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

2011-09-03 12:33:57 来源: artspy艺术眼 作者:王麟

Bill Viola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1951年生于美国纽约。被认为是当代最优秀影像艺术家之一。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在纽约的奎恩郡(queens)和怀斯特贝里镇(westbury)长大,并在1973年取得了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实验影像工作室的美术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作为欧洲第一批录像艺术工作室的技术指导,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Art/Tapes/22工作室工作了18个月。此后,他开始周游世界,先后在所罗门岛、爪哇、巴厘岛和日本等地停留,对当地传统的表演艺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记录。1977年,比尔·维奥拉被文化艺术指导吉拉.派罗芙(kira perov)邀请到澳大利亚的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city)展示他的录像作品。一年后,派罗芙移居去了纽约,她和维奥拉在那里结婚了。他们一直都一起生活和工作。

kira perov

1980至1981年,在日美文化交流基金的赞助下,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与妻子在日本生活了一年,其间他不仅以客座艺术家的身份在索尼公司旗下的Arsugi研究实验室从事创作和研究,并且师从禅宗大师达安慎二Daien Tanaka学习佛教。1984年,比尔·维奥拉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做客座艺术家,参与"动物意识"研究与创作计划。

豪放不羁是人们对艺术家生活的总体认识,然而,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似乎是一个例外,他的生活甚至可以用苦行僧来形容。作为一个基督教信徒,比尔·维奥拉不仅认真研究过基督教的各种文献,还对印度教、佛教以及禅宗等东方宗教的教义与文献都有所研究。正是对各种教义的深入研究,使得比尔·维奥拉致力于通过录像手段研究和探索人类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梦、记忆与联想、情感世界、生与死都是他所要表现的主题。其作品在表现生、死、潜意识等人生最根本、最普遍的经历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宇宙与时间的思考。其表现形式还延伸到了各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元素:光明与黑暗、水与火、紧张与平缓、嘈杂与安静等等。

The Fall into Paradise

Dissolution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在日本定居了若干年后,于80年代中期利用放映机和计算机制作装置,使得观众有声画具全的享受。在90年代他又开始制作无声作品,通过慢镜头在图画的移动表现人物的情感。他现在继续把丰富多彩的主题作为生与死和我们深谙的情感尺度来描绘。所以,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向观众们传递着文化、技术和潮流等信息。

Buried Secrets

1995年,作为美国艺术家的代表,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参加了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埋葬的秘密》(Buried Secrets)在美国厅展出。1997年,美国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为他举办了大型作品回顾展--"比尔·维奥拉:25年的回顾"。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该展览先后在美国及欧洲的6个博物馆展出,维奥拉的艺术引起举世瞩目。 

The Tree of Knowledge

随着新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作品也日趋复杂和高技术化。在1997年创作的“知识之树”中,观众可以通过不停的运动来控制树的成长过程,树上的光线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控制系统非常敏感,因此在每一个观众操纵下所出现的树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轨迹一样,在这个作品面前,每一个观众都经历了彼此不同的瞬间感受。

1997-1998年是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生命旅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其间他不仅经历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父亲去世和长子诞生,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休整期,他似乎走在了一个岔路口,个人的艺术向何处去一时成为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个问号。正在此时,格蒂研究中心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该中心本年度的研究课题是"感情的表现",重点研究在漫长的艺术史中,人类情感是如何被艺术家们演绎与表现的。在充分利用格蒂丰富的研究资源的同时,维奥拉发现自已似乎已经陷入格蒂美术馆的藏品之中,而对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比尔·维奥拉倾注的时间与精力更是不计其数。

刻苦的钻研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览"感情"中作品的诞生就与这一年的辛勤劳作必不可分。在格蒂结束了一年的研究后,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记事本上已经写满了关于未来作品的思考。从2000年开始的第一件创作,三年来比尔·维奥拉共创作了20件以情感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几乎涉及了人类七情六欲的所有情感,其中许多作品已被世界的一些重要博物馆收藏。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多年来在当代艺术的禁区--人类精神--中奋力探索的心血结晶。

