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艾未未(Ai Weiwei)

艾未未(Ai Weiwei)

2008-11-16 11:18:27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艾未未(Ai Weiwei)

简历
艾未未,1957年出生于北京
1978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
1982年就读帕森设计学院
1993至今返回中国并定居北京

Ai Weiwei
1957  Born in Beijing, China
1978  Enrolled at the Beijing Film Academy
1982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New York
1993  eturn to Beijing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China

个展
2010  “A Few Works from Ai Weiwei” Alexander Ochs Galleries, 柏林, 德国
      “联合利华系列: 艾未未”涡轮大厅, 泰特现代美术馆, 伦敦, 英国
      “Hurt Feelings” 维也纳, 奥地利
      “艾未未”,麦勒画廊. 瑞士
      “失手, 陶器公元前5000年-公元2010”,Museum of Contemporary Craft美国
      “艾未未”,Haines画廊,旧金山,美国
      “Barely something”, Stiftung DKM, 杜伊斯堡,德国
      “失手, 陶器公元前5000年-公元2010”, 阿卡迪亚大学美术馆,格林塞德,美国
2009  “随奶-人皆可用”(With Milk_find something everybody can use), 密斯.凡德罗临时展览馆(Mies van der Rohe Pavilion), 巴塞罗那,西班牙
      “世界地图” (World Map),林冠画廊(Faurschou Gallery),北京,中国
      “对不起” (So Sorry),Haus der Kunst,慕尼黑,德国
      “According to What?”, 森美术馆,东京,日本
      “Ways Beyond Art”, Ivory Gallery, 马德里,西班牙
      “Four Movements”, Phillips de Pury, 伦敦,英国
      “艾未未:纽约1983-1993”,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8  “艾未未”阿尔比画廊(Albion Gallery), 伦敦,英国
      “艾未未”,现代画廊(Hyundai Gallery), 汉城,韩国
      “Under Construction”, Sherman 当代艺术基金会, 坎贝尔镇(Cambelltown)艺术中心, 悉尼, 澳大利亚
      “Illumination”,布恩画廊(Mary Boone Gallery),纽约,美国
      “Go China! Ai Weiwei”, 高宁根博物馆, 高宁根,荷兰
2007   麦勒画廊. 瑞士
      “Traveling Landscapes ”,AedesLand, 柏林,德国
2006  “碎片”,麦勒画廊,北京
2004   泊尔尼美术馆, 瑞士
       Caermersklooster - Provinciaal Centrum voor Kunst en Cultuur,根特,比利时罗伯特•米勒画廊, 纽约
2003    麦勒画廊. 瑞士
1988   “旧鞋性-安全,” Art Waves画廊,纽约,美国
1982    亚洲基金会, 旧金山,美国

