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艺术与国际化视野——深圳艺术生态的现状与发展可能
文︱杜应红
深圳的魅力在于这个城市的文化包容性与性格可塑性,由于新,她给了人们一种青春的朝气、活力,因为新,她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发展可能。从600多年前的大鹏所城追溯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新深圳,这个城市也跟其它古城一样,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也发生着故事。
我们今天谈一个地区的艺术,主要谈这个地区艺术的特点,她面临的各种问题。那么,作为位处南国的深圳,在美术的传承上却没有受到岭南画派的历史影响,从而使她在地域的文化面貌上是一张独立的,崭新的面貌。
本文试图对深圳艺术生态作一个客观介绍以及与周边区域生态作一个比较,以探寻深圳艺术生态发展权作引玉之石。
我想,几乎所有的中国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收藏家、艺术机构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和深圳这个城市发生过不同层面的关系,从早年常作客深圳的李可染、陆严少、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何香凝、赖少其等人的频频往来,深圳就开始了早期的美术交流活动。后来移居深圳的国画大家王子武、鲁慕迅先生等更是深圳传统书画的精神象征。中国的现代艺术启蒙是在北京的“无名画会”与“星星画展”开始的,一部分艺术家是在内地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后来到深圳的,张晓刚、潘德海、毛焰、冷军、贾涤非、周金华、刘飞等大批今天在艺术圈很重要的艺术家们都陆续来到深圳创业、发展,然而都因各种原因陆续离开。
那,真正地谈到深圳艺术的开端,应该是从深圳特区的成立以后,因为改革开放的强大政策优势和计划经济的诱惑有关,也恰逢一个民族的思想解放与文化转型期,一些试图挑战自己,敢为天下先的人涌进深圳。其中,就有很多怀揣理想与抱负的艺术人士。受整个 “85美术新潮”的波及和影响,深圳开始出现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画家、诗人、摄影家、音乐人等。
1984年到1994年,有“贵州的天才出版家和艺术鉴赏家”之称的李媚与刚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的伍时雄等共同创办了一份叫《现代摄影》的杂志,那时国内还没有普及电脑与相机,他们将拍摄的资料都拿到香港去制版,克服了很多困难。坚持以推介具有人文关怀和强烈视觉冲击的新摄影为己任。成为了当时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摄影杂志,影响极为深远。
后来《现代摄影》停刊,许浩接着在南山创办了一本叫《街道》的杂志,除了汇聚徐敬亚、王小妮、翟永明、蒋志以外,还留下了肖全等人加盟《街道》,这两本杂志曾经把许多优秀的摄影师和艺术家(杨小彦、韩磊、肖全、王川、杨延康、亚牛等)凝聚于深圳,使深圳一时成为新摄影的重镇并平添了许多艺术气息。至于这两本都没有一直办下去的杂志,许浩和伍时雄都曾对我表示过遗憾与对历史的无奈,均表示说“她已经完成了她的文化和历史使命”
如果说《现代摄影》与《街道》是深圳拉开新文化的帷幕,那我则认为王川1985年组织发起的深圳首次现代艺术展“零”与1990年在深圳博物馆《墨点》装置作品则成了深圳现代艺术的开幕式,同时也成了中国现代艺术在南方一个标志性起点。王川是最早来深的一批艺术家之一,也是传奇色彩特别浓厚的一个艺术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才情、智慧以及他特有的固执、精明。在我曾经对王川的对话中问其是深圳当代艺术第一人的看法,他说“这不重要,做艺术应当前赴后继,我在深圳做了这些事情,只是作为我个人客观经历的与应该做的。在这个商业城市应当保持你作品的独立性,如果要圈子没有圈子,要卖画不好卖画,就没得意思。到现在,王川与邱世华、蒋冠东一起到北京生活已经两年多了。尽管家都在深圳,我却看不到他们的回意”
