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视频档案 > [视频]大卫·霍克尼央美讲座

[视频]大卫·霍克尼央美讲座

2015-04-28 23:49:27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作者:

 

[视频]大卫·霍克尼央美讲座

2015年4月16日下午6点半,继北京大学演讲后,大卫·霍克尼再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火爆开讲,由于报名参加讲座的观众太多,中央美院美术馆方面不得不启动另外三个同步直播分场。霍克尼此次讲座的主题为“我的观看”,主要围绕其艺术创作阐释其不同的观看、表达艺术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同时也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进行学术对话。

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且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在霍克尼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横跨了各种媒材,从绘画到风格独特的照片拼贴作品,从录像装置到歌剧舞台设计均有涉猎,并以独特的视角颠覆了对西方绘画的认知。

本次讲座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担任,他介绍霍克尼先生与中国颇有渊源,1981年就有一次深度的中国之行,并在当时邵大箴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央美术学院,回国后即对中国卷轴画产生极大兴趣,这也影响到他后来的艺术创作。2012年,王璜生国外组织展览恰逢其个展,并目睹了霍克尼使用九个相机拍摄照片进行创作的过程,当时就感慨霍克尼的绘画是一种超越表达的画面。

霍克尼在艺术上不断进行着多种技巧的尝试,从多种角度研究画面透视关系,本次讲座就通过一系列新近作品阐释了他的“观看”方式,也让观众更多地了解了其作品的观看之道。霍克尼最近的创作多是照片组建的图像,并在图像中贯彻其“反向透视”理念,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透视关系,在整个画面只有一个观看点,通过“近大远小”来构建一种艺术的真实观看。霍克尼在其创作中反其道而行之,称其作品是用图像构成的绘画,用照片组建的图像,且照片都是近景拍摄完成。在霍克尼演示的作品中,画面中的椅子、人物、场景,或者是人物的衣服、裤子、鞋子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透视关系,每个“椅子”都有单独的消失点,可以单独观看,他以不同的角度构建自己的视觉世界。这不同于相机一次性拍摄行程的场景,也不能一眼把整个画面看完,而需要用移动的观察角度在各个细节单独游走。观其画面,也有一种生动的立体感,霍克尼自称其作品是可以不用3D眼镜观看的3D画面。显然,霍克尼这种观看方式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散点透视和移步换景的理念。

霍克尼创作中大量运用摄影,他谈到,1839年之前,光学技术是为绘画服务的,摄影诞生后就有了一个“无形的手”影响着我们观看的方式,后来Adobe公司发布PS软件,他当时就提出观点“PS的诞生代表了化学照片的终结”。霍克尼还演示了一系列影像作品,如类似中国手卷的“马戏”,这些影像跟其绘画观看之道有着高度一致性。

霍克尼在讲座中还与邵大箴进行短暂交流讨论,这也是两位先生1981年之后的再次见面交流。目前中国艺术似乎“过时”很快,有着60、70、80后这种十年一划分的现象,霍克尼坦言,我们都生活在当下,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艺术亦是如此。对于传统与前卫、不同的艺术形式,他也是持完全开放包容的态度,只考虑是否对其艺术创作有帮助。

讲座最后,霍克尼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密切互动,分享自己的学艺经历、创作状态等等,对于他来说,画画是能保持自己年轻的,借用毕加索的话来说,他在画画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岁。霍克尼最后告诫正在学艺的学生一定坚持自我,坚持做你自己总会发现你观看世界的新角度。

4月18日,大卫·霍克尼个展将在佩斯北京开幕,向我们展示这一“年轻”老头的艺术世界。展览将展出他一系列iPad画作以及视频影像装置作品,描绘的是位于英国东约克郡的沃德盖特地区的风景。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北京]大卫·霍克尼个展《春至》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