联展
2010    “直到现在,新的收藏(1960-2010)”, Target Gallery,明尼亚波里斯艺术学院,明尼亚波里斯,美国
        “8 Positions”,上海世博会荷兰馆,上海,中国
        “Radical Conceptual”,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德国
        “Contemplating the Void”,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美国
2009    “乞求,借和偷”,卢贝尔家族珍藏馆,迈阿密,美国
        “外国的魔力:中国-日本-欧洲”,赫琴斯博物馆,杜塞尔多夫,
        “垃圾”,AfterGallery,项目陈列室,莫斯科,俄罗斯
        “态度”,Shit-art Center,郑州,中国
        “The State of Things”, (策展) 博扎尔爱慕者艺术宫(Bozar Palais des Beaux-Arts),布鲁塞尔,比利时
        “Pete and Repeat –Zabludowicz 收藏的作品,176”(Pete and Repeat – the works from the Zabludowicz Collection, 176),伦敦,英国
        “Void of Memory” Kimusa of Platform 2009, 汉城,韩国
        “童话”赫兹利亚当代美术馆(Herzliy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赫兹利亚,以色列
        “The Making of Art”,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Schirn Kunsthalle Frankfurt),法兰克福,德国
        “I want to talk to you”,北京梯级艺术中心(T.art Center),北京,中国
        “The Big World: Recent Art from China”, 芝加哥文化中心, 美国
        “map Games: Dynamic of change”, 当代艺术中心(CAOS),特尔尼,意大利
        “United Technologies”,利斯莫尔城堡(Lismore Castle),利斯莫尔,爱尔兰
        “The Making of Art”, Kunsthalle Schirn, 美茵河法兰克福,德国
        “Action-Camera: Beijing Performance Photography”, Morris and Helen Belkin Art Gallery, 温哥华,加拿大
        “麻将 –希克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塞勒姆,美国
2008    “地震”,艺术频道(Art Channel), 北京,中国
        “China: Construction/Deconstruction-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圣保罗艺术博物馆(Museu de Arte de Sao Paolo), 圣保罗,巴西
        “Out there: 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意大利
        “Liverpool Biennial International 08: Made Up”, 泰特博物馆,利物浦,英国
        “Super Fengshui: UCCA Site Commissions”,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Reconstruction # 3. The Artists Playground”,Sudeley Castle,格洛斯特郡,英国
        “China Power Station: Part III”,Muse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卢森堡
        “Branded and on Display”,塔夫茨大学艺术画廊,梅德福,美国
        “Branded and on Display”,斯科茨代尔当代艺术博物馆,斯科茨代尔,美国
        “Branded and on Display”,盐湖城艺术中心,盐湖城,美国
        “Second Lives: Remixing the Ordinary”,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纽约,美国
        “Hypallage –The Post-Modern Mod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OTC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Half-Life of a Dream –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from the Logan Collection”,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美国
        “Selections from the Hara Museum's Permanent Collection”,Har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东京,日本
        “麻将 –希克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加利福尼亚大学, Berkeley Art Museum & Pacific Film Archive,伯克利,美国
        “China. The City exp(l)osed”,Institut Francais d'Architecture & du Patrimoin,巴黎,法国
        “Map games: Dynamic of change”,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China Gold –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Musée Maillol,巴黎,法国
        “Interval of Silence”,红星画廊,北京,中国
        “Body Media”,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Delirious Beijing”, PKM 画廊,北京,中国
        “趣味的共同体”,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New Vista-The Phenomenon of Post-Tradition in Contemporary”空白空间,北京,中国
        “身体媒体”,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Red Aside: 中国当代艺术希克收藏展”, Fundacio Joan Miro, Barcelona, 西班牙
        “The Real Thing.中国当代艺术”, 瓦伦西亚现代艺术机构,瓦伦西亚, 西班牙
2007     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透视的景观, 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EI – Entity Identity – 北京系列.西方的概念–中国的设计”, Stedelijk Museum s' Hertogenbosch,  荷兰
        “Fortunate Objects: Selections from the Ella Fontanals Cisneros Collection, CIFO – Cisneros Fontanals Art Foundation, 迈阿密, 美国
         “Inspired by China- Contemporary Furnituremakers Explore Chinese Traditions迈阿密罗德岱堡艺术博物馆,美国
         “当今中国”,Cobra 美术馆, 阿姆斯特丹,荷兰
         “大声展”, SOHO尚都,北京,中国
         “Something New Pussycat”, Klara Wallnerh画廊,柏林,德国
         “Energies – Synergy”, Foundation De 11 Lijnen, Oudenburg, 比利时
         “Chinese Video: Chord Chances in the Megalopolis”, Morono Kiang画廊, 洛杉矶,美国
         “麻将 –希克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 奥地利萨尔茨堡现代博物馆
         “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尔,德国
         “空谷艺术空间当代艺术展”,空谷艺术空间,杭州,中国
         “Metamorphosis: The Gene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坦佩雷美术馆, 坦佩雷,芬兰
        “Thermocline of Art. New Asian Waves”, ZKM - 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卡尔斯鲁厄,德国
        “来自中国的艺术—乌利﹒希克(Uli Sigg)收藏”, 巴西中央文化中心 , 里约热内卢,巴西
        “China Welcomes you... Desires, Struggles, New Identities”,新艺术中心, 格拉茨, 奥地利
        “金猪年--中国当代艺术希克(Sigg)收藏展”, Lewis Glucksman画廊, 科克(Cork)大学, 科克,爱尔兰.
        “金钱”,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Forged Realities”,北京U空间,中国
        “The Real Thing:中国当代艺术”, 泰德现代艺术馆利物浦馆,利物浦,英国
         Project “We are the future”第二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 Winzavod艺术中心, 莫斯科, 俄罗斯
        “Branded and on Display”,Kannert 美术馆, 伊利诺斯大学,伊利诺斯,美国
        “Branded and on Display”, Ulrich Museum of Art , 堪萨斯州立大学, Wichita,美国
        “A Continuous Dialogue”常青画廊, San Gimignano,意大利
        “What about sculpture?”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06    “恒动:当代艺术对话”,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
        “This Is Not For You – Sculptural Discourses”, 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 维也纳,奥地利
       “Detours. Tactical Approaches to Urbanization in China”,Eric Arthur 画廊, 建筑系,园林设计,多伦多大学,多伦多, 加拿大
       “China now, Faszination einer Weltveränderung”, Sammlung Essl, Kunst der Gegenwart, Klosterneuburg /维也纳, 奥地利
       “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希克收藏展”,Hamburger Kunsthalle, 汉堡,德国
