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科技是推动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光映现场”展区策展人李振华专访

科技是推动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光映现场”展区策展人李振华专访

2019-03-13 19:56:22 来源: ArtBasel巴塞尔艺术展 作者:巴塞尔艺术展

▲ 《奇迹寻踪》(2019),录像截图,程然,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全球策展人和多媒体艺术家李振华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展区的幕后推手。李振华在瑞士和中国跨两地工作,自90年代后期他一直倡导电影艺术和新科技的运用,这也成为了他电影成就和发展的重要见证。作为国际环保摄影奖Prix Pictet和瑞士伯尔尼独立艺术机构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Sommerakademieim Zentrum Paul Klee)的推荐人,李振华同时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和专家小组成员,其关注的焦点在于中国艺术实践的转变。在这个简短的访谈中,他将揭露今年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展区背后的策展理念和艺术收藏心得。

▲ 《线》(2018),邢丹文,图片由艺术家以及位于纽约和北京的博而励画廊提供

 
从2014年开始作为展区策展人,策展理念的变化

 “光映现场”展区这个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请艺廊提交的素材,这也是我(李振华)策划整个展区的基础。起先,展区的计划是只呈现获得艺廊代理的艺术家创作的影像作品,自从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接手之后,我们开始接收更多多元化的影像作品。如今,在“光映现场”展区你也可以看到电影、纪录片和动画。这种转变也反映了很多艺术家转向主流电影的方式。
 
整个策展计划和策略也发生了转变,我们也必须了解艺术家在做什么。在主题上来说,我一直对香港的技术转型和艺术及政治发展有着很大的兴趣。

 ▲ 《大字》(2015),雎安奇,图片由艺术家以及位于首尔、天安和上海的阿拉里奥画廊提供

一开始,我就将年轻艺术家作品收入展区放映计划之中,例如关注香港主权移交后社会变化的香港艺术家关尚智和2011年福岛核灾难后有着独特政治立场的日本艺术群体Chim↑Pom。透过他们,我最想探讨的是艺术家是如何应对这样一个转型期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也是从艺术运动份子的角度。我想知道艺术家代表的是什么,他们计划做什么以及他们的政治手段是什么?最后这些也会被纳入在“光映现场”展区的策划之中。

 ▲ 《春风沉醉的晚上》(2009),娄烨,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过去两年,我通过策划展区表达了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之后的社会转型和过度进程。怀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郁达夫1923年的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个重要的启发,今年我们也会在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展区放映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娄烨在2009年制作的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在原著中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生活和当时的文化圈,以及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和困惑。娄烨的作品探讨了性别和同性恋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些议题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

 
中国及亚洲电影从创作到受众评价的改变

这种巨大的改变随处可见。很长的一段时期,高成本的电影设备和制作费用让很多艺术家望而却步。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更迭,几乎人人可以去创作一部电影。我相信每个艺术家都想成为一名电影制作人,或多或少以电影形式来创作新的艺术品。

这种趋势也是全球性的,电影的播放平台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电影节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电影被呈现出来,柏林影展“论坛延展”单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当代艺术家正跟随电影制作人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和邵志飞的轨迹,一生都在探索电影的新模式。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什么是电影”这个问题一直受到质疑。我们试图通过电影来体现这些改变并让大家体会到其对香港电影业的影响。我希望我们在“光映现场”展区选择的电影类型也可以使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及选择有所扩展和改变。

▲ 《奇迹寻踪》(2019),录像截图,程然,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从传统艺术媒介到视频录像作品收藏态度的转变

艺术收藏的方式一直在变化。老一辈的人更关注传统电影制作,然而年轻人则看重电影制作和日常消费过程。视频是现在的流行趋势,未来也一定是。我们不但需要培育这个领域新的可能性,同时还有发展整个市场。

▲ 《东》(2006),刘小东,图片由刘小东工作室和贾樟柯提供


 电影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和收藏建议

我做的所有都基于同一个理念:科技发展是推动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我开始成为电影制作人的那天开始,我一直坚持一个态度就是只有将艺术和科技结合才能带我们走向艺术市场的未来。

▲ 《反复验证》(2018),吴其育,图片由艺术家和台北尊彩艺术中心提供

 

总体来说,这取决于收藏家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艺术家并去深入了解他们背后创作的意义。不然你会在一群艺术家中犹豫不决,你的收藏也会变得非常杂乱无章。


巴塞尔艺术展 香港展会

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下午1点至晚上8点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下午1点至晚上8点
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上午11点至下午6点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多元未来”首届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

“多元未来”首届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

2024-09-22 13:28:52.446 来源: 新绎美术馆 作者:新绎美术馆

首届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2024年10月下旬开幕。本届双年展以“多元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当代艺术的本质和人类创造力的无限边界,从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面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多元挑战。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无垠声境”“边界之上”“明日地脉”和“后人类世”,每个单元都是对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深刻致敬。正如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所说:“艺术是行动中的直觉,直觉在行动中。”本届展览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声与音的和谐共振,跨越学科的边界,探索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人类、自然环境与科技的共生关系,并思考未来世界的可能形态,寻找全球性议题的可行之法。




首届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4月30日在位于京津冀区域中心地带的廊坊市举办。本届双年展由新绎美术馆主办,由国际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南条史生担任总策展人。策展研究团队由沓名美和、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畠中実、沈奇岚等学者组成。 

The first ENNOVA Art Biennale will be held from October 27th, 2024 to April 30th, 2025 in Langfang,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Biennale is hosted by ENNOVA Art Museum, with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curator and art critic Fumio Nanjo as the chief curator. The curatorial research team consists of scholars such as Miwa Kutsuna, Andrea Del Guercio, Hatanaka Minoru, and Qilan Shen.

