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主编档案 > 2022、2023年 > 202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典礼

202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典礼

2024-01-10 11:45:09.617 来源: 中国摄影家杂志 作者:


12月10日,202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年度颁奖典礼在广东连州摄影博物馆顶楼露天剧场举行,共颁发年度摄影师大奖、评委会特别奖、青年摄影师奖、最佳策展人奖和荣誉摄影师五大奖项。钱海峰摘得年度摄影师大奖,穆拉特·古尔(Murat Gur)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劳拉·穆尼奥斯(Laura Muñoz)、韩多英(Han Da Young)获青年摄影师奖,顾振清、张海涛、舒阳、唐浩武、徐乔斯获最佳策展人奖,王争平、刘宪标获荣誉摄影师。202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策展人那日松、国际总策展人莫里茨·纽穆勒、评委会代表鲍昆、年度摄影师大奖获得者钱海峰及最佳策展人代表徐乔斯致辞,年展组委会代表黄文致谢。


年度摄影师大奖

钱海峰

《边地》

自2006年,钱海峰背包独行于中国的一些小城镇和乡村。他探访那些很少有异乡人涉足的边地,至今已超过 17 个年头。绿皮火车加乡村班车,走走停停,拍拍那里的风景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他说,在那里,蹭吃过老王家的一口饭;在那里,投宿过小李家的一张床;在那里,搭乘过各种动力的交通工具。虽素不相识,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相通的手势都可以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好客而淳朴,温暖而自然。

一路用自己的眼睛,留意那些不经意的自然状态,让自己融入其中,感受那里的不同于大城市的边地气息。那里的一切,有时就像生生不息的野草一样,自然生长,既能感受到人们朴素的乡情,又能感觉时代的骚动,不同的地方却在经历相同的改变。虽然远离繁华,变化就像一列超载的绿皮火车,从不远处驶来,很慢,但注定又在改变。时间在这里有些停顿却又在前行。

114.jpg

2014年9月25日,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 钱海峰 摄

212.jpg

2013年8月6日,黑龙江抚远县乌苏镇 钱海峰 摄

36.jpg

2022年7月20日,重庆江津区石门镇 钱海峰 摄

45.jpg

2014年2月22日,贵州水城县营盘乡 钱海峰 摄



评委会特别奖

穆拉特·古尔

(Murat Gur)

《阿贾布尔·马赫鲁卡特 - 创造的奇迹》

古尔的作品将摄影与“阿贾布尔·马赫鲁卡特(Acâibü'l-Mahlukat)”书籍中的神话形象相结合,将“阿贾布”主题在画面中进行重新演绎。“阿贾布尔·马赫鲁卡特”是中东地区对一类旅行和地理书籍的称呼,这类书籍多藏于图书馆或收藏品,其中常常包含许多奇异的神话内容。

古尔的作品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了“阿贾布”神话中的人和动物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相遇时的样子。它们原本怪异的形象,在照片却是那么天真可爱,甚至像卡通一样。这促使我们反思,当现实和非现实在照片中交织在一起时,决定传达效果的是创作者的呈现,还是形象本身的内在含义。

52.jpg

摄影:穆拉特·古尔(© Murat Gur)

62.jpg

摄影:穆拉特·古尔(© Murat Gur)

72.jpg

摄影:穆拉特·古尔(© Murat Gur)



青年摄影师奖

劳拉·穆尼奥斯

(Laura Muñoz)

《应履行的承诺:自然摄影新观》

这组作品反思了当前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的生活方式,并希望激励观众思考在这个困境时期什么是值得挽救的。虽然我们无法否认人类的环境破坏行为给地球带来了痛苦,而且情况每天都在恶化,但保持乐观的态度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不能被恐惧和愤怒所束缚,我们必须勇敢面对问题并采取行动。

82.jpg

摄影:劳拉·穆尼奥斯(©Laura Muñoz)

94.jpg

摄影:劳拉·穆尼奥斯(©Laura Muñoz)