       “首届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 -- 入境:中国美学”, 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
       “第五届亚太地区当代艺术展,昆士兰州艺术中心”, 昆士兰州,澳大利亚
       “Zones of Contact”,第十五届悉尼双年展,悉尼,澳大利亚
       “Territorial.艾未未和Serge Spitzer”,现代艺术美术馆, 法兰克福,德国
       “Altered, Stitched and Gathered”, PS1当代艺术中心, Long Island City,纽约,美国
       “中国发电厂I”, 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伦敦,英国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250#.Eine Ausstellung”. Haus der Kunst美术馆, 慕尼黑, 德国
       “Fill in the blanks”艺术文件仓库,北京,中国
2006釜山双年展, 釜山市立美术馆,釜山,韩国
       “Misleading Trails”,Samek 美术馆,Bucknell大学, Lewisburg,美国
       “Misleading Trails”,Schick 画廊,Skidmore学院,萨拉托加Springs,美国
       “Misleading Trails”,Boyden画廊, 马里兰圣玛丽学院,美国
         都市风景‘北京欢迎你’, Kunsthaus Hamburg,汉堡, 德国
       “A Continuous Dialogue”,常青画廊,北京,中国
       “Inspired by China – Contemporary Furnituremakers Explore Chinese Traditions”, Peabody Essex Museum, 塞伦,美国
       “中国当代, 建筑,艺术和视觉文化”,荷兰建筑学会, 鹿特丹,荷兰
       “Black and Blue”,罗伯特﹒米勒画廊,纽约,美国
       “Antique Modernity—Breaking Traditions”, 伊桑﹒科恩美术馆,纽约,美国
       “2006 Beaufort Outside”,现代艺术馆, 奥斯坦德,比利时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世界文化宫
柏林,德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纳希尔艺术博物馆(Nasher Museum of Art), Durham(达勒姆); 圣塔芭芭拉美术馆(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美国
       “新生: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 威廉斯学院艺术博物馆(Williams College Museum of Art),威廉姆斯镇(Williamstown),美国
2005   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Misleading Trails”, 范德比尔特大学美术馆, 纳什维尔,美国
      “Misleading Trails”, Charlotte and Philip Hanes Art Gallery , 维克森林大学, 温斯顿-塞伦(Winston-Salem) ,美国
      “Misleading Trails”, 北德克萨斯大学美术馆,登頓(Denton, Texas),美国
      “Misleading Trails”, Altgeld Gallery , 北伊利诺斯州大学, 德﹒卡布尔(DeKalb) ,美国
      “新生: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Tempe)艺术馆,美国
      “新生: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 University Art Gallery,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拉乔拉(La Jolla),美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伦敦,英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西雅图美术馆(Seattle Art Museum), 西雅图,美国
      “东经116与北纬40的聚落”,站台中国,北京,中国
       A Strange Heaven – 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y, Tennis Palace Art Museum, 赫尔辛基(Helsinki, Finland), 芬兰
      “麻将 —中国当代艺术希克收藏展”,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 瑞士
       第一届蒙彼利埃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 蒙彼利埃,法国
      “Cina.Prospettive d'Arte Contemporanea / China: As Seen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米兰,意大利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泰特现代美术馆( Tate Modern ),伦敦,英国
      “No 250. An Exhibition. Beauty and Waste in the Architecture of Herzog & de Meuron”, 荷兰建筑学会, 鹿特丹,荷兰
2003 “Silknet-Emerging Chinese Artists”, 麦勒画廊, 瑞士
        “ Persona3”,艺术文件仓库,北京,中国
        “Le Printemps de Chine”, CRAC ALSAC, Altkirch,法国
        “新生: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 David Winton Bell Gallery, List Art Center,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美国
       “新生: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 Samek Art Gallery, Bucknell University, 路易斯伯格(Lewisburg),美国
       “新生: 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 Jean Paul Slusser Gallery ,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美国
       “Piss Off”, Museum of New Art, Pontiac ,美国
       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意大利
       “Misleading Trails”,艺术文件仓库,北京,中国
       “On the Edge – 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y & Video, Ethan Cohen Fine Arts,纽约,美国
       “Chinese Object: Dreams & Obsessions”,Salvatore Ferragamo Gallery,纽约,美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Printemps Chicago and The David and Alfred Smart Museum of Art, 芝加哥,美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纽约,美国
       “Modern Style in East Asia”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北京,中国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250号, Eine Ausstellung”Schaulager, 巴塞尔, 瑞士
2003   “New Zone-Chinese Art ”,Zacheta国家美术馆, 华沙, 波兰
       “A Strange Heaven.中国当代摄影”, Galerie Rudolfinum, 布拉格, 捷克共和国
       “节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建筑实践”,联洋建筑博物馆, 上海,中国
       “Cement- Marginal Space in Contemporary Art”,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02   “中国-传统和现代”, Museum Ludwig Galerie Oberhausen, 奥伯豪森(Oberhausen),德国
       “Art from a Changing World:The Ludwig Collection”,Henie Onstad Kunstsenter, Hoevikodden, 挪威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中国
2001   “Take Part II” 麦勒画廊. 瑞士
       “Tu Mu. Young Chinese Architecture”,Aedes Galerie,柏林,德国
       “Take Part I”, 麦勒画廊. 瑞士
2000   “不合作方式”, 东廊画廊,上海,中国
       “肖像,人物,一对和一组”, 比翼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我们的中国朋友”, ACC 画廊 和包豪斯大学美术馆 (与麦勒画廊合作), 威玛,德国
1999   “Innovations Part I,” 艺术文件仓库. 北京,中国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 意大利
       “现代中国艺术基金会收藏展”, Caermersklooster - Provinciaal Centrum voor Kunst en Cultuur,根特,比利时
       “观念,色彩和激情”,艺术文件仓库,北京,中国
1998   “Double Kitsch: Painters from China”,纽约Max Protetch画廊,美国        
1997   “《交点》中、日、韩现当代艺术展”, Daegu Art & Culture Hall , 韩国
1996   “Begegnung mit China”. 路德维希国际艺术论坛, 亚琛, 德国
1995   “Configura 2 - Dialog der Kulturen”, Angermuseum, Galerie am 
        Fischmarkt, Erfurt,德国
       “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哥德堡艺术博物馆,哥德堡,瑞典
1993   “中国当代艺术—星星十五年”,东京画廊,东京,日本
1989   “星星十年”, 汉雅轩画廊香港, 台湾, 法国
1987   “The Star at Harvard: Chinese Dissident Art”,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美国
1986 七个艺术家联展, Vorpal 画廊. 美国
       “China's New Expression”, Municipal 画廊, 纽约. 美国
       “中国先锋艺术”, 阿尔班尼大学美术馆(Albany University Art Museum), 纽约,美国.
1980    “第二届星星画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79    “第一届星星画展”. 中国美术馆墙外,北京,中国

