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媒体力量 专家:谨记“把关人”角色
  • 印度一女学生公交遭轮奸 新德里被称作强奸之都
  • 印度新德里遭轮奸女大学生在新加坡去世
  • "全能神"重点诱骗单身民工 欲以农村包围城市发展
  • 英国艺术机构今年获纳税人捐赠总价值8700万美元艺术品
  • 12岁!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
  • 供电局回应广州大面积停电:设备故障已修复,没有限电
  • 天乙:法治现实与当代艺术背景
  • 2010年文化领域剽窃事件频发的警示
  • 广州富商借试管婴技术生8胞胎 雇11个保姆照料
  •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历史最高值
  • 气候大会新主席强推丹麦草案遭中国等抗议
  • 杨禹:哥本哈根争吵属正常 最后时刻可能有转机
  • 专业造假公司专门代写代发论文
  • 学术造假南京竟有专业公司 论文背后的产业链
  • 人人都可以消费的当代艺术
  • 从迈阿密博览会看经济危机与艺术市场的关系
  • 经济危机下看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
  • 美击案遇害者身份确定 皆死于枪伤最多中11枪
  • 陕西现“全能神”邪教 散布末日谣言煽动信徒
  • 安倍晋三甫一胜选即宣布钓鱼岛属于日本
  • 公务员参加"嗅觉"相亲会,靠气味寻找另一半
  • 通讯:两岸“大三通” 助粤台互利交往更加热络
  • 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举行 连战出席
  • 国台办主任王毅说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
  • 马英九在高雄出席长荣航运海上直航首航仪式时间
  • 两岸直接通邮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
  • 胡锦涛考察福建:两岸同胞应该携手互助促进三通
  • 国家邮政局:两岸直接通邮是中华民族大喜事
  • 王渝次:直接通邮让两岸同胞同受其惠
  • 两岸“三通”大事记
  • 500美国科学家联合反对达尔文进化论
  • 虐待动物源于人的动物性
  • 十年回到原点 股市丢失经济晴雨表
  • 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商进化已到极限
  • 乔布斯的正念与我执 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天才
  • 刘慈欣怒批元宇宙: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 美国宇航局证实发现首颗适合生物居住的类地行星
  • 艺术背景档案1979年—1989年
  • 南方周末: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
  • 刺死6公安 杨佳死刑成定局
  • 北京男子在上海袭警 制造了震惊中国的“杨佳故意杀人案”
  • 杨佳案,真相远比死刑重要
  • 杨佳上午被执行死刑 家属的沉默 邻居们的回忆
  • 杨佳一审被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国内新闻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2008-12-24 16:00:50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Christine Macel)是巴黎蓬皮杜中心当代艺术首席策展人,策划过多场专题展和群展,如《Sophie Calle个展》,2003-2004;《Dionysiac》,2005;《巴黎空气》,2007。目前她正在筹备2009年六月的菲利普·帕雷诺作品展。

    1)莫妮卡·索斯诺斯卡(Monika Sosnowska)(巴塞尔,Schaulager美术馆) 三十六岁波兰艺术家莫妮卡·索斯诺斯卡在巴塞尔的作品展是我今年看过的最震撼人心的展览之一(策展人:Theodora Vischer)。这是索斯诺斯卡第一次将新老作品放在一起展出,其中包括九件雕塑,大小不一,但处理的都是规模问题。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个悬在半空的巨大天花板,中心部分破裂了掉在地上;还有真人大小的“腿”雕塑;以及纸袋子里的微型城市。  莫妮卡•索斯诺斯卡、《瓦砾堆》、2006∕2008、木头和乳状漆。装置现场、 巴塞尔Schaulager美术馆、2008。 摄影:Tom Bisig。

    2)安瑞·萨拉(Anri Sala)(巴黎,Chantal Crousel画廊) 安瑞·萨拉在Chantal Crousel的展览对场所这个概念(包括空间和时间)进行了反思,不同作品在时间上的交替为展览设置了一种微妙的节奏。其中两件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分钟后》(After Three Minutes, 2007)——双屏录像投影作品,画面上是一个在频闪灯照射下的钹,最初是用摄像机拍摄的三分钟录像,后来被改成每秒两帧的无声录影,两者放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无节奏的切分效果;《Title Suspended, 2008》——小雕塑,两只带着紫色塑胶手套的手,食指相对,慢慢旋转。真可谓整场展览的优雅一刻。  安瑞•萨拉、《三分钟后》、2007 、彩色录像剧照、6分钟。

     3)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伦敦,Pilar Corrias) 什么艺术品每年只有一个月能派上用场?当然是圣诞树。帕雷诺的《困扰时间:一年之中有十一个月它是艺术品,十二月是圣诞节(十月)》(For Eleven Months of the Year It’s an Artwork and in December It’s Christmas [October], 2008)是一件手工上色的铝制圣诞树雕塑。树上覆盖着人造雪,枝桠上挂着铬金属装饰物。十八年前,他就想到了这个主意:这是一件在时间上错位的礼物,用帕雷诺自己的话说,它“让时间感到困扰”(作品名字起得一点儿不假)。 菲利普·帕雷诺、《困扰时间:一年之中有十一个月它是艺术品,十二月是圣诞节(十月)》、2008、铸造铝、颜料和乐谱、272×185×185厘米。

