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

2019-11-18 15:12:53.774 来源: 新媒体艺术站 作者: MANA


由设计互联、中央美术学院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共同主办的科技艺术重磅大展

“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

于2019年11月2日登陆深圳

展览致力于探索艺术、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审视和思考颠覆了每个人的日常和未来的数字革命,想象并共同塑造人与机器共生的未来世界。

此次展览群星云集,全球科技艺术重量级艺术家的代表作将悉数呈现,观众将遍览多件国际前沿的科技、设计与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林茨艺术节四十年历届获奖作品,以及中国本土科技艺术领域重要的代表作。展览在追溯全球科技艺术四十年历史和中国科技艺术发展脉络的同时,亦将邀请中国观众进入一场别开生面的属于未来世界的艺术之旅,深度透视正在影响全球每个人的颠覆性革命。


部分展出作品及艺术家

▼ 

《The Art of Deception 欺骗的艺术》

The Art of Deception 欺骗的艺术  © Isaac Monté (BE) Toby Kiers (US)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该组作品由接受了转换处理的心脏组成,借助这一作品,艺术家将探讨生物学介入和审美处理如何成为一种终极“骗术”:作品体现了丑陋到完美的内在转换。“亡灵器官”可以成为任由设计师挥洒的画布吗?器官可以成为设计对象吗?人类能否出于审美目的运用器官?

作品采用了被遗弃的枯心,它们无法像法理意义上的器官那样发挥作用,而作为一种象征: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操控人类身体。

关于艺术家

Isaac Monté 艾萨克·蒙特(比利时)

艾萨克·蒙特,秉承可持续理念的激进主义设计师,痴迷于不寻常的材料,并渴望以娴熟的技术运用它们。人们将其作品称为:基于生物学的设计。

Toby Kiers (US)托比·基尔斯(美国)

托比·基尔斯,2005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态学、进化论和农业。2014年,她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任教授及校研究院院长。


▼ 

《REMAINS: Vallée de Joux 遗迹》

REMAINS- Vallée de Joux 遗迹  © Quayola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遗迹》是一个持续进行的项目,其关注点是自然和风景画的传统。高精度激光扫描仪被用于捕捉大量的高分辨率的自然景观,经过复杂的数字渲染后输出到大画幅的收藏级相纸上。高精度的几何重建和三维扫描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组成了一种混合的、介乎于真实和虚拟之间的视觉形态。

在重新创造与19世纪晚期露天画派画家室外写生相似的视觉条件时,艺术家实际上通过广泛使用技术设备对自然景观作出了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新的视觉合成模式赋予自然环境新的意义。


▼ 

《Pleasant Places 宜人之地》

1231.jpg

Pleasant Places 宜人之地  © Quayola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宜人之地》这一名称,源自17世纪诞生于荷兰的首批风景画的标题。该作品由一系列数字绘画组成,探索了再现与抽象之间的边界。该作品的灵感来自文森特·梵高的画作。在梵高之后约125年,夸尤拉重回普罗旺斯那个梵高曾经待过的乡村。对他来说,风景是塑造心灵律动和内在视野的出发点(或借口)。他在《宜人之地》中故意误用图像分析和算法操纵,从而挑战了摄影图像的定义,提出视觉合成的新模式。


▼ 

《Iconographies:Pluto & Proserpina

传记:冥王星和普罗塞尔皮纳》

Iconographies-Pluto & Proserpina 传记:冥王星和普罗塞尔皮纳  ©Quayola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普鲁托与普洛舍宾娜》是一项通过机器对古典雕塑进行的持续研究。受米开朗基罗“未完成”这一美学风格的技术启发,该装置探讨了形式与物质、真实与虚拟、新与旧之间的张力。

