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上海当代艺术生态︱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系列论坛活动之一

上海当代艺术生态︱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系列论坛活动之一

2022-03-05 17:23:47.652 来源: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作者:多伦

 6401.jpg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系列论坛活动之一 

“上海当代艺术生态” 

时间:2022年3月6日15:00-17:00

对谈嘉宾(按年龄排序):朱青生、胡介鸣、王南溟、李晓峰、施勇、马琳、项苙苹

主持人:顾佳君、裴蕾

主办: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线上直播

640 (1)1.jpg


论坛简介

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以下简称“年鉴展2020”)已于2021年12月25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自2005年启动以来,每年一卷,现已编辑至2021年。其基本工作方法一直强调的是持续而深耕,通过对当代艺术现场和生态的记录、观察、追问及反思来试图反映这个时代及其伴随着的各种问题。《年鉴》侧重于记录其“变量”而非“常量”,从而将艺术现场“文献化”和档案化。其所依托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的三个基本层次的工作分别为:作为基础的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一年一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和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在数据库和《年鉴》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的展览呈现工作。2020年,《年鉴》共计收录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1819条、文献3168篇、涉及6000多位艺术家的活动信息。疫情以来,《年鉴》及“年鉴展”也成为了时代的特殊记录。根据《年鉴》编辑每年惯例,2020年根据艺术家的作为(发表的情况、展览的情况和各家的评论),从中选出了近100位艺术家作为研究和记录的对象,称之为年鉴艺术家。并因场地限制,年鉴展览主体为文献形式,仅展出部分艺术家原作。“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已经是第二次落地上海,展览对202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和突出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设九个单元呈现为展览。这九个单元包括:激活与重置、社会应变、媒介的可能、观念呈示、绘画的扩展、科技与试验、全球与地缘、性别的反省、介入与自组织。并与北京798“中国当代艺术档案”(专馆)上线启幕的年鉴网络展2020构成“线上+线下”的联动模式,以展览为线索,构成未来记录、研究的一个环节。

本次对谈活动将特别面对2000年以来的上海当代艺术生态展开对话。


对谈嘉宾介绍 

朱青生  

1957年生于江苏镇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著有《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导论十三种》等,主编《汉画总录》50多卷、《中国当代艺术年鉴》15卷,主持“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胡介鸣  

艺术家,1957年生于上海,现生活工作在上海。1984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设计系。胡介鸣的艺术创作驻足于时间、时空、历史、记忆的交替更迭,利用众多的媒介,不论摄影、录像或数字互动技术,持续提出他的观点和质疑的主题。


王南溟 

被称为最具批判力的批评家,从“前卫艺术”、“后前卫艺术”到“更前卫艺术”(Metavant-garde)的阐释者和推动者,2000年以后,其批评着重以中国当代艺术中极有争议的行为艺术、装置和摄影作品为例,解释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从审美转到社会政治批评及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王南溟曾任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2018年初创建“社区枢纽站”,致力于推动“艺术社区”的实践和理论,建构了通过展览不断打破艺术边界和为有争议的艺术作品辩护的行动,使得艺术展览不再仅是审美的,而美术馆也成为了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


李晓峰  

批评家、策展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馆馆长,原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基础部主任,美院当代艺术研究工作室主持,研究生导师。    


施勇 

1963年出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现在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施勇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93年起,他的作品就在国内外被广泛展出。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内部的意识形态;九十年代开始关注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层面。2006年,从作品“2007没有卡塞尔文献展”始,施勇将质疑的目光落实于艺术界本身,思考如何通过“搁置”创作来予以抵抗。2015年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既是之前创作的延续,又传达了其未来意图在表面“抽象”之下展开对于“控制”的反思与实践。


马琳 

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访问学者,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研究方向:西方现当代展览史、艺术管理和艺术博物馆研究。致力于“艺术展览与策划”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已出版专著《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展览改变艺术:策展的可能性》、《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水+墨:人物画的发展》。2017-2019年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系列展览史和艺术社区讲座。个人主持的策展项目涉及艺术史回顾展以及各类当代艺术展。曾在巴西圣保罗、意大利罗马、比利时布鲁塞尔策划国际交流展。近年来对公共艺术与社区也非常关注,策划“艺术社区”系列展览,推动“社区美术馆”实践与理论研究。


项苙苹 

2006年-2017年间主管上海双年展工作。2011年以来,参与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立项报告的撰写及之后的筹建、开馆和建设工作,2013年以来担任展览部主管。先后策划过《快城快客: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年)、《中国式风景》系列展(2011年、2018年)、《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2015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系列展 大同大张》(2015年)、第六届新加坡双年展《镜子地图集》(联合策展人,2016年)、第九届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港口形态学—游戏规则》(2017年)、《而立—中国当代艺术展》(2019年)、《“看不见”的跷跷板—沈烈毅个展》(2019年)、《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2019年)、《微光——张平个展》(2020年)等各类学术展。


主持人介绍 

顾佳君 

上海市美术馆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多年深耕于美术馆行业,长期致力于非营利公共空间内的项目营运和策划,曾参与策划“穿越城市——台北‧上海 ”、“与手稿对话——关于绘画隐秘之魅”  、“水墨经验 II”、“超时空影像” 、“未知游戏”等展览项目。


裴蕾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20卷》编务总监,“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0”执行策展人。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