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主编档案 > 2014、2015年 > [郑州]“烩ART”国际现场艺术节——高校讲座

[郑州]“烩ART”国际现场艺术节——高校讲座

2015-03-12 11:12:33 来源: 烩艺术 作者:artda

 

“烩ART”国际现场艺术节——高校讲座

讲座时间:2014年12月18日14:00—17:30
讲座地点: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阶梯教室
主讲人:张海涛
讲题:《中国策展生态与新媒介艺术价值》
主讲人:信王军
讲题:《当代艺术VS愚蠢》

主讲人艺术简历

张海涛

艺术简历
张海涛,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档案网主编。学习于湖北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1999年至今居住并工作于北京;2009—2012年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2013—2014年任元典美术馆副馆长;2014年任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人;首届圈子艺术青年奖评委;天津美术学院外聘教师;中国·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

展览与论坛策划
2015
2015 年“启明”朱久洋作品展;
2015 年杜岩 吕滢《ICI》艺术展;

2014
2014年 动图:陈学刚GIF影像艺术展;
2014年 第五届西安国际影像节;
2014年 2014“全球创客嘉年华”—北京站:陈友桐艺术项目;
2014年 2014西安“媒体城市”国际艺术展及《媒体城市·聚合微时代:西安新媒体短片高峰论坛》;
2014年 第十一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及《实验片论坛:当代影像教育生态与问题》;
2014年 不合时宜:王海元新作;
2014年 “原乡(北京)”当代艺术展;
2014年 进化批判:戴帆艺术宣言及研讨会;
2014年 演化批判:陈友桐艺术宣言;
2014年“搜神”当代艺术计划;
2014年 城市凶猛——丁新华新图像;
2014年“原乡”当代艺术展及研讨会;

2013
2013年 100X100=900国际录像艺术展 - 中国展映及研讨会;
2013年 暗物质II——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      
2013年 感应器II——“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2013年“宠灵”建筑空间设计——方案艺术戴帆个案;  
2013年 第十四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
2013年 第玖层——2013艺术家创作方案及草图展;
2013年 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
2013年 元典美术馆“地下实验场”艺术项目:“生产”——陈友桐;
2013年“行动日”——青岛行为艺术现场;
2013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发布会及“传媒语境下的行为艺术”讨论会;
2013年 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2013年 EXIN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中国大陆板块北京展映;

2012
2012年 EXiN2012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
2012年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及《建构当代影像艺术的生态与价值》论坛;
2012年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
2012年 耽搁——刘港顺作品展;
2012年 暗物质——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展;
2012年“2012” ——“文明相悖论”三人展;
2012年 文化·沙漠——库布其当代艺术展;

2011
2011年 “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及论坛;
2011年 “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展;
2011年 宋庄系列学术讲座;
2011年 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
2011年 八零后艺术档案(一);

2010
2010年“天干物躁”苏非舒物主义诗歌现场(宋庄站);
2010年 2010年首届“新媒体艺术与高等教育”学术论坛;
2010年 宋庄学术讲坛;
2010年 异数 39°—— 当代艺术展;
2010年“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
2010年 自动!全自动!——卓凡人工装置展;
2010年 微/生/物——陈友桐个展;
2010年 折射洗脑——谭力勤数码精印与装置个展;
2010年 第一届798多媒体艺术节——人造“风景”新媒体艺术主题展;
2010年 自然?——龙德轩当代艺术展;
2010年“潜默”当代艺术展,德国;
2010年 2010影像档案展及论坛;
2010年 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艺术群落青年作品展;

2009
2009年 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林菁菁个展;
2009年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青年策展人邀请展——“未来索引:自然·不自然”;
2009年“傻瓜效应”多媒体装置展;
2009年 生活在宋庄(四)——宋庄及周边艺术家群落田野调查展;

2008
2008年 第三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
2008年 当代嗅觉艺术展——嗅觉·感觉;
2008年“高压线下”音乐·影像·诗歌现场;
2008年 新快·拍图片展;

2007
2007年 07影像档案展(798);
2007年 07影像档案展(宋庄);
2007年 首届主题文献展 ——权充IV·暧昧Ⅲ·潜默;

2006
2006年 当代权充艺术展Ⅲ;
2006年 当代权充艺术展Ⅱ;

2005
2005年 暧昧:不确定性表达展;
2005年 暧昧·昧暧艺术展;

