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nowrap;display: block;">艳俗艺术
  • 世界当代艺术格局初探
  •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化进程
  • 当代之后——广东艺术的新趋势及其它
  • 70年代声音艺术史
  • 当代艺术与当代理论的联动--《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译后记
  • 自相冲突、自我批判的文化性格——德国当代艺术综述
  • 全球化:一段当代艺术的历史
  • 后物派
  • 包豪斯九十周年
  • 围墙倒塌后:25年后柏林当代艺术的未来
  • 90年代中国美术的基本问题
  • 什么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史的基础?
  • 摇摆的潮流与不变的自我价值——对话汉斯贝尔廷
  •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一)
  •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二)
  • 禅宗与美国现代艺术——从一次现代艺术作品说起
  • 从现代到当代—西方现代艺术的“艺术客体”观念转化
  • 情感的肉 欲望的皮——中国青年私影像漫谈 文/李响
  • 广东当代艺术及生态现象扫描
  • 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作为时间史
  • 查常平: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引论
  • 从“垃圾箱画派”到“军械库展览”——谈美国现代艺术
  •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三)
  •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前沿(四)
  • 天美11月18召开《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研讨会》
  • 关于“换域/唤喻”的承诺:从吴玛悧的社会实践对话艺坛思潮
  •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1993
  • 上世纪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考察报告
  • 吕澎︱历史是什么
  • 吕澎︱艺术史有什么用
  • 声音艺术(不)在中国——中国声音艺术的深层策展理念
  • 张海涛︱后现代、当代、未来艺术思潮的历史逻辑与特征
  • 关系美学:Claire Bishop 访谈
  • 对抗与关系美学
  • 脱胎换骨——台湾当代艺术发展概况
  • 论思潮——欧洲的思想和中国的思潮
  • 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 卷入思想史的当代艺术
  • 影像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新书︱《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中文版

    新书︱《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中文版

    2021-12-11 01:07:13.383 来源: 影艺家 作者: 斯特凡·格罗内尔


    书名: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作者:[德] 斯特凡·格罗内尔

    中文版序言:冯建国

    译者:王适然 李鑫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装帧:精装

    实物尺寸:260*305mm

    页数:320页

    定价:398.00元


    如今,我们看到的所有当代摄影风格,都无法摆脱与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联系。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是当代摄影的重要起点,它与在美国大陆兴起的新地形摄影和新彩色摄影一道成为众多当代摄影师无法绕开的艺术高峰。

    在《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中,德国著名摄影理论家斯特凡·格罗内尔以极为精辟的语言和专业的视角,解读这个不断拓宽摄影边界的重要流派——杜塞尔多夫远比我们所知更加丰富。

    这是首部彻底讲透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巨作,更是摄影艺术解放的集大成之作。


    1.webp.jpg

    ▲贝恩德·贝歇(1931—2007年),摄于1978年


    继包豪斯运动以来,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是唯一一个誉满全球的艺术现象。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并影响至今,业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标签,如今,它代表着卓越的艺术标准与万花筒式的媒介创作方式。

    作者从三个重要的角度审视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其一,贝歇夫妇的作品与教学为该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逐一解读贝歇夫妇培养的两代摄影师群体,包括托马斯·斯特鲁特、托马斯·鲁夫、安德烈亚斯·古斯基、坎迪达·霍弗等人;其三是传奇的格里格尔冲印公司,艺术家在此进一步拓展了大画幅摄影的潜能,该公司现今为全球150多位艺术家输出大尺幅照片。

    本书是首本以百科全书式的角度介绍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最好专著,我们可以阅尽贝歇夫妇与该学派10位门徒的270幅经典佳作。


    25.webp.jpg


    作者斯特凡·格罗内尔从流派创建伊始追本溯源,他认为,学派的创立者贝歇夫妇在绘画实验的基础上超越了摄影媒介,特意让摄影回到诞生之初流行的美学观念,以现代技术手段与当代精神实现19世纪的观念。

    纪实摄影复兴伊始,学派的创立者贝歇夫妇便一直是受人敬仰的大师。本书意在探究贝歇夫妇与在其门下研习摄影的摄影艺术家。

    如今,二人栽培的三代艺术家极大地丰富了摄影的视域,并将艺术创意延伸至数码图像制作领域。他们用巨大的尺幅、细腻的色彩向绘画发起新挑战,让传统印刷品变成了艺术品。


    3.webp.jpg

    《矿井头架,杜特姆普尔煤矿,瓦朗谢讷,北加莱省》,法国,1967年,黑白照片,尺寸40厘米×30厘米,摄影:贝歇夫妇


    4.webp.jpg

    《谷物升降机,布法罗,纽约》(Grain Elevator, Buff alo, New York),美国,1982年,黑白照片,尺寸40厘米×30厘米,摄影:贝歇夫妇


    5.webp.jpg

    《克罗斯比街,纽约(苏荷区)》[Crosby Street, New York (Soho)],1978年,黑白照片,尺寸64厘米×80厘米,摄影:托马斯·斯特鲁特


