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北京]OCAT:星星1979

[北京]OCAT:星星1979

2019-12-24 10:01:44.54 来源: OCAT研究中心 作者:

展览名称:星星1979 

开幕时间:2019.12.20 17:00-18:00

展期时间:2019.12.20 - 2020.04.12

展览地点:北京OCAT研究中心

策 展 人:巫鸿、容思玉 

1979年,首届“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东侧的小公园举行。值此40周年之际,即将在OCAT研究中心举办的 “星星1979” 展将首次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再现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这一开创性事件。此次展览由巫鸿及容思玉(Holly Roussell)策展,聚焦首届星星美展,呈现大量有关的珍贵的文献资料,还原其起源和经过。 

学界对1980和19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及行为给与了相当的关注,但深入讨论“星星”的丰富历史的写作却还不多。为此原因,并基于新近整理和发布的大量原始文献资料,此次“星星”四十周年之际举行的文献展,将对研究中国和全球当代艺术做一重要补充。

策展人透过回溯“星星”的展览史,带领观众重新发掘“星星”的故事。此次展览因此特别聚焦于1979年的首届星星户外展,将展出150余份原始文献、纪实照片、出版物及影片,并将重构该展的展览现场。

伴同展览的出版物将详细记述首届星星美展,涵盖其内容、时代背景、展出形式、筹备经过以及资料纪录等各方面,并将收录数篇相关研究文章和珍贵文献资料。就了解“星星”和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史而言,这本图录将会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源。

星星

1979

关于策展人

640.webp (1)1.jpg

▲巫鸿

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

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

巫鸿,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其著作包括古代和现当代两方面。前者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1989),《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1996),《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2005),《美术史十议》(2008),《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2009),《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后者包括 Transience: Experimental Chinese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9),Exhibit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2001), Remaking Beijing: Tiananmen Square and the Creation of a Political Space (2005),《作品与现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2005),《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Primary Documents(2010),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History(2014),Zooming In: Histories of Photography in China(2016)等。

在当代美术领域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巫鸿策划了大量展览,包括多位艺术家的个展、主题性群展和双年/三年展,其中比较大型的展览包括《瞬间: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当代艺术》(1998,芝加哥),《取缔: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芝加哥),《首届广州三年展》(2002),《亚洲再想象》(2008 ,柏林),《和芝加哥的对话:来自中国的雕塑》(2009,芝加哥)《歌剧的灵感:当代中国摄影与影像》(2014,芝加哥),《关于展览的展览》(2016,北京),《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2016,北京,2018年在深圳举办扩展版),《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2019,洛杉矶),《画屏:传统与未来》(2019,苏州)等。

640.webp (2)1.jpg

▲容思玉

Holly Roussell

独立策展人

容思玉(Holly Roussell),独立策展人,1989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现生活工作于苏州。她毕业于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得博物馆学和艺术史学双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亚洲摄影和当代艺术。在2013年至2017年间,她负责洛桑爱丽舍博物馆 (Musée de l’Elysée, Lausanne)全球巡展计划和摄影奖(Prix Elysée)项目的协调工作。2017年,她合作创办了“亚洲摄影项目”,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策展团体和东亚摄影艺术展示平台。

近期策展项目包括,在李振华指导下共同策划的“2018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2019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中的廖逸君个展“实验性关系”;与威廉·A·尤因合作策划的“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展览曾在韩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MCA,2018)、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2019)、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洲国立博物馆(NGV,2019)展出,并将巡展至新西兰奥克兰美术馆(ART,2020)及法国的欧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馆(MUCEM,2021)等地。她是国际作品集评审领域的专家,也曾在多本展览图录、艺术家书和摄影杂志上发表文章。


关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开放时间:10:00-17:00 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8610 6737 5618

邮箱: info@ocatinstitute.org.cn

网址:www.ocatinstitute.or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向北100米)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莫比乌斯录像厅︱ @Art Festival艺术节特别项目

莫比乌斯录像厅︱ @Art Festival艺术节特别项目

2019-11-27 19:47:39.277 来源: 一件作品 作者:One Work

640.webp2.jpg

莫比乌斯录像厅 Mobius Video Hall

@Art Festival 艺术节「一件作品」特别项目

策展人:刘耀华  

展期:2019.11.29-2019.12.1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 77文创园

艺术家:董金玲、刘旭东、刘耀华、马力蛟、童垚、王轩鹤、乌托邦小组、耶苏、杨欣嘉,银坎保、于炀、致颖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干脆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一件作品」应邀加入将于2019年11月29日开幕的@Art Festival艺术节,为大家带来特别项目“莫比乌斯录像厅”。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香港电影的录像带传入内地,一夜间录像厅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吸引了如潮的年轻人光顾,这是电影在大陆获得旺盛生命力的早期商业现象,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碟片的取而代之,影碟机开始在普通家庭中普及,录像厅便随之慢慢消失殆尽。

此次我们带来12位艺术家的12部影像作品中,单部影像最短27秒,最长62分28秒,总时长为121分40秒,这正好大约是一部正常电影的规格。这12部影像作品将由短到长排序,在同一块屏幕上无限循环,彼此连接成一条永不止息的莫比乌斯之河,这种设置也注定进场的观众们会在这条“河流”的不同节点踏入,而且如果停留时间不满总时长,那么所看到的作品一定是不完整的,这无疑形成一种几近必然的遗憾和不同观众间的差异化“观影”经验,某种角度上来讲,每位观众也都变成这条莫比乌斯之河的一个片段和构成部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项目将以收费的方式对公众开放,这也是影像艺术在公共展览机制中有偿放映的首次尝试。

亲爱的朋友,进场先交费,21世纪“莫比乌斯录像厅”欢迎您的光临!

参展作品

1.webp1.jpg

▲鸟比飞机飞得快  27"  耶苏  2010

简介:古有龟兔赛跑,今有鸟机决战。

2.webp1.jpg

▲Bonjour!  44" 王轩鹤 2010

简介:一场来自法国南部的八哥模仿秀。

3.webp1.jpg

▲What's your name?   47"  童垚  2015

简介:京东、天猫联手给了鹿晗最后一刀?

▲爱   3' 09 "  银坎保  2018

简介: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情?什么是仇?答:沙漠里的大火球。

▲董金玲   3' 27″  董金玲  2011-2012

简介:一个母亲的反思和对肉身的自我雕塑。

▲Chairman   3′36″  于炀  2019

简介:天安门广场第一个自带椅子坐下来休息的男人。

▲突然闯入   3′51″   乌托邦小组   2013

简介:原始人惊现现代都市城中村,也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啊!

▲慢跑   3' 57″   致颖   2014

简介:专为消费时代打造的一幕荒诞剧!

▲白坑湖   7′40″  杨欣嘉  2019

简介:这是一个刺向现实的寓言,一个充满哀伤、迷离、仿若梦境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   12′55″  刘耀华  2012

简介:如何向一群活兔子解释当代艺术?

后路  18′39″  刘旭东  2016

简介:一名从北京出走的清洁工男神在沙漠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昨晚我没回家   62' 28"  马力蛟  2015

简介:母与子对爱情与婚姻永恒话题的深入探讨,艺术家个人隐私的自我暴露。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