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现场︱2017“旋构塔·设计不在”
  • [2014-10-25]庄辉个展
  • “混合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 [2014-10-26]动图:陈学刚GIF影像艺术展
  • [现场]2014西安“媒体城市”国际艺术展
  • [2010-9-5]表态-蒋志的一个展览
  • [2010-10-15]路易丝·布尔乔亚:布面绘画
  • [现场]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
  • [2011-3-26]出格:中国录像艺术的开端(1984-1998)
  • 希腊艺术家Yorgos Sapountzis个展“THE GADFLY FESTIVAL”作品现场
  • 安德烈·奇特尔(Andrea Zittel)作品展Magasin 3画廊开幕
  • [2011-10-4]高伟刚个展——不适
  • 瓦利德·拉德(Walid Raad)回顾展苏黎世开幕
  • 马修·巴尼个展“Djed”纽约开幕
  • [2015-10-11]陈浩洋个展:另一半
  • 碎片·字之邀约︱蒋志 X 王将、萧涵秋、文皆俊杰
  • [2010-10-13]Frieze艺术博览会现场
  • [现场]艺术群组S. O. A. P. Y底特律个展
  • 迈阿密海滩2014策展角落(Kabinett)展区一览
  • [现场]“两眼抹黑”︱2015北京798艺术节“推介展”个展系列
  • 故事李路明——李路明个展
  • 首届芝加哥国际海报双年展获奖作品揭晓
  • [2012-10-11]“亩”计划——玲珑
  • 2017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 现场︱“应力场”第四届美术文献展
  • [2010-11-2]“水木境天”新媒体艺术三年展11月2日揭幕
  • 现场︱2017《原乡》华语短片电影展
  • “智慧北京”现场
  • [现场]佩斯北京“李松松”个展
  • [现场]日落真空插头 & 蔡东东:向左拉动
  • [2013-9-15]“群岛”当代艺术群展
  • [展评]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
  • [北京]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
  • [2010-9-12]凡尔赛宫村上隆个展现场欣赏
  • [2010-9-10]Alejandro Almanza纽约个展
  • [2011-9-24]吸血鬼——斯特林·鲁比个展
  • [2010-9-11]Dike Blair纽约高古轩个展
  • [2010-9-16]杰夫·昆斯的大力水手雕塑巴黎开展
  • “从绘画到动画”展 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 [2011-9-7]“水厂”现场
  • [2014-9-27]算了吧,风——沈少民个展
  • [2014-9-12]郭鸿蔚:大比喻家
  • 现场︱“火星,我们来了!与老马的旅程”
  • [北京]漫——马晗作品展
  • 第三届莫斯科艺术双年展 老栗书房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老栗书房 > 行为艺术很近人情

    行为艺术很近人情

    2013-08-19 17:46:15 来源: 作者:栗宪庭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达达运动开创了行为、偶发、事件等新的艺术模式,尤其是六十年代,行为艺术曾成为欧美艺术界一时的热潮之后,如今的行为艺术,已经几乎成为所有现代化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样式。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模式,除了在其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一些“语言规则”外,它本来就与人人都可以感知的“人情世故”中的身体语言相关联。所以,虽说欧洲原创了行为艺术的样式,但行为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别说人类,就是其他动物都会使用它来表达自己和进行交流活动,这是不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我没有研究,它肯定比说的和写的语言产生早,应该是没错的。所以,看明白行为艺术其实很容易,就是从脚下的现实生活多想想就是了,比如杨志超流浪到北京数年后,做过一个行为艺术,是在完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用自己外地身份证的号码制作成烙铁,效仿古代官府给犯人烫烙耻辱印记那样,让人在自己的背上烙出永远无法消除的印记,这种疼痛的感觉和难于消失的印记感觉,我想每一个在异地工作生活过的人,想想孙志刚事件,想想自己有过的异地被盘查的经历,一定会感同身受杨志超这件作品意义的。

    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二十多年了,只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的行为艺术一直处于“非法”和“地下”的状态,行为艺术家为此所付出的,以及所遭受到的压力,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艺术家所难以想象的。而且,在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与大众之间,也一直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至今,行为艺术在中国,不但遭到体制的压制,同时也不被大多数公众所理解。对于大多数观众,甚至包括一些艺术教授,有关“什么是艺术”的经验,常常成为阻碍对鲜活现实感受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们一看到行为艺术,大多会生出“这也叫艺术”的责问来。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具象”的艺术样式之后,几代人都是把“画什么象什么”这种表象现实感觉的真实,作为艺术的圭臬,离开这个标准就会产生质疑。其实,这一百年中国人脑子里“艺术”观念,既与中国艺术传统无关,也与整个人类艺术史关系不大,它只是与欧洲那几百年的艺术史有关。艺术,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概念,艺术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我们今天的生活处在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激烈变化,那你为什么独独要求艺术还停留在过去的定义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