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2015-07-22 16:53:37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是1980年代,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

他出生在宾州库兹镇Kutztown,并曾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就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波普艺术风格,他最早期的作品是在1980年创作的,当时他在纽约地铁的车站中,寻找黑色的海报待贴处,使用白色粉笔涂鸦,多为粗轮廓线,单色、空心的抽象人、动物等图案,他的作品经常犹如某种复杂花纹,各种图案充满了整个构图,往往没有透视,也没有肌理,但具有许多象征性的感情,如吠叫的狗,跪趴着的小人等。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采访他在地铁站涂鸦,以及被逮补的现场状况,使得他一夕间家喻户晓,随後在不断的展览与创作下,以涂鸭画家之姿进入了博物馆,作品价钱水涨船高,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报导,在1984年,凯斯·哈林的一张画「戴鳄鱼面具的狗」可喊价到美金两万元,除此之外,他还受邀进行许多博物馆的行动绘画创作。1985年,法国国立当代美术馆及荷兰国立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专题展。1986年,他在纽约市苏活区开了一家贩卖自己作品的杂货店。就叫做「Pop Shop」。

1988年,他发现自己罹患艾滋病,1989年,凯斯哈林基金会成立,主要目地在于促进儿童福利规划。1990年,他以31岁的年纪死于艾滋病,他的画作在20世纪变成了醒目的视觉语言之一。

艺术家作品

St. Sebastian(1984)

 

72.2x76.2cm 1986

 

91.4x121.9cm 1986

 

 

 

哈林是精力过旺的人,1982年在纽约市的休士顿街有一面弃墙,面积有15*50英尺,一个人日夜不停地画,路边堆满垃圾,他一点也不受影响,整幅画面相当对称,图案是人们的舞蹈,健康快乐的画面,行人常常为他拍照或录影。

从1980年到1989年,自始至终,哈林将经常忘我的投身于公共艺术事业,如纽约时代广场的数字广告牌动画、剧院和俱乐部的背景装置、Swatch品牌的广告设计、绝对伏特加的广告活动,再到世界各地几十个国家、包括慈善机构、医院、幼儿园、孤儿院等地创作壁画作品。

很多年以后,哈林搬到了纽约进入视觉艺术学校。哈林发现一个在画廊和博物馆以外的非常流行的另类艺术社区,就是在闹市区的街角、地铁站或者舞厅前。在那里,他结识了肯尼·沙尔夫(Kenny Scharf)和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和一些有表演艺术家、涂鸦达人组成的新兴艺术社区的朋友。哈林被这些能量和精神所感染,开始在57俱乐部和其它地方组织参与展览和表演。

除了被同辈的创新和能量所感染,哈林还被让·杜布菲( Jean Dubuffet)、皮埃尔·阿列钦斯基(Pierre Alechinsky)、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布利昂·吉森(Brion Gysin )和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的独立艺术家宣言所激发。他受这些影响,哈林推动自己向年轻有活力的以线为主的单一图形表达方式转变。

在视觉艺术学校里,哈林尝试表演、影响装置和拼贴,仍在不断的加强绘画。在1980年,哈林找到了一个与更多观众交流的更高效的媒介,就是在纽约地铁站月台被哑光黑纸覆盖的广告看板上涂鸦。他开始在整个地铁站的空白纸板上创作。一开始他的标记是一个动物,随着他一直画,开始越来越像是一只狗,然后他画一些小小的用四肢爬行的人物,渐渐的就演变成他著名的婴儿标记。渐渐地凯斯·哈宁开始建构他个人的视觉语汇,而且逐年的变化与增加。

在1980年到1985年期间,哈林非常迅速的创作了上百件公共涂鸦艺术作品,甚至一天能创作40件左右地铁涂鸦绘画,地铁站也成为了哈林所说的图形创意实验的基地。这种流动的图形对于纽约的工作的人们再熟悉不过,这成为80年代纽约城市风景,也变为当代文化的一种标志。

1986年4月,哈林在Soho里开了零售商店,出售以他图形制作的T恤、玩具、纽扣、磁铁等商品。哈林把他的商店当做艺术延伸的领域,在全部白墙上创作黑色涂鸦,打造出了一个非常醒目独特的环境。这个商店以最低的成本使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他作品。这个商店的做法受到了业界很多的批评,但哈林仍旧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更多的展示给人们,而且他的导师、朋友、粉丝、甚至包括安迪沃霍都非常支持他的商店项目。

