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从电话线到互联网:网络艺术的起源(下)

从电话线到互联网:网络艺术的起源(下)

2020-06-10 18:09:01.175 来源: 电脑博物馆 www.DNBWG.com 作者:蓬岸 Dr.Quest

19.jpg

艺术档案 > 新媒体档案 > 从电话线到互联网:网络艺术的起源(上)


1995:商业互联网的“放飞”

210.jpg

1994年到1995年这段时间,是商业互联网正式启航的时间,标志性的事件大概有三个,一个是1994年底网景浏览器的问世,再就是1995年4月30日NSFNET项目的结束,再就是是1995年8月Windows 95上市。

网页里的Netscape 1.0模拟器:http://www.dejavu.org/1995win.htm

网页里的电脑博物馆的Windows 95模拟器:http://www.dnbwg.com/v86.html?machine=netscape

35.jpg

▲ Netscape 2.02浏览器运行比利时团队GROUP Z的作品《LOVE》

这其中最为重大的变化是NSFNET项目的结束,互联网的骨干网络从政府的公益性项目转变为由商业ISP经营的产业,而原本附加在NSFNET上的,拒绝商业用途的可接受使用策略(Acceptable use policy)也随之失效,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商用互联网正式成型。

NSFNET的可接受使用策略: https://www.livinginternet.com/doc/merit.edu/acceptable_use_policy.htm

现代意义上所说的“网络艺术”(Net Art)也差不多诞生在这一时期,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马克·阿美利卡(Mark Amerika)的Alt-X(Alternative-X),它起初是一个Gopher网站,并在图形化的Mosaic流行之后改为使用WWW技术。

通过 http://oldweb.today/ 网站可以使用旧版的浏览器查看网站的历史版本

43.jpg

▲ 1996年的Alt-X网站

这一网站成了互联网上前卫流行(avant-pop)艺术的宣传阵地。娜塔莉·布克钦(Natalie Bookchin)和阿列克塞•舒尔金(Alexei Shulgin)的《net.art简介》则如创世宣言一般成为网络艺术家们的创作指南:http://www.easylife.org/netart/

510.jpg

▲ 《net.art简介》

在美国艺术机构Rhizome的线上展览《网络艺术选集》(Net Art Anthology)里,收集并展示了诸多网络艺术作品:https://anthology.rhizome.org/


惠多网:中国网络文化的起源

此时让我们把目光放回中国,中国的面向大众的互联网使用,是在1996年中国电信163拨号服务才开始出现的,而更多地区可以开通163上网服务,还要等到1997甚至1998年。

610.jpg

在此之前,中国能用的互联网的人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里,1994年,中国科技网率先连接到NSFTNET,也就是前面提到美国科学基金会网络上的中国网络,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与Internet的连接。但是在互联网之外,民间运营的惠多网,仍对中国的网络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2.jpg

▲ 一个发表于1998年的BBS“帖子”

惠多网是前面提到的 BBS网络FidoNet的中文音译。在中国,FidoNet最早出现在台湾,最开始的话只是长驻台湾的外国人在使用,在1987年,台湾的天威视讯开发出第一款中文BBS系统。在1991年,台湾人罗依定居北京,才将 BBS系统带入了大陆。

82.jpg

▲ 求伯君在CFido上回复CFido总协调人张伽

由于惠多网民间经营的特点,上面的信息更加多元且生活化,成为日后中国网络文化的起源。像求伯君、马化腾、老榕(王峻涛)等中国互联网的大佬们,当年都有用过惠多网。

93.jpg

▲ 北京天堂资讯站的主菜单

在惠多网北京天堂资讯站发行的建站光盘里,我们可以完整的复原出当年BBS系统运行的状况。


校园BBS

101.jpg

与惠多网紧密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中文网络文化社群则是校园BBS,与惠多网类似,台湾地区的校园BBS起步较早,1992年,位于高雄的国立中山大学的“美丽之岛”BBS是第一个接入Internet的中文BBS。

112.jpg

▲ 今天的水木社区已经不再是清华大学的校内论坛,但仍然保留了诸多校内论坛时期的数据

1995年,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则是大陆的第一个校园BBS。在当时,台湾地区的高校是BBS软件开发的中心,水木清华建站时使用的PalmBBS是由台湾大学开发的,而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的Firebird BBS则是由中正大学开发的。

122.jpg

▲ 批踢踢实业坊目前已经停止注册,guest账户也无法登陆参观

当然,1995年诞生的,还有中文纯文本BBS的标杆:批踢踢,以及中国大陆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


瀛海威时空

131.jpg

瀛海威可以算是BBS的“高级形态”他们使用的客户端-服务器式的在线服务系统Worldgroup是由名为Major BBS的BBS系统扩展而来,我很幸运的找到了旧版的瀛海威客户端,可以向大家展示当时瀛海威的部分功能。

141.jpg

 复原“瀛海威时空”的尝试,使用了英文版Worldgroup服务端

虽然瀛海威并不能提供像后来的电信163/169那样“完整的”Internet接入,但许多国人还是通过它接触到了电子邮件、线上论坛等功能。

151.jpg

而在文化的层面,瀛海威最重要的突破是创造了一个非常鲜活的一个人物形象Rose,一个在北京工作、身患绝症的年轻女性,然后用“男朋友代笔”的口吻在瀛海威上发帖,并引发了非常热烈的回复。《网上绝唱》,瀛海威“Rose”的故事,1997年6月:《读者》001-200期合集在线阅读

