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新青年 > 冠华(GuanHua Don)

冠华(GuanHua Don)

2014-05-28 15:15:49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冠华(GuanHua Don)

简历
冠华,1989年生人,高中退学创办多媒体设计工作室,2007年涉足当代艺术创作。

影像、装置、行为艺术创作者,多媒体设计师;
GREENPEACE“绿色和平”国际组织会员;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志愿者;
美国非营利组织Natural Building NetWork(NBN)会员;
LIFEA.CN “拉菲”生活艺术平台创始人;
ANOTHERLAND “家园”生态社区计划发起人;
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常务负责人;
行为艺术团体“荒唐制造”组建者。

艺术家作品

装置作品《光的声音》2010年

装置作品《光的声音》 青岛美术馆现场 2010年

 

2009《数字》

“纺织品”建筑结构衍生模型

“纺织品”建筑结构衍生模型

“纺织品”建筑结构衍生模型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
China Building Mud Research Center

该研究中心(China Building Mud Research Center)于2013年5月由生态建筑家任卫中和艺术家唐冠华创建。中心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剑山生态村。该组织针对中国国土范围内的作用于可持续建筑的泥土材料进行样本采集、试验和推广工作。

组织结构列表:
浙江安吉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总部                 负责人:任卫中
山东青岛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生态建筑项目研究所   负责人:唐冠华
日本名古屋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国际项目合作办公室   负责人:李海燕
重庆双寨山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生态建筑实验基地     负责人:何磊
北京后沙涧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生态建筑实验基地     负责人:袁清华
湖南张家界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生态建筑实验基地     负责人:童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 
英文名称  China Building Mud Research Center
地  区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剑山生态村 
详细地址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剑山生态村
邮  编  313300 
组织登记性质 社团
在华成立日期 2013年5月 
联系  人     任卫中
业务主管部门 项目办公室 
电  话     +86 13059957699
传  真     0532-85988887 
电子邮箱     buildingmudcn@gmail.com
网  址     www.buildingmudcn.org
  
活动信息
受益群体 农村贫困地区/人群,城市贫困地区/人群,贫困人群,农民,儿童,妇女,老人,非物质遗产,环境,动物,植物
活动领域 环保/生态建筑/生态社区
组织使命 针对作用于可持续建筑的泥土材料进行样本采集、试验和推广工作。
活动地区范围 中国
刊物及发行范围 国际互联网免费传阅

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

2012年《翻译》

作品名称Title:《翻译》《Translation》
作品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38LEZqeBdY/

艺术家 Artist:冠华 GuanHua+正阳ZhengYang
媒介Medium:单视频数字录像(标清) Single-screen digital video (SD)
时长Duration:20分12秒/20'12''

日期Date:2012年1月22日Jan. 2012
除夕New year's Eve

《翻译》是由中国艺术家冠华发起的一件开放式作品。表演中,冠华会说出如怪兽咆哮一般的人们无法听懂的语言。由合作者选择环境,并使用即兴或事先准备的语句自由的在现场翻译冠华的怪声,表达自己的态度。

 

唐冠华作品拓扑

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及《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手册》

简介
自给自足实验室由唐冠华于2011年创建于中国青岛。
目的:为家园计划营建自给自足的生态社区做好技术准备。
宗旨:让自然的能量流经人类再回到自然。
愿景:5年内逐一实践编撰涵盖从建筑、能源、农业到油、盐、酱、醋、糖等日用品简明制造工艺的技术开源读本《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手册》,
并仅售工本费发行。

工作方式
创建项目
立项流程
依托坐落于青岛崂山汉河西九水村清凉涧的林间天然模拟生活区,采用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人类作为实验样本,在山谷中实地进行自力更生活动,并观察和及时反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给自足实验室在第一时间处理收获的问题并与相关专家研究立项。

项目管理
立项后,项目工程部将即时通过网络和媒体发布项目梗概,并跟踪项目进度。制定和分配工作周期,储存并归纳有关文本、图片、视频档案。

组织人员
自给自足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师生保持密切的联系。项目创建后,实验室将会迅速与对口领域专家、专利持有人、技术持有企业取得联系,并在有关院校教师协助下与其签订技术开源协议,再组织对项目有兴趣的学生与实验室共同对技术进行实践检验和记录编撰。