首届双年展以“多元未来——人类新愿景”为主题,深入探讨当代艺术的本质和人类创造力的无限边界,从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面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多元挑战。 

With the theme "Multiple Future : a new visions of our life," the biennale delves deeply into the essence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infinite boundaries of human creativity,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s of thinking and to face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faced by contemporary humanity. 

展览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聚焦“声音”这一特殊的非物质材料,第二章关注边界之上的创造力,第三章思考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第四章着重探索后人类的世界。

The exhibi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focusing on sound as a special immaterial material, the second on creativity beyond borders, the third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the fourth on exploring a post-human world.

本届双年展汇聚了近百位艺术家(小组)的精彩作品,将会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 

The 1st ENNOVA Art Biennale brings together the wonderful works of nearly 100 artists (groups) and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ly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art events in China.


35.jpg

▲ 池田亮司 Ryoji Ikeda 

测试图案[nº15] Test Pattern[nº15] 2024 

4台DLP投影仪、电脑、扬声器 宽6.5×高6×深41.6m 4 DLP projectors, computers, speakers, W6.5×H6×D41.6m

图片致谢艺术家 Courtesy of the artist

43.jpg

▲ 卢克·杰拉姆 Luke Jerram 盖亚 Gaia 2018

尼龙织物、内部风扇和照明、旋转器 直径10米 Nylon fabric, internal fan and lighting, rotator, 10 metres diameter

图片致谢艺术家 Courtesy of the artist 

53.jpg

▲ 艾米·卡丽 Amy Karle 

再生圣物箱 Regenerative Reliquary 2016 金属、玻璃、水凝胶、流体、混合介质 Metal, Glass, Hydrogel, Fluid, Mixed Media 66.04×47×62.23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拟参展艺术家:

托马斯·萨拉切诺、雷安德罗·埃利希、雷菲克·阿纳多尔、金守子、比尔·丰塔纳、宫岛达男、池田亮司、和田永、坂本龙一、山内祥太、小泉明朗、河原温、江原宽人、青山周平、徐冰、刘建华、武子杨、贾蔼力等。

Proposed Artists:

Tomás Saraceno, Leandro Erlich, Refik Anadol, Kimsooja, Bill Fontana, Tatsuo Miyajima, Ryoji Ikeda, Ei Wada, Ryuichi Sakamoto, Shota Yamauchi, Meiro Koizumi, On Kawara, evala, Aoyama Shuhei, Xu Bing, Liu Jianhua, Wu Ziyang, Jia Aili, and others.

 

总策展人简介

110.jpg

南条史生

Fumio Nanjo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学者

Curator, Art Critic, Researcher

1972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系,1977年毕业于文学系哲学科美学美术史学专业。经历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工作后,于2002年参与森美术馆的创立。在2006年11月—2019年间担任森美术馆馆长,2020年起担任特别顾问,并于同年担任十和田市现代美术馆总顾问、弘前砖仓库美术馆特别馆长助理,2023年5月起担任ARTS前桥特别馆长。

从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开始担任各类国际大型展览策展总监,包括2001年横滨三年展、2006年及2008年新加坡双年展、2016年茨城县北艺术节、2017年檀香山双年展、2021年北九州未来创造艺术节 ART for SDGs、2021年—2023年 Fuji Textile Week等。国内的展览活动包括1998年担任中国台北双年展策展总监,2024年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胡项城个展“天天问”等。著有《活在艺术中》(角川书店,2012年)等专著。

Graduated from Keio University, Faculty of Economics in 1972 and Faculty of Letters, (Philosophy, Aesthetics & Science of Arts) in 1977. After working for the Japan Foundation from 1978 to 1986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he participated in the launch of the Mori Art Museum (2002), served as Director from Nov. 2006 to 2019, and Senior Advisor from 2020. In the same year, he began working as General Advisor of Towada Art Center, Senior Advisor of Hirosaki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in May 2023 he was appointed Executive Director of Arts Maebashi.

Since the Japan Pavilion at the Venice Biennale in 1997, he has been curatorial director of a lot of major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including the Yokohama Triennale in 2001, the Singapore Biennale in 2006 and 2008, the Ibaraki KENPOKU Arts Festival in 2016, and the Honolulu Biennale in 2017. He has also organized the Kitakyushu ART Festival Imaging for Our Future: ART for SDGs in 2021 and Fuji Textile Week from 2021 to 2023. His exhibition activities in China include serving as curatorial director of the Taipei Biennale in 1998. In 2024, he curated Hu Xiangcheng's solo exhibition "Asking Every Day" for Shanghai Power Station of Art, etc.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A Life with Art (2012) amongst others.


1232.jpg

关于新绎美术馆

新绎美术馆将通过艺术展览、学术研究、系统收藏、艺术教育、国际艺术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化的运营,构建集创新、开放、多元、跨界于一体的国际化艺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区域内兼具艺术影响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专业的非营利美术馆。
About ENNOVA Art Museum

Throug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such as art exhibitions, academic research, systematic collections, education programs, and international art forums, ENNOVA Art Museum aspires to become a leading platform for global artistic exchang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 openness, diversity, and cross-border. We are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a professional, non-profit museum that fosters artistic influence and expands public access to cultural experiences at the core region of the Jing-Jin-Ji cluster.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