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莫维奇今年还打算在巴黎、马德里和雅典进行多次个展。2009年她准备在德国的柏林艺术馆进行一次大型的回顾展。
这位艺术家在其年近六旬的时候仍然在用自己的身体在探索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行着。不要害怕……当炮灰。
注:此文原载《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11期
编者按:标题的这段话是阿布拉莫维奇在2009年荣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双年展终身成就奖”时的获奖感言里的一段话。我们知道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几乎都与死有关,正是因为这是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去挑战极限、去诠释艺术的人,所以,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可以说生活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是幸运的,因为正是有像阿布拉莫维奇这样的人相伴,我们才不至于因为追逐艺术表面的浮华与虚妄而迷失自己。在阿布拉莫维奇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家在场”的行为艺术之后,艺术经纪人张鸿宾采访了阿布拉莫维奇。
张:您多久没有来中国了?倘若有机会我是否可以邀请您再来中国访问或者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阿:最后一次在中国是1988年,我跟乌雷(Ulay)在中国长城上说再见。这是在中国向西方开放之前。从那以后我就再没去过。要去中国我需要被邀请。
(5) MARINA ABRAMOVIC: THE BIOGRAPHY OF BIOGRAPHIES, EDIZIONI CHARTA, MILANO, 2004
以往,在玛丽娜的一次次作品中,我们通过她的行为和表演去感知她的艺术以及她的思想,而今天,通过语言上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更为感性,更为真实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这里,我们向这位20世纪伟大的行为艺术家致敬。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