    4)纪亚德·安塔(Ziad Antar)(巴黎,Blank空间) 黎以冲突刚刚结束,上个冬天贝鲁特内部冲突造成近百人伤亡。在这样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艺术创作应该是怎样的?在巴黎和黎巴嫩赛伊达两地工作的艺术家安塔试图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他的创作范围包括录像和摄影,作品内涵往往远远超过其表面意义。在独立空间Blank展出的《土耳其进行曲》(La Marche Turque,2007)是一件充满感情的简单录像作品:镜头从上方俯视一名年轻女子弹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但听不到旋律,只有钝钝的琴音,仿佛一首无声的军队进行曲。这是本年度最哀婉的作品之一。  纪亚德·安塔、《土耳其进行曲》、2007、黑白录像剧照、3分钟。

    5 )梅利克·欧尼昂(Melik Ohanian) (巴黎,Le Plateau及其他地点) 欧尼昂为他的艺术项目《从声到手》(From the Voice to the Hand)选择的展览场地不是一个单独的空间,而是巴黎市区和郊区的十五个不同地点。在Le Plateau的装置包括一段蜿蜒于整个空间的齐腰高的荧光管和一堆码在地上的字母块,字母块拼成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和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等人的名言。虽然这些词句被完全实体化后丧失了可读性,但你可以通过相关网页在线收听(只能听一次)这些有关哲学艺术的警句。欧尼昂继续将传统展览空间向外扩展,向数字世界延伸,同时也活泼伶俐地重塑了该艺术项目的时间框架。 

     

     

     

     

    6 )第五届柏林双年展,《如果事物不再投射阴影》(When Things Cast No Shadow) 两年前,Maurizio Cattelan, Massimiliano Gioni和Ali Subotnik策划的那届柏林双年展非常精彩。与之相比,今年出现了很大不同,双年展主题又回到了如今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现代主义的遗产。由阿达姆·斯马茨克(Adam Szymczyk)和艾莉娜·菲力普克(Elena Filipovic)担任策展人的本届柏林双年展主题分量明显不足,意图过于明显,无非是暗示艺术作品最终属于观众。但整个展览仍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新国立美术馆(Neue Nationalgalerie)就是布展中的一个亮点。Daniel Knorr在Mies van der Rohe标志性建筑周围悬挂的巨大旗帜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至今我仍然记得那些旗帜迎风招展的样子。每面旗帜的颜色都不一样,让人联想到柏林众多的学生群体。

    7 )“我一睁开眼就看见一部电影”(As Soon As I Open My Eyes I See a Film)(华沙,现代艺术馆) 当代艺术馆的临时总部位于华沙市中心(新馆在城市另外一个地方,还处于建设中)。策展人Ana Janevski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欧前卫艺术的精彩展览——地下,实验电影以及“反艺术”运动。谁能想到除了玛丽安娜·阿巴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的著名作品,在萨格勒布、贝尔格莱德、卢布尔雅那、诺维萨特和斯普利特曾经发生过这么多事情?几件我最喜欢的作品(包括莫妮卡·索斯诺斯卡的极简建筑):Goran Trbuljak的观念电影,OHO团体成员David Nez的行为作品,以及我的梦中情人Nesa Paripovic出镜主演的影片。

    8)洛朗·坎特里(Laurent Quintreau),《Marge brute》(巴黎,Les Éditions Noël,2006;英文版名为《Gross Margin》[毛利],Harvill Secker,2008) 如果现在要但丁重写《神曲》,他肯定不得不把地狱的位置都留给跨国公司的老总们。实际上,作家兼公会主义者坎特里在他的新书《毛利》中就为读者呈现了这样一幅图景,而他的这本书也成为本年度最辛辣,最有趣的小说。作为九十年代名噪一时的杂志《Perpendiculaire》的创始人之一——其他创刊成员包括尼古拉·布什欧(Nicolas Bourriaud),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等(维勒贝克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岛的可能性》是今年一大败笔)——坎特里创造了十一位绝望的公司高管形象以及他们围坐在会议桌前跟愤世嫉俗的总裁开会时每个人的独白。好看又该死。

    。 9 )“转变的纪念碑,碎片7:共产主义从未发生过/词汇”(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Tranzit研讨会) 捷克艺术家Zbyněk Baladrán和批评家Vit Havranek发起的这次活动跨越了艺术和理论两个领域,旨在探寻1989到2009年间捷克社会政治变化中的集体和个人记忆。如何透过一场展览来审视转变的现象,如何通过文字和集体字典来解读变化?这个正在进行中的展览和出版项目目前已进入第七部分,这部分以集体编制的词汇表为中心议题,将Yael Bartana,Anri Sala和Fernando Sanchez Castillo等艺术家以及Chantal Mouffe,Slavoj Žižek等学者的文字统一在一起。多面的事实将超文本的可能性带到前台。  齐普里安•穆雷桑、《共产主义从未发生过》、 2006。装置现场、Studená12、布拉迪斯拉发、2008。源自Tranzit的“转变的纪念碑,碎片7。” 摄影:Zbyněk Baladrán。

    10)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Life in Space 3 (LIS 3)”,2008年5月9日(柏林,埃利亚松工作室) 埃利亚松每年都会在他的柏林工作室组织为期一天的实验活动“空间生活”(“Life in Space”)。今年的主题是“光色相对性”(the relativity of light and color)。参加者有朋友,合作者,艺术和建筑方面的专家,社会和自然科学家等。活动报告已经结集出版,而我的最大感受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神经科学家过去三十多年来不断讨论的一个真理:大脑处理现实,而不是反映现实。色彩。  埃利亚松柏林工作室“空间生活三”的参加者、柏林、2008年5月9日。 摄影:玛丽·索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