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上海]香格纳画廊六月展讯

[上海]香格纳画廊六月展讯

2014-05-22 12:31:35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ShanghART Gallery,Yang Fudong, New Women, 5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8_by Alessandro Wang;《新女性》,2013年,五屏影像装置,35毫米黑白电影胶片转高清

香格纳H空间(正在展出)
 
杨福东:新女性
展期:2014年5月10日至2014年6月16日,每日上午10点-下午6点
地点:香格纳H空间,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102
联系:info@shanghartgallery.com | www.shanghartgallery.com
 
艺术家杨福东个展《新女性》已于2014年5月9日于香格纳H空间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6月中旬。
 
五屏影像装置《新女性*》是杨福东的最新作品,灵感来自于上海二、三十年代的颓美氛围,这一具代表性的时期,常常出现在一些当下最深入人心的中国电影中,并持续影响着中国艺术家们的创作。那个年代的电影以讲故事为主,焦点落在了一些小人物与社会暗面。不过与今时电影一样,它们仅是不同类型的工业影像产品,是被用来消费情感的产物。而在杨福东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则更像是文本作者,作为这样的思考者,他们并没有刻意把作品做成娱乐产品。而新作《新女性》重访并反思中国寻求现代性的百年历程中折射出的女性以及对女性的想象;这是对中国早期电影的致敬,也指涉着每个人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继而引申为理想中的彼岸。
 
*2013年,《新女性》作为特邀合作项目首展于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 2013)特别展厅,并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杨福东,1971 年生于北京,199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从九十年代末起,就开始从事影像作品的创作。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杨福东凭借其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在全球多家美术馆,国际性画廊以及重要艺术机构举行了超过60 场个人展览,受世界各地邀约其作品亦参与了300 余次群展。 

Jiang Pengyi,Dark Addiction 37H5025,C-print,178x300cm,2013

H空间(6.28即将推出)
 
名称:蒋鹏奕个展
开幕:2014年6月28日,下午4点-7点
展期:2014年6月29日-2014年7月31日,每日上午10点-下午6点
地点:香格纳H空间,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102
 
艺术家简介:
蒋鹏奕1977年生于湖南省沅江市,1999年毕业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及杭州。目前作品主要以摄影、录像为媒介,通过制造超现实的景观以及对景物的微妙叙述,呈现出个体生命的内外障碍与疑惑。

所获的奖项包括2011年意大利维罗纳博览(ArtVerona2011)的Aletti 摄影奖、2010年法兴银行中国艺术奖评委会大奖及2009年首届三影堂摄影奖所颁的美国特尼基金会奖。2012年更获邀参与赫尔辛基摄影双年展,及被提名Prix Pictet世界环保摄影奖。其作品被国际私人与公共机构收藏,包括瑞士尤伦斯基金会、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美国特尼基金会、美国亚洲当代艺术收藏基金、意大利及德国裕信银行艺术收藏、意大利Aletti 银行基金会和中央美院美术馆。 

——————————————————————

主空间(延至6月中)
陈晓云:列宁的二十一首诗
展期:2014年4月19日至2014年6月11日,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6点
地点:香格纳画廊主空间 -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6号楼
 
展览将以雕塑为主线,围绕一个虚拟的命题《列宁的二十一首诗》展开,《列宁的二十一首诗》来源于一个非意识形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一个牧羊人对一个长方体说:“我决定做一个沉默的物体。”
 
作品从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延伸出彼此具有强烈相关性的形而上现场,万物有灵般的袖珍神话,一种便携式乌托邦幻觉,延续了陈晓云一贯的诗性叙事风格。同时,作品媒介除了覆盖了他惯用的摄影、绘画外,还加入了雕塑,使展览更具仪式感,主题更具纵深度。
 