2004
2004年 当代权充艺术展;
2004年 参与策划“人间烟火”;

教学与讲座
1999—2008年 曾先后在北京人文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科技研修学院讲授造型基础课;
2010年 策划北京服装学院首届“新媒体艺术与高等教育”学术论坛;
2013年12 月 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参与研究生答辩会;
2014年5月 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实施工作坊并授课《建构新媒体艺术的生态与价值》;
2014年11月 “2014·艺术季”西安美术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月实施《新媒介·方案艺术实践》工作坊;
2014年11月 天津美术学院影像艺术系讲授《影像与空间》课程;
2014年12月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中国策展生态与新媒介艺术价值》讲座;
2015年1月 湖北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跨界、策展与价值》讲座;
2015年4月 北京工业大学《新媒体艺术概论与策展》讲座;
2015年1月-5月 指导天津美术学院影像系毕业生创作课、并参与毕业创作评分、毕业答辩工作;
2015年6月 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学院讲授《媒体艺术历史理论与艺术表现课》;
2015年7月 北京服装学院讲座&论坛:未来媒介与当代艺术;
2015年7月 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方案与空间创造”课程汇报。

张海涛早前从事个人艺术创作,2004年至今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策展、评论,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推动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的实验影像、新媒体、行为艺术等领域已策划七十余群展及个展。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

张海涛曾多次在《画廊》《美术文献》《画刊》《当代美术家》《数码时代》等专业刊物发表评论文章:《中国权冲(充)艺术——选择、复制、篡改》《暧昧·不确定性表达》《潜默·静默》《后人类:超(自)然艺术趋向——新伦理、新时空、新生命》《人工生命艺术》《新媒体艺术的语言表达元素》《中国策展档案与生态特征1989-2012》《2000-2010中国行为艺术的生态和问题》《中国独立动画发展中的问题和现状》《当代艺术的价值所在》《建构中国新媒体艺术的价值判断和良性生态》等。

已出版个人著作:《未来艺术档案》(2012年3月第1版)。

信王军

信王军,艺术家、独立策展人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现生活居住于北京
ARTSOO、前线艺术平台创始人
2009年798双年展策展人
2009最值得关注的年轻艺术家排名之首
代表作有:《一张白纸》、《民国先生》、《金钱与权力》、《雪人》
作品曾被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太和艺术空间、澳门艺术博物馆及美国、英国、瑞士等私人收藏。
 
展览及活动:
2014年
“无常之常”世界巡回展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博洛尼亚、德国波恩、中国北京
“民国先生”信王军个展北京 798
 铅笔PENCIL 2014联展北京三里屯

2013年
“从未发生”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2年
“其实我等了你很久”798和颐艺术项目北京

2010年
第三届前提行为艺术节
“共助云之南”百位当代艺术家赈灾项目

2009年
首届798双年展
“情景交叉”中德装置作品展
 重庆青年艺术双年展
 第二届前提行为艺术节

2008年 
澳门“以身观身”行为艺术文献展
“王军来了”798个展
up-on国际现场艺术节
“共同渡过”中国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
上海证大“介入366”项目
“前提”行为艺术现场
幸福对撞机

信王军的《民国先生》系列小画

文︱栗宪庭

大家熟知信王军,是由于他在公众场合做了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尤其是他身上贴满人民币,带着枷锁站在公众面前的那件作品,甚至可以说,这件作品成为中国行为艺术阶段性变化的代表作品之一。与此前的行为艺术作品相比,这个时期的行为艺术在相当程度上走出了“艺术圈子”,走上街头,使行为艺术与公共事件相关联,或者使行为艺术作品本身成为“公共事件”,强调作品与公众的交流,强调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质。其中艾未未,信王军,黄香都是这个阶段行为艺术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家。还值得说的是,在近年维权成为新的社会热潮中,大量平民采用“行为艺术”特征的抗议行动,并通过网络广泛流传,甚至形成流行趋势。在这个趋势中,我们应该记住律师郝劲松,他在法院门口主动抱头下蹲的行为,成为非艺术家具行为艺术特征的先导。而且通过网络,我们了解了大量使用“类行为艺术”的社会化行动,以表达和抒发他们愤怒的情感,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性公民抗议活动的一大特色。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信王军的《民国先生》系列小画,其精湛的技艺,不仅能消除一些人认为做行为是因为“手头功夫不行才瞎闹”的误解,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了解,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需身怀多种技艺,可以运用多种媒介,以适合不同的内心感觉。当代艺术家在乎的是人生态度和文化立场,以适应当代生存环境和感觉的多元、多变和复杂性,而不在乎对诸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行业技艺和角色的专注。所以,当代艺术家习惯强调他是一个艺术家,而不称画家、雕塑家、行为艺术家之类,或者今天他是行为艺术家,明天他是画家,后天他可能是摄影师,这完全取决于他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题材和感觉。
 