凯斯·哈林于1988年被确诊为艾滋病,在1989年,他创立了凯斯·哈林基金会,授权为艾滋病组织提供资金和影像,通过展览、出版物等发动更多的观众去完成哈林的项目。哈林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都得了这种绝症而死亡,令人悲痛。坚强的他不能放弃生存,不能自我中断人生,哈林总是感谢人生,如果能长寿,那是额外的礼物。他也希望同性恋者能够大大方方地走出阴影,也应该享有做人的权利。同时,他仍积极地为儿童和弱势团体造福,还创作了一系列Save sex 和Stop Aids的 作品,向年轻人宣传安全性爱的重要性。

1990年2月16日哈林因艾滋病在纽约猝逝,5月4日在纽约圣约翰神明大教堂,1000多人为他举办了追悼会。

凯斯·哈林一生颇为多舛,他成名于街头,并且一炮走红,最后却死于艾滋病。他短暂的人生如绚烂烟火般留在了当代艺术史上,时至今日,优衣库UNIQLO还在推出他的艺术TEE。

涂鸦之父——基斯· 哈林(1958—1990) 
   
哈林曾说:“迪斯尼的动画伴随我长大,因此它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完美的产品。因为我只有24岁,因为我生长在美国。并且我的图案……与日常的基本的语言和思想与之有紧密的联系;更为主要的是,它们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可以立刻感动人的孩童的天真和成人的深刻,触及诸如生和死这样严肃的话题。他的"光芒四射的婴儿"流露出的既有核的污染,也有生命的活力。它们还谴责毒品、种族主义、对同性恋的恐惧、对艾滋病的警告……。他的作品的效果总是被他的幽默、伤感的漫画风格所淡化。他既想非常严肃,又想大众化,但是一直未能使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画独具特色,生动鲜明,但是未能超出伤感和平面的层次,因而显得有些单薄,没有深入下去。但是,正是这种简单使他的画像迪斯尼动画一样让人们喜闻乐见。 
   
作为他的大众主义观念的扩展,哈林大量生产了具有自己绘画特色的素描、印刷品、油画、雕塑、壁画、T恤衫、钮扣和旗帜。他甚至开了一家名叫"流行商店"的小店,经营他亲自装饰过的廉价商品。以沃霍尔 为榜样,哈林 使自己成了一个时髦的名人和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保持了自己在艺术界的地位。 
   
“艺术不是一种为少数人所欣赏而保留的精英活动,而是为每一个人的,这是我不断工作的终极目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仅仅是一个媒介。” 
   
——哈林 
   
在纽约地铁,在比萨教堂,在柏林墙上,人们都能看到随意舒展而又轻松谐谑的线条涂鸦出的符号图像,它们欠缺理性的呵护,显隐着东方似的逸趣,表达出率直的性灵,它们强烈地传达了媒体时代驳杂而又明晰符号信息,构成了敏锐而又雄辩的哈林卡通词汇体系:发光的孩童、狂吠的恶狗、漂浮的十字、欲望的性器;金字塔、太空船、同性恋、吸毒者、电脑、飞碟、图腾、心脏、美元,随着爱滋病的阳性符号在哈林的身体内外蔓延繁衍,他的作品世界也变得焦虑怪异,但他仍以童贞似的涂鸦符号,向世界发出警告;以坚韧的巨大毅力,对抗自身的疾病;以持续的创造活力,投入社会事业;也使他成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艺术家之一。 
   
基思·哈林出生于一九五八年,死于一九九零年,年仅三十二岁。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库茨镇长大,一九七八年,他在纽约艺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这是他的艺术以艺术史为思考的基础。在一九八四年搬到街头墙面用颜料涂鸦时,他的名字就已广为人知。到后来进入画廊和博物馆,再到死于爱滋病时,他的艺术已得到国际公众的广泛赞赏,其中包括儿童、妇女、老人、流浪汉、社会活动家、媒体名人和艺术界重要人士。他涂鸦了约五千张作品,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他仍然坚持去地铁涂鸦。 
   
“地铁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看到了另一种对艺术理解的方法,即艺术作为某种东西可以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或者将信息传递给他们,而这些人正在逐渐成为艺术的港湾。在过去,艺术是中产阶级和那些可以支付得起收藏费并且‘理解’它的人的象征。艺术被当作将大众与上层社会隔离的手段,而且在多方面被当作反对大众的工具。很久以来,艺术经历了一种过分知识分子化的过程”,“对我而言,我在地铁中的一幅画与标价几千元的一幅画之间没有什么不同。” 
   