参与创办《现代摄影》杂志的伍时雄是早期深圳艺术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1989年,他创办深圳艺术研究会,致力推进深圳现、当代艺术与收藏“85美术新潮”后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并于1993-1998年间创办出版了三辑《中国艺术收藏年鉴》。在他这里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其中他90年代中选择了木雕天才甘少诚等作为他艺术研究会的代理艺术家。来自北京的甘少诚曾是“星星画派”的一个成员,有人评价他是一个柔情的侠客、腼腆的莽汉,他在深圳遍寻良木大树,只为雕刻出他对远古的冥想。《木上时代的呼吸》、《木上时代的帝王》是他作为一个城市隐者最出色的作品。几年后甘少诚在北京因车祸撒手尘俗,而他留在深圳伍时雄这里的大量木雕作品,便成为了伍时雄以及深圳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而近几年艺术收藏兴起,伍时雄早年收藏的那些作品便自然成了收藏家与拍卖行的追捧对象之一。现在,伍时雄已在北京创办一个名叫东村的艺术区而很少和深圳艺术发生关系了。
深圳是个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建设的成功昭示着实用主义的城市形象建设有更多更高的需要,企业们在追求更奢侈、更具有设计感的形象。同时,政府也在竭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凭借香港的地理优势,在学习或借鉴了国外、香港先进设计经验的背景下,一批批优秀的设计师、设计艺术家应运而生。如陈绍华、王序、王粤飞、韩家英、高文安、张淼、梁景华、李益中、杨振、韩湛宁、高鸣、都市实践、张达利、毕学峰、黑一烊、梁小武、孔森、黄立光、黄扬等。2008年12月,深圳被联合国授于“设计之都”的称号,几乎顷刻间,设计试图改变一切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一个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园拔地而起,也似乎有导向设计可以替代或者超越艺术的的可能。这不,政府欲建的深圳当代艺术馆也不就是依附在设计概念上的吗。
艺术人物
在谈到深圳当代艺术家的时候,我不得不把一个睿智而可爱的老人李瑞生先生隆重推荐一下。1983年,正值建设特区需要人才的时候,经亲戚向当时的市领导周溪舞推荐,李瑞生先生从吉林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调到深圳大学任教,并开始积极参与和推动深圳艺术的发展。后来,他组织了深圳大学的画家群体,当时会员最多的时候有近百人。他耗资数百万、历时15年在深圳大学创建的“乡巴艺廊”(又名鬼村),成为了深圳美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后却又因为行政的干预而强行撤除后,成了人们一个遗憾的记忆。而今,李先生的上千件综合材料和雕塑作品还成立在深圳大学三号艺术栈的一个空间里,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无数,大都为他和他精彩作品报以了较高的赞誉。
和李瑞生先生长年在深大一起工作的实验水墨画家刘子建也是在业内有着重要地位的艺术家,他用他的才气、多年的艺术经验、实验精神和其他水墨画家一起执著地进行艺术实验,并在现、当代艺术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艺术进程中,他们与深圳其他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如应天齐、邱世华、王川、齐凤阁、梁铨、骆文冠、严善醇、战捷、钟曦、蒋冠东、周力、李晴、董萍实、一墨、关玉良、邹明等都在深圳美术发展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一定角色。
都说,做艺术这职业很现实,因为人必须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谈艺术,所以,很多画家也都是在一边工作一边创作的情况从事艺术的。大多画家也都在一些单位或机关谋有职位。而邱世华、王川、蒋冠东、一墨、等则较早成为了单纯的职业画家,2007年,中国的艺术市场出现了一种火热场面。为了寻求更好更大地发展,他们四人则都赴北京开设工作室而成了“老北漂”。
在这些画家身上,有着各自的从艺经历,也有很多在业界有意思的趣事。年近古稀的邱世华先生参加过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大展,他的作品由写实的繁到抽象的简,几十年来,于是乎,他的作品几近一张没有完成的白布。几年前他在参加一次深圳市官方组织的艺术展览上,临近开幕,策划人问及布展人员邱世华的作品怎么没有见到呢,布展人员找遍美术馆均没有见到,最后想起来告诉策划人说,仓库有两张没有画的框没有拿上来,不知是不是?大家恍然,会心一笑。是的,邱世华先生的作品就是一种给艺术视觉经验提示了一个想像的维度,也许甚至是对崇高的一种暗示。
邱世华的绘画艺术似否已经跨越了表现、现实的幻象和对现实的体验之间的鸿沟。有评论认为:他实现这一点是通过将那些有同感的观众带到现实的符号构造的极限中,去唤醒真实界的大他者。自然的神秘呈现被对幻象的再现的极限测试而唤醒,以至于观众感到他们被带入了某种比单纯的表现更加实质的联系之中,用一种西方的绘画形式演绎着东方山水草木间的神秘与意境。
