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走向世界艺术中心的中国青年策展人,如何未来演化?

走向世界艺术中心的中国青年策展人,如何未来演化?

2019-03-13 17:42:41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李鹏

近几年,国内艺术界关注与扶持青年策展人的奖项与平台,虽然从数量上来看远不如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奖项那样琳琅满目,但是在北京的泰康空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简称:PSA)等机构中,都有关注青年策展人的专项扶持计划,而其中最具专业性与影响力的莫过于HBP中国青年策展人奖(Hyundai Blue Prize)。该奖项是一股持续关注中国青年策展人发展的先锋力量,除了为获奖者举办获奖方案的展览,还提供了一系列国际性学术交流深造的机会。

近日,为了开阔获奖青年策展人的国际视野,促进她们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对策展领域的全面了解,深入探讨艺术与科技在世界背景下的多元可能性,两位2018年度HBP“创意能量”(Creativity)获奖者魏颖和“创新未来”(Sustainability)获奖者龙星如随团前往美国纽约与洛杉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访问。

▲ 纽约到洛杉矶横跨美国的飞行示意图

 

中国青年策展人︱美国行

在全球化环境下,世界当代艺术中心的美国,位于纽约与洛杉矶这两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关于艺术策展的这一领域,艺术与科技在当下世界背景下,究竟有着怎样的多元可能性,以及当下美国的艺术生态究竟如何?它们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借鉴之处?

第二届HBP(Hyundai Blue Prize)中国青年策展人奖从公开招募、大赛初审、海选晋级、大赛复审、复审决赛,最终经过导师、大众、媒体的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的两位年度优秀中国青年策展人:“创意能量”(Creativity)获奖者魏颖和“创新未来”(Sustainability)获奖者龙星如,于2018年12月16日至23日随团前往美国纽约与洛杉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访问。怀着对上述问题的好奇,“凤凰艺术”对此次美国之行进行了跟踪报道。

此次美国之旅与曾经的韩国之旅不同,它更倾向于全球化的视野。作为美国东部和西部的代表城市:纽约和洛杉矶,它所连接的不仅仅是美国这片广袤的自由大地,更连接了来自大西洋和太平洋更为宽广的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到东方,从旧世界的欧亚大陆,到新大陆的美洲世界,当麦哲伦穿越无尽的大海,最终勾画出一幅连接全球的轮廓,而这一路线,在此次的美国之旅中,我们便能感受到,那些关于涉足于世界的各个议题。在短短一周内,访问团除了对当地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进行了高密度、大容量的参观考察,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与知名艺术机构的专业人士开展了面对面的学术探讨,对于中国的青年策展人而言,也是一项挑战。 

美国之旅看到了什么?

在纽约之旅中,HBP访问团考察了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纽约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斯特兰德书(Strand Bookstore)、彭博社总部(Bloomberg)、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简称 Met)、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杰罗姆·L·格林尼科学中心(Jerome L. Greene Science Center)、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伦费斯特艺术中心(Lenfest Center For The Arts)、惠特妮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 MoMA)。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合影,左起:Hyundai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徐静、Hyundai全球艺术总监李大衡(Lee Daehyung)、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HBP创意能量奖(Creativity)获奖策展人魏颖、HBP创意未来奖(Sustainability)获奖策展人龙星如

而在洛杉矶,我们也可看到所访问的哈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布洛德博物馆(The Broad)、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简称:LACMA)和盖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等。 

美术馆

在这些明目繁多的名单中,我们能看到其囊括了纽约和洛杉矶最重要的数个领域:美术馆、博物馆、传媒集团、大学、书店以及其他艺术机构。这些在旅途中所连线的点,汇聚成一幅立体的图景,为我们展开了关于美国当代艺术如今的生态。

▲ 新美术馆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亲自为HBP访问团导览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个展

在如今的世界文化的大熔炉中心纽约,无疑已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中心,也成为美国当代艺术的橱窗。今天的美国当代艺术,难以用“主义”之类老旧的术语来概括,而对美国当代艺术的生态与现状,也很难用“流派”之类传统术语来叙述。因此,无主流即是主流。就当下情况而言,学者们所能做的,是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进行个案研究。

