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布其]文化·沙漠——库布其当代艺术展
  • [上海]中国表现
  • [北京]“形态与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第一回展
  • 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艺术群落青年作品展
  • ON︱OFF 2021:回到未来
  •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09年展览预告
  • [上海] 小制作展览
  • [北京]政纯办:全民健身
  • [北京]OCAT:星星1979
  • [北京]UCCA:园音
  • OCAT上海馆︱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
  • “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而我的朋友是敌人”丹尼尔·约瑟夫·马丁内兹个展
  • [柏林]卡尔拉·布莱克(Karla Black)个展
  • [纽约]杨海可(Haegue Yang)“Voice and Wind”作品展
  • 不容错过:布鲁斯·瑙曼“For Children/For Beginners”作品展
  • OPEN实现当代艺术中心—红烟囱
  • [上海] 多伦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
  • [北京]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别干了——里克力•提拉瓦尼个展
  • [香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灰色想象》
  • [北京]北京现在画廊“入口——李晖”
  • [北京]Angel in City ——熊宇个展
  • 深圳︱阻力:一次速度的实验
  • “奇点时代”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 “量子千变”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 “并行输出”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 [深圳]2016深圳新媒体艺术节
  • [北京]Lab-Yit 首映会展——意大利视频作品展
  • [上海]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
  • 单︱性︱知︱识|直播计划X A307
  • [北京]十夜-BMCA艺术文件展
  • [成都]痕迹
  • [北京]穿越河床——于伯公作品展
  • [北京]“共谋”综合媒体行为艺术展
  • [北京]“冷记忆”空间媒介艺术展
  • [北京]王庆松个展——“新年好”
  • [上海]Between Art Lab艺术实验室《细菌作品》《蚕计划》《蚂蚁计划》
  • [郑州]“烩ART”国际现场艺术节——高校讲座
  • [北京]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
  • [北京]UCCA中展厅《水调歌头》
  • [北京]赵军胜的绘画
  • 左灯右行——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 [北京]香格纳:V&P
  • [北京]不在图像中行动
  • 北京︱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 “物是”当代艺术中的物主题 2012、2013年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主编档案 > 2012、2013年 > 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2013-04-23 17:15:00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元典美术馆“地下实验场”艺术项目一

    展览主题: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开幕时间:2013年4月28日(周日)15:00
    展览日期:2013年4月28日—2013年5月12日
    展览地点:元典美术馆(北京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丽泽西园西门112号)
    展出形式:多媒体装置
    主办单位:元典美术馆
    合作媒体:艺术档案网 www.artda.cn
    联系电话:010-64755926

    出 品 人:谷  燕、梁克刚
    策 展 人:张海涛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卓凡、韩涛、王海元、吴玮禾、夏国、郭飞、文俊杰、刘成瑞(刮子)、陈明强、罗斯、陈学刚、刘斌、陈友桐、朱殿琼、凤妞儿、厉槟源、闻竹、徐弘滨、张永基、田龙玉、刘旭东、黎秋恩、赵域、高鸣+马小雨

     

    感应器
    ——“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主题阐释

    此次多媒体装置艺术展的主题为“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将探讨感应器自动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而“感动”则是作为人类文化思想价值判断的一个支点,与媒介、技术、语言、题材这些文化本体一起表达生存的感受。新媒介技术做为艺术表达方式也必定带来新的艺术语言结构的变化。在我们的作品中不仅是为了借用技术而技术,更强调每个作品中借技术传达精神情感的人文境遇。感应器(传感器)是接收信号或刺激信息后做出快速反应的器件,能将待测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成另一对应输出的装置。它用于自动化控制、安防设备等,因此感应器自然带有控制和警示的延展性寓意,如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警报器、感应水龙头、自动门、车锁等生活用品。感应器有很多种功能,如靠声控、温度、气体、压力、红外线、磁阻、电量等传感,在创作中会带给观众各种感官的体验,结合作品中媒介技术“感应器”把主题范围缩小些,避免探讨的针对性被泛化的可能。感应器的现实实用价值是给我们带来便捷、减少人力投入、增加办事效率、确保安全的作用,但在艺术表达中依然是缺失的领域,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地或消极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探讨。

    感应器是人工机能最重要的构件。“机能”是在物质(物体)的系统中,其某一部分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人工机能则是人造的物质系统中的某部分功能,其目的在于它从心理和生理上使有机体适应其环境和人工的生态。人工机能是世界物质的第二生理和心理职能。它可以模仿自然的物质机能也可以创造超越自然物质机能的能量。它创造的意义在于,一个是功能性的实用价值,人造虚拟自然模仿生态,在现实的各个领域都有功用价值,如医学、军事、视觉传达等领域人工机能的模拟虚像具有传播快、准确度高、主观性强等特征,符合当下人工信息化时代的服务特征。另外人工机能也是人类思想观念的新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加深切的表达我们的愿望,即给以我们生存的启示、担当起现实社会的责任、传送永恒的价值情感。这次展览的艺术家以自动感应的媒介技术完成了人造机能和生态的创造。这样的技术是靠人造的数字化和物理化、生物化媒介做为载体,这也是现实和艺术媒介由早期机械自动化向感应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向。展览上的作品除了运用了共同的媒介技术特征,还在表达一个共同的重要感觉:重构自然,虚拟人工的机能和生态,这也是本世纪和未来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人工自然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所创造的人工技术物和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的总和,它属于“社会的自然”的一部分,人工创造性、社会性是其显著特征。人工机能与自然机能如何和谐的存在于现实,它们的比重失调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和谐、毁灭还是失控?很多科幻小说中也有所涉及,人造时光机器、克隆转基因技术、虚拟人的出现这些都会给未来人类带来新的生存困惑。我们在创造了人工的机能与生态,在进行深刻的人工变革的同时,感应器等人造机能也会给现实带来消极的作用:如对积极地手工劳作文化的冲击、加快人类某些自然机能的退化、自然身心体验的缺失、改变我们的生理空间、对人类“傻瓜化”心理的影响和转变新的伦理关系。因此科技是把双刃剑,生态危机是世界的症结。这次展览的艺术家不仅仅是运用人造的机能表现了当下新的伦理、新的思维和新的空间,也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生存的可能性。表达虚拟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我们还是在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人工生态仍然需要依托自然这个载体。

    张海涛
    2012年11月20日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

    陈明强作品《幻影:证件系列》展示图

    厉槟源作品《被禁锢的舌头》,2012,装置,29×39×38cm

    夏国作品“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身体”作品用遥控感应控制,幻彩LED,2012

    陈学刚作品《光·芒》,截屏组合图

    吴玮禾作品《关于一个个人的浏览方式》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