信王军选择民国题材,基于一种文化立场。民国是一段被掩埋的历史,如今七十岁以下的几代人,都是在洗脑中成长起来的。在整个洗脑期间,一些有良知的学者从没有放弃对那段历史真相的研究和揭示,文革后尤其网络时代——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在自由表达中逐步形成的“民国热”,实质上是一场民间自发对历史真实性的自我教育运动。近十年有不少画家涉足民国题材,我们熟知的如陈丹青,孙建平等,但象信王军的《民国先生》系列,几乎可以比作一项消耗体力和眼睛的“工程”,也是一种通过“相比当下”把自己对“民国价值体系的欣赏和向往”,变成反洗脑自我教育的思想工程,因为它远比网络上搜索和观看要深入和艰难,即通过“长时间的心静状态,视力要求很高,我眼睛还好不带眼镜。曾经长时间画一幅画画到痛苦,主要是眼睛和体力上的痛苦,最大的技术就是需要安静的环境及孤独感,有任何打扰及外在的诱惑就画不进去了。(注)”。我们毋宁把信王军这种在身心俱静和孤独中“自虐”式的绘画方式,看做是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体验过程,它完成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绘画,而是一个经历体力、眼睛、认知能力考验的过程,一个仿佛经历人生脱胎换骨的过程。
 
巴掌大的小画幅和0.3毫米自动铅笔的选择,是《民国先生》系列小画语言的核心,自我考验的绘画过程正是因此而产生的。这个选择看似故意,却又自然而然,因为《民国》原始素材全部来源于网络,即他首先是通过网络的搜索和学习,开始他《民国》系列的最初构思。而民国照片的网络传播、阅读和像素的局限,让这种传播和阅读的形式,更多局限在黑白和巴掌大的小尺幅中进行,这都成为信王军在选择0.3毫米自动铅笔以及巴掌大画幅时,自觉不自觉地保持了与网络流传的某种联系。如果我们拿信王军的《民国先生》系列小画,和陈丹青画的民国人物相比,陈丹青采用的是经典的现实主义方法——通过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考证分析,并通过大尺幅彩色油画,努力寻找和再现作者心目中民国人物当年的风采。信王军显然面对和努力表现的是“带档案性质”的历史人物,《民国先生》系列小画,仿佛是信王军惊奇地发现了被掩埋的一大批历史人物的照片,并通过小心翼翼地“收拾、整理、修复”这批照片,去想象着那段历史人物和故事。
 
用0.3毫米自动铅笔,在巴掌大尺幅的纸上画素描,没有采用任何拷贝、转印等技术,面对网络模糊的照片,靠自己的理解和向往,一笔笔精细刻画出来。画面整体感强,黑白灰均匀而层次分明,铅笔线条的运用,在整个画幅中通畅而稳定,细而不腻,笔笔清晰。给人感觉既有条不紊,又一气呵成。所以整个画面没有任何涂改和脏乱的痕迹,其专心和静心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信王军说自己画每个人物时,都会“思考每个人物的内心气质,”所以,《民国先生》系列小画中的人物刻画,其造型精准,令人叹服。有些合影几十个人,每个人脸的面积仅几平方毫米,但个个面貌和神情都很象。除此之外,画面的线条、笔触、黑白灰节奏,处处让人体味到作者细腻的情感。
 
信王军的《民国先生》系列小画,其创造性在于“梳理与修复”和重新建立了民国人物的群像档案,远远超出了网络流传的民国图像模糊和信息杂乱,更令人欣慰的是,《民国先生》系列小画,让我们阅读到新一代年轻人对民国人物的向往和崇敬,以及他们对历史真实的较真和坚持。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展讯]郑州首届“烩art”国际现场艺术节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