2000年,由王林、鲁虹任学术主持,陈学刚、吴味、邓荣斌、江宏、陈长春、周长平、郑孟梅参加的“外线艺术七人展”在深圳万科一个还未装修的临时空间举行,该展览被评价为深圳民间最具规模的一次当代艺术展,也是深圳艺术家由现代意识作品开始转向观念意识形态的艺术活动的一次尝试。传说,也就是那次活动影响了一些人,其中一个就是辞掉工作干艺术到今天还在坚持的梁古一。
而前几年以新生代和新媒体艺术为代表性艺术家的欧宁、蒋志、杨勇、储云、刘窗等则在国内外的一些艺术大展上频频亮相,从而活跃了深圳新媒体艺术的气氛。
2004年深圳水墨双年展期间,吴味与杜应红在深圳雕塑院共同策划了深圳第一个有组织的行为艺术展览活动,邓荣斌、田流沙、莫俊峰、苍鹰、林兵、吴味、杜应红参加展览。王南溟、孙振华、付晓东、马永峰、杨光、戴耘等参与了展览研讨会。据说,该行为艺术展也影响了两名当时在场的人从事当代艺术。
2005年,杜应红在自己的私人空间策划了“本性难移当代艺术展”、“南方生活架上艺术展”则是在叶永青的支持下将邓荣斌、胡赤峻、田流沙、莫俊峰、江宏、周金华的作品带到了云南展出。取得了较好的异地艺术交流效果。
11月,杜应红与田流沙共同策划,刘子建主持的“首届艺术诗歌超市展”该展览被浙江一评论家认为是一个革命性的展览,118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诗人将作品摆放在一个特设的超市里展览。销售。2009年11月,上海证大集团兴建了一个数万平方米的艺术超市已经正式开业。开业前,该超市一策划人便与杜应红沟通,说将杜应红们曾经的概念付诸行动,也相信他们这样的举动对金融危机后的中国艺术市场是一种有效的实践。
2006年深圳艺术创作库成立以后,大批艺术家从全国各地加盟进驻,有了艺术根据地后。邓荣斌、邹卫、田流沙、莫俊峰、苍鹰、刘红艺、吴味、王志忠等迅速活跃起来,频繁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艺术活动中。邓荣斌被称为深圳现代美术史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作为出生在深圳的他来讲,早年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与后来受“8.5美术新潮”的影响而介入艺术行业。他的作品涉及面广,形式多元,比较著名的绘画作品是用传统的水墨材料表现一种非传统精神的画面。鲁虹曾经评论说邓荣斌为水墨表现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人们,在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话要说,其次才是怎么说好它。关于这一点,一些水墨画家未必真的有所理解。
而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的成立也是基于“推崇本土文化和艺术生态”的学术前提之上的。“创库”聚集了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主的职业艺术家苏谢伟、孙瑞强、李塨舞、陈曦、刘斌、陈洲、张晓静、富蓝克、陈翰墨、艾勇、王志忠、王书彬、文杰、田流沙、任杰、邓荣斌、刘红艺、刘静涛、刘湘林、任晓斌、吴德生、苍鹰、林志强、何振祥、张迅、张晓坤、李伟民、野牛、邹卫、祝欣、周金华、沈鹭、何镒、东坤、孙建萍、梓哲、彭捷、易国栋、卓军、姚锦华、骆太生、杨爱君、黄冠明、莫峻峰、黄郡、梅卫林、韩潮、黎川、易翔、胡同文、王菲、王薇、熊玮、熊威、杨振、梁古一、韩世骅、彭捷、尤瑞、杜应红等共57位。
另外,在深圳艺术生态的范围里,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和独立批评家吴味则是需要强调的人物,董小明先生在深圳从事美术行政管理工作20余年,他以一个画家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深圳的美术工作。多年来,见证或推进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变化。孙振华先生近年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界和雕塑界,并以他所做的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学术命题开展了多个项目和活动。
还有一个思路活跃,经常放大雷,下小雨的艺术活动者江因风,因他的韧性与独特的见解,固而也有一些艺术活动实施.我相信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能做出一些对深圳艺术有帮助的事情来。