建筑作品
2008   鄂尔多斯100项目策划 ,园林设计(建设中)
       The Great Pyramid,Dessau,德国(竞赛)
       红砖画廊,红1号院,草场地,北京
2007   杭州江南会所,7个别墅,杭州,中国
       Gottschalk-Halls, 童话的临时室内装置,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草场地,北京,中国            
       17个工作室,草场地,北京,中国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古陶博物馆,金华,浙江,中国
2006   昆明艺术谷,昆明,云南,中国(方案)
       Naga室内设计,北京,中国(在建)
2005   运河边上的院子--九个盒子, 泰禾地产,北京,中国
       泰禾别墅G12建筑. 北京(概念设计)
       泰禾地产运河边上的别墅样板间设计. 北京
       四川九寨沟边边街,四川
       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 赫尔佐格.德梅隆的顾问,青岛,山东,中国
       丽江雪山水城树宅, 云南(方案)
       草场地工作室加盖,北京, 中国
       环碧堂画廊, 内部设计,北京
       海口别墅, 海南(方案)
       中国登山者纪念碑, 安徽(方案)
       舒朗服装厂厂房,  烟台,山东
       麦勒画廊. 104 草场地,北京
2004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景观设计. 浙江
       去哪 餐厅, 北京
2003   国家体育场方案 ,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顾问 北京
       国家体育场景观设计, 北京
       艾青中学景观设计, 浙江.
       金东新区商业文化中心 ,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顾问,浙江(在建)
       广东东莞松山湖文化营展览馆,广东(概念设计)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16#建筑-“六间”,南京,江苏
       哑巴空间设计,北京
2002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大学(总规划)
       艾青文化公园, 浙江
       金华金东区义乌江大坝,浙江
       江苏安特汽车厂,江苏
2001   长城脚下的公社景观设计, 北京
       甲55酒吧,北京
2000   SOHO现代城景观设计, 北京  
       SOHO现代城艺术馆策划, 北京
1999   艾未未工作室. 北京
1998   艺术文件仓库,草场地,北京

