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并行输出”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并行输出”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24-12-19 10:16:41.682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顾振清

01.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之三:并行输出(海报).jpg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三

并行输出——国际影像展

ParallelOutputs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Exhibition

策展人:顾振清、Ozan Bilg iseren、张海涛

执行策展人:朱自杰

策展助理:唐江华、魏熙格、崔子扬、孙晓雪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姓名或组合首字母依次排序)

Alnis Stakle - 阿尔尼斯 ·斯塔克(拉脱维亚)、Atsushi Momoi - 桃井敦(日本)、Ceren Uzun Uysal - 塞伦 ·乌祖恩 ·乌伊萨尔(土耳其)、Emin Berk - 艾敏 ·伯克(土耳其)、 Frank Herfort - 弗兰克 ·赫夫特(德国)、Ingo Dunnebier - 英戈 ·邓内比尔(希腊)、 Kostis Argyriadis - 科斯蒂斯 ·阿尔吉里亚迪斯(希腊)、Murat Gür - 穆拉特 ·古尔(土  耳其)、Mustafa Önder - 穆斯塔法 ·翁德(美国)、Nevzat Yıldırım - 内夫扎特 ·伊尔 德里姆(土耳其)、Osman Demir - 奥斯曼 ·德米尔(土耳其)、Seçkin Tercan - 塞金 ·特  尔坎(土耳其)、Samir Karahod-萨米尔·卡拉霍德(拉脱维亚)

展览时间:2024 年 12 月 19 日——2025 年 2 月 4 日

展览地址:粮仓展区G13/G14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三

并行输出——国际影像展

前 言

文/顾振清

研究意识体验的神经心理学最新理论表明,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与能量的全息矩阵中。信息以复杂结构的能量形式存在于空间中。人脑中的神经元场是一个综合信息的能量场,可以与现实空间结构进行动态交互。神经元能量场综合信息时产生的变化,会引起时空连续体框架的微观扭曲。这些微观扭曲随即又会相互作用,产生神经元场超复杂的宏观扭曲。这种动态交互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感知体验,即人脑感知现实的意识体验。人脑对感知现实进行解码的过程,可以与时空建立联系,不仅能作为旁观者与感知现实互动,而且有可能作为参与者去构建感知现实,并借此改变时空。

相对于旁观者,艺术家的大脑能量场更接近于参与者。不同国度、不同人文背景的艺术家以不同个性的创造力并行输出感知体验与意识体验,构建不同形式的艺术现实,由此不断改变现实时空连续体的框架。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三

并行输出——国际影像展

前 言

文/张海涛

在数据传输领域,‘并行输入 ’指的是通过八条数据线同时传输数据位,这种传输方式 类似于在多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同时行驶多辆汽车,从而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相对地, ‘ 串行输入 ’则通过单一数据线逐个传输数据位,类似于乡间公路上单一车道的汽车行驶, 虽然传输速率较低,但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如远程通信,因其简化的线路布局而具有优 势。全球化是各国经济与文化合力输出与输出的良性循环与融合的格局,快速信息化的时代, 只有如并行输入与平行输入一样才能做到具有文化与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并行 输入全球同质化与平行输入的多极差异化竞争力。这样的文化与经济才有高度的活力。

“并行输入 ”的理念不仅是在探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关系、同行、共生的境遇,也 可以延展探寻近两年科学界量子纠缠的平行世界之间潜在的牵引、信息相互输入关系。对于 现实的国际世界不同的同行者、不同的民族、地域、宗教、文化、政治都有着差异性,对于 原始自然世界的改造中也不断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单向的民粹主义必然会产生各种冲突 与战争。在今天的东西方、南北方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依然面临着价值观的冲突,是选择并 存,还是对抗?从上世纪世界大战热战到冷战到贸易战, 自然生态危机、疫情肆虐依然存在, 如果站在国际视野,合作解决,不能过度夸大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欲望和利益。人类一起共同 面对新的超人类生态伦理、星际殖民带来的危机依然需要同行际遇共生。