而由医生“不务正业”成现代书法家到行为艺术家再到当代艺术批评家的吴味,以他认为的作为社会科学的当代艺术方法论和问题主义艺术的学术方向展开。并已成功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评论系统,从而使我们对这样一个独立、理性(有时候也很固执)的评论家报以更多期待。
艺术活动
深圳的艺术活动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官方组织的活动每年会有大量的经费保障,所以,无论是传统艺术活动,还是现代艺术活动,无论是个体展示还是群体性交流,只要在政府的文化活动计划内,均可以获得支持。所以,近些年,在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等官方机构举办的活动中,我们均能在邀请的外地艺术家阵容与接待的级别上,都看到深圳的美术场馆举办艺术活动的经济实力与极其开放的姿态。
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建筑双城双年展、文联主席董小明主导的“水墨双年展”,鲁虹与孙振华策办的“批评家论坛”、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全国美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以及经常举办的主题展等都成了深圳市重大艺术活动的构成部分。
在此期间,杜伊可、邓荣斌、周金华、徐锷、戴耘、吴味、梁古一、江宏、蔡志勇、李恭舞、陈海、庄柏权等在深圳博雅和古大唐公司的支持下发起进行了2004年“无限牛当代艺术年”系列活动一度掀起了深圳当代艺术热,并引起各界关注,后受邀深圳美术馆举办了“5.4特区实验艺术展”,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而近年,杜应红与深圳其它一些空间一起,自筹资金开展艺术计划,举办艺术活动,积极参与到深圳的艺术的生态建设和发展中。2004年杜应红和吴味一起策划了深圳第一次行为艺术展“近墨者黑行为艺术展”,成立了一个私人艺术空间“蓝风艺术空间”,开展了“本性难移”等主题展览活动。并在同年创办了一个地方艺术门户“深圳艺术网”,一方面聚集起深圳的艺术群体。另一方面服务于深圳艺术环境,几年来为完善和推进深圳艺术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5年3月30日,早期由杜应红发起一个“O”深圳当代艺术展,策划过程中后来由影象艺术家杨勇策划并成功举办,易名叫“进行时现代艺术展”。邀请了以深圳为主的全国各地艺术家近百名,在2005年前沉寂的深圳艺术圈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005年起,黄泷在杜应红的倡导下参与到了深圳的艺术活动中,创办了22艺术区,并不断组织、策划了三届“当代艺术节”与多个主题展览活动,所在22区的其它几个画廊也都在积极为深圳的艺术环境做努力。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艺术展览活动。
杜应红为了延续自己的策展思路,于2006年创办深圳艺术创作库,同时举行“反空降艺术计划”13展,意在探索深圳本土文化与城市性格,被浙江媒体称为这是一场宣扬本土文化的先锋。5月策划举办“当代艺术进社区”8展,“深圳制造青年艺术家推介计划”、2008年2月27日,深圳创库发生特大火灾,同楼因火灾死亡15人,创库面临灾难,在赢得F518时尚创意园的支持后,策划了“重启.刷新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13项艺术活动”,同年策划举办了策划"我家艺术馆"系列活动30项、金融危机的到来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艺术界也不例外,这时,杜应红策划的以过日子的生活态度收藏艺术便应运而生,于是举办了“过日子”收藏系列展,在2009年的杭州艺术博览会上,将“深圳移动”当代艺术展带到了杭州,希望用“深圳移动”的方式来呈现深圳艺术的状态,同时探寻这个城市的文化面貌与艺术水平。展览也获得了多方面的认可与成功,这些活动,都将作为深圳艺术生态中一些鲜活的元素蔓延开来。
艺术场所
何香凝美术馆是华侨城集团旗下的国家一级美术馆,华侨城集团总裁任克雷在经费上大力支持美术馆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在维护意识形态和何香凝作品展示、研究、宣传的基础上,副馆长乐正维与策展人冯博一做出积极努力。
华·美术馆也是华侨城集团旗下的一座旧仓库改造而成的高起点,以现代设计与当代艺术为主要展示、研究的美术馆。今年7月开馆以来举办了“移花接木”、“ 社会能量&当代荷兰交流设计”等有一定影响的展览活动。
现容居F518时尚创意园的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一开始就把艺术生态、先锋实验、收藏价值和美术史意义作为精神目标和关键词,并在不断的工作中呈现出各自的意义。现有55伟职业艺术家入住,并设有深圳艺术沙龙空间与国际艺术交流工作室定期开展艺术活动与国际交流。
