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策展人颁奖现场
2019年5月27日晚,第13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巅峰之夜颁奖典礼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隆重举行,艺术界众多嘉宾共同见证四大奖项的揭晓。
年度策展人则旨在奖励2018年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有卓越贡献的策展人或策展团队,进入到第13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奖(按首字母排序)的包括:冯博一与田霏宇策展团队,费大为、埃尔维·尚戴斯与格拉齐娅·夸罗尼策展团队,黄笃与晏燕策展团队,鲁明军,朱青生,张尕。
▲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刘小东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为鲁明军颁奖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刘小东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共同揭晓年度策展人大奖,获奖者为鲁明军。
张子康宣读了获奖理由:“鲁明军作为一个青年策展人,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边界”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外在的物理边界,而且也探讨人们内心对想象世界的自由度。提出这个问题很敏锐,能够刺中当今全球-地方关系演变的要害。这是一个流畅而有深度的展览。同时一系列学术活动也充实了计划的整体意义。”
鲁明军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讲到:“非常荣幸能够获得AAC年度策展人大奖,感谢我的合作机构,也希望大家以后关注更加年轻的策展人。”
雅昌艺术网对话鲁明军
您如何总结自己2018年在策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鲁明军:民族、边疆与地缘政治都已经成为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在留意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疆域:地缘的拓扑》其实准备了很久。2018年年初,展览先后在OCAT上海馆和OCAT研究中心举办,展期长达七个多月。参展艺术家作品中除了近几年的新作品外,还有很多老作品,借此被重新激活,比如杨茂源90年代初在新疆的考察,蔡国强在嘉峪关的爆炸行为,新世纪年初宋冬在伊斯坦布尔欧亚边境的行为等。展览期间,我们还邀请了三十余位国内相关学者和艺术家、策展人举办了十四场讲座和论坛。
▲ “疆域:地缘的拓扑”展览现场
与之相关的两个展览是在K11沈阳馆的《在集结》和徐震在香格纳画廊的个展《异形》。前者是一个关于东北、东北亚的展览,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疆域”展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再集结,传递一种其极具地方性的文化和政治能量,包括其独具特色的绘画,还有纪录片,等等。所以,我们展览特意将80年代东北的三个艺术小组作为尾声,同时也作为一个新的起始。徐震的《异形》探讨的是全球化的两个重要支点:贸易和战争。巧合的是,展览筹备期间,中美之间就有爆发了贸易战。事实上,“贸易与战争”也是徐震自2000年以来创作的一个隐匿线索。借此次个展,也是想将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来。
▲ 沈阳 chiK11艺术空间开幕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振中个展《静物与风景》则聚焦于政治图像的传播与视觉感知的渠道,与权力的支配机制一并,意在建构一个全景敞视装置或“视觉—政治”剧场。这几个展览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审查,部分作品被禁止展出,或是要求修改部分措辞,等等,或许,如何与审查机构斡旋本身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对我而言,展览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其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本身也是一种政治策动。
近几年来主要关注什么问题,您的策展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鲁明军:社交媒体、网络事件和层出不穷的娱乐节目几乎耗尽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现实变得比艺术还要艺术,而这为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整个艺术系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策展人而言,一方面一个深度研究的项目或展览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讨论,另一方面策展人又必须随时捕捉时代变化的敏感处,并需要即时作出反应;有时候,策展人是一个行动者,要像病毒一样将自己植入整个艺术系统和社会体制中,有时候则要扮演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色。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
▲ 香格纳画廊 徐震®个展“异形” 展览现场
近两三年来,我策划的几个展览都不太一样,问题、目标和思路也迥然有别。比如“解放的皮肤”(武汉美术馆,2016)希望调动一种气氛、现场感和身体能量;“疆域”(OCAT上海馆、OCAT研究中心,2018)旨在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民族、宗教、边疆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等热点问题;“在集结”(K11沈阳馆,2018)是基于东北这个地域的历史与现实策划的一个展览;“重蹈现实”(与孙冬冬联合策划,OCAT上海馆,2019)则是一个关于媒介和媒体的展览等。方法上也不一样,“解放的皮肤”依据的是最表皮的感受和空间本身的特点,“疆域”完全是基于对这个主题的研究和解释展开的,“在集结”则取决于东北地方艺术、文化和历史变迁和现实境况,而在“重蹈现实”中,主要关心的是影像作为媒体是如何超越媒介,进而建构并介入现实的。
▲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杨振中个展“静物与风景”展览现场
您如何看待当下整个中国当代策展人的工作?
