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中国独立电影能承受什么?

中国独立电影能承受什么?

2010-07-29 16:08:00 来源: 作者:

曾经让金发迷人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戴上奥斯卡影后桂冠,乌玛·瑟曼手握长刀酷到爆,凭《英国病人》拿下奥斯卡9项大奖的米拉麦克斯(Miramax)独立电影公司,如今却无法守住自己头上的桂冠。就在最近,其母公司迪士尼决定砍掉这个独立电影部门,并裁掉70%以上的人员。

继派拉蒙(Paramount)关闭派拉蒙优势公司(Paramount Vantage),华纳兄弟关闭两家独立电影制片公司Picturehouse和华纳独立(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后,21世纪福克斯关闭Fox Atomic,米拉麦克斯的出局使美国独立电影商的命运跌到谷底。而下一个牺牲品,极有可能是有“新米拉麦克斯”之称的焦点电影公司(Focus隶属环球影业),该公司以风格细腻和同性恋影片著称,其中包括华人导演李安的《断背山》,以及在今年奥斯卡拿下最佳男主角和原创剧本的《米尔克》。这些美国六大电影公司旗下的独立制片公司,几乎占据了美国独立影片30%的票房。如今,好莱坞规模较大的独立制片公司只剩下狮门影业与温斯坦影业(The Weinstein Company)两家。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在新一期的文章中表露出对美国独立影业的担忧,声称“这是一场席卷而来的洪灾”。

洪水的源头无疑是去年的金融危机,曾经一掷千金的大型电影公司也开始紧巴巴地过日子,更何况需要张口向投资者“讨钱”的独立制片公司。华尔街曾经是独立电影最大的投资者,从2005年到2007年累计投资20亿美元,如今,他们几乎一毛不拔。根据The Film Department的调查,2007年的38家独立电影融资公司,只有11家还在负隅顽抗。

在过去,独立电影商只需拿上剧本和拍摄人员清单,就可以向国外发行商“预售”影片,然后再拿着“发行渠道”去找投资人,在电影开拍之前,他已经获得了来自国外版权和私人投资的两笔资金,剩下的资金再通过银行贷款就粮草齐备了。而如今,这种其乐融融的局面只能成为导演的美好回忆。忙着呵护本土电影的各国政府对美国大片的热情已经大打折扣,“预售”四处碰壁。而对于钱袋已经缩水的投资者来说,即使是独立电影,美国影片的价格仍然贵得吓人。

况且,他的投资未必能值回票价。发行公司在倒闭,影院票房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电影迷们宁愿坐在家里看YouTube或MySpace,这导致DVD的销量也在下滑。甚至影片的身价也在下跌,在多伦多电影节中,获得最高价的影片是Weinstein公司制作的《单身男子》,售价100万美元,而多伦多电影节是北美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之一,往年随便一部影片就能卖到200万至1000万美元。难怪米拉麦克斯公司前主席马克·吉尔(Mark Gill)高呼:“如果你想自筹资金拍一部成本低于1000万美元的电影的话,你的失败机会是99.9%。”

不过,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契机。在有限的投资下,充满奇思妙想的剧本,不因循守旧的导演以及性价比更高的演员突然都成了炙手可热的资源,而这些都是独立电影的拿手好戏。另一方面,院线发行也许并不是独立电影最好的出路。相比于好莱坞大片,独立电影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大肆宣传,并且,缺少震撼场景的小成本电影,本身就缺乏吸引观众进影院的筹码。独立电影导演约翰·奥古斯特认为,独立电影的最佳出路是直接发行DVD以及VOD。也许,独立电影洗牌带来的不仅仅是归属问题,还将彻底颠覆影片的拍摄方法和美学观念。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