161.jpg

无论是“坐地日行八万里,纵横时空瀛海威”的豪言,还是“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追问,都构成了中国本土互联网文化的最初记忆。

171.jpg


浏览器插件:超越HTML

181.jpg

在1995年之后,网络艺术基本上已经是我们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种互联网作品的形式。当然在现在的话,我们看到大多数互联网艺术,是以HTML5以及Javascript这样的技术栈来实现的。

191.jpg

▲ RealMedia Player插件是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网络视频串流的事实标准

但是在90年代~2000年代,互联网艺术的形态却非常依赖于浏览器的插件系统。比如说1995年出现的 Java applet,让网络上开始出现以Java技术开发的应用程序;VRML的出现在网页里加入了3D图像。QuickTime VR(QTVR)的全景照片,以及 Adobe Flash都陆续登场。这其中可能大家唯一比较熟悉的是Flash,但这项技术如今也已经抵达了它的尾声,今年是主流浏览器支持Flash插件的最后一年。

201.jpg

1998年,Golan Levin创建的Java applet作品Stripe:Golan Levin and Collaborators

我找到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卡内基梅隆大学的Golan Levin是使用Processing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他在1998—2000年间曾经开发过诸多使用Java applet技术创作的作品。

212.jpg

1999年,Casey Reas和Golan Levin创建的dakadaka:Golan Levin and Collaborators

VRML是1994年时提出的一项针对WWW的扩展,从它最开始名为虚拟现实描述语言(Virtual Reality Markup Language)可以看出它与HTML的渊源,后来则改为“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它将三维图形的功能加入到网页浏览器当中,在1990年代~2000年代时,曾经是最完善的网页端三维图形解决方案。

221.jpg

1997年,德国Oberhausen (奥伯豪森)举办的Traum vom Sehen(视觉梦境)展会上,Lunatic Interactive展示的《爱丽丝漫游VRML世界》(Alice in VRML-Land)

https://web.archive.org/web/19980214125700/http://www.lunatic.de/en/wow/wowtxt.htm

所以说大家现在看到WebGL、three.js这样的技术觉得很新潮、很前卫,但网页3D诸多的尝试当年的在网页中创建虚拟现实的先锋们都已经做过了。时至今日许多三维图形软件,比如C4D、Zbrush等都仍然支持操作VRML,也有相应的方案使用WebGL等非浏览器插件展示VRML内容,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

231.jpg

新媒体艺术家Margaret Dolinsky的Strait Dope:https://www.evl.uic.edu/dolinsky/sdpe/index.html

242.jpg

克罗地亚艺术家Zvonimir Bakotin使用VRML数字重现的意大利未来主义作品、库尔特·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的梅尔兹屋(Merzbau)

251.jpg

▲ 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教学中心(CCNMTL)制作的QTVR校园导览

利用网络展示三维空间的手段不止有VRML,Quicktime VR也是在90年代常用的手段之一,是苹果提出的一种“伪3D”影像技术,它主要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全景”(Panoramas)这个功能现在已经比较普遍了,像理光Theta这样的平价全景相机都可以做出不错的效果。

261.jpg

▲ 1996年日产探路者的QTVR展示,使用了QTVR Object技术

而另一个功能是“对象”(Objects),这个功能现在也有替代品,就是360度产品展示摄影,电商中用的比较多,不过当年Quicktime VR的对象功能不仅支持水平旋转,也支持垂直旋转,这样的制作手段也有相应的替代,不过用的就更少一些。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QTVR Object讲义: http://purdy.gatech.edu/Tutorials/Alias/OTVR/qtvr.html

GardenGnome提供支持现代浏览器的全景照片和三维对象软件:https://ggnome.com/

90年代末还有许多有趣的实验,比如把电子宠物和电子邮件结合的PostPet“小么熊”,它甚至衍生了早期的“移动互联网”设备Pocket Post Pet。

281.jpg

▲ 需要和手机联机使用的PocketPostPet

当然最后值得一提的是Flash,这项1996年发布的技术最初只是用来在创建便于在网络上分发的动画内容,而在2000年代几乎扩展为互联网富媒体内容的事实标准,在2008年,Internet上98%的电脑支持Flash,而80%的线上视频内容通过Flash提供。

291.jpg

▲ Newgrounds是最早提供Flash游戏的网站之一

BlueMaxima's Flashpoint是全球最大的Flash资源存档:https://bluemaxima.org/flashpoint/

而这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中国本土和西方国家对Flash利用的不同,在西方国家Flash更多被用来制作交互性强的游戏内容,较少故事性的内容,而在中国则被广泛用于制作故事性较强的动画短片和MV,这可能是由于2000年代初家用摄像机对中国家庭来说仍然较为昂贵,所以制作动画就成了更加容易使用的叙事手段。

301.jpg

▲ 2000年的闪客帝国“爬行榜”

接下来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了,Web技术的发展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的空间,在这次讲座里我提到的大多数的内容,如今都可以用HTML+JavaScript或者是WebAssembly等现代Web技术重现出来,而像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则提供了新的交互途径。

312.jpg

但我也同样希望大家不要掉进追逐新技术的漩涡而失去了“博古通今”想象力,我举一个例子,在批踢踢上有一类特殊的ASCII/ANSI Arts创作:BBS movie。

[動畫] 打不倒的空氣人-BBS與原作比較版 

它使用特定的交互指令,让文字BBS可以播放多帧的字符画面动画,而这项技术在2003年之后才发展出来。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这种旧技术独特的风格,仍然有机会带来新的创作灵感。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