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武—热闹总是别人的(2003年)
王征作品
王征作品
于全兴—048云南老妇
路泞—Our Everyday Life
唐浩武—烂尾楼里的民工合影(2005年)
宋庄美术馆开馆展于2006年10月6日开幕,本开馆展包括以下四个展览:
展览名称:“人之道影之道”中国独立电影论坛
展览时间:2006年10月6日-2006年10月16日
展览策划:朱日坤
艺术总监:栗宪庭
展览名称:“天地间——现实主义的记忆”摄影展
展览时间:2006年10月6日-2006年11月6日
展览策划:鲍昆
艺术总监:栗宪庭
展览名称:李晓斌——1976-1989纪实摄影回顾展
展览时间:2006年10月6日-2006年11月6日
展览名称:悚然的记忆——吴高钟装置艺术展
展览时间:2006年10月6日-2006年11月6日
2006年10月6日-2006年11月6日 “天地间——现实主义的记忆”摄影展
展览策划:鲍昆
艺术总监:栗宪庭
参展艺术家:唐浩武、王福春、王征、魏来、于全兴、张新民、章翔鸥、付羽、赵铁林、路泞、大门等
展览介绍:由栗宪庭先生主持,鲍昆先生策展的“《天地之间》——现实主义的记忆”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将于2006年10月6日在北京通州宋庄美术馆举行。《天地之间》展览,全部摄影作品200余幅都是基于现实主义态度的纪实性摄影作品。参加展览的摄影家均是近年来具有影响的摄影家。他们是:李晓斌、王征、唐浩武、赵铁林、王福春、张新民、付羽、路泞、魏来、章翔鸥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的市场化也愈演愈烈。我们悲哀地看到,作为我们精神良知旗帜的艺术,在金钱和物欲的诱惑下,越来越远离我们真实的现实生活而远去。、我们的艺术在民族的现代转折中,迷失了方向,失却了记忆。在繁华的表面生活下面,我们还有很多兄弟姐妹过着另一样的生活。将真实的生活复原到我们的记忆,将被遮蔽的现实揭开,是当代艺术家无法推却的责任。鉴于此,我们重新呼唤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呼唤艺术的道德承担. 摄影,这一镜子属性的艺术,恰好是表达这种态度最好的媒介。这个展览就是从这一基点出发,希望人们回到现实中来,不要忘却自己的责任。
鲍昆,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1953年10月出生于北京
1983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商经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文艺教研室任教
1987年任中国国际和平年摄影大奖赛评委
1988年任《摄影》杂志编委
1989年任《东方纪事》杂志摄影主编
198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2002年任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
2002年12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20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理事会理事
2003年3月任央视摄影栏目《瞬间世界》执行主编
2004年出任武夷山摄影节策展人
2005年出任桂林国际摄影节策展人
2005年任第11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评委
地平线上的斑点
文︱鲍昆
当我们穿越现代的楼宇和走出柏油编织的路网之后,最后的风景就是那条横亘苍穹之下的地平线;当我们离开闪亮的大理石屋宇和钢铁的交通工具之后,回流的时空也会让我们看到那条起伏的地平线。在那天地相接的横线上,我们会看到活动在其上的斑点,那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正在那里用石头敲打和磨制创造我们文明的最早的工具。岩石碎裂的音响,穿透空气之后,不但颤抖而且微弱,却神奇地余音不绝。
远处的斑点渐渐放大,他们向我们走近。啊,原来这么多人——老人、妇女、孩子们,和肌肤强健的壮年男人与丰腴结实的姑娘们。他们从我们眼前走过去,走向另一边的地平线。他们走过之处,阡陌出现了,稻麦成浪;房屋起来了,炊烟袅袅;工厂出现了,烟囱耸入云端;城市出现了,霓虹灯五彩灿烂。然后,他们消失了。
当我们再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许多人住在水泥包裹的盒子里,坐在行驶的钢铁中。他们体态臃肿、面色青灰,并都在为一种印着彩色图案的纸片忙碌。他们每天面对一块变幻的玻璃,从里面寻找机会和情感。他们已经不会相互温暖,只相信彩色图案的纸片和纸上规定的律条才是他们安全的最后保证。
在他们的再前面,我们又看到一大群建造这个叫“现代”时代的人们。他们衣着简陋,住在拥挤的棚户里,吃着最简单的饭食,干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前方是那条空寂的地平线。他们的使命是填满那条平直的地平线。
一个叫照相机的物件一直游走在此地平线和彼地平线之间,它本来的任务是寻找和凝固美丽的风景。不幸的是,它看到了美丽背后的另一番情景,看到了最早从地平线上走来的人们。他们还在,还在奔走,只是他们创造的美丽并不属于他们。他们依然是活动在地平线上的斑点,他们的声音依然是那么颤抖和微弱。
今天,在一个他们建造的辉煌的美术馆内,照相机将他们放大给我们观看。他们成了停留在介质之上虚拟的影像,好像有些反讽,但却是那些照相机们所能做到的最大事情。地平线还在,斑点还在,那条平直的地平线,悠悠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