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背景 > 对国学热现象的一点分析

对国学热现象的一点分析

2009-11-02 14:36:21 来源: 个人博客 作者:admin

   上周六(4月25日)听了一整天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的讲座,这是公司组织部分干部员工参加“世纪管理大讲堂”学习的一次内容。傅佩荣教授以他特有的从容淡定、幽默风趣的风格,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儒家、道家、易经的丰硕研究成果,给在座诸生上了一堂活泼生动而且印象深刻的国学课。听了讲座,我觉得深有感触,傅教授讲了许多我们平常人曾经经历过但总结不出来的道理。吃同样的饭,穿同样的衣,但能从同样的事物中领会总结出不同样的道理,大师与平常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同事东黎兄同时听了该讲座,并写了一篇博客,我阅读了也非常佩服。有的道理是非得经历过、感受过,才能理解的,东黎兄年长于我,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儒家的理解自然比我要深许多。所以,我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就谈谈对当前国学热的现象分析吧。

    似乎没有人定义什么是国学,但就像“国医”、“国艺”、“国宝”一样,也几乎没有人对国学这个概念发生过疑问。国学,我的理解,应该是指的发源于中华大地本土并进而枝繁叶茂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比如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以及后来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所以儒家几乎成了国学的代名词。但是,虽然发源于印度,同样在中国得以发扬壮大的佛教和佛学思想,算不算国学范畴呢?好像没有人正面回答过,百家讲坛也没有提过,这次傅佩荣教授讲了儒家、道家,唯独没有讲以“儒释道”三驾马车并行的释家,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吧。

    近现代西风东渐,特别是五四以来,在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下,中国儒家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反对它的称它为“旧学”,称西方思想为“新学”,推崇它的称它为“国学”,称西方思想为“西学”,含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学更是被彻底批倒批臭,一群大师级人物混到了臭老九的地位,排名在娼妓之后。近年来,国学不仅渐渐抬头,而且逐渐热起来。不知从哪里冒出个小丫头就能跑到电视上讲讲论语,不知从哪里冒出个说书人一样的糟老头就能跑到电视上侃侃X朝那些事儿,而且都以国学大师自居。为什么国学突然就热了呢?

    我觉得答案有如下的几点。

    首先,套句俗话说,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国学热起来的内因。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称为第一次大黄金时代,这是指的当时各种思想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化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奴隶制社会解体,进入战火纷飞并过度到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前夜,春秋无义战,诸侯争霸,战乱频仍,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一批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怀着强兵富国、拯救黎民百姓的宏伟目标,或是像孔子一样四处奔走上山下乡全国串联,或是像墨子一样成立黑社会帮派组织当老大打抱不平,或是像卫鞅、韩非一样搞变法图强,或是像孙武子、吴起等兵家一样赤膊上阵舞刀弄枪,或是像老聃揣着《道德经》手抄本去搞西部大开发,还有像鬼谷子那样的躲在幕后却派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苏代等弟子在各国煽风点火。

    现在,我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和春秋战国时有可比性。现当代,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黄金时代的开端(第二次大黄金时代是隋唐时期,宋元明清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思想桎楛时期)。在国际上,有点像春秋时期,大家都奉行着一个有名无实的“周天子”--联合国,美国等诸侯争霸,牺牲弱国的利益,北约等联盟组织进行合纵连横,“潜龙”变法图强韬光养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治国安邦的需要,使得人们必须参考借鉴各种思想和理论工具。

    其次,国学热是人们追求内心平和的需要,是我们时代的心灵鸡汤。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但这三十年来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环境、能源、社会诸多方面的失衡;人口过剩造成资源紧张,人们处处须争,不争不足以生存;经过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文化断层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冲突不断的各种矛盾,人们的思想和内心无所适从。我们或许是中国2000多年来不相信鬼神、不受宗法约束、缺少法制思想基础的唯一的一代人。于是,在初步解决温饱以及初步满足物质欲望后的新世纪,人们需要找到一些精神力量,来平衡内心,来抚慰心灵。在宗教受科学和时代限制没有发展的情况下,国学特别是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就回潮发展起来了,顺应了人们内心的需要。

    当前国学热的第三个原因是现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太薄弱了,真正的大师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唯其薄弱,所以才如听天籁,如闻棒喝,振聋发聩;唯其师少,所以才半瓶水敢吆喝,半桶醋敢叫卖,半本书敢开讲。等到有一天,国学的理论知识,也像小学课文知识一样普及,也就习以为常热不起来了。

    国学热是不是好事情?我认为是的。敬天道,知法度,求修己,追求内心的平和,总比物欲横流奢靡浪费狂妄无耻要好得多。但是,对国学不能盲目迷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理解和运用,有的道理是非得经历过才能明白感悟的,丝毫也勉强不得。

    至于对国学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鉴于水平,我还是藏拙吧。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