艺术家作品

艾未未Ai Weiwei
她在这个世界上开心地生活过七年
Remembering
C-print
117x305 cm
2009
Photocredit: Haus der Kunst, Photographer: Lawrence Weiner

Remembering, 2009
back packs and metal structure
approx. (h) 117 x 305 cm
Photocredit: Haus der Kunst
Photographer: Lawrence Weiner

艾未未在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涡轮大厅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1亿颗陶瓷瓜子》这件名为《1亿颗陶瓷瓜子》的作品这1亿颗瓜子重量超过150吨,从五六年前开始筹备制作,是景德镇1600名熟练工人历时2年多才完成的,每一颗都要经过30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Rock installation on Dachstein_2010

北京

外墙面为裸砖的工作室和四合院样式的连体别墅,这片由观念艺术家和建筑师艾未未在北京大山子艺术区附近为麦勒画廊修建展厅和工作室被漆成了漂亮的浅灰色。建筑的外表线条和内部装修简约之至。空旷,开放,干净,洁白,具有颠覆性。

屋内,准备好接受长时间采访的艾未未显得平静而温和。他的身后是一张来人难以视而不见的原创海报:画面的中心被一根巨大的、缠着绷带的中指占据,它粗鲁地竖起,仿佛在挑衅权威们来扳倒它。另一面墙上,是他1985年的作品《小提琴》:一个铁铲的手柄被移植到一把小提琴身上(小提琴为上流社会的象征)。
屋内另一处,艾未未挂了一组他自己捧着一个有两千年历史的汉代花瓶,然后把它摔碎的照片。还有一本他写的书——《不合作方式》,以及一些1990年代的先锋艺术作品。在邻近的小工作室里,一张经过他艺术化的重组和架构的清代木桌仿佛证明了这个居室的主人确有能力颠覆历史和传统:处理后的木桌两条腿接地,另两条腿顶着墙。
这就是艾未未的工作:质问权威,颠覆传统或经典,并将当下消费主义时代的符号融于旧世界的物品之中。“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擅长艺术,但我从中得到解脱,”这个四十九岁的留着小胡子的健壮艺术家说,“这是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
  
