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19年第9期,内容版权归贵刊所有。
▲ 顾铮/无题/德国海德堡/2019
概念及其意义
聂槃(《美术观察》特约记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我们在摄影的相关探讨中时常见到“日常摄影”“大众摄影”“民间摄影”等称谓,您如何看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日常摄影”该如何界定?
顾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定义都是为了某种讨论的方便。以上你提到的三个概念,“日常摄影”“大众摄影”“民间摄影”,可能与概念提出者或者运用者在进行具体讨论时的立场与身份有关。他可能在这个讨论场合里用的是这个概念,在那个讨论场合里使用的是另外的概念。“大众摄影”也许与专业的、高眉的摄影相对立与对应,但其实这也可能只是从讨论者的立场所见为“大众”。“民间摄影”既可能是身居官方体制者以居高临下的立场对非体制的摄影实践所赋予的蔑称,也可能是摄影者或者讨论者强调一种非主流美学取向的自我命名。而所谓“主流”,既有体制上的定位而确定无疑的主流,但也有虽然在体制上并非主流,却时时处处在审美上表现出与主流一致的非主流的主流意识与取向。至于本期要讨论的“日常摄影”这个概念,至少在我看来,可能是一种要与数码时代的具体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看的运用摄影创造图像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说,“日常摄影”,因为摄影的普遍化,摄影方式的便捷化、低成本化,传播的即时化及消费的自足性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胶着。因此,在讨论“日常摄影”这个概念时,如果不联系在从事“日常摄影”时有可能产生的与日常生活实践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与日常联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可能就无法更好地深入理解这个概念。贵刊提出“日常摄影”的概念,是一个值得欣喜的举措。因为你们敏感地发现了现在的摄影实践与当下生活实践的关系并有意展开讨论。
▲ 顾铮/无题/美国洛杉矶/2018
聂槃:您比较关注“私摄影”这一概念,提出“‘私摄影’可以是一切只为一己之私拍摄、保存影像的行为与习惯”,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您如何看待日常摄影和私摄影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是否存在时序上的延续性?
聂槃:所谓关注,其实可能也是一时一地之所为。有些“关注”,可能只发生于出现某种现象的某个特定时期。现象本身的可持续性,这包括了现象本身的发展变化的可能与能力,决定了关注的可能性与某种程度上的“可持续关注性”。在某个特定时期,包括摄影语言与摄影器材手段在内的不那么像今天这样如此大众化(指的是摄影的相对普遍化)的时期,讨论尚由更多专业或者有意专业的人拍摄的有关私人生活与感受的摄影实践,也许可以称为关注。但在现在,手机的普及,生活者们普遍性地不使用照相机、影像推送的无限可能,消费图像的零成本等,都使得本来在图像生产与传播过程中俨然存在的公私界限变得愈发不分明。同时,“私”与“日常”的界限也无从清晰划分,而且这种划分也变得没有意义甚至不可能。因此,如果说“私摄影”还是某个时期由一些专业人士展开的有关作为一种社会生活之一的私生活的摄影实践的话,那么“日常摄影”则是一个由技术进步所推动并且令“私摄影”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历史化了的生活实践。它的意义与影响要比局限甚大的“私摄影”深远开阔许多。当然,这不是说对于“私摄影”的研究与讨论没有必要。但是至少在现在,我们获得了一种从“日常摄影”的视野与立场再看、重估“私摄影”的可能性。
“日常摄影”让我们重新认识摄影、生活及二者的关系
顾铮:从警示摄影可能给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所带来的危险来看,我觉得这两种认识都有其道理。但是,你会不会因为明白照片是妨碍你更好把握世界真相的假象而拒绝去看它?你会不会知道照片让我们远离了体验与在场而不再观看照片,也不想拍摄几张于你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却无从知道在什么时候与什么场合于他人有意义与价值的照片?我们需要警惕图像泛滥的危险,也需要或者说只能通过与摄影的深度接触来更深入地认识摄影的更多方面,包括其所谓的表面性与由片断性而来的主观片面性,并且思考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这种片面性。
“日常摄影”在与社会互动方面尚未充分发挥潜力
聂槃:数码时代下与世界基本同步的中国大众摄影,您如何看待它在当下的处境和状况?对比中外大众“日常摄影”,存在何种共性和差异?中国的大众“日常摄影”有何特殊之处?
顾铮:中国大众“日常摄影”,好像在你的问题里“日常摄影”的概念扩展了不少。中国、大众,再到“日常摄影”。姑且接受之,至于它的处境与状况,我没有能力做出评估,而且也觉得如果做评估的话也不明智。你的评估可能因为飞速的变化而速朽。当一件事做是可以的,但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自己的评估只是对于某个阶段的认识,可供后人做些许参考甚至完全没有价值。而以下回答则可能更多是基于我的想象。因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我不活跃,而国外社交媒体我上不去,因此,中外大众“日常摄影”的差异等等,我没有办法从即使是感性的立场上去做判断。如果要对比,比较好的对比场所之一是在各国的社交媒体上。可惜我只能看得到我个人如此局限的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情况,完全不知道国外社交媒体上的活跃情况,因此,无从比较,也就无从发言。
▲ 顾铮/无题/美国波士顿/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