正如英国著名女艺术家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在美国的首个博物馆回顾展,也是她迄今为止最大的个展,暨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莎拉·卢卡斯:赤裸”(Sarah Lucas:Au Naturel)回顾展。该展策展人就是曾为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最年轻的的总策展人,也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策展人之一,现为新美术馆总策展人的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他为HBP访问团亲自做了全程导览。此外还参观了新美术馆同期展出的两位青年艺术家个展:来自法国的玛格丽特·于莫(Marguerite Humeau)名为“生于运河”的新雕塑和声音装置展,她以我们生活的技术时代的新方式重塑历史;来自英国的玛丽安娜·辛耐特(Marianna Simnett) 名为“我牛奶中的鲜血”的新电影和声音装置展,她利用叙事结构和幻想的故事模式,如寓言,揭露周围暴力的微妙控制。

▲ 参观玛格丽特·于莫(Marguerite Humeau)个展“生于运河”

▲ 参观玛丽安娜·辛耐特(Marianna Simnett) 个展“我牛奶中的鲜血”

▲ 新美术馆新美术馆“根茎”馆艺术总监、策展人麦克·康纳(Michael Connor)代表新美术馆主持了与HBP访问团的工作坊

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时代充斥下的当代,作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如何运用新技术来予以新的表达,无疑都成为前沿的艺术实验所涉及的领域。我们可以看到,重塑人们对当下世界的整体性考察和反思,成为当今的一大主流。

或者这正是一种新的整体论的开始,它的背景源于信息时代的全球互联之下。当艺术家看到的领域越宽广,与其他世界的联系越紧密,这种在艺术形式上的表现,就会越突出。正如在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根茎”馆,它的“七对七(Seven on Seven)”项目汇集了艺术和科技的远见卓识,艺术家与科技领袖的合作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艺术作品,科技产品原型,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个独特的开放式平台一次又一次地揭示了艺术和科技的未来。

▲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 两位获奖者参观龙星如和魏颖参观“希尔马·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未来的绘画”展

除此之外,在古根海姆中,我们亦看到了这样的趋势。这是一种以个案来进行整体判断的案例,一种来源于科学时代下的反思。它使我们看到,当代的问题不仅仅是当代的问题,在历史的回响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和反思。正如在古根海姆所正在展出的瑞典女画家希尔马·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的个展“未来的绘画”。

瑞典女画家希尔马·阿夫·克林特就已经发展出一套抽象画的绘画模式。她深信,世上所有宗教都由同一学说演化出来,所以所有信徒都只是以不同方式走向统一的境界。她的画作中不乏複杂晦涩的象徵和符号;在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里,她以绘画来在心灵层面中与意识对话。

希尔马·阿夫·克林特的作品不仅反映来自精神、宗教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的蓬勃发展也不断启发著她。从电磁波的发现到人智学者(Anthroposophy)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奥地利哲学家,创立了人智学)的精神启蒙,皆是她的灵感来源。

▲ HBP访问团参观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回顾展

▲ 参观“可程序化的:1965年至2018年的艺术规则,编码和编舞”

在纽约的惠特妮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美国当代艺术的生态而言,同时关注于历史和当下,确实是美国当代艺术对自身和未来的态度。它展示了一种关于艺术延展性和演变性。在这里,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正与五十多年的概念,视频和计算艺术进行并置。

展览“可程序化的:1965年至1818年的艺术规则,编码和编舞”回顾了计算艺术的前身,并展示了早期作品中所提出的思想是如何在当代艺术实践中演变而来的。在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受自动化系统驱动的时代,程序化追踪艺术中的规则和指令如何响应并被技术所塑造,从而导致我们的图像文化发生深刻变化。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 HBP访问团参观MoMA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 MoMA)中,各种不同艺术形式和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们似乎正看到一种关于美术馆和博物馆的边界模糊倾向。有人说:在纽约,天上掉块砖头,不是砸到银行家,就是砸到艺术家。20世纪50年代起,艺术在纽约蓬勃发展,几十年间,全球众多艺术家不断被吸引至此,纽约由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艺术之都。