陈晓云,1971年生于湖北。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个展包括:歇斯底里, 隐喻与转喻的生活,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2013);黑更黑,死更死,火更火,拾阶而下,香格纳北京(2013);《坠枯录》注,香格纳北京(2012);为什么是生活,香格纳北京(2010);翠玉录,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9);爱你大老板,The Project 画廊, 纽约(2008);Faint,  MC, 洛杉矶(2007)。参加过的重要群展包括:透视180-未完成的国家:中国新影像,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2012);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 Shanghai Kino,Shanghai Kino,伯尔尼美术馆,瑞士(2009);悉尼双年展,澳大利亚(2008);哈瓦那双年展(2008);釜山双年展(2006);都灵三年展(2005);横滨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2005);上海双年展(2004)等。
 
2012年,陈晓云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摄影年度大奖”。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杨福东(Yang Fudong)
view.php?tid=578&cid=28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北京︱“曹斐:时代舞台”系列:另类实境

北京︱“曹斐:时代舞台”系列:另类实境

2021-06-15 15:50:35.043 来源: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作者:

2021年6月6日,在“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的最后一天,UCCA将举办展览相关系列的最后一场公共项目“另类实境”,以科幻、虚拟现实和未来想象为主题。曹斐的艺术作品敏感地切入人类社会的“个体终端”,深切思考作为数字“移民”的个体经验及现实命运,以及步步陷落的伦理困境,无限发展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数字科技已然渗入肉身肌理……具象的人、虚拟的人在高速链接、纷繁错乱的数字信息世界,何以为家?


▲“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现场。摄影:Stefen Chow


本次活动将首先分享《新星》与《人类几乎》两部影像,试图探讨数字是如何被用来编码、理解和控制世界的,非物质的科幻隐喻将透过两部曹斐的影像作品凝视人类的未来命运。其中《新星》是整个“红霞”项目的核心作品,曹斐在片中虚构了一座糅合了未来感与怀旧感的科技城市“新星”。该城市的新星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在苏联专家组的技术支援下,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红霞”项目,大规模把人类转换成电子信息的摄取者,以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技术大跃进战略。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外国专家的撤离,只留下科学家李霞作为项目的技术领导者继续研究。他亲手把自己儿子作为“红霞”项目的试验品送进实验室,但却因项目失败,儿子被困在了错乱的时空中,只能如同一个电子孤魂在数码废墟里不断游荡,不断寻找父亲与归家之路。


▲曹斐,《新星》(静帧),2019,2.35:1彩色5.1声道有声单频高清影像,94分01秒。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 Sprüth Magers提供

 

《人类几乎》是曹斐携手Prada推出的特别项目,邀请人气明星蔡徐坤担纲主演。短片设定在一座未来人类博物馆,作为参观者的蔡徐坤偶遇与自己长相相同的完美人造人标本。借由这次相遇,曹斐意在提出人造人所面临的科技伦理问题,同时探讨肖像学、偶像崇拜和粉丝文化在当今超级媒体时代的意义。影像分享之后,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科幻作家顾适、电影学者王垚以及媒体人苏荣坤展开交流。嘉宾将围绕艺术家曹斐的两部影像作品以及科幻、虚拟现实、未来想象等议题展开讨论。 


▲曹斐,《人类几乎》(静帧),2019,16:9彩色有声单频高清影像,1分30秒。由Prada委任创作,蔡徐坤主演

“曹斐:时代舞台系列”:另类实境

2021.6.6(周日)
UCCA报告厅


活动安排

14:00-15:50
 影像艺术交流:
《新星》《人类几乎》


15:50-17:00
交流嘉宾:
顾适、苏荣坤、王垚



关于嘉宾

顾适
科幻作家、高级城市规划师

科幻作家、高级城市规划师,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获得者。出版个人合集《莫比乌斯时空》,多篇作品被译为英、德、西、日、意、罗马尼亚语等多种语言。


王垚
电影学者

电影学博士,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FIPRESCI)成员,亚太电影促进会(NETPAC)成员。为国内外多个电影节展担任选片人、选片顾问及节目策划。


苏荣坤
媒体人

现居北京,从事过影视制片、文化出版、娱乐整合营销等行业。曾操作过《藏地密码》《我的漂亮朋友》《十二公民》等影视IP,孵化活字文化新媒体业务,为蔡徐坤、章小蕙、刘浩存、龙丹妮等人策划时尚媒体封面人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