    6.webp.jpg

    《保守犹太教堂,纽约》(Cong. B’Nai Yaakov, N.Y.C),1995年,黑白照片,尺寸40厘米×55.5厘米,摄影:彼得拉﹒文德利希


    悉数殿堂级摄影大师贝歇夫妇与10位门徒所走过的艺术轨迹,其中每一位都不容小觑:他们既承上启下,又另辟蹊径,面对导师光环的同时顶住来自师门的竞争,最终选择了独属于自身的艺术道路。

    比如,安德烈亚斯·古斯基两次刷新摄影拍卖记录,2011年,《莱茵河2号》以433万美金成交,至今保持着照片交易的最高额。


    7.webp.jpg

    《莱茵河2号》,摄影:安德烈亚斯·古斯基


    托马斯·斯特鲁特在温莎城堡中为女王和菲利普亲王拍下肖像。


    8.webp.jpg

    《女王和菲利普亲王》,摄影:托马斯·斯特鲁特

    冷面温情的坎迪达·霍弗入选卡塞尔文献展。


    9.webp.jpg

    《辛特拉蒙塞拉特宫I,2006年》(Palácio de Monserrate Sintra I 2006)彩色明胶银盐照片,尺寸249厘米×200厘米,摄影:坎迪达·霍弗


    “离经叛道”的托马斯·鲁夫不仅被艺术界簇拥,还将贝歇夫妇的教导延伸到更远,涉及现成图像的创作。


    10.webp.jpg

    《3263》,2003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迪亚塞克装裱工艺,尺寸111厘米×86厘米,摄影:托马斯·鲁夫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在贝歇夫妇的教学之下人才济济,他们在恪守贝歇夫妇教导的同时,又发展出各自的视觉特色和关注对象,以精湛的技艺和对摄影本体的持续思考,不断拓宽摄影的边界。

    尽管贝歇夫妇的继承者多以大画幅出道,但这一流派包含了相当深刻、丰富的摄影理念和创作手法,如数字后期、蓝晒、拼贴、档案图片、现成品挪用等。


    11.webp.jpg

    《265迪耶普》(265 Dieppe),2006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迪亚塞克装裱工艺,尺寸122厘米×172厘米,摄影:埃尔格﹒埃塞尔


    12.webp.jpg

    《5635,1995年》(5635, 1995),彩色明胶银盐照片,尺寸60厘米×46厘米,摄影:约尔格﹒萨瑟


    13.webp.jpg

    《拉曼恩港,法国》(La-Manne-Porte, France),2000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迪亚塞克装裱工艺,尺寸130厘米×183厘米,摄影:埃尔格﹒埃塞尔


    14.webp.jpg

    《德尔门霍斯特(#2321)》,2005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尺寸62厘米×78厘米,摄影:劳伦茨﹒贝格斯


    本书由德国著名摄影出版商席尔默/莫泽尔出版社(Schirmer/Mosel Verlag)出品,出版时正值席尔默/莫泽尔出版社成立35周年。


    席尔默/莫泽尔成立于1974年(恰逢摄影作为艺术表达形式而被重新发现),之后迅猛发展,出版了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摄影画册,且在创办之初就大力支持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本书已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与德国同步出版。


    15.webp.jpg

    德语版


    16.webp.jpg

    英语版


    本书由屡获世界印刷大奖“班尼奖”(印刷界的奥斯卡)的勤达(Midas)负责印制。所有的选材、工艺、装帧均保证了完美呈现摄影作品的质感、图书的主题以及品质感。

    特大8开,圆脊精装,典藏级工艺,展现“大尺幅”艺术摄影本色。高精度印刷、高细节保真度打造非凡质感。


    17.webp.jpg


    精装封面,复刻原版“水波纹”特种纸,精装板材选用进口荷兰板,并选用高级灰漆片烫印工艺,更彰显学派一以贯之的作者性。

    全书选用157g高级进口哑粉纸为媒材,是摄影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作品展示部分完全加覆环保水性光油,耐磨、防褪色、增色的同时让影像更具灵动质感,为画册爱好者提供极佳阅读体验。



    实拍图


    本书作者

    斯特凡·格罗内尔,现任波恩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并在波恩大学教授艺术史。他写过许多关于古典、现代和当代艺术的书籍,并定期讲授20世纪和21世纪的摄影艺术。目前已出版《西格马尔·波尔克》(Sigmar Polke,2019年)、《杰夫·沃尔》(Jeff Wall,2016年)、《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2006年)等著作,均广受好评,且在欧洲的艺术与摄影领域极具影响力。


    中文版序言作者

    冯建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著名摄影艺术家,2006年, 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被上海美术馆、首都博物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东京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等公共机构收藏。


    本书译者

    王适然,清华大学摄影专业博士研究生、德国多特蒙德艺术与技术应用大学摄影专业硕士、摄影艺术家。

    他的组照《羌族古建筑纪实》荣获202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收藏奖;组照《梦花园》荣获2017年镭射画廊最佳照片,Schwairzwiss杂志(德国);组照《梦花园》于2017年提名并入围雅典摄影节(雅典);组照《云端上的民族》于2015年提名并入围Felix Schoeller图片奖(德国)。

    李鑫,资深编辑、影像理论研究者与译者、出版策划人,知名摄影自媒体“影艺家”主理人、艺术摄影学习平台“影艺堂”联合创始人,策划并出版50余本艺术摄影类图书。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