此次国际摄影展以物理与数字真实影像作为主要呈现方式,关注全世界摄影师面对当下世界的各种生存境遇各抒己见,展览试图在不断的重新定义影像媒介的文化背景下邀请到国际上的观念摄影、实验影像,数字影像、AI 影像的活跃艺术家创作参展, 以对现实生存境 遇的介入、对历史新的认知和对未来生态的预设启示当代,以坐天观井的宇宙视角关注未来 科技给第二自然世、人类世带来的新思维、新伦理的变革。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三

并行输出——国际影像展

艺术家及作品简介详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t90rhFPSxGYSncAPLkSjw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新青年 > 邱宇(Qiu Yu)

邱宇(Qiu Yu)

2016-06-14 23:55:27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邱宇(Qiu Yu)

简历
邱宇,生于河北秦皇岛
2012-2016 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交互方向
2005-2009 中央美术学院动画系
2001-2005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个展
2016 "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NO!空间,北京,中国

联展
2020 机器·人·艺术·时代,华·美术馆,深圳

2019 “人机合一”人机艺术计划Ⅱ,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6 《本》中美艺术高校媒体艺术展,纽约,美国

2016 《本》“青年图语” 影像作品展,法兰克福,德国
2015 《声之味》“新民间转换”798艺术节主题推介展,798金属库,北京,中国
2015 《此时此地》岛Island -Tropical lab 9,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Singapore,新加坡
2015 《碰撞》Echo:INSIDE OUT CAFA&LASALLE交流项目展,新加坡
2015 《声之味》B3双年展-动态之再动态影像展,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国
2015 《碰撞》Echo:INSIDE OUT CAFA&LASALLE交流项目展,中央美院,中国
2015 《源点》海上世界国际灯光艺术节音乐创作,深圳
2014 《羽声波》“共振”中央美院研究生作品展,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触摸空间》艺术北京公共艺术展,中国农业展览馆,北京
2013 《触摸空间》微迁移公共艺术展,天津,中国
2010 《本》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

 

艺术家作品

▲ 邱宇《增生计划》全景;2016年

《增生计划》
增生计划是一项长期的艺术研究和创作计划。在城市中人们自行搭建的建筑物在不断地缓慢变化着,这些生活景观像城市的增生物一样,伴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其中有着复杂社会关系和物质的多重关联,具有一种人工干预下的自然生命感。作者试图以增生为视角对自然,城市和人的多重系统进行研究对比,并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现成品和遗弃品,借用日常化的方式搭建一个具有生命器官联想的人工造物。

[视频]现场︱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

《增生计划》视频:http://v.qq.com/page/i/m/x/i0301qka0mx.html

▲ 邱宇《增生计划》现场,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局部,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现场研究文献展示,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现场全景;2016年

▲ 邱宇《增生计划》现场,2016年

▲ 邱宇《声之味》;材质/喇叭、香料;尺寸/700cmx200cm(可变);2015年

《声之味》
通过声音的震动使不同香料的味道散发并混合。在声音和味觉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感知与延展体验。

▲ 邱宇《声之味》现场;材质/喇叭、香料;尺寸/700cmx200cm(可变);2015年

▲邱宇《声之味》(局部);材质/喇叭、香料;尺寸/700cmx200cm(可变);2015年

▲邱宇《声之味》现场;材质/喇叭、香料;尺寸/700cmx200cm(可变);2015年

▲ 邱宇《碰撞》;材料/喇叭、彩色粉末;2015年

《碰撞》
与新加坡艺术家Jade Yeo合作,分别在北京与新加坡两地通过手指接触音频插头的方式使喇叭的震动带动彩色粉末互相融合,通过数字媒介的转换跨越不同文化和语言方式在这里震动,碰撞。