在美国的众多博物馆中,它们从古典藏品展览正在向当代艺术敞开着大门,就连全世界人均拥有博物馆和画廊数量最多的城市洛杉矶,这样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不可忽视当代,或者以历史的眼光来关注当代,已成为现在美国博物馆体系中最重要的态度。

▲ 两位获奖者龙星如和魏颖参观洛杉矶哈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的“安德里安·派普:概念与直觉,1965-2016”回顾展

▲ 两位获奖者龙星如和魏颖参观洛杉矶哈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的哈默项目: Petrit Halilaj

▲ 参观洛杉矶哈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馆藏展

正如哈默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概念与直觉,1965-2016”揭示出对社会结构的固有假设提出的挑战。面对这个时代一些最紧迫和最有分歧的问题,例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仇外心理。安德里安·派普的曾经仍然值得我们拥有着深刻的影响。

派普开创性、变革性作品深刻地塑造了观念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对今天的艺术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她对观念艺术的政治性、社会性和精神潜力的研究,经常通过其敏锐的幽默和智慧,以及她的哲学思辨及瑜伽修行,来对性别、种族和仇外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 两位获奖者魏颖和龙星如参观洛杉矶布洛德博物馆(The Broad)馆藏展

▲ 两位获奖者龙星如和魏颖参观洛杉矶布洛德博物馆(The Broad)《不一样的旅程》

作为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布洛德博物馆(The Broad),拥有2000多件艺术品,这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战后和当代艺术收藏品之一。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除博物馆的常规藏品展外,博物馆依然向我们展示了关于当代艺术世界的那些正在发生的景象,以及对历史的另一种沉思。

《不一样的旅程》探索了时间的复杂表现形式,通过影射怀旧或对衰老的感慨情绪来审视时间的流逝,描绘出处于衰败状态的特定场所。这正是一种当代西方对自我的深层忧虑吗?一种西方价值的逝去?或者说是危机?我们可以在美国的当代艺术世界里,反复看到这样的主题,一种紧迫的反思,甚至包括拥有一座非常现代化的美术博物馆,一个艺术研究中心和一所漂亮的花园的盖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

▲ 两位获奖者龙星如和魏颖参观洛杉矶盖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展览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简称:LACMA),这是一个由五栋建筑构成的美国西海岸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公立博物馆,也是美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 参观LACMA,在博物馆入口克里斯·伯顿(Chris Burden)的装置作品《城市之光》

▲ 参观LACMA,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的装置《烟》从2008年在中庭安装以来已经成为LACMA的标志

▲ 两位获奖者参观LACMA馆藏展

对完美的3D表现形式的追求推动着创新,激发着创造性的表达,并在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上点燃了神奇的火花。在LACMA展出的《3D:复视》是美国第一个全面考察从1838年至今产生三维幻觉的艺术作品的展览。这些艺术品是通过激活双目视觉来发挥作用的。双目视觉是我们的大脑将两只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合成成一个单一的立体图像的过程。

▲ 两位获奖者参观LACMA策划的《3D:复视》高科技互动展


大学

大学是文化生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于塑造整体社会的文化和思想的探索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美国之旅中,访问团对哥伦比亚大学的考察,让我们得以一窥美国大学对学术思想和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影响。

▲ HBP访问团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校园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和34位各国元首、首脑,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关于最新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交界之处。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艺术实验室的工作坊,正是这样的一间实验机构,它通过学院资源,打通学术研究与实验艺术之间的关系。

 

▲ HBP代表团在策展人崔斗银(DooEun Choi)带领下参观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艺术实验室

韩国首尔纳比(Nabi)艺术中心的首席策展人,崔斗银(DooEun Choi)通常将空间视为一个实验室,将科学知识、艺术实践和历史叙事所产生的经验和美学类型,进行试验结合和重新组合,近几十年来,生物基因研究发展迅速。

生物艺术家不满于现有工具、材料与创作的逻辑性,通过与生物学家进行合作,创造了新的“生物体”作品。但当“放荡不羁”的艺术与争议不断的生物技术组队后,常常会挑战社会和人体禁忌的极端;其面临的伦理挑战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西方的生物艺术理论家比较一致地认为,生物艺术与西方美学乃至西方文化有着深厚渊源,这直接导致了生物艺术的最终产生。

