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后现代、当代与未来艺术思潮的历史逻辑与特征
我们不断以新的视角研究艺术史不同阶段的逻辑关系与特征,是为了更好的寻求艺术演变的价值规律,从而最大化的实现和找寻艺术的功能和意义。广义的当代艺术包括: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如布莱顿·泰勒的《当代艺术》、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等著作,打破了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界限,都归为当代艺术的“旗下”。从艺术形态上看广义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点,只是逐渐从文化形态的批判转向表达对社会形态的感知。后现代主义艺术与当代艺术、未来艺术必然也是重合交叉的发展,四者不是完全隔裂的,但为了更好的探讨不同时期艺术的类型与特征,我们还是权且以狭义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未来艺术划代的现象来梳理他们的类型与脉络。
后现代艺术萌芽期的达达运动到上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派艺术之间也多有重合。狭义的当代艺术则是以1989年冷战结束与全球化、信息化开始作为发端,而进入21世纪之后,批评界更多地用“当代艺术”作为总称。其实上世纪2000年前的当代艺术特征已经形成,只是2000年前的当代艺术概念多以先锋艺术、实验艺术、前卫艺术词汇所替代。
当代艺术倡导的是在作品表达时媒介、语言、感受具有当代性,更多传达的是区别于其它时代的文化针对性,表现当今艺术家体验到现实中不同于常人最敏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