鲁明军:一直以来,中国大多策展人都处在野生和游击状态,每个人关注的方向、工作方法和艺术家资源也不一样,而且都在变,所以很难概括。但是这几年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年轻策展人的崛起,他们大多是海外学成归来的,视野和工作方式都和之前的策展人有很大的不同,当然问题也在这里,就是能否和国内这种嘈杂、混乱的艺术系统有效地对接。但我相信,他们会是改变这个生态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美术馆、艺术机构建设专业的策展团队,为他们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 “疆域:地缘的拓扑”展览现场
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和面貌?
鲁明军:空前的“繁荣”。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博览会、双年展、艺术奖项最多的国家之一,画廊数量和质量虽然没法和美国、英国比,但相对艺术家基数来说,其实也不少了。国外艺术家的展览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看上去越来越国际化,但这些展览在我们的艺术系统内部,还是存在很明显的隔膜和落差,并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学术系统和严肃讨论中。当然,过度的活跃也使得整个系统陷入了一种疲态,加之这两年对于当代艺术的审查和管控也越来越严,这些都在束缚着艺术家、策展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 沈阳 chiK11艺术空间开幕展“在集结”现场
您接下来的策展计划是怎样的?
鲁明军:除了即将开幕的“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以外,下半年有两个小展览,一个是关于“1979”的展览,一个是关于“喜剧”的展览,都在准备中。未来的展览计划,可能更多还是跟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有关,我正在写一本书《“美术革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暂命名),通过重思20世纪初“美术革命”的几个不同面向,尝试探索一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的历史叙事。如果将来有可能,也许会从中抽几个相关的问题策划一个展览。
▲ 鲁明军
鲁明军,1978年生,2011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研究、教学与实践。2015年起兼任“剩余空间”艺术总监,同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以及第六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
创立于2006年的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走过了13年的历程。13年来,“AAC艺术中国”在全球化视野中持续记录和跟踪中国当代艺术,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内最具权威性的评选,AAC不断变革和完善,但以学术基础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初心”矢志不移。
AAC艺术中国共设置“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策展人”“年度艺术出版物”四大奖项,“年度艺术家”奖项正代表着对当下的回应,“年度青年艺术家”奖项则代表对未来期许,“年度策展人”奖项代表着对中国艺术的能动性考察,“年度艺术出版物”奖项则致力于建设扎实的学术基础,这一切,使得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呈现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本年度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由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侯瀚如(Hou Hanru)担任,评委包括(按首字母顺序):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刘小东(Liu Xiaodong)、片冈真实(Mami Kataoka)、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郑胜天(Zheng Shengtian),共七位专家组成本年度评审委员会。
轮值主席侯瀚如对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将评选主题定为:“独立与多元”。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面临着复杂又现实的问题:后全球化的地缘政治,宗教的复兴,战争的泛滥,新技术以及由人工智能的发展所推动的后人类概念和想像的兴起,在环境危机中出现的人和宇宙的新多元化关系,而在此之上,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多元而不倒退?如何继续使得每个创作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和表达?
在这样多元化的新关系中,中国当代艺术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AC艺术中国不仅在书写当代的艺术史,更以艺术的敏锐寻找中国当代艺术对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回应。一年一度的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正是对这份责任的一次梳理和明确。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