而在这近20年的发展中,社会的巨大改变,也抛给了生物艺术家太多的问题;他们要解决得太多,这也让生物艺术也渐渐从以往的“自问”转向了“挑战”和“可能”。

▲ HBP访问团在策展人崔斗银(DooEun Choi)主持下与哥伦比亚大学生物艺术实验室进行工作坊研讨

除此之外,哥伦比亚大学还有引人注意的杰罗姆·L·格林尼科学中心(Jerome L. Greene Science Center)。这是莫蒂默·B·查克曼(Mortimer B. Zuckerman) 思维脑行为研究所(简称:扎克曼研究所,Zuckerman Institute)所在地,旨在为各种学者提供社会互动和跨学科思想,这对于新思想的茁壮成长至关重要。它的透明度和公共空间为校园外的更广泛的社区开放了脑科学的世界。

▲ 哥伦比亚大学杰罗姆·L·格林尼科学中心(Jerome L. Greene Science Center)

近年来,人类大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 HBP)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性科研大计划。人类脑计划包括神经科学和信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息学(Neuroinformatics),这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在美国的大学学府中,对技术前沿的追求,往往引起艺术家的极大兴趣,这是由艺术家的先锋性和冒险性所决定的。技术改变认知,而认知将改变新的思考方式,艺术家总是在这样的前端领域弄潮。

 

▲ HBP访问团参观哥伦比亚大学杰罗姆·L·格林尼科学中心

人脑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目前(21世纪初)的认识能力,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等的实验室研究对于解决人脑对复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加工及高级认知功能的机制,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神经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的应用,使得我们可能从有限的实验数据中找出神经信息获取、处理和整合的规律和法则,提出在各种刺激条件下,脑内信息加工的数学模型的实验假设和用计算机模拟脑内神经信息网络。可以说,人类脑计划近20年的发展历程处处与神经信息学紧密相连。

这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可确定性和未知,似乎更具有魔力一般吸引着他们。在哥伦比亚开放的脑科学研究中心,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开放性社会,对社会的创造力将带来多么不可思议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绝不单单在艺术层面。

▲ HBP访问团参观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伦费斯特艺术中心(Lenfest Center For The Arts)

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中心而言,它所隐含着的信息,绝不是像中国众多美院直属下的艺术中心的意义。在美国,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费斯特艺术中心(Lenfest Center For The Arts)一样,艺术已作为社会文化生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了美国高等教育之中。

伦费斯特艺术中心是曼哈顿上城文化和公民交流的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枢纽,拥有四个灵活的场地和一个公共广场,为跨学科的当代艺术展示和生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跨领域的自由氛围,这里没有壁垒,也没有封闭式的自娱自乐,一切资源向所有人敞开。

其他文化生态

▲ 纽约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

作为亚洲国家之一,我们总会去关心在西方,亚洲在其中置于何处的地位?在考察位于纽约的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之后,我们至少寻找到一些问题的线索。

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简称 ACC)是一个非营利机构,透过各个奖助计划,旨在促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在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的文化交流与培育。亚洲文化协会是约翰·洛克菲勒三世( John D. Rockefeller 3rd )于1963年所创立,是洛克斐勒家族庞大慈善事业的一环,成立至今已赞助了将近四千位美洲以及亚洲的艺术家。

亚洲地受奖人区包括来自中国的电影导演陈凯歌、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王广义、日本艺术家村上隆(Murakami Takashi)、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等,而首届 Hyundai Blue Prize “创新未来”策展人奖(Sustainability)获得者青年策展人李杰也是2017年 ACC 的受奖人。该协会对于美洲与亚洲各个奖助计划主要是透过与企业、基金会合作以及个人捐款筹募基金,奖助艺术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 John D. Rockefeller 3rd )奖每年由协会的理事会颁发。