关于艺术家

Quayola 夸尤拉

夸尤拉利用科学技术作为媒介来探索看似对立的力量之间的紧张和平衡,例如:真实和虚构,具象和抽象,旧事物和新事物。通过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地标上搭建沉浸式装置,他借助最新的科技重新想象经典图像。希腊化时代的雕塑、古典大师绘画和巴洛克建筑是历史美学的一部分,也是其抽象作品的出发点。他纷繁多样的创作都出自定制的计算机软件,其形式还包括了视听表演、录像、雕塑和纸上作品。


▼ 

《Meandering River 蜿蜒之河》

12.webp1.jpg

Meandering River 蜿蜒之河   © onformative (UK) _kling klang klong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蜿蜒之河》是一件实时视听装置作品,其曲目和画面,都是由经过机器学习的AI创作。该作品采用了鸟瞰的视角,重新演绎了大地上的河道移动现象。在漫长的时间中,河床会发生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

《蜿蜒之河》以多块屏幕展现了这一宏伟景观,让观者能看到河流的改变。该作品启迪观众从独特的角度理解时间。艺术家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了河道变化现象,并且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算法,精确模拟河流变幻莫测的运动,重新演绎河流的有机结构、波动节奏和视觉物质性。

关于创作团队

onformative (UK) 

onformative是一家旨在挑战艺术、设计和技术边界的工作室。他们以感性的方法,探索全新的创意型表达方式。他们意义深刻的作品探索了人类和技术之间的关系。https://onformative.com/

kling klang klong

kling klang klong 是一家活跃在科学、艺术和通讯领域的工作室,擅长开发智能化布景音效。该工作室致力于打造有机的音效环境,令参观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积极互动,并且对音乐、音效和装置艺术领域孜孜探索。https://www.klingklangklong.com/


▼ 

《Human x Shark 人类x鲨鱼》

Human x Shark 人类x鲨鱼  © Ai Hasegawa (JP) 长谷川爱(日本)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有时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由此我想要与离人更远一些的生物建立联系,哪怕我不清楚它们是否具备交流的能力:比如说,一条鲨鱼。

我觉得鲨鱼很有吸引力,因为它象征了“充分利用黑科技的、健壮而野性的女人”。如果要变身雌性鲨鱼,所面临的挑战是需要一种特殊的原料,用以制造能吸引雄鲨鱼的香水。

关于艺术家

Ai Hasegawa 长谷川爱(日本)

长谷川爱借助艺术和设计,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其解决方案本身就对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提出质疑。2014年至2016年,她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2017年,担任东京大学特别研究员。http://aihasegawa.info


▼ 

《Positions of the Unknown 未知的定位》

Positions of the Unknown 未知的定位   ©Quadrature (Juliane Götz (DE), Sebastian Neitsch (DE)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在早期的太空时代,美国政府培训公民去搜索国外人造卫星。该计划虽于1975年终止,但业余爱好者观测太空的热情并未消退——现在,他们专注于搜寻那些官方保密的飞行体。根据这些爱好者所提供的资料,Quadrature使用52台小型机器持续追踪这些绕地球旋转的神秘物体,这些机器也成为了静默无言的目击者。

关于创作团队

Quadrature

Quadrature是一个位于柏林的艺术双人组,由朱利安·戈茨(Juliane Götz)和塞巴斯蒂安·尼特(Sebastian Neitsch)组成。他们的艺术研究侧重于数据和物理实验,并借助跨学科的手法,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其作品包括:基于时间的表演和艺术装置,古典建筑和二维平面作品等等。多年来,他们一直专注于太空探索的方法及其历史掌故。

 

▼ 

《Wall of Gazes 凝视之墙》

Wall of Gazes 凝视之墙   © Mariano Sardón (AR) & Mariano Sigman (AR)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凝视之墙》是一件单频作品。观者可以发现,屏幕上的肖像图是随着众人目光的转动而同步显示出来的。艺术家使用眼球追踪装置来捕捉人们的目光。他邀请100名参与者坐在一张肖像图像前,然后用设备记录了他们15秒内的目光轨迹。与屏幕连接的电脑中,专用软件显示了数据库中存储的眼球运动轨迹。肖像图会根据该软件获取和显示的目光轨迹不断发生变化。