哈林的画具有一种急迫、清澈和率直的感觉,他的图像可以迅速将我们从古代仪式的神秘之中带到现代生物学和科学技术之中。所谓新的原则其实是我们的最古老的直觉的一种发现。哈林的符号系统显示出泛神信仰,这是一种原始观念,万物皆有灵魂,所以万物皆在灵魂之中相互联系。哈林的放光孩童通过一种卡通的蒸馏净化浓缩了几千年的宗教图像,给予我们第一个可信的二十世纪的光环。 
   
“我最感兴趣的东西之一就是在情境中的偶发作用——让事物自动发生。我的画从不做预先计划,我从不为一幅画去作草图,甚至大型壁画也是如此。” 
   
在哈林的世界图画中,前景与背景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在他的一件作品中无论构图有多么复杂,所有的动作却压缩在一个没有深度的电视平面之中。尽管在哈林创作的几乎每一件作品中都有一种叙述性,但是“故事”既没有结尾也没有开始。这很像计算机的任意通入功能,观看者或操作者可以在任何一点“追踪”哈林作品中的局部。 
   
“艺术家是一种容器,世界通过他被倾倒出来,我们仅仅在用颜料制造的物质结果中瞥见这种艺术精神。” 
   
有些艺术家留下一种风格,另一些则留下一两个值得纪念的主题,而像毕加索这样的富有雄心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一个可以适应多种新的表现形式的词汇表。哈林的遗产则是一个模型世界,一部符号和象征的字典,它反映出在一个数字魔术和巨大信息危机时代中的忧虑、安乐、欲望、压抑和希望。哈林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使命是要解放心灵,激发想象力和反对我们的文化对人性的泯灭。 
   
“艺术的存在始于观照者的眼睛,通过想象、发明和碰撞而获得力量。” 
   
如果忽视公众与地铁涂鸦和户外壁画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就会错过哈林作品中最显著的本质之一。哈林意识到与其试图将人们带来观看他的艺术,还不如将他的艺术带到人们面前来得美妙。不仅哈林的媒介是讯息,就是哈林本人也是媒介。 
   
“当我作画时,那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你完全到了另一个地方,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你会进入完全具有普遍性的事物中,完全超越你的自我。” 
   
人人都知道,曾经在地铁里乱涂乱画的基思 ·哈林如今成了一位艺术家。他的成功被当作至今阴魂不散的美国梦的一个实例而激励了许多的年轻人。这是一个描绘不知道什么性别的胎儿在母体内躁动的作品。胎儿沐浴着阳光,或者说正发散着光芒。它是自由和祝福的象征?还是基思·哈林只是渴望重归童年?作品位于沿哈德逊河而建的湖边公园里。钢板被裁成人的形状,弯成半圆,涂上色彩。1990年初基思·哈林死于艾滋病。 
   
哈林对当众表演的承诺是他对偶然性和自发性的充分利用为后盾时。他同样受到波洛克的绘画程序中所具有的自动作用、东方书法家自信的启发而获得灵感。他喜欢引用巴斯杜尔的格言:“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头脑。”

哈林发明了一种视觉电码,它可以通过信息量更大的印刷和电子媒介而被增强。作为一个好的传递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接收者——而哈林便具有特别长的触角。无论是在T恤上、在招贴上,还是在地铁墙壁上、电钮上、甚至电冰箱,哈林的思想图像比当代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被更多的、更为广泛的观众所理解。他那被拓宽的举办展览的观点,他的艺术,超越了高雅艺术、流行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界线,他以极高的权威和坚定的信念占据了三者之间的领地,而其他任何艺术家所尝试的这种超越都无法与他相比。

Untitled(1978) 

Untitled(1979)

122x109.2cm 1980

 Untitled(1981)

Untitled(1982)

118x80cm 1984

216x200cm 1984

Untitled(1986)

Knokke(1987)

Girl with Cigaret

118x84x64cm 1988

Mom(1989)

Untitled(1989)

Untitled(1989) 

哈林与安迪·沃霍尔合作为麦当娜新歌设计海报,1985年

哈林与安迪·沃霍尔合作设计爵士乐海报,1987年

1983年哈林在“娱乐画廊”(Fun Gallery)举行画展,意外的是普普艺术的天王安迪·沃霍尔亲临会场。安迪沃霍邀请哈林到“工厂”参观,并让哈林挑选一副做赠品。从此哈林与安迪沃霍尔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并与年轻的麦当娜接下深厚的友谊,两个人都是出身贫穷环境,靠自己的才艺打天下,因而惺惺相惜,哈林的任何活动,麦当娜都是他的支持者,麦当娜的演艺生涯有很多挫折,她说:“当我想到哈林,我就不会觉得孤单。”

