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财经 > 困境与突围:艺术品金融化初探

困境与突围:艺术品金融化初探

2014-01-12 17:36:19 来源: 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专稿 作者:徐子林

作者按:鉴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本文未能深入的讲述更多的细节,在未来的几年,我会用更翔实的操作案例,演示艺术品金融化的全过程。

最近几年,艺术品金融化成为国际艺术品行业众多从业人员的梦想。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一旦打通金融化通道,其行业必然呈倍速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正是因为具有无限广阔的诱人前景,所以才会出现各地文化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和各种艺术基金的滥发……即使这些行为遭到来自各方的严厉批评(我本人也多次撰文分析和批评艺术基金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面临的难题),但都无法阻止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其发展的道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必将坎坷不平。

现实的困境

在中国发展艺术品金融化面临两个困境:其一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虽然在艺术银行的运营上,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on Bank of Switzer Land)、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巴黎银行(BNP Paribas)、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 & Co.)等,做了较早的尝试,但在艺术品金融化方面也同样是新课题。所以,在艺术品金融化的创新问题层面,中国和全球其它国家一样,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其二是中国的现实环境,既缺乏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中国金融行业严格被行政管控),又缺乏健康的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市场没有建立良性循环的一级市场,而集中在二级市场的疯狂投机和炒作上)。

然而,正是中国金融市场缺乏法律规范和市场自由,长期以来被各种行政命令、长官意识干扰,但也因此催生了无限的遐想!所以在艺术品金融化的创新方面,中国艺术市场人士表现出足够的创新意识,虽然这些创新存在巨大的风险,有的甚至违背了金融规律。比如将艺术品份额化,显然,由于单一艺术品的物权和价值无法进行份额化分配,所以在进行艺术品份额化运作时就会面临追诉风险,一旦产生纠纷,就会因为物权无法分割而导致艺术金融产品在金融层面的全面失败,唯一的解决通道就是强制性回购。

艺术基金也面临同样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艺术基金都面临赢利模式的拷问,没人能够从经济学或者商业模式的角度解释清楚:艺术基金如何赢利?因为我们无法证明:投入一笔资金买下一批艺术品,三年或者五年之后,一定可以高价卖出!无论是所谓的学术支持,推广宣传,价值被低估等等说法,在实际中都无法让人置信。艺术基金发行的经理,最终的结论就是“你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信了”。

很多年来,艺术市场一直盛行一种观点,就是价值决定论,认为艺术品的价值是决定其价格高低和流通性的唯一依据。然而金融产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而这恰恰是艺术品市场的软肋。最好的艺术品,包括古董,收藏家一般不会轻易出手,从而导致其流动性极低,每一轮换手交易的时间跨度达到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于是,这些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淡出了艺术市场的交易环节。显然,这些古董珍品由于流动性极低,所以并不是艺术品金融化的首选目标。

于是,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品金融化的首选。但是,当代艺术同样面临巨大风险,比如挑选的艺术家和其作品,稍有不慎则有可能颗粒无收、毫无收益。那么,我们如何在众多的艺术家和其作品中,挑选到合适的,并能转化为金融产品的艺术品,则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和乐趣。因为艺术品金融化从来都不是回避风险,而是如何规避风险。

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艺术品交易查询系统

面对一件未知的艺术品,我们一脸茫然,我们无法知道其价格乃至它过往的交易情况……虽然,目前国际上有多个艺术品交易数据库网站可供查询,然而他们能提供的信息仍然有限,而且大多数以各个拍卖行数据作为唯一来源。

显然,艺术品的价格不能仅仅依赖拍卖市场的数据来支撑,即使在目前,我们有很多理由来证明拍卖价格作为艺术品交易数据来源的合理性,比如价格、数据来源等公开透明。然而,艺术品的交易方式不尽然只有拍卖一种,而是必然包括画廊销售,私下交易等多种形式,这些交易数据也同样重要。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一件艺术品的传承有序是从该作品的某一次拍卖才开始的,事实上是从艺术家工作室出去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其中包括各种展览、出版、交易价格、物权人变更等等的所有信息。

但是,这样的数据网站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会备受质疑。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不愿意相信别人,包括所谓的专家。于是有人将希望寄托于政府部门,实际上这是一种危险的假想。如果中国政府部门真的去做这样的事情,只会让中国的艺术品远离自由的市场经济,而身陷万劫不复之地。同样,我们也错误的理解的所谓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为从数据的来源上看,数据只强调真实性而不是权威性。如果从数据录入的程序上严格控制,包括每次数据的录入时间……只要假以时日,形成漫长的可查询痕迹,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虚假数据的出现,因为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痕迹来推演其发展的全部过程,从而判断其是否具备合理性。所以,一个强大的艺术品交易数据库的价值形成,关键在于持续的时间和海量的数据来源。