作品创作意图是向观者展现人脸的可见部分,并当人们将注意力投向肖像上的某些部分时,展现那些“不可见”的部分。

关于艺术家

Mariano Sardón 马里阿诺·萨顿(阿根廷)

马里阿诺·萨顿(Mariano Sardón)出生于阿根廷。他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特雷斯德费布雷罗国立大学电子艺术专业的教授兼主席。所获奖项包括:2019年马德里ARCO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颁发的ARCO/BEEP新媒体艺术奖;布宜诺斯艾利斯Konex基金会2012年颁发的视觉艺术类“ Konex奖”等http://www.marianosardon.com.ar/

Mariano Sigman  马里阿诺·西格曼(阿根廷)

马里阿诺·西格曼(Mariano Sigman)出生于阿根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长大。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并在纽约取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移居巴黎,研究决策、认知架构和意识。2006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创立了“整合神经科学实验室”(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Laboratory),这是一个由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和计算机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


▼ 

《CHIJIKINKUTSU 地磁水琴窟》

CHIJIKINKUTSU 地磁水琴窟   © Nelo Akamatsu (JP) 赤松 音呂 (日本)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磁琴窟是艺术家创造的词汇,由“水琴窟”和“地磁气”两个日语词汇组成,水琴窟是日本传统园林中的声音装置。“地磁气”的意思是地磁场,也就是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磁琴窟”从地磁场中撷取“磁场”的涵义,借用日本文化语境中对于自然的敏锐感知力,扩展了水磁场的细腻音效。

关于艺术家

Nelo Akamatsu赤松 音呂 (日本)

赤松音吕(日本)的艺术作品涉及多种媒介,包括电子设备、活动现场装置、影像装置、雕塑、绘画和照片等等。其声音装置“磁琴窟”,于2015年获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数字音乐及音效金尼卡奖,后在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墨西哥,加拿大,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 

《Walking City 行走的城市》

22.gif

Walking City 行走的城市  ©Universal Everything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Universal Everything 用一个不断演化的雕塑表现一座行走的城市,展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建筑电讯派的乌托邦愿景。 

在这件移动影像作品中,这座不断行走的城市通过改变自身材料和结构等肌理,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并调整自己的运动。

23.webp1.jpg

Walking City 行走的城市  ©Universal Everything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关于创作团队

Universal Everything 

Universal Everything 工作室由 Matt Pyke 创立,汇集了全球众多杰出的影像艺术家、设计师和思想家。工作室还与众多优秀品牌和机构合作,致力于创作影像作品、沉浸式装置、装饰标志性建筑并举办大型发布会。其作品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并进入布鲁桑当代艺术收藏,其 VR 作品曾于圣丹斯电影节首映。


▼ 

《Modified Paradise: Dress 改造的天堂:衣裙》

Modified Paradise- Dress 改造的天堂:衣裙  © AnotherFarm & Sputniko!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改造的天堂》是一组用“荧光蚕丝”制成的系列雕塑作品——其原料来自添加了发光水母和珊瑚基因的改造蚕。这条裙子置于无形人体框架上,旨在让观者思索艺术、科学与技术三者交互过程中的极致与局限。

关于创作团队

AnotherFarm

AnotherFarm是一个成立于2018年的艺术团体,由艺术家大崎洋美(Sputniko!),串野真也和丹原健翔组成。借助最近研发的媒介,AnotherFarm探索了人类干预自然界过程中的极致与界限。部分作品包括:《自然:合作设计》,(2019年,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荷兰立方体设计博物馆),林茨电子艺术中心(2019年),米兰三年展(2019年)。