OCT当代艺术中心是隶属于何香凝美术馆,以做当代艺术航空港的高定位艺术空间,空间由评论家黄专与冯博一主持工作,曾举办谷文达个展《碑林-唐诗后著》、“'柏拉图'和它的七种小精灵”、 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气韵:中国抽象艺术国际巡回展”、“点穴:隋建国艺术展”、“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静音:张培力个展”、等重要的学术主题展。
关山月美术馆的定位于“以关山月艺术研究、展示为主,其重要的艺术活动是“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国际艺术交流系列专题展览”“四方沙龙”等,2007年6月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第五届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在这些基础之上,关山月美术馆为深圳的设计艺术做出了积极工作,也对深圳本土当代艺术家予以了必要的支持和关注,曾专题为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艺术家举办展览。
深圳美术馆相对市区来讲位置太偏,但也却是难得的修身怡情的安静之地,环境优美处于东湖公园的最东边,美术馆馆长宋玉明与艺术总监鲁虹在这里得以一件件完成他们的策展思路,“居住在成都”、“缘分的天空”、“图象的图象”、“嬉戏的图象”、“历史的图象”等以及“中青年批评家论坛”、“画梦”、“深圳画家画深圳作品展”等得以成功举办。而这些活动都构成了深圳艺术生态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
深圳画院与深圳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承担在公共艺术普及与一些展览工作,雅昌艺术馆是与福田区艺术馆共为一体的艺术场馆,他们为群众的文化普及与作品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
随着深圳市政府的文化立市宏伟战略与旧工业区转型升级,深圳市出现了很多创意园区与艺术园区,F518时尚创意园、大望高地艺术区、观澜版画基地、大芬村、汉白玉雕塑园、古玩城、世纪工艺广场、22艺术区、南海意库等文化艺术园区便应运而生。
计划今年开建的深圳当代艺术馆,将再为深圳的艺术硬件奠定更夯实的地位。原大芬的“一画廊”曾经为深圳的小画廊经营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可现在却因金融危机的袭击停办。现在,F518时尚创意园里的创展中心、邻云阁美术馆、深圳艺术沙龙、西谷艺廊,22区的格丰艺术馆、名流艺术沙龙、多道画廊,华侨城OCT的“艺术方位画廊”、“巴布画廊”、 “E6空间”,百仕达地产的“今艺轩”、蛇口的“盖.画廊”、艺之卉的“新锐美术馆”等等都是正在深圳的艺术生态繁荣做积极工作的一些机构与空间。
在深圳的艺术生态版图中,雅昌艺术网则以她的规模、专业、及时的报道而首屈一指,而深圳文艺网与深港艺术杂志则记录历史,传播责任为定位,扮演着一个区域艺术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毫无疑问,在知识信息爆炸和网络媒体革命的进程中,雅昌艺术网与深圳文艺网对深圳艺术环境的推进作用不可忽视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大家共同的努力工作中发挥在深圳乃至全球的艺术进程中更积极的作用。
本土化艺术与国际化发展视野
在全球一体化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之际,本土化的艺术问题往往就可以是国际化的问题,面临一个时代的来临,艺术家们怎么能建立符合于自身文化特点的创作系统来,同时建立一种创作、审美、评论、收藏、研究的艺术标准和系统来。
那么,深圳艺术的未来是什么呢?我认为,充分发挥深圳比邻香港、澳门的地理优势进行互补,加强多边多层面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一个在当下时间、当下地点需要研究的当下问题进行智慧转换与创作,艺术家、美术馆、画廊等都把目光放向全球视野,把本土面临的各种问题放到国际的环境进行探索,创作,比较。
我还是认为,深圳将是个和北京、上海一起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铁三角的城市。也算是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2009年12月10日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