诸方面合作原则遵从以下目的:
为企业提高社会影响力,推进新技术。
为学生增添课外兴趣实践和工作资历。
为教师发挥职能责任并激励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为家园计划创建自给自足的生态社区做实际技术准备。

项目支持
线上集资
通过网站逐一公开项目进度及出纳明细,采用网银及支付宝转账系统接收每一笔针对逐个项目的资金赞助。

线下募捐
在有关活动和展览现场设置合适的项目简介和募捐容器,并会专门为某些项目在合适地点举办募捐仪式。

检验编辑
由项目负责人组建并带领团队在天然模拟生活区,按照总结学习到的工艺技术,实地进行操作,过程通过图片、文本、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实时更新于网站项目页面。经过与企业、专家的持续探讨,多阶段实践改进,最终在计划日程内总结编撰出言简意赅、精练实用,达到令没有受过专业学习的人通过阅读、观看便可动手完成制造的工艺指南。

技术分享
线上分享
通过网站发布《自给自足手册》的系列图片、文本和视频,并依照知识共享组织公共许可(CCPL)2.5中国大陆授权许可进行传播。

出版发行
通过工本费定价公开出版发行上架销售以及独立印刷赠送的方式进行实际传播,范围主要集中于:别墅区、乡村以及相关公益组织、开放式营业场所免费取阅。也可通过网站免费订阅。力求让每个想获得知识信息的人都有权通过尽可能低的成本便捷自由地使用这本手册。

800元 尿粪分集式生态厕所设计

打火石(摄影:李隽辉)

冠华与爱人邢振

家园计划(AnotherLand)概述/2008-2013

“家园”是什么?

“家园”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省,是对如何延续人类文明的探讨。
“家园”并不是苦行僧对人类自身极限的试炼,而是研究如何让人类生活的更加舒适健康。
“家园”不是反城市化,而是让人可以在城市与“家园”之间自由选择。
“家园”不反对科技,而是探讨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

2009年艺术家唐冠华开始设想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怀着这种生活愿望,撰写了题为《家园》的文章,假设了如何建立包含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等的自给自足生态社区,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非盈利组织--家园计划(AnotherLand)的启动。网址:www.anotherland.org

2011年离开城市,冠华前往朋友位于青岛崂山的一处花岗岩建筑,建立了供志愿者和艺术、科学工作者免费入驻生活工作体验的崂山清凉涧实验基地和森林中冠华夫妇将自身作为实验材料,从建筑、能源、食品及日用品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记录、分享的“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并与生态建筑家任卫中联合成立了“中国建筑泥土研究中心”。

家园计划(AnotherLand)成立之后,先后在全国多所大学举办了讲演,并得到了数千余名各地不同领域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详细名单见:http://www.anotherland.org/support/),在全国范围登记了一批有对于自给自足生态社区感兴趣的各行各业的人士,通过网络的登记表填写,完成了一些含有一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卷,在彼此有需要的时候,可进行各地区相适应的人群的组织和工作。

工作和生活方式引起众多媒体关注:中国中央电视台、BBC、《中国住宅设施》杂志、《新周刊》、《明日风尚》、新华社、法国艺术博览、台湾中天电视台、湖南卫视等

家园计划目前开展的工作还是希望人人都能有舒适的居所、有健康的饮食、有可信的医疗与养生措施、及可选择的教育方式。然而为此活动范围却很宽广:参与了北京平谷、重庆巴南、上海崇明岛、浙江莫干山、浙江安吉、西藏贡嘎山、成都泡桐树小学等地的各类型项目有当地产品的挖掘、包装,有土坯房改造成五星酒店、有生态建筑研究和水源保护、有藏族民宿和可持续生活体验服务、有生态观光园设计、天然产品认证,也有校内的自然教育设计。

自给自足实验室目前开展的工作有:
建筑类:钢/木结构低成本建筑、广州番禺EarthShip生态建筑(塑料瓶、酒瓶+轮胎保温+中水处理+地热空调)、广东惠州EarthBag土袋建筑、天然涂料、手工混凝土、塑料瓶墙体隔热实验 能源类:自制风力发电机、自制太阳灶、重力水循环电池设计、发电自行车、自制逆变器 食品类:小型温室、有机耕种、土鸡散养、酵素培养、手工豆腐、自制海盐 日用品类:柴窑炉灶搭建、植物油手工皂、手工制鞋、自制洗衣机、电动车自制、茶籽粉清洁、手工造纸、尿粪分集式厕所、手工针织、自制汉服、天然染料、制碳……(部分图片请见:http://www.anotherland.org/work/ 及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projecthomeland

并持续进行必需品制作工艺的免费公开分享以及图片、视频、文本技能开源手册的编撰。
..........