艾未未用不着谦虚。他已经是公认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头人及最有创造力的思想者之一,一个被专家们认为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人。他是最早一批摈弃苏联写实主义和“文革”宣传风格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最早质疑领袖标准像的人之一。1970年代晚期,他是著名的,抑或是无名的“星星画会“的成员,这是一群通过在中国美术馆展示激进艺术作品而扬名艺术界的自学成材的艺术家。在漫长的旅居纽约生活之后,他于1990年代回到北京,组建了一个实验性的,类似纽约艺术家天堂东村的社区。后来,就是在这里,产生了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和激进绘画、摄影以及装置作品。
今天,艾未未不仅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一位广受赞誉的建筑设计师。受聘于瑞士Herzog& de Meuron建筑公司, 他参与设计了耗资3亿7千5百万美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他自己的艺术作品也供不应求,他的那幅著名的,从寺庙中抢救出来的木刻《中国地图》在索斯比拍得22.8万美元。
一些批评家称艾未未的作品,比如他的摄影,是对政府或权威的肤浅的政治抨击。但是《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人Holland Carter却称艾未未的作品“发人深省”,或许这其中有被某些人讥笑为“学者型的小丑”的东西。
中国当代艺术的两大收藏家管艺和前瑞士驻华大使Uli Sigg称艾未未是个天才。“他深谙中西方文化,并且熟知中国传统,而且不断地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周旋,” Sigg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他常常采用一些看似简单但其实复杂的创作主体和创作方法,他拥有丰富而智慧的艺术表现手法。”
艾未未的北京工作室已经成为收藏家、艺术基金会和国外知名美术馆的访问者们常到之处。前德国总理Gerhard Schroeder也名列访客名单。他也是Uli Sigg创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奖的评委之一。他的画廊“中国艺术文件仓库” 正在和瑞士鲁塞恩的麦勒画廊(Galerie Urs Meile)合作,展示中国那些最具探索精神的前卫艺术家的作品。
在当代艺术不被看好,展览时常被叫停的现实条件下,艾未未拥有凡人所没有的勇气,他质疑政府,敢面对任何权威,以用解构传统的方式去创造现代艺术为乐。而有时他的创造似乎仅仅源于一时兴起。当问及他的那一组自己手持唐代花瓶然后又将其摔碎的摄影深意何在,他冲记者答道:“用来证明重力原理是有效的。”
艾未未的腔调有时就是这样——机灵,半真半假,轻浮——然后谦虚。

听了艾未未的故事之后,听众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都是巧合,是时代和历史的巧合使他有了今天。他似乎在说,他和他的家人跟随着历史波澜的移动而伫足于一个幸运时期。在多年搜寻创意的旅程后,艾未未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场席卷中国的艺术旋风的中央。
“现在的事越来越奇怪,越来越疯狂,”他说,“每天都有大艺术馆和基金会的人、作家、摄影师和导演来我这儿,他们都急切地想知道中国发生着什么,”他说,“你根本无法想象——都是这些人,他们连长城都不去,他们就来这儿。”

艾青之子

艾未未出生于“反右运动”开始的1957年。在允许知识分子对政治进行批评后不久,政府对洪水般的批评失去了耐心而不堪其扰,开始将知识分子划为“右派”,或谓“国家的敌人”。很多人锒铛入狱或被下放劳动。
艾未未的父亲——著名诗人艾青——成为这次运动的首批受害人之一。 他被驱逐出北京城,先后被送到黑龙江和新疆省的劳改农场。
“他那时候是国家的公敌,人民的敌人。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国家敌人的儿子,”直至今天,艾未未在他北京的工作室里依然激愤难平,“他当时扫厕所,全家生活条件差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但这就是国家走过的路。”
艾未未在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时,一次又一次回到多年前的往事,回忆起他父亲在流放期间的悲惨遭遇,以及他的愤怒。