具备多个这样的艺术品交易数据库以后,艺术品金融化就有了可能。

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品交易的全球化

一直以来,我反复强调艺术品交易必须要建立全球化的交易平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单一市场无法消化突发的危机,任何一个单一市场都会面临市场的疲软、货源的暴增、市场资金的大进和大出……这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流动性带来的必然结果,这不是坏事,而是商机。全球化的艺术品市场恰恰可以利用局部市场的异动而产生的资金流动,从而赚取利差,包括本外币汇率的收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待艺术品金融化,投资艺术品的获利方式不是只有艺术品本身价格的涨跌,而是增加了多种获利方式。其二是艺术品全球化的过程本身,就是积极的市场开拓和文化交流。随着信息的全球化,我们发现过往被包装成大师的艺术家,实际上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包括徐悲鸿、刘海粟,稍近一些的吴作人、吴冠中,在世的范增等人。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列为中国区域性艺术大家。这种不能全球共享的艺术家,或能说明区域性文化未被国际文化接纳和认可,而这些艺术家,特别是曾经从事西洋绘画的,比如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其在当时的时代并未取得很高的成就(至少在西洋绘画方面)。这些历史中的虚假包装在今天变得越发困难。所以,只有扎扎实实的做国际文化交流,在交流中进步和成长,才能真正进入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中。

然而,艺术品交易的全球化,不仅面临区域文化的障碍,更困难的是中国多个政策和法规严重阻碍文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交流,包括艺术品交易税、关税,对相关艺术品的出口限制等。但是,随着各个港口城市在积极争取设立自贸区的趋势看,似乎有了一些破冰的希望。而文化艺术品的保税展示、交易的服务拓展,则是中国相关政策放开前的过度形式。

艺术品金融化初探

艺术品金融化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并不局限在艺术基金、艺术品证券化等固定形式。而在艺术市场结构中产生了有效的数据库平台和必要的全球化市场基础以后,我们则可以开始探索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种可能。

艺术品保险,艺术品的保险业发展举足轻重,但是制约艺术品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艺术品价格的确认体系、艺术品损坏赔付标准(和艺术品修复技术相关)、艺术品运输、艺术品储存、艺术品安保等等。艺术品保险是艺术品金融化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条件。

艺术品质押融资,目前大家关注的是将艺术品作为动产质押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贷款。银行认可的动产质押,首先要物权明晰,价值易于被确认,流通性强(容易变现)。从银行本意上看,银行以质押为条件的贷款,并非是为了获取该抵押物的物权,而是为了避免坏账风险。然而该艺术品最终能否通过变现,从而避免或者降低坏账风险,则是银行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2010年,深圳市同源南岭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以苏绣大师任慧闲先生的一批艺术珍品作为担保,成功获得建行深圳分行的3000万元贷款。其它银行,比如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对艺术品抵押贷款都有尝试,但规模和数量都不大。

购买艺术品的分期付款,如果艺术品质押融资能被银行认可,则购买艺术品的分期付款就顺理成章。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由于缺乏支付能力而带来的延期或者分期的支付方式,而是通过首付从而取得该艺术品的物权(该物权因分期付款被抵押到银行),从而获得该艺术品在分期付款期限内的增值机会,即金融杠杆原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分期付款,并不全是银行提供了一种服务,而是基于对投资有着明确预期回报的金融产品。

艺术基金,基金从运行原理上可以理解为资产池金融衍生品,其能合理运行的前提是金融市场必须要建立一个海量的资产池,然后再由各个基金公司发行小资产池基金。因为有大资产池的蓄水功能,所以小资产池不会出现枯竭的风险。而艺术品基金在这个层面上还不能被称为基金,最多只是通过私募,帮少量的客户打理的理财产品。而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艺术品基金,则完全是高成本(高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艺术品此时只是作为项目融资的由头,而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即便如此,艺术基金仍然非常重要,因为艺术基金在极短时间内的募资能力仍然超出其它方式。

艺术品金融化的产品还有很多种形式,同样,我们还可以依照经济学原理和经济规律,创新出更多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

结语:无论是艺术品的传统交易,还是金融化以后衍生产品,我们都不应该一厢情愿的想象:艺术品是一个只涨不跌的神话。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种东西的价格只能涨不会跌的,而恰恰是涨涨跌跌才是合理的,才是充满活力和体现商机的。

同样,艺术品的市场化和金融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艺术家都有了绝佳的机会,因为能被市场认可并能被金融化的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极少数。

(本文发表于《画廊》杂志)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