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老栗书房 > 2007年文字选 > 灿―烂――《欲象》展序

灿―烂――《欲象》展序

2008-09-04 23:11:03 来源: 中国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灿――烂
――《欲象》展序

长风拿来他策划的展览方案,申请在宋庄美术馆做展览,题目原来叫《物欲艺术展览》,我改成《欲象》,对艺术家也做了一些选择和调整。人的物欲,本是天性。我知道他想表达对时下社会“物欲横流”的看法,即使如此,那也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我的意思是作为艺术家或者一种艺术现象,你对时下物欲横流世界的态度和感觉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乃至这些方式的独特性何在?才是艺术的事情。这里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对“物欲横流”社会的一种片段和抽样的表现,大多是一种是“糜烂图像”,所以“欲象”也不甚确切。“欲象”是浮世欲象,是糜烂欲象,它要表达的不是物欲本身,不是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本身,是艺术家对它的感觉及其找到表达这种感觉的方式。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目,1995年冬天,我为罗氏兄弟的展览写了《浮华的伤害》;1996年春,俸振杰把自己画的“糜烂皮肤”办了一个《皮肤的叙述》的展览,我在他的个展前言里,用了鲁迅先生的“溃烂之处,艳如桃李”的话,来形容对物质主义社会的感觉。接着就是艳俗艺术的“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跨世纪彩虹”的展览。2000年我开始使用“烂”,作策展的题目,“烂”在中文里包含两个表面相反实际上有关联的含义,一是灿烂,明亮,艳丽;一是溃烂。英文里的OVERAP,有类似含义――有熟过了的意思,但没有灿烂的含义。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式的消费文化及其审美趣味,影响了全球的文化和审美趣味。所以,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的范围里,都有艺术家通过艺术关注这种审美趣味。商业的发达把消费变成一种价值标准,刺激着人的物质欲望的迅速增长,而且现代传媒作为消费文化的核心因素,把一切都变成一种短暂的、趋新的、流行的、赌博式的世俗趣味。作为儒家文化圈,格外有一种艳丽、喜庆乃至农民式的暴发趣味。
2000年以后,中国艺术家对物欲横流的表现,较1990年代中期的艳俗艺术,更强调腐烂的气息。如张小涛,屠宏涛,刘海舟,韩旭成,廉学洺,张建俊的作品等人的作品,大多使用了“烂”的“比喻图式”,如张小涛使用老鼠,腐烂的草莓,杯盘狼藉;刘海舟使用堆积如山的油腻的肉鸡;屠洪涛用垃圾堆;韩旭成用内脏肠肚;廉学洺和张建俊也用杯盘狼藉;象张小涛说的“纵欲过度之后的糜烂图像是令人眩晕的,这些图像对于我来说充满着恐惧感和动荡不安。它们是我们荒诞生活微观片断的抽样放大,也是我们面对这个物质化的欲望社会从心理到生理的本能反应。”同时,他们或多或少寻找到一种相应的油画表现技法和笔触,好表达那种因腐烂、油腻、垃圾般感受引起的情绪。
吕顺画面中的花、蛙、猪等图象,流淌一样画面处理,使这些比喻图象,更意象化,成为他感伤情绪的直接宣泄。黄文亚用人的嘴、舌图片局部,拼成似嘴、舌又似女性性器官的图片作品,和张利语用硬币黏合成的象征性、权力等符号的作品,寓意都十分明确,但过于直白。齐中华把各种消费品堆积在一起拍成照片,明可拍摄的大面积的广告墙,拼接在一起,也有“堆积”的感觉。赵俊涛综合装置和行为,用堆积和吹爆彩色气球的方式,让人产生艳丽、暴发和转瞬即逝的联想。庞宏伟把建筑工地照片拼接在手指甲上,把城市化比作一种化妆感觉。邢波把灯红酒绿的城市景观,画得辉煌而浮华,并把这些城市景观装在针管里,把“浮华盛世”比作一剂“兴奋剂”或者其他药物,也是比喻方式。物欲横流的世界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大多使用了与“垃圾”,“堆积”有关的比喻方式,这种方式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比、兴之方式,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题目。
薛滔把新闻报纸当作基本材料,使用绞、拧、编成其他物形的方式,既“废物利用”,“绞、拧、编”也有一种情绪宣泄的感觉。焦兴涛用雕塑的方式,放大各种 “商品包装”,精彩处是特意强调出自己的态度――复制的包装并非奥登伯格式的,而是对揉过和捏过的商品包装的放大和复制。
舒勇这样描述自己做的乳房雕塑:“在今天这个男权社会中乳房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大家千方百计的用各种方式改变着乳房,从我们大小媒体上充斥的丰胸整胸广告中,从许多女性冒着有生命危险也要做丰胸手术的行为中,似乎可以感觉到乳房的重要非同一般。事实上,乳房在欲望中被政治、经济、文化无限放大。在这种背景下乳房的大小变的敏感和脆弱。”光洁和似玻璃般的脆弱,以及似泡沫般的膨胀感,是舒勇处理这些巨乳的方式,它不仅是乳房,也成为对“欲望膨胀得随时爆裂”感觉的一种比喻。
把單竹兰的作品放在“欲象”展览中不确切,她的作品让人想起著名日本老一代女性主义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但比草间弥生多有一种温情感觉,性的感觉不可以都归入我前面所说的欲望,單竹兰的作品,给人的是一种特有的女性敏感和温情的包围感觉。同样,把魏言的作品放在这个展览也不尽合适,画面虽然有烂乎乎的感觉,但似有一点恐惧式的寓言感觉。当然合适这个展览的艺术家还不少,但限于时间和物力来不及邀请了。

栗宪庭2007-6-30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