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

2011年5月,高中退学的22岁青年艺术家唐冠华关闭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进入青岛崂山森林探索一种完全采用天然材料和城市废品通过自己与爱人亲手制作,实现建筑、能源、食品、日用品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并耗时3年建设成命名为“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的住所。

该项目为没有接任何建筑施工及乡村生活经验的中国年轻艺术家唐冠华的第一所综合材料生态建筑设计作品。
其主体结构一层由花岗岩石砌而成,二层采用轻钢材料,结合木框架与苇箔及三合土组成的内外墙,中空填充废弃塑料瓶1.5万个。

在这栋住宅中,唐冠华与爱人邢振迄今为止还尝试了如下的建筑配套用品及生活设施的手工制作:天然涂料、手工混凝土、自制风力发电机、自制太阳灶、重力水循环电池设计、发电自行车、自制逆变器、小型温室、有机耕种、土鸡散养、酵素培养、手工豆腐、自制海盐、柴窑炉灶搭建、植物油手工皂、手工制鞋、自制洗衣机、电动车自制、茶籽粉清洁、手工造纸、尿粪分集式厕所、手工针织、自制汉服、天然染料、制碳、自制毛笔、制炭……

他们希望能够展示一个自给自足可持续生活的样本,吸引更多有共识、有反思的朋友一起自发组成小型社区,过上群居的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生活。

媒体

媒体

媒体

媒体

崂山自给自足实验室施工现场

中国300人共识社区设计规划分解图

中国300人共识社区设计规划图

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是人类群居生活的一种形式。

与其相近的概念有生态社区(Ecological Community),生态村(Ecological Village)等。
特指有共识的某类群体自发组成的独立生活社区。
在21世纪初期,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唐冠华提出,并在大陆进行推广普及。

中文名共识社区
外文名 Intentional Communities
别  称Ecological Community
提出者 唐冠华
提出时间 2008
适用领域范围 生态环境、社会学、可持续发展

1.定义
特指有共识的某类群体自发组成的独立生活社区。
根据兴趣爱好、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理念类聚的无国籍人类社群。
例如艺术家社区、基督教社区、禅修社区、素食社区等。

2.性质
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一般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点:
随时加入、随时离开
每个家庭有独立的建筑、庭院及菜园,粮食作物最好集体耕种
宗教、信仰自由
每个人具有选举权,少数服从多数
有自己的货币,保障社区财产的可持续循环,以劳动时间作为货币价值的标准。
自由选择分工,每种工种的经济待遇无异。
行政机构轮席制,财务、制度及分工等信息即时同步的通过因特网公开。
没有校园,整个社区就是学校。每个乐于分享或善于分享的人都是老师。
有一个公共基金,用于国际游学教育、大病医疗、养老、土地租赁、材料采办等。
生产车间是公共的,设常任管理人员。居民皆可预约接受培训和使用。
社区的产品和作品是在人们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分工类型创作所得。其对外的交换和经贸将有专门的合作企业或

信托公司运营。盈余按比例或协议分配。
尽可能采用可持续能源,例如:风电或沼气等。
有可用于加工和能源的林木资源。
以上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特点13项由唐冠华先生授权使用。

3应用
21世纪的中国,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还处于启蒙状态。由当代艺术家唐冠华先生创建的非营利组织家园计划(AnohterLand),是中国大陆唯一专门针对生态村和共识社区进行探索、集成和服务的机构。
并设立了免费的公益平台“中国生态村(社区)信息中心,方便有意愿组织社区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找到彼此。
在中国河南的绿色方舟农场、北京郊区以及中国青岛的崂山有不同类型的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正在逐步的探索发展过程中。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 吴超(Wu Chao..  下一篇: 司建伟(Si Jia..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