▼ 

《Project Alias 化名计划》

Project Alias 化名计划  © Bjørn Karmann, Tore Knudsen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Alias 是一种可以训练的“寄生虫”,它能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家中的智能助手,在自定义和隐私保护方面表现出色。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APP训练“Alias”,使其在听到一个自定义的唤醒词或声音时,启动并做出回应。训练后,Alias可以激活并控制家庭助手。在您不使用家庭助手时,Alias将干扰家庭助手的麦克风,让其无法正常工作或接收指令。

28.gif

关于艺术家

Bjørn Karmann比昂·卡尔曼

比昂·卡尔曼,丹麦设计师,工作于阿姆斯特丹的Tellart。拥有哥本哈根互动设计学院的互动设计硕士学位,以及科灵设计学院的传播设计学士学位。

Tore Knudsen 托尔·克努森

托尔·克努森,1992年生于丹麦,互动设计师,工作于丹麦哥本哈根。拥有马尔默大学人文和传媒学院(K3)的交互设计硕士学位,曾任数字设计师。http://www.toreknudsen.dk


▼ 

《Wind of Shenzhen 深圳的风》

Wind of Shenzhen 深圳的风  © Refik Anadol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深圳的风》是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委托创作的场域特定作品。该作品采用一系列数字绘图手法,将深圳市内外无形的风幻化为一幅尽显诗意的杰作。Refik Anadol 工作室开发了一系列定制软件,并采用在深圳机场收集一年的数据集,以十秒为间隔,读取、分析并呈现了全年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风速、方向和模式。

Wind of Shenzhen 深圳的风  © Refik Anadol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 

《Origin 起源》

31.webp1.jpg

Origin 起源 © Refik Anadol2,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起源》是一个沉浸式装置,目的是运用自我反思来预测未来的行动。艺术家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40年的档案资料中,旨在通过影像作品来讲述这一杰出的文化和科学遗产。

《起源》以机器智能和沉浸式空间来解构我们对有限的时间和感官的观念,让我们能够从机器的视角穿越时空。作品不仅是代表电子艺术节的前瞻性和创新实践,也是该艺术节对未来趋势和现实的生动呈现。

32.webp1.jpg

Origin 起源 © Refik Anadol2,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关于艺术家

Refik Anadol 拉菲克•安纳度

拉菲克•安纳度,1985年生于土耳其,媒体艺术家兼导演,机器智能美学领域的开拓者。安纳度通过场域特定数据雕塑、现场音频/视频表演、沉浸式装置等多种创作形式,展现了他对于物质世界、人类与时空关系、以及机器的创造潜力等问题的独特思考。http://refikanadol.com/ 


▼ 

《Myriad (Tulips) 无尽(郁金香)》

Myriad (Tulips) 无尽(郁金香)  ©Anna Ridler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该作品是用于创作《花叶病毒》的训练集(所谓训练集,是将信息提供给算法从而实现机器学习)。艺术家在郁金香盛开期间,拍摄了上万张郁金香照片,并将所有照片手工分类,从而揭示机器学习背后的人为因素。


▼ 

《Mosaic Virus 花叶病毒》

35.webp1.jpg

Mosaic Virus 花叶病毒  ©Anna Ridler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花叶病毒》是一组动图,每一帧画面由AI生成,响应比特币的价格。17世纪30年代,荷兰人疯狂地买卖郁金香球茎。而今天,人们说比特币“比郁金香狂热更糟”。如今,由于加密数字货币价格起伏十分剧烈,它仍可能造成投机泡沫。

该作品融合了资本主义、价值、有形和无形资产投机的本质以及崩溃等等理念,将两个大相径庭却又惊人相似的历史时刻汇集在一起。为了突显主题,我在作品中使用了AI,这项技术本身也正处于投机和狂热的周期中。

关于艺术家

Anna Ridler 安娜·里德勒

安娜·里德勒,1985年生于英国,艺术家兼研究员。其作品曾展出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巴塞尔电子艺术中心、Impakt艺术节和巴比肯艺术中心等机构。拥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牛津大学和伦敦艺术大学的学位。2018年担任欧洲媒体艺术平台(EMAP)的研究员,曾被Artnet评为探索AI创造潜力的9位“先驱艺术家”之一。http://annaridler.com/ 


