺术不是为中国自身制作的,而是为西方度身定做的,中国的前卫艺术已经被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市场全面买断了。西方开出越来越度的各种各样的定单,而中国艺术家更是趋之若骛,把领到进入西方的入场券视作最高奖赏,两者一拍即合,共同塑造了中国前卫艺术的无奈的形象。因为,我说的不需要,不是指取消艺术家投入“前卫”的热情,恰恰相反,我说的正是要改变“不需要”为需要,使前卫艺术真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真实的部分。有论者与我争讨,认为中国的前卫艺术已经被社会接受并逐渐普及,基于现象的观察,这样的判断似乎不错,但是他们忘记了我强调过的一点,我们“有”前卫艺术,这是无疑的,但是,它是我们创作的结果吗?它是我们的艺术在积累过程中的正常的节奏吗?没有移植,没有模仿,没有借鉴——等等这些,中国的前卫艺术将等于零,并且,即使我们目前“有”了前卫艺术,仍然不能肯定它对中国的整个艺术格局发生了多大的触动,因为它的落脚点在西方,吸引力也在西方。

可以说,艺术自身孕育的革命只某个阶段的文化现象之一,驾驶缺乏社会价值系统的有力支持,其生命力便是有限的。中国当代的前卫艺术可追溯到70年代末的“星星”艺术家,与当时朦胧诗一样,仅仅表达了强烈的思潮性的革命要求,但是,它们产生不出辐射力和覆盖面。8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由于西化风潮再次成为主要的文化现象(如世纪初那样),艺术变革的呼声终于打碎了种种社会限制,冲破了保守阵营的防线,呈现出空前的热闹和多样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以致不断有人这样说,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艺术家把西方的百年艺术史重演了一遍。如此,就不难看出问题的要害,不妨这么设想,如果没有西方的“刺激”,能否具有我们今天的局面?

在艺术越来越趋向于自由表达和自由存在的今天,前卫艺术毫无疑问的是艺术家最直接的梦想,这在个人而言几乎是无可争辩的,但是有关“民族的”和“国际的”、“中国的”和“西方的”之类概念深刻地制约着个人,制约着个人地创造活动,除非你完全撇开社会性意义,把艺术当作纯粹的私人兴趣,这样一来,也就消解了它的全部的文化含义,将其看成彻底的后现代膏药,它既不能填充个人的信念真空,也不能为艺术自身找到合适的展示途径。艺术永远是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一,而文化,取消传播,取消交流,还成其为文化吗?

交流,传播,都须具有一个平等的基础,问题是我们现在找不到这么一个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改变不了被看、被选择的他者地位,因此就不得不翻来覆去谈论那些暂时根本克服不了的困境。我们热衷于谈论它,不正说明它的重要性吗?没有一个西方的艺术家或批评家愿意谈论“国际化”话题,因为他们已经体现了“国际化”的实质,一个貌似公正的老外对我说,你们为什么要去西方参加展览,西方有什么好的?接下来又说,你们有自己的艺术,根本没必要跟在西方后面跑。老外最后说,你们不应该把目光盯在人家身上,你们自己就是国际,你们搞好了,自然人家往你们这儿跑。这是一个富人对穷人的优越感,看似平等,实质上却是高高在上的老大心态,不要去西方,不要被西方人选择——那么,这种闭门造车的自我孤立的做法,在当今这种开放的交流的世界行得通吗?

所以说到底,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我重复一遍以前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如果老外的眼光是偏狭的和私心的,一味指责他们是没用的,老外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指责而变公正一些,紧要的是如何改变我们国内的艺术现状——从本质上改变人们对艺术的陈腐观念,从机制上形成两性循环,从心态上摆正位置,等等,——只有从我们自身内部的变革入手,从自身的建设入手,才会使得中国前卫艺术真正地国际化,真正地具有国际化的牢固地位。回顾多年来的创作实践,包括与国际交往的经验,便能够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示。是的,变化是必然的,而且将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展现出来,年轻一代和更年轻的一代很快便要登上舞台并成为主将。但是,我想指出一点,从目前我所看到的事实,似乎不怎么乐观,或许从制作上,从观念转换到媒介的能力上,从想象力和题材的扩展上,年轻一代艺术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与此同时,我发现他们的趣味更加西方化了,更加赤裸地把自己摆在西方接轨的位置上,在技巧的精致以及细腻的外表下,他们的激情出现了过早的衰退迹象。由于他们很快看准了穴位,因此,他们下手的时候显得成俗而功利,炒作、包装这些纯商业手法在他们那里几乎无师自通——我相信,这无疑师我们社会的流弊之一,由于它的渗透,在那些老前卫、老先锋身上的毛病,有可能在年轻一代艺术家身上成倍地放大。正如有的论者断言,现在是空前热闹的时期,是上台阶的时期,我想补充一句,中国的前卫艺术在热闹中是好是坏,是成是败,不能相信宣言,只能冷静地看待事实。