▲ ACC项目总监塞西莉·库克(Cecily Cook)与HBP访问团的工作坊

毫无疑问,亚洲文化协会所针对的不仅仅是亚洲,也包括更多的第三世界地区。它致力于发现,在西方世界之外去发现新的对人类精神文化正在做出贡献的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艺术家。

是的,作为自由的美国,它所衍生出来的另一个属性便是包容,或者说是无所不包。这正是一个移民国家所特有的属性,它比任何一个欧洲民主国家显得更自由和包容。自由和包容是事物分不开的两面。这个生态是吸纳的,而不是各干各的。当今世界正在朝向新保守主义的道路前进,这意味着,在这世界上,走在最终的自由大道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处理和解决。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在美国,我们一边看到的无界限和跨领域的文化机构在运作,另一边也看到政治上新保守主义的抬头,这预示着这一生态正在遭受危机。这种危机与权利相关,也就是说,世界不仅由文化和艺术所影响,经济更是一个不可忽思的重要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权利的概念。

▲ 彭博社基思·A·格罗斯曼(Keith A. Grossman)总监导览参观彭博社

彭博社(Bloomberg)作为一家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领先提供商的传媒集团,把我们重新带回经济全球化的领域之中。彭博总部位于纽约,在全球各地拥有192个分支。

▲ 彭博社首席执行官贾斯丁·B·史密斯(Justin B. Smith)与HBP访问团合影

在这里,展现的是一个信息帝国的图景。通过高速互联和庞大的机构,予以支撑起整个即时信息传播服务的平台。高速互联意味着信息的高速交换和传递,它与信息阻是一对相反的概念。这样高效的信息交换,必然是建立在开放性的社会体系之中,而它与艺术生态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社会的两面而已:艺术生态越蓬勃的地方,其他领域也将同样蓬勃,而彭博社已介入艺术收藏多年,并支持艺术与科技的实验与探索。

▲ 参观斯特兰德书店(Strand BookStore)

文化生态不仅仅是即时的,也是积累的。在此次美国之旅中,访问团对纽约当地书店的探访,无疑是主动而积极的信号。同时,我们也将看到,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书籍,在整个文化生态下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位于曼哈顿下城百老汇大道和12街交汇处的斯特兰德书店(Strand BookStore)是一家二手书店,自1927年开业至今仍是纽约人心中重要书店的代表。当本杰明·巴斯(Benjamin Bass)在书街创办斯特兰德书店(Stand BookStore)时,整条街有近五十间书店,最终只有这家延续了下来,美国只是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而斯特兰德书店(Strand BookStore)已近百岁,是纽约历史最悠久的书店之一。如今由第三代孙女南希·巴斯·维登(Nancy Bass Wyden)经营。

▲ 参观斯特兰德书店(Strand BookStore)

书籍是人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证明和瑰宝,任何一个人都不应当无视书籍。它既代表历史,也代表当下。在斯特兰德书店中,我们正看到这样规模的知识汪洋,正在向人们汇聚而来。从此当中,我们也开始逐渐了解一个作为当今世界艺术中心的美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土壤生态。

在这次为期7天的美国交流访问中,紧密而高品质的行程安排,用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和广泛交流,对中国青年策展人理解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深入考察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学术调研作用。

▲ HBP访问团参观大都会博物馆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与HBP访问团座谈

▲ HBP访问团与亚洲文化协会(ACC)合影

▲ HBP访问团与新美术馆同仁合影

20世纪之前,世界艺术中心一直在欧洲,以伦敦和巴黎为代表。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纽约则成为了新的世界艺术中心,其影响力至今。美国是一个综合文化集合的国家,他们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进行交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市场,同时又是最大的艺术出口国,美国拥有全球艺术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引领着世界艺术的发展潮流。在目睹这些既定现象之后,什么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艺术家从业者或是中国人,必须思考的。

而对于获奖的中国青年策展人而言,此次访美的意义在于交流,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交流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击。正如艺术总监徐静所言:“希望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青年策展人,更期待她们以此作为策展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未来成为可以在全球艺术舞台上发声的中国策展人。”

凤凰艺术 纽约、洛杉矶报道 撰文/Alphe、Sophie  摄像、剪辑/缪越 责编/Alphe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