艾未未出生时,他的父亲艾青是这个国家最知名的诗人之一。艾青于上世纪30年代在巴黎学过画,他的代表作《大堰河》问世于1936年日军占领期间。他曾经被蒋介石和国民党关过监狱,后来又进过GCD的监狱。他的命运随着国家政治的变化而坎坷起伏。
“我父亲出席了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还拍了照片留念,”艾未未说道,“那会儿,艺术和文学都很简单,任何事情你不是支持就是反对。所以文学就是阶级斗争,你可能会为一句话而丧命。”
在新疆生活了九年之后,艾未未一家又被送到戈壁沙漠去劳改。据艾未未回忆,在那五年时间里,他父亲的唯一工作就是打扫厕所。这个激励了好几代作家的伟大诗人还险些被打死。
转机在1970年代到来。据说,当时一位国外友人向周恩来询问了关于艾青的境况。不久,艾青被批准回到北京他自己的住所。1978年他被平反,重新提笔写作,直到去世。

东村:纽约和北京

艾未未在1970年代和家人一起回到了北京。在看过他的绘画和素描的父辈的鼓励下,艾未未开始从事艺术创作。
1976年,大学恢复招生。艾未未克服重重困难拿到了两所国内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他选择了电影学院。当时的同学中有张艺谋和陈凯歌。然而他的电影学习之路却中断了。
“在学了两年之后,我感觉非常无聊。我们刚进学校时都很兴奋,但我后来却非常不开心,”他说,“我们国家刚刚经历了一段没有人权的黑暗时代,突然在一夜之间,人们开始大谈‘四个现代化’,却没人反思刚刚过去的事情。我非常失望。”

在那段时间,艾未未加入了由一群挑战传统艺术观的艺术家组成的“星星画会”,这个由雕塑家王克平领头的团体于1979年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的台阶上举办展览,他们的展览立刻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人们说这是对以往艺术的巨大冲击。伴随这次艺术运动而生的,还有北京的“民主墙”,一个青年人表达自我、发表理想的地方。后来,有关部门撤销了“民主墙”,当历史倒退到控制言论自由的时候,艾未未在他女朋友家人的帮助下,得以赴美国留学。
1981年他去了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不久,他通过了英语考试,移居纽约市,在那里,他进入了帕森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和艺术学生联盟(the Art Students League)。
他说,在纽约期间,他潜心研究了达达主义,贾斯珀•琼斯,安迪•沃霍尔和马塞尔•杜尚。然而他又一次辍学了。在纽约的十二年中,他花了大量时间轧马路、看展览、逛书店,他还兼职做过保姆、建筑工人、画匠等,他同时从事实验艺术并尝试组建一个知识分子的生活区。
“我们这一代几乎没有人浪费时间,”他说,“他们要么想拿个文凭,要么想进入主流。他们都想成为有用的人,但这种念头从来没有占据过我的大脑。”
在纽约,他和一个寂寞的纽约诗人Allen Ginsberg 成了好朋友,后者是19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一面旗帜,经常在东村的圣马可教堂朗诵自己的诗歌。那时艾未未住在靠近Tompkins Square Park的公寓,那里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谭盾、徐冰和陈凯歌等年轻中国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据点。
“我住的地方成了城东的根据地,”他笑道,“当时我的电话自动答录机的录音是:‘东边是正确的(East is Right)’。”

据艾未未称,他在纽约时几乎什么都不做。他把自己的作品拿给Allen Ginsberg看,对方表示怀疑有哪家画廊会展出它们。在聚会上,一旦他自称艺术家,旁人就会嗤之以鼻。而且自从他退学之后,他已经成为非法居留者。
1985年,他终于有机会参加了由Ethan Cohen画廊举办的展览。其中的一件作品是,他将一件大号雨衣挂在衣帽架上,并将一个避孕套拴在雨衣的口袋处。
他说,在那个年代德国表现主义和巴斯奎特相当流行。他的事业几乎没有开始。
1989年6月学潮开始,他愤怒了。他在纽约进行了八天的绝食静坐以示抗议。他同时加入了一个名叫“团结中国”的组织。他说,可笑的是,他因此而告别了非法身份,拿到了绿卡,得以名正言顺地留在美国。
1993年在听亲戚说父亲病倒之后,他回了国。他说他其实不想回家——因为有种失败的感觉。
“1993年,当我回到家,我妈都不好意思问我的情况。我没有文凭,连本科都不是,几乎没有钱,没有财产,没有结婚。但是我还是回来了,因为我爸爸病了。十二年了,我从来没有回来过,甚至没写过信。”
父亲在艾未未回家三年之后的1996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毕加索”回家