▼ 

《Anatomy of an AI System 人工智能系统解析》

36.webp1.jpg

Anatomy of an AI System人工智能系统解析  ©Vladan Joler, Kate Crawford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人工智能系统剖析》既是巨型蓝图,也是长篇论文,旨在探讨制造Amazon Echo(亚马逊智能语音音箱)所需要的劳动力,数据和地球资源。该作品以分解图表的形式,概括了大型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需要对三个核心领域进行榨取:物质资源、劳动力和数据,并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这件作品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上述三大元素——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了一台Amazon Echo被生产、使用和废弃的过程。

关于艺术家

Kate Crawford  凯特·克劳福德

凯特·克劳福德 ,著名作家、学者、研究员,在大规模数据系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事研究长达十余年。她也是纽约大学今日AI研究所(AI Now Institute)的联合创始人兼联合主管,该研究所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此外,她拥有纽约大学“杰出研究教授”称号,也是微软纽约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

Vladan Joler,弗拉丹·约尔

弗拉丹· 约尔现担任SHARE基金会总监及诺维萨德大学(University of Novi Sad )新媒体系教授。SHARE实验室是一家数据调研机构,旨在探索算法透明性、数字化劳动剥削、隐形基础设施、黑盒子,以及其他技术与社会学交叉领域内的不同主题以及种种当代现象。


《Facebook Algorithmic Factory 脸书算法工厂》

37.webp1.jpg

Facebook Algorithmic Factory,Facebook脸书算法工厂 ©  Vladan Joler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脸书算法工厂》窥视了全球社交网络巨头内部不为人知的操作过程。这个黑箱之中隐藏着非公开、非透明的算法。这些算法决定了何种内容能够存在,而何种内容将被审核或删除,哪些理念能被传播,什么新闻能够出现在最显眼位置。算法还定义了劳动和剥削的新形式。从此,用户不再是客户,因为用户提供的仅仅是数据——它们是勾勒“用户画像”的原始材料。如果把用户比作一个股票,那么用户数据就是股票市场的核心产品。


《Critical Cartography: Unauthorized Blue Prints 

批判性制图:未经授权的蓝图》

Critical Cartography- Unauthorized Blue Prints 批判性制图:未经授权的蓝图 © Vladan Joler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该蓝图基于以往5年的互联网监测过程,采集了SHARE基金会分析并记录在案的逾400个违规案例。虽然蓝图上所呈现的管控方法仅仅局限于本土语境,但我们认为它亦为全球所共用。此蓝图试图将数个议题融汇于同一张图纸或同一个叙事当中,并试图从统一的角度解读这些过程。

关于艺术家

Vladan Joler 弗拉丹·约尔

弗拉丹· 约尔现担任SHARE基金会总监及诺维萨德大学(University of Novi Sad )新媒体系教授。SHARE实验室是一家数据调研机构,旨在探索算法透明性、数字化劳动剥削、隐形基础设施、黑盒子,以及其他技术与社会学交叉领域内的不同主题以及种种当代现象。


《Progress 行进》

22.jpg

Progress 行进   © Akinori Goto (JP) 後藤映則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我们利用技术扩大生存空间,并希望获得更好的未来。而后的我们不再满足于对物质世界的机体增强,进而希望数字世界的多个自我共存。未来的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将无界融合,物质世界中可能存在另一个我,拥有相同的外貌和性格。也就是说,“我”被延展了。原来的“我”在哪里?这一刻何时到来?如何说明我才是真正的“我”?