▲ 邱宇《碰撞》(局部);材料/喇叭、彩色粉末;2015年

▲ 邱宇《碰撞》局部;材料/喇叭、彩色粉末;2015年

▲ 邱宇《碰撞》现场;材料/喇叭、彩色粉末;2015年

▲邱宇《羽声波》;材料/羽毛、纸;2013年

《羽声波》
将羽毛摩擦纸张的微小声音放大,两种极轻盈的物体相互碰撞摩擦所发出的巨大声响产生了脱离现实的感知场景。也许我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对物体的“量”进行思考。 

▲邱宇《羽声波》(局部);材料/羽毛、纸;2013年

增生计划
——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

文︱张海涛

邱宇的创作方向是数码媒体交互艺术,和很多炫技的数码交互艺术作品不同之处是他借用新的媒介技术关注当下城市实证人文话题和表达东方思想中自然的生命感悟。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敏锐的特质:不同于西方独特的现实生存感受与传统文化精神都可能会成为当代艺术家有利的转换资源。

邱宇的作品《增生计划》将现代城市中人为自行搭建的“不合法”建筑进行社会实证的调查,这样的底层人文景观像生物繁殖一样不断的增生。伴随着人们的欲望需求不断生长,在城市中生成了社会、人、物质和自然的多重关系。艺术家将收集的日常现成品和遗弃物,建构成了一个自动的具有生命机能的人工增长物,似乎具有自然生物的体征。艺术家试图探讨这样的增生物现象存在的社会问题,它时常是城市中冲突的焦点:合法与不合法、高层与底层、物质需求与物质满足的矛盾,甚至延展到体制完善程度问题和人们日常生存的关系。

而这次展览另外作品《声之味》艺术家让各种传统香料在不同频率声控的喇叭振动中似乎有了活力,也增强了自然生命的动感与味觉,增生出我们对物质的存在感。作品《羽声波》将羽毛磨擦纸张的微小物理声音放大,让观众听到平时被忽视的声音。这种微小声音放大后的超现实感,“发声”隐喻一种弱势微观事物的心理愿望,也揭示出我们对新物质的人工机能“量化”的重新思考。

邱宇另外一件作品《碰撞》让静态色粉在人工机体干预下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物态,而让静物增生为兴奋的“生物”状态。邱宇借新媒介技术将这些增生物具有了人工干预下的第二生命体征,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2016年6月6日

 

感知的转化、延展和增生

文︱费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副教授 )

邱宇的作品不局限于视觉语言研究,而是通过媒体技术与混合媒介的融合实验来开展感知语言研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从感知转化、感知延展到感知增生的研究路径。

感知转化

他善于运用感知转化的方式来生成新的感知体验。《羽生波》中羽毛的摩擦运动这样一种微视觉被转化成了听觉;而《听之味》则是对听觉嗅觉化的尝试;在《碰撞》中身体触摸音源插头的触觉先被转化成听觉然后又被意外地转化成色粉混合的视觉;《增生计划》中多种转化现象同时存在着,细线拴着的金属零件的运动视觉被听觉化,轴承的运动产生了由阴影构成的动态视觉,而白色管状结构中液态的流动视觉转化成了有律动感的听觉体验。

感知延展

他的系列作品同时也在探讨运用数字技术来延展感知的可能,通过对听觉、触觉、视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增强,观众在这些作品中被赋予了一种“超级体验”的感知能力,听到原本无声的声音,看到原本无色的电波,嗅到原本无味的声音,这些超越感官局限的延展体验生成了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通感。

感知增生

增生的产生既可能来自内因也可以由外因触发,感知延展的欲望通常也是感官进化或增生的原力。在《增生计划》中,邱宇将人工化增生现象,以及生物化增生现象进行了融合,杂交出由多种感知增生构成的人工机体。这个混合了自然力、人工力、科技力的增生性机体,不仅是艺术家对于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反射,更是对于未来人工机体的不确定的臆想。

2016.06.18 北京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现场]“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

上一篇: 胡向前(Hu Xia..  下一篇: YCEA艺术小组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