回家后,艾未未重返艺术圈。他组建了一个艺术家的生活区,借纽约东村之名,号称北京“东村”。他开始和艺术家共事,出版关于他们作品的地下刊物,取名叫“黑皮书”、“白皮书”、“灰皮书”等等。
在一组摄影作品当中,他对着一组国家纪念堂竖起中指,包括:华盛顿的白宫、北京天安门、柏林议会大楼和巴黎埃菲尔铁塔。
在记录马六明和张洹等他所欣赏的艺术家的同时,艾未未开始推出自己的作品。有大胆的照片、超现实主义的雕塑和大型装置,比如他那灵动而精密的永动车装置。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同样著名的还有一张他妻子路青的照片。照片中,路青俨如一个“暴露狂”,她在天安门的毛主席像面前撩起裙子,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盯着她看。时值1994年6月。
他还创作了看起来很简单的摄影系列,比如《七个像框》,一组关于一个北京军区警卫员的七张照片。每一张表现了他身体的一个部分,从头到脚。这个相当僵硬的军人具备所有权威的特征:从严肃的表情到整洁的装束。在最后一张照片里,如策展人巫鸿所指出的,他的右脚鞋带松了。
这张照片,如同艾未未的许多作品一样,意在取笑权威,揭露官僚主义,解构权威和传统——正如摔碎古董花瓶,用可口可乐商标装饰一个汉朝的瓮,或者为石器时代的泥罐刷上“沃霍尔颜色”,使之重获生机。
2000年上海双年展期间,艾未未与冯博一一起在上海莫干山东廊画廊策展了众所周知的展览“不合作方式”。该展览因为充满超前卫的展品(其中一件是由两个死婴组成的装置作品)而在开展当天即被关闭。为报道双年展而来的西方记者蜂拥而至,艾未未因此声名大噪。
艾未未说自1999年之后,中国开放了很多,表现之一就是北京和上海的当代艺术市场的红火。目前只有那些最直白地表达政见的作品——比如描绘天安门广场事件——才会遭禁或被透视研究。  

 

艾未未的艺术世界

文·摄影/杜小鹃

北京草场地艺术区新开的瑞士麦勒画廊(Galerie Urs Meile)4月8号以艾未未在中国首次个展《艾未未 — 碎片》作为画廊的开幕展,展出了他的两件作品为一件大型装置《寺庙碎片》与三个相关联的影像作品:《北京:长安街沿线》(2004),《北京:二环立交桥》(2005)和《北京:三环立交桥》(2005),同时,该艺术中心也为艾未未亲自设计,风格简约而大气。

《寺庙碎片》是用古代家具与过去创作剩下的170多块木块组成,作为材料的十分沉重的铁木为被政府批准拆迁的广东省内古代寺庙中的梁柱木,经艾未未之手打造后,历史与沧桑被融入兼具审美与收藏的艺术品里。《寺庙碎片》由十一根柱子组成,抽象的外形也是假想中国地图的边界,它所蕴含的非理性特点使之看上去也是权宜之计,与经典的建筑结构与木工技艺的美感背道而驰,从这些庞大、转瞬即逝与不确定之间的矛盾里隐约透露出艺术家所关心的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情,即高速发展下目前中国的失重现状。

北京系列的影像作品已经在泰特(Tate Museum)等三家重要的美术馆展出过,作品借助北京地图摄制并根据一系列严格的技术规则完成的,具有浓厚的概念意义。北京的环线与长安街各处在指定点被以机械、客观和固定的方式拍摄一分钟,它记录了首都复杂与狂热的高速运转。北京是一个不断努力向未来发展的大城市,而这些经过收集与重组的影像碎片作品,向北京乃至国内永不停歇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城市变革提出了质疑。艾未未说:“历史总是我们做的所有事情中的遗失的一环。我认为这些碎片中体现了一种瞬间的真实。这就是碎片的含义:瞬间的片断。”

东村教父

1957年生于北京的艾未未为诗人艾青之子,曾经为70年代“星星画

  

网友评论

共 1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
路人
2022-02-05 08:22
Garb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