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人权观察电影节”审视人类的局限性

“人权观察电影节”审视人类的局限性

2013-06-24 23:07:17 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作者:STEPHEN HOLDEN︱译/董楠

在人权观察电影节上公映的《日光下的阴影》,探索了坦桑尼亚17万白化病患者的危险处境,图为片中的乔斯普哈特·特纳。

“不要去改变你的文化,而是去理解它。”

这个挑战是简洁而感人的影片《像猴面包树一样高大》(Tall as the Baobab Tree)里的人物库姆巴(Coumba,迪奥·卡[Dior Ka]饰)所受到的严厉警告,她是这个塞内加尔农村家庭中第一个即将接受正式教育的人。这句话是库姆巴的妈妈说的,堪称为第24届人权观察电影节(Human Rights Watch Film Festival)总结出了主题。电影节由林肯中心电影协会主办,将于6月23日在林肯中心与IFC中心举行。电影节主席约翰·比亚吉(John Biaggi)把电影节的主题表述为传统家长制价值观念与人权之间的矛盾冲突。

《像猴面包树一样高大》是电影节当晚的闭幕影片,它是一个简单的民间故事,建立在真实事件基础上,使用当地非专业演员。该片由美国电影人杰里米·泰克尔(Jeremy Teicher)执导,采取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平淡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影片讲述聪明、叛逆的少女库姆巴在对家庭的职责与为自己和妹妹迪波争取更好生活的渴望之间挣扎。

她的哥哥从猴面包树上跌下来,摔伤了腿,不能再照顾牲口,库姆巴得接替他的职责。她找了个朋友代替她,自己到城里去做酒店女佣的工作,为哥哥赚医药费。与此同时,父亲安排11岁的迪波嫁给一个有钱的老男人。库姆巴和迪波顽强地反抗着。

该电影节是纽约非政府人权研究与倡导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的电影分支,自创办以来日益获得更多关注。去年电影节上的一部纪录片《隐秘的战争》(The Invisible War)为美军中的大量性侵现象拉响了警报,目前国会正在处理这个问题。不知国会的行动是否是受到了该片的推动所致。

今年上映的20部影片中,有7部和妇女权利有关。弗莱达·蒙克(Freida Mock)的《安妮塔》(Anita)是周五电影节主单元的开幕影片,它是安妮塔·希尔(Anita Hill)的传记片,回顾了1991年参议院关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克莱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的听证会,希尔在听证会上证明他曾对她性骚扰。

当时希尔受到议员们残酷的盘问,有些人对她的证词报以怀疑和鄙视,回顾起来,他们的鼠目寸光令人愤怒。希尔从容镇静,保持着尊严和立场,她的证词改变了人们对于工作场合性骚扰的观念。影片探索了希尔的个人价值观。她有12个哥哥姐姐,片中几场最感人的戏表现了她出庭作证期间家人对她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安妮塔》,今年电影节上另一部备受关注的影片就是迈克·勒纳(Mike Lerner)与马克西姆·波兹多洛夫津(Maxim Pozdorovkin)的《Pussy Riot: 朋克的祈祷》(Pussy Riot: A Punk Prayer),反映俄罗斯狂妄的激进女权朋克摇滚乐手们激怒了普京后遭遇的苦难,目前该片正在HBO台上映。

纪录片《日光下的阴影》中,白化病少年维达斯特斯·赞古尔在他位于坦桑尼亚的家。

哈利·弗里兰(Harry Freeland)的纪录片《日光下的阴影》(In the Shadow of the Sun)反映了迷信与现代医学的冲突,探索了坦桑尼亚17万白化病患者的危险处境。他们当中有些人被狩猎和肢解,因为当地有人相信白化病人割下来的肢体能带来财运。影片着重关注白化病活动家乔斯普哈特·特纳(Josephat Torner)的事迹,他周游全国,挑战巫医散播的神话。该片还跟踪拍摄了白化病少年维达斯特斯·赞古尔(Vedastus Zangule),他是村子里的贱民,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他不能去上专为白化病儿童开设的受保护的学校,因为学校已经满员了,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要努力避免受到伤害。

电影节的次要主题包括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权利、残疾人权利以及人权危机和移民权利。其中的重要作品,拉乌尔·佩克(Raoul Peck)的《致命援救》(Fatal Assistance)反映了国际救援机构在2010年海地地震后的混乱中所造成的破坏非常惊人。上亿美元被浪费,却几乎没有钱用于清理废墟。

还有三部电影是关于美国的人权状况,最有力的一部当属《99%——占领华尔街联合电影》(99% — The Occupy Wall Street Collaborative Film),它综合了全国近百名电影拍摄者的工作,整合成一部有力的辩论之作,强烈反对经济不平等。片中不仅有占领华尔街示威行动中的场面,还有它们的衍生活动,特别是在加州的奥克兰,让人感觉和普遍流行的说法不同,这场运动其实是一场紧密团结、精心组织的起义。

电影认为这些抗议虽然目前出现了暂时的平静,但远未告终。

这部电影并未掩饰对抗议者的左翼同情心,许多评论家发表犀利的政治评论,对影片表示支持,比如《滚石》杂志的马特·泰比(Matt Taibbi)、作家娜奥米·伍尔夫(Naomi Wolf)以及国家律师协会(National Lawyers Guild)的会长海地·博格辛(Heidi Boghosian)。

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电影《杀戮行为》(The Act of Killing)与马克·维斯(Marc Wiese)《14号收容所——完全控制区域》(Camp 14 — Total Control Zone)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几乎难以想象的恐怖。在《杀戮行为》中,安沃·刚果(Anwar Congo)与赫曼·孔托(Herman Koto)参加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针对被怀疑是G。C。D的人及其他人的大屠杀,他们对着镜头,兴高采烈地回忆杀人时的情景。

《14号收容所》的主人公是出生在朝鲜囚犯营中的申仁根,23岁那年逃出朝鲜。片中他讲述自己被强制劳动、受到折磨,几乎饿死的经历。14岁那年,他被迫目睹母亲与兄弟遭处死。深受精神创伤的他在片尾表示自己想回到集中营里去,因为那里是他唯一能够理解的地方。仅有的几个集中营内的场景是一个前警卫拍摄的业余镜头,他在片中机械地回忆自己当时做过的暴行。

我们身上最好的方面与我们身上最坏的方面——人权观察电影节带着严谨与顽固的热情审视人类行为的局限性,强迫我们面对真相的所有极端,并从中得到教训。

人权观察电影节于6月23日在林肯中心与IFC中心举行;ff.hrw.org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