借助单纯线条勾勒出的人与物,在凯斯哈林的世界里格外出众。用色大胆、符号性强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在艺术家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爱却又复杂的陈述,言简意赅的告白奠定了凯斯哈林涂鸦大神的江湖地位。

伪装的哈林

 

Paint on BMW(1990) 

哈林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是爬行的光芒四射的婴儿。这成了他的标志图案。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系列其他形象,譬如狂吠的狗,活动的器具,跳舞交媾图等。在哈林类似儿童卡通的画中,我们体味到一种简洁和生动。另外,爬行的婴儿和向外散射的光芒让我们联想起人类的童年和我们疯狂发展科技的幼稚,让我们想起核恐怖和无处不在的外在压力。在哈林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人类自己。 

哈林的绘画同“拙劣”绘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很少被提到。相反,他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涂鸦"画家,尽管他所创造的图案并没有用作自己的签名,也没有出现在地铁上。然而,两者做标记的方式却有着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即画即存,即画即赏"。正如哈林所说:“其中没有任何‘错误’可言,因为没有什么是能被抹去的。形象直接从脑海现于笔端。这种表达仅仅存在于那一瞬间。”他还在其他地方说道:“我绘画从来都没有预先设计过。我从不画草图,即使是画巨型壁画也是如此。我的早期素描象是自动书写或者是姿态抽象。”

哈林喜欢在纽约地铁中作画,因为地铁中的人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形形色色,非常丰富,他可以在作画的时候同观众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应,有时候还把观众的想法加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把这种交流视作观众对艺术创作的一种参与,通过这种方式,他让自己的作品直接同观众见面,而不需要经过博物馆和评论家这类已经腐化的中介,从而真正将艺术推向社会。他的风格也为人们所熟悉。有一次他在街头作画,行人看了很奇怪,就相互嘀咕,这人怎么画得同哈林一模一样呀?他一定是在模仿哈林。于是有人冲哈林喊道:“嗨,你以为你是哈林呀?”哈林抬头一笑,说道:“谢谢你,我正是哈林。”

哈林说他的形象受到了他1983年到1984年间在黑人聚居区所见过的一种“工间舞”(或称“休息舞”)的影响。在这种舞蹈中,一些舞者向后仰着直到地板上,另一些舞者从他们身下穿过,这些动作称作“桥和蜘蛛”。他的图案也同说唱乐有关,“像一个技艺高超的说唱乐手,能够在一个永无止境的乐章中一行接一行的押韵,从没有终止的韵脚。”哈林一直在用一种可视的切分音来展现他的图画。在哈林的画中,构图均匀,线条朴实自然,绵延不绝(左图)。画中的形象同"蜘蛛"和"舞者"类似。画面似乎有一种严肃的意味,特别是骷髅状的人形。但是,他那"笨拙"的、幽默的、俏皮的线描手法中和了所有可能让人产生严肃思考的因素。他仅仅让人感觉到许多真实、一点快乐,似乎在描摹我们拒绝深刻的心态。

哈林曾说:“迪斯尼的动画伴随我长大,因此我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完美的产品。因为我只有24岁,因为我生长在美国。并且我的图案……与日常的基本的语言和思想相联系;更为主要的是,它们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可以立刻感动人的孩童的天真和成人的深刻,触及诸如生和死这样严肃的话题。他的“光芒四射的婴儿”流露出的既有核的污染,也有生命的活力。它们还谴责毒品、种族主义、对同性恋的恐惧、对艾滋病的警告……。他的作品的效果总是被他的幽默、伤感的漫画风格所淡化。他既想非常严肃,又想大众化,但是一直未能使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画独具特色,生动鲜明,但是未能超出伤感和平面的层次,因而显得有些单薄,没有深入下去。但是,正是这种简单使他的画像迪斯尼动画一样让人们喜闻乐见。

作为他的大众主义观念的扩展,哈林大量生产了具有自己绘画特色的素描、印刷品、油画、雕塑、壁画、T恤衫、钮扣和旗帜。他甚至开了一家名叫"流行商店"的小店,经营他亲自装饰过的廉价商品。以沃霍尔为榜样,哈林使自己成了一个时髦的名人和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保持了自己在艺术界的地位。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