 

李小山:尽力尽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1980年考进南京艺术学院算起,李小山已经在南艺生活了33年,现在他的主要身份是新成立不久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这位学者出身的艺术管理者坦言全馆除了他之外全是80后,但他非常相信这批年轻人。在去年下半年一系列的设计展、交流展的预热之后,南艺美术馆开年就拿出了“周春芽新作展”这样接当代艺术地气的项目,而李小山也表示,之后将带领年轻的团队继续向前,走出一条非一线艺术城市的美术馆模式。

Hi艺术=Hi
李小山=李

国内美术馆出租场地的现象泛滥成灾

Hi:周春芽的新作展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策划的?这次在南艺展示这批作品,将有怎样的意义?

李:春芽是我的老朋友,我一直关注他的创作,他的石头系列、绿狗系列、桃花系列我都喜欢的。这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去年在上海展出过的作品,又有最近的新作,效果很好。春芽素来乐意和年轻人交流,我们馆作为大学美术馆,观众的主体是学生。据我所知,学生非常欢迎周春芽来学校美术馆展出他的作品,说明他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在展览期间,我们馆安排了一些学术活动,春芽会和师生作面对面交流,我想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Hi: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学院美术馆这一块运作的比较早,也形成了一些品牌,比如学院之光、超有机等,南艺美术馆有没有这样的年度大展计划?
  
李:我们馆是新馆,从去年年底开馆到现在,才几个月时间,许多工作有待逐步展开。按国内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看,央美美术馆地处皇城,占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我们馆在中心之外,只能因地制宜,做出特色。目前国内那么多美术馆,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每个馆自主策划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很少,以出租场地来收费的现象泛滥成灾。所以,央美美术馆在这方面是值得称道的。我们馆也在安排所谓的“品牌”展,学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各地奔波考察多时,我相信,通过一两年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我们会拿出具有我们馆特色的东西。
  
Hi:南艺美术馆作为一个学院美术馆,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校方对南艺美术馆的建设发展有怎样的要求?
  
李:大学美术馆一方面与社会美术馆的功能差不多,展览、学术、收藏、公共教育等,另外一方面又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教育实践提供平台和空间。举办高质量的展览和学术活动本身就是为师生提供良好服务。我们馆开馆展时所呈现的热闹景象令人高兴,美术作品展和设计作品展吸引了大量师生不断来馆里参观和交流。校方和我们馆一起制定了一个美术馆发展的框架,主要是希望我们馆搭建好服务平台,同时争取把美术馆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专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是金钱买不来的
  
Hi:校方对南艺美术馆每年的运作支持是怎样的?每年的预算方便透露一下吗?
  
李:我们馆暂时采用实报实销的办法。不管是展览费用还是学术费用,或是公共教育的投入都是如此。当然,随着我们馆各部门工作的完善,以后可能还得做预算,以更从容更合理地支配费用,减少许多人为的中间环节。同时,我们正在和一些品牌赞助商洽谈,争取他们在项目上或者长期的合作。我们和品牌商的合作应该是双向选择,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其实我们已经获得过一些企业赞助,以后还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Hi:南艺美术馆开馆展之后,展览,公共教育等各项工作很快就进入了正规,在您看来原因是什么?这与经费,以及团队准备有没有关系?
  
李:我们馆除了我之外,我们的团队全是80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比较用心比较刻苦,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美术馆工作的窍门,做得很不错。我强调美术馆是一个专业单位,无论管理者还是从业者,都须要具备专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这一点十分重要。我们在开馆前作了一些前期准备,几个年轻人去了今日美术馆和央美美术馆短期培训过,所以,大家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有数。专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是金钱买不来的,必须靠从业者的意愿和热爱。我对我们的年轻团队有信心,相信他们支撑得起我们馆未来的天地。另外也不能不说校方在人力、财力、物力都很支持,让我们得以施展拳脚。
  
Hi:对于南艺美术馆来说,第一步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南艺美术馆短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在国内,所有美术馆遇到的问题是相同的,只不过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掌门人那里得到了不同的处理。我最想强调专业性,强调高品质,但是我们的整个文化生态不行,这让我时时感到为难。即使我制定出3年规划,用句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许多因素在干扰正常节奏。我只能尽力尽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这是我和王璜生经常互相勉励的话。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 黄专(Huang Z..  下一篇: 水天中(Shui T..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