Emergence

其中有格蒂研究中心委托创作的《紧急情况》(Emergence),出自比尔·维奥拉的《受难》系列。两位妇女坐在庭院大理石水池两边,沉默不语,耐心等待,只有偶尔才会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其中较年轻的妇女突然侧身,打断了她们的守灵,她看着水池,诧异地发现一个青年男子的头从水池里冒了出来。随着他身体,池水逐渐外溢至池底和庭院地面。两位妇女随即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值得一提的是,格蒂曾经有一个不展览当代作品的明文规定,此次展览维奥拉的影像作品确实是博物馆的一次勇敢的破例。同时,由于维奥拉的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对古代作品的新形式的传译,因此主办展览的几家博物馆认为,对于那些对当代艺术怀有敌意的观众来说,维奥拉的作品会引导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体味经典作品的无穷魅力。在随展览出版的作品集中,比尔·维奥拉这样写道:那些老作品只是一个导火线。我并不是要将它们挪用或重组,而是要走进作品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相伴左右,感受他们的呼吸。最终变成他们精神与灵魂的维度,而不是可视的形式。我的初衷就是要到达感情以及感情自然流露的根本。在我70年代接受艺术教育时,这是一个不能涉足的禁区,今天依然如此。


The Quintet of the Astonished

Christ Mocked by Hieronymus Bosch

五重奏系列——The Quintet of the Silent

也许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工作中最具技术挑战性的部分就属他运用的极慢动作,这得益于他的早期作品。《惊讶五重奏》(The Quintet of the Astonished)就是这样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是伦敦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在2000年委托比尔·维奥拉创作的一组四幅单独的录影。其创作灵感完全来自该画廊的藏品《嘲弄基督》(Christ Mocked)。这是一幅创作于中世纪(1490-1500)的宗教题材作品,作者是尼德兰(荷兰)画家耶罗尼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比尔·维奥拉的这件作品是对五名演员的每个细节情感的演绎。他邀请了专业演员从事该作品的表演创作。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构图上,比尔·维奥拉参考了绘画作品对人物的安排,但并没有完全照搬或挪用。五个表演者紧紧地靠在一起,但身体的相依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孤独,它们在相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心灵空间,同时演绎着人类不同的情感:欢喜、悲伤、愤怒、恐惧。最先进的投影设备的使用,不仅展现出了一幅幅色彩纯正,图像清晰的画面,也强化了作品对博斯原作的色彩和戏剧化表现语言的夸张模仿,演员的激情生动的表演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说,比尔·维奥拉的作品不再是个人创作的成果,其中不仅有演员的表演,还有一整套的拍摄班底的辛勤劳作,再次印证了当代艺术的群体创作性。这件系列作品同时是对观众的一个挑战,因为要长时间的集中于演员的面部表情。总体来说,时间的变形加上缺乏声音和语音,是第一次看维奥拉作品的观众所感受到他作品的最直接的特点。

The Space Between the Teeth

Silent Mountain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通过记录情感的极致表现来捕捉情感精髓的迷恋可以追溯到他早在1976年的作品《牙缝之中》(The Space Between the Teeth),一部表现他自己尖叫的录像作品,直到2001年的45秒钟短篇《沉默的高山》(Silent Mountain),表现了两个演员的痛苦情绪。这是通过在墙面上的两个并排安置的同样大小的等离子显示器播放的双联录像作品。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世纪的另一幅绘画作品--《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该作品创作于1450-1455年,作者是尼德兰(荷兰)画家迪里克·鲍茨(Dieric Bouts)。两个在不同的时空表演的演员,似乎处在一个共同的对话空间,他们情感交融,共同经历着极限的情感发泄。"这是我在无声的《沉默的高山》中记录下的最撕心裂肺的吼叫",比尔·维奥拉说。