韩多英

(Han Da Young)

《标签》

《标签》这组照片以“宜家”大型超市为拍摄地,通过简单的人工布局,如“灯光修饰”,尽可能还原出镜者的生活常态。场景中的物品都是被出镜者使用的日用品,同时也是放置于商场里的商品。当它们被亮出价格,平淡的生活感与浮华的商业感同时呈现在一张照片里,形成碰撞。

该作品聚焦“标签”下的“物质生活”:生活中的日用品来源于明码标价的商品,标签背后的意义是金钱,因此生活中处处存在无形的压力。只要有物质,压迫感就会存在。

102.jpg

摄影:韩多英(©Han Da Young)

115.jpg

摄影:韩多英(©Han Da Young)

123.jpg

摄影:韩多英(©Han Da Young)



最佳策展人奖

《时光机器——不断被定义的影像艺术》

策展人:顾振清、张海涛

当代数字艺术与摄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动态摄影与静态摄影甚至电影都归为影像的范畴,这与数字媒介的出现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摄影的概念已经不足以概括这个跨界的领域特征。

摄影媒介化在当代已经走向超媒介化,数字化已成为趋势,它让摄影从单纯的客观记录走向虚拟的环境,成为对现实的一种延展性表达,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真实的精神寄托,所谓虚实同源即虚实也可以自由转换。

132.jpg

作者:胡介鸣



《以虚强实》AIGC 生成影像展

策展人:顾振清 张海涛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曾宣称,新生的艺术媒介摄影是绘画的死敌,是所有失败的画家、没有天赋的人和懒惰的人的避难所。如今,人工智能艺术家也受到了摄影师们同样的指责。

1839 年后,摄影师从画家那里夺走了肖像创作和逼真表现的权利。摄影被证明是艺术的解放,是催生现代绘画发展的助产士。当下,许多艺术家使用AI工具,欢迎艺术从AI媒介和材料中解放出来的新认知、新创意,并将AI作为一种新工具来整合。

143.jpg

摄影:鲍里斯·埃尔达格森(© Boris Eldagsen)



《艺术照片:一种摄影观》

策展人:舒阳

2000年前后,数字影像开始在中国普及,直至被称为Chat GPT 元年的2023年。此期间摄影术在被发明后面临着最重大的改变,从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模拟技术的摄影成为传统摄影。由此面临对摄影观再认知的某种必要性,也许需要我们重新来定义摄影,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观察和思考未来摄影的可能。

此次展览意在展示摄影观念发生转变的实践过程。通过摄影参展者各自不同方向的工作,来比对摄影实践中所呈现的变量,收集摄影成为艺术的路线图。这个展览甚至把新的数字影像技术也看作一种媒介物,将数字影像技术和传统模拟摄影术都放在更久远的人类图像史的实践动机里,来探寻一种对摄影系统性文化功能的实践路径智识与体验。

156.jpg

李明 摄



《那里原乡——7位摄影师的地理社会学观看》

策展人:唐浩武

“那里原乡”摄影展通过 7 位摄影师缘于地理的社会学观看,以影像的方式展开田野调查,将摄影这个媒介用于考察、记录、论证和呈现广袤的乡土中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文化变革和生态变化,从而让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国、了解我们的家、了解我们的族群,以及根植于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思想文脉和精神原乡。

163.jpg

胡焕庸线  周平浪 摄

173.jpg

伏脉  苗一峰 摄

183.jpg

西南漫记  刘晓烨 摄

193.jpg

浮世纪  王相东 摄

202.jpg

一路向西 虞力 摄

213.jpg

黄河之上 周一渤 摄



《烟火江南——9位摄影师联展》

策展人:唐浩武

“烟火江南”是由生活工作在无锡和苏州的摄影师们的作品组成的展览。这些摄影师以“70 后”为主,长期生活于吴地江南的核心区域,生活的经验与内心的教化受益于江南文化的长期浸润,于是在他们眼中既有对传统江南文脉的深切认知,又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舶来文化的交互更迭,并直接参与了新时代江南文化的建构。