关于艺术家

Akinori Goto (JP) 後藤映則 

後藤映則,1984年生于日本,艺术家。他致力于重访现存的传统技艺和媒介,并致力于探讨它们与现代技术交融后出现的现象,以及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关系。其作品常展出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术节。他现任武藏野美术大学高级讲师。


《Mappa Mundi: An Interactive Artistic Mind Map Generator with Artificial Imagination 

人工智能思维导图》

42.webp1.jpg

人工智能思维导图 Mappa Mundi- An Interactive Artistic Mind Map Generator with Artificial Imagination  ©邱志杰_何晓东 Qiu Zhijie_He Xiaodong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京东AI生成地图》是一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实时互动作品。地图的前端显示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团队根据艺术家邱志杰的手绘地图制作,而数据库内核则由京东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完成。经过艺术家一个月的训练,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按照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将观众口述的词汇发散成一张包含着山水、建筑形状及其他关键词汇的连绵起伏的地图。

关于艺术家

邱志杰 Qiu Zhijie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和北京。他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

何晓东He Xiaodong

何晓冬博士现任京东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及深度学习及语音和语言实验室主任,并任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兼职教授,他也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43.webp1.jpg

“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展览期间,全球科技艺术研究领域“最强大脑”的盛会亦将落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从高峰论坛、学术交流、创意企业联动,到面向多个年龄层面的公众教育项目等一系列活动将在展览期间陆续推出。

同场展出的林茨电子艺术节四十年文献展则是国内首次系统介绍中西方科技艺术的大型文献类展览。文献展回溯了林茨电子艺术节的历年主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数字革命、互联网发展到现今的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西方科技艺术在技术与文化的浸润中演化至今。此届文献展也是对中国科技艺术发展脉络的首次系统梳理,展现了科技艺术在学院、艺术机构、公众各个维度传播交流的新格局。文献展还收录了全球技术史单元,围绕深圳科技发展史与全球互联网史两大线索展开,聚焦深圳作为中国科技重镇与国际设计之都对全球的影响力。

展期:2019年11月2日-2020年2月16日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楼主展馆(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

参展艺术家

Nelo Akamatsu、RefikAnadol、Kate Crawford、AnotherFarm & Sputniko!、陈抱阳、邓碧文、Ai Hasegawa、何晓东、蒋竹韵、Vladan Joler、Bjørn Karmann、Toby Kiers、Tore Knudsen、刘娃、龙星如、Isaac Monte、onformative、邱思遥、邱志杰、Quadrature、Davide Quayola、Anna Ridler、Mariano Sardon、Mariano Sigman、Universal Everything、吴珏辉、夏语冰、Akinori Goto


开馆时间

场馆

周一-周日10:00-22:00

展馆

周一-周五10:00-19:00

周六-周日10:00-21:00

指导单位

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

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办事处

主办

设计互联

中央美术学院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联合主办

中洲未来实验室

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AST-科技艺术国际联盟

协办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高精尖视觉艺术创新中心数据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设备支持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策展人

邱志杰、马丁‧ 霍齐克(Martin Honzik)

策展团队

魏颖、克里斯特 · 鲍尔(Christl Baur)

项目总监

邓碧文  

 

关于策展人 

44.webp1.jpg

▲邱志杰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

邱志杰作为策展人策划了1996年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年到2005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2017年,他是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从2015年开始他担任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学术馆长。2017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联盟。

▲马丁·霍齐克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电子艺术大奖和展览总监

 马丁·霍齐克,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奖和展览部总监。曾在林茨艺术大学(2001年毕业)攻读视觉实验设计专业,并在林茨大学和萨尔斯堡国际文化与管理中心(ICCM)完成了文化与媒体管理硕士学位课程(2003年毕业)。他也是一位独立艺术家,曾担纲多个艺术项目。此外,他还加入了电子艺术中心的未来实验室,负责实验室的展览设计、建筑艺术、界面设计、活动设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直到2005年离任。自2006年以来, 马丁·霍齐克一直担任总监,负责管理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奖和电子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和国际展览项目。

