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刚《无题》影像,2013
陈学刚《无题》影像,2013
陈友桐《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艺术
陈友桐《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艺术
陈友桐《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艺术
褚秉超《盆景》装置
褚秉超《海岸线》雕塑 2013
陈敬忠作品,纸本水墨
陈敬忠作品,纸本水墨
傅镭《B8》木板纸本铅笔,180x108cm,2011
傅镭《B12》172x85cm;2012
夏鹏《Cool lake》影像
夏鹏《Cool lake》影像
夏鹏《Cool lake》影像
祝卉《分裂与融合》影像
祝卉《分裂与融合》影像
祝卉《分裂与融合》影像
高国甫《基本粒子》图片
高国甫《基本粒子》图片
高国甫《基本粒子》图片
李战豪《一段海NO.1》纸上铅笔
朱维彬《线象系列》布面油画+影像
朱维彬《线象系列》布面油画+影像
高风《宠物二》布面丙烯,150x120cm,2013
高风《宠物三》布面丙烯,150x120cm,2013
罗梓月《众生系列一、二、三》150x50cm
罗梓月众生系列,局部
邓玉峰《永无止境》、《仙境与仙草》装置
邓玉峰《永无止境》、《仙境与仙草》装置
仙境与仙草
材料:泥土, 蚯蚓,蜘蛛,微生物,杂草,钢铁
尺寸:直径90cmx50cmx50cm(尺寸可变)
说明:制作了一块泥土,需经常给它浇水,有足够的阳光任其自然生长,内部有蚯蚓,蜘蛛,微生物等自然生命,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
刘旭东《肌肉是可以思考的》装置 2013
许静宇《啊,妈妈!》装置
许静宇《啊,妈妈!》装置
吴高钟《无题.黄》装置 158x257x15cm
吴高钟作品局部
吴高钟《旅行0000号……靴子》80x35x80cm
陈光《穿越迷雾》装置 2013
田晓磊《风景三十六点五》影像
田晓磊《风景三十六点五》影像
于吉昊《流动意志》影像
于吉昊《流动意志》影像
崔云峰《变形记2》影像
崔云峰《变形记2》影像
崔云峰《变形记2》影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暗物质II
——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
艺术总监:王 强、覃琨瑛
策 展 人:张海涛
开幕时间:2013年10月31日(周四)下午3点
展览日期:2013年10月31— 2013年11月15日
展览场地:中捷当代美术馆二层
合作媒体:艺术档案网 www.artda.cn
电子邮箱:artda@126.com
展览地址:北京通州宋庄小堡艺术东区(龙德轩东)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陈友桐/陈敬忠/陈学刚/陈 光/崔云峰/邓玉峰/傅 镭/高 风/高国甫/刘旭东/罗梓月/李战豪/田晓磊/吴高钟/许静宇/夏 鹏/于吉昊/褚秉超/祝 卉/朱维彬
密集·恐惧
——“不明物质”的异类表述
关键词:四不象、暧昧、恐惧、陌生、神秘、不确定、变异、不明生物、宇宙、未知世界、自然异化、恐慌、想象、经验之外、天外来物、非典、异类
暗物质,是科学领域最新发现的一种不明物质,这类物质的陌生感,如黑洞和外星不明生物等宇宙中新新事物一样,带给我们神秘的想象和畏惧;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属性及和我们的厉害关系,而激发我们深入持久的探索发现。艺术转换中的“暗物质”既可以是创作者自我的一种异类思维方式也可以指表述的异类事物,同时暗物质多以一种“密集”的形式出现,这时更带给我们以莫名的恐慌感。我们这次展览中表述的“密集”的艺术形象:有如意识流、变异骨骼、微生物、物理分子、异化生物、发质、钉状物、经络和器官等。这些密集事物又由于它变异的特征而不明,因此不明物质具有自然原始的动力特征,也具有一种边缘的当代性,而非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语言的自我表达。
不明物质也是一种我们未知的世界。可能是对现实或想象的神秘事物的敏感,这次展出的艺术家开始表现这样的物质,造型以奇异、不明为特征,同时又带给我们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人类对这种暧昧、不确定的事物一直存在想象,似乎不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或是我们经验意识中没有的现象,甚至是我们人类记忆中不存在的,如来自外太空的不明飞行物、意识流、外星生物、转基因、时间隧道、百莫大、太岁、密集特性、灵异事物、神秘水怪和物理现象;中国传统想象中的动物龙、麒麟等也具有恐惧的特征,因此做为辟邪的吉祥物。还有我们现实未发现的不明生物如非典性感染、禽流感细菌、HN1流感同样让我们惊慌不已。自然中的天外生物和不明物质必然带来神秘,甚至只有靠想象表达它。不明物质带来的生存迹象在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具有突发性,这些不明物质在开始的陌生时期都带给我们恐惧感。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艺术也是这样。新艺术出现时同样受到常规的排斥,“螃蟹见多了,吃多了”自然也便习以为常。这样的未知世界不断带给我们神秘的想象和探索。当代人群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四不像事物更具有想象的愿望,也是人类科学艺术探索的动力所在,科技的发展也使我们越来越多的触及和发现不明的物理和生化变异现象,同时给我们的心理和伦理带来着强烈的冲击。
好的艺术应该是个人敏锐把握到当代性或给人类生存启示的作品,这个感受不同于常人,既有个人性又具有时代的敏锐性,这时的艺术家必然常被人称为异类或另类,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基本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我个人不想把这类具象中的不明物质归为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形象和超现实主义的范畴。这些作品不仅是以构成的风格化和潜意识表达自我的形式感,更多的是在现实具象范畴的生命感受,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实体”而非意象的感受。
张海涛
201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