因而在他们的镜头下,今日之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好,荒腔走板也好,还是那些溶入血液的江南烟火也好,都在他们眼中变成可触摸、可观照、可留存、可回味的视觉文本。他们的作品既留存着江南才子式的文化基因,又加注了当代文化的反思意识,是传统江南文化与现代思想文明的复合体,是历史大变局背景下新生的江南文化景观的图像集锦。

222.jpg

风再起  袁徐庆 摄

231.jpg

无声的波尔卡  何屹 摄

241.jpg

苏州慢  王敏 摄

261.jpg

寻园  姚轶群 摄

271.jpg

二分之一美丽  陆伟杰 摄

281.jpg

春暧花开  许明珠 摄

291.jpg

湿度71%  许春燕 摄

301.jpg

生活的拐角  陈小丽 摄

312.jpg

浅水区  潘希夷 摄



《湾区时间:影像的媒介与方法》

策展人:徐乔斯

“湾区时间”选择的艺术家来自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澳门等地,他们大多出生成长于湾区,安家于此工作生活。艺术家们的年龄层涵盖了“60、70、80、90 后”的群体,并且其中绝大多数人具有海外专业艺术教育的背景,后又回到大湾区工作生活,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及教育工作。

他们的视觉经验背后所折射出的历史经验既代表了个体在时代中的价值追问与反思反馈,同时也显示出了大湾区这些年来在艺术发展上欣欣向荣的面貌。这些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某种程度上正是改革开放40年后的深刻缩影,他们代表着宽广、包容、多元的艺术观念,是树立湾区文化自信心的可贵力量。

321.jpg

01小组

《戏游山水-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透明亚克力、铝合金、UV印刷

53cm×33cm,2023

331.jpg

曹象

《未知感07》,布面丙烯,80cm x 100cm,2022

341.jpg

陈楷

《昨日的世界》,木板综合材料,120cm×60cm,2019

351.jpg

李景芳

《松》,不锈钢金属装置,495cm x 528cm x 260cm,2019

361.jpg

周金华

《城市微光No.10》,数码摄影,200cm x 75cm,2022

371.jpg

周知远

《孢子》,影像装置,,42cm×42cm×3cm,2022-2023


荣誉摄影师奖

王争平

《风吹草低》

摄影师王争平对北方草原进行客观记录的同时,常常赋予影像某种隐喻和象征意味。在这方面体现最为突出的是其“蒙古马系列”。作者影像中的蒙古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动物属性的马,而是转化为一个精神符号,成为他艺术表达的隐喻和象征。

摄影家通过看似平淡却又充满生活质感和典型意义的细节和瞬间,表现了当代语境下草原的处境,跃上卡车的马、蒙古包后走过的马以及空旷草原上躺在马背上的人,围墙里面或是屋内窗前向外张望的人,草原上正在劳作的人、行走的人、失衡的人,一个个“决定性瞬间”将内容、事件与形式因素完美结合,形成概括有力的视觉图像。摄影师通过作品传达守候、期盼、顺其自然、虔诚祈祷,体现了摄影家对草原现实的持续关注、忧患意识和人文姿态,以及对普通苍生的深情礼赞。

38.jpg

风吹草低 王争平 摄

393.jpg

风吹草低 王争平 摄

401.jpg

风吹草低 王争平 摄



刘宪标

《尘烟》(视频)

421.jpg

《尘烟》(视频) 作者:刘宪标

“在这些作品中,我不想用影像来叙事,不想表现太多的民族风情,而是强调一种观看,一种对真实生活的观看,一种打破空间和叙事的观看。”对刘宪标来说,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就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观看,“那里有原生态的文化,有依然相信自己文化的人和正在经历转型的村寨,是一个矛盾复合体,有传统在现代变迁中的挣扎。我在那里回望过往,也似乎看到了活的历史”。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