46.webp2.jpg

▲魏颖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

魏颖是一位策展人、研究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 也是“泛生物艺术工作室” (PBS) 的创始人。她于2018年获得“Hyundai Blue Prize”(中国青年策展人艺术奖), 她近期的研究方向为后人类语境下的科技艺术,包括生物艺术、人工智能与生态艺术等。

她策划的项目包括《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2019,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抵抗的涌现:表象之眼》(2016, 泰康空间,北京)和《当形式不成为态度——生物学和当代艺术的相遇》(201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等。她连续担任第一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技术伦理”(2016)和第二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后生命”(2018)的单元策展人,并担任欧盟科技艺术奖STARTS的国际顾问(2019)。

▲克里斯特·鲍尔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电子艺术大奖和展览联合制作人

克里斯特·鲍尔是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的联合制作人,也是一名跨学科研究专家,在艺术史、文化管理和自然科学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她的兴趣方向是美学和社会实践的融合,聚焦协作和实验,对主流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提出质疑和挑战。研究领域涵盖影像艺术、新媒体技术、计算机、生物技术和互动艺术等主题,因此她的工作成为连接艺术与科学的纽带。近几年,她开发、联合制作并完成了许多大型的展览和表演,以及研究、驻地和出版等项目。


关于主办方

设计互联

设计互联是招商蛇口旗下首个艺术设计主题的综合运营机构,也是世界领先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V&A在中国参与创办的唯一一座设计主题的文化机构。设计互联作为大型设计创新聚合力平台,致力于为公众呈现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设计互联自2017年开幕以来,曾推出过数字艺术体验展《数字之维》、V&A馆藏精华展《设计的价值》、新工艺百物展《造物新世代》等大型展览,并以《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特展参与2019苏州国际设计周。特设教育平台“设计互联学院”,倡导“与社会共设计”的教育理念,以及“动手设计、独立创造、互联参与”的设计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赢得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艺术、技术、社会——自1979年以来,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一直致力于探寻这三者的连结、交集及因果。林茨电子艺术节是一个位于林茨市的文化、教育和研究机构,下设多个部门,包括:电子艺术节(theArs Electronica Festival)、电子艺术大奖(thePrix Ars Electronica)、电子艺术中心(Ars Electronica Center)、对外展览部(Ars ElectronicaEXPORT)、未来实验室(Ars Electronica Futurelab)和定制方案部(Ars Electronica Solutions)。这些部门互策互励,形成了一个创造性的反馈意见循环系统,将焦点投注于未来,关注艺术、技术和社会领域交汇地带。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在“技术-文化”方面涉足之广,在全球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ars.electronica.art


关于联合主办

中洲未来实验室C Future Lab

中洲未来实验室C Future Lab是中洲旗下致力于探索未来城市形态、专注于研究未来城市生活与城市空间公共关系的创新平台。中洲未来实验室汇聚了一批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中国等世界各地,在科技、艺术、设计、自然、创意等领域中拥有先锋视野的优秀团队与个人,共同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


丝路视觉

丝路视觉作为国家动漫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立足于视觉科技与应用行业,专注于 ComputerGraphics(计算机图形图像,以下简称“CG”)应用领域。以创意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利用CG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创作,将CG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依托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的创意设计能力,为建筑、设计、展馆、广告、动漫、影视、文体娱乐活动等行业的客户提供涵盖CG静态、CG动态、CG视觉场景业务的数字视觉综合服务。


关于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由设计互联运营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是世界著名建筑师槇文彦在中国的首件作品,占地2.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余平方米,建筑的主体空间分别面向山、海、城市三重视野,包括主展馆、V&A展馆、园景展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四大展馆,阶梯式山景音乐报告厅境山剧场,全海景多功能发布空间视界厅及一系列创意主题的商业、教育和餐饮空间。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已获评畅销旅游杂志《孤独星球》“深圳首选文化目的地”、美国《时代周刊》2018年度“全球百佳目的地”等。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