《凯瑟琳的房间》(Catherine's Room)是一个5联录像作品,5个仅有一本书大小的并排画面同时出现,展示主人公凯瑟琳(演员表演)--一个虔诚的信徒--整个一天的孤独生活。安德烈亚·迪巴托罗(Andrea di Bartolo)创作于1393-94年的作品《圣凯瑟琳的祈祷》(St. Catherine of Siena Praying.)是艺术家创作该作品的原始素材。


going forth by day

与一般主张低技术、保持反体制姿态的录像艺术家不同,维奥拉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就率先使用多屏幕装置,技术含量几近摄制电影的要求,并随着录像技术的革新同步更新自己的创作手段。维奥拉不断将录像艺术的呈现形式进行转型,内容也更加深入、直指人心。但同时,维奥拉很早就体会到技术的过度着重,可能会成为技术的消费。重点还是要用技术来作什么。对他来说,录像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工具。2002年,维奥拉完成了他最为雄心勃勃的录像装置计划“白天行进”( going forth by day)———由5部分组成的声势宏大的高清晰数码录像“壁画”让人叹为观止。

音乐也一直是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多位著名的前卫作曲家合作过,并在2000年,与著名的摇滚乐队九寸钉合作,为他们的世界巡演创作了与歌曲融为一体的三联水中影像作品。2004年,受歌剧导演Peter Sellars的邀请,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参与了"Tristan Project”的创作。"Tristan Project”最早于2004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该乐团音乐总监Esa-Pekka Salonen结合比尔·维奥拉的投影影片,大胆地将华格纳的三幕歌剧“Tristan Project”拆为三晚演出,每晚分别上演一幕,同时一并呈现深受华格纳影响的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作品。 在“Tristan Project”出现的投影作品,其实是由比尔?维奥拉统合多位多媒体艺术家的创作成果,视觉风格并不统一。类似树林、海岸这类充当背景的风景影像,大多是采用粗粒子拍摄的空镜头影片。而与舞台情节平行叙事的投影画面,则是以高速摄影机精心拍摄、揉合大量特效的影片,视觉效果华丽到令人咋舌,例如Tristan以慢动作走过火堆,激起满天萤火乱窜、Isolde往火海跃去,整个画面却霎时被波纹搅乱,观众才赫然发现然来影片上的熊熊烈火其实是水面上的倒影。

I Do Not Know What It Is I Am Like, 1986

The Veiling, 1995

The Crossing, 1996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观念型的影像;视觉冲击较强的作品;以及前2者结合型的作品。著名艺术评论家James Gardner认为,第一种表现力较弱,第二种(如"The Veiling")和第三种类型(如"The Crossing")则显得强而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三十多年以来,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先后创作了150余件录像、音像装置、电子音乐表演以及电视和广播艺术作品。他的作品使录像艺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普及,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他的作品主题鲜明,表现深刻细腻,技术手段先进,是艺术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具有强力震撼力。并且在作品中探讨普世的人类体验、人类与基本的物质元素之间的互动交融,在作品中反映由生到死、从实存到消失,传达对生命的感悟,为录像艺术注入浓厚的人文气质。所以,比尔?维奥拉又被誉为影像诗人。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作品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柏林古根海姆,纽约古根海姆,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洛杉矶盖提艺术中心(getty los angeles),纽约首都美术馆等都展出过。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被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政府授予2009年第21届加泰罗尼亚国际大奖(XXI Premi Internacional Catalunya 2009)。
此奖创立于1989年,颁发给以创造性作品和工作对全球文化、科技、人文价值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体。获奖者为艺术、科学、宗教、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或者革新者。作为此奖的获得者,比尔·维奥拉延续了包括Karl Popper、Mstislav Rostropòvitx、Jacques Delors、Harold Bloom、Vaclav Havel、Claude Levi Strauss、 Amos Oz在内的卓越人物的足迹。

艺术家个人网站:http://www.billviola.com/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