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个案 > 黄文亚︱一路向东——西北独立艺术机构驻留和考察

黄文亚︱一路向东——西北独立艺术机构驻留和考察

2019-07-26 11:04:26 来源: ARTYOO 作者:黄文亚

对西北的了解除了中学地理的一点常识和想象外,就是几年前曾去过青海和甘肃交界的海石湾三次,途经曹家堡机场,然后就直接到民和县的一个厂矿拍摄,当时根本没时间外出转转。当知道有西宁当代驻留的消息时,我马上就申请了。 

从西宁当代开始

刚去西宁第二天晚上,在小桥艺术空间做了个讲座,主要谈我的创作和考察等,当时在西宁为数不多的当代艺术家差不多都见了,互相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前几天,真是很享受“夏都”西宁凉爽的气候,有时坐在门源路附近的公园看人们在巨大的舞蹈人纹彩陶盆雕塑(高仿)周围载歌载舞,或在路边看行人过往,觉得这边幸福指数真高哦。 

 

▲ 黄文亚在小桥艺术空间做讲座 

还有两天就在市区看看博物馆和美术馆,还有东关的清真大寺,正好赶上开斋节的庆典礼拜,从清真寺大殿延伸到附近的路面,全是跪拜的穆斯林群众,白花花的一片,场面极为壮观,当然只能止于围观,他们诵经肯本就听不懂,路边全是荷枪实弹的警察和军人,估计他们更是没心思听,眼睛像安检扫描仪似的盯着路人。 

▲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开斋节礼拜外景 2018.6 黄文亚 摄影

在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还有幸看到618米唐卡巨作《中国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精美绝伦;黄南州同仁县的隆务寺(元代)值得一看,历史比塔尔寺还悠久,附近的热贡艺术博物馆的展品极为丰富,当天正好碰上讲解员在给领导或官员模样的一群人讲解,“我们这里的大师作品,XX美院的老师都画不出来!” 

 

▲ 隆务寺(建于元朝)外景 2018.6 黄文亚 摄影

▲ 热贡艺术博物馆里的壁画坛城 黄文亚 摄影

我在一边偷着乐,确实画得好,有信仰的画师和赶活的画家还真不一样;后来我还有幸去唐卡画师曾太贾的画室参观,了解了唐卡的大概绘制过程,他们几个人分工合作,画技十分娴熟。
 
青海是多种宗教信仰混杂的民族地区,在西宁寺庙里佛像、唐卡、经书对于信徒来说是神圣的信物,后来有一天我去西宁火车站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作品材料时,看到几条街全是做寺庙用品批发的,信物在那就全是商品了,我和摊主聊了几句,我问他信仰藏传佛教吗?他狡黠一笑,“几句话和你说不清楚”。
 
对于西宁的艺术生态,因为在北京我认识几位青海籍的艺术家,之前对“六人画展”等有个印象,对当地艺术机构没有太高的期望值,在西宁市中心的游园巷看到近十平米的西宁当代空间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在小桥市民中心的艺术空间可以说是西宁文艺界的一个活跃的聚集点,期间参观了东奴等艺术家的联展,西宁当代和小桥艺术空间是合作关系,因为高元和纯碱的联合策展,据说已经做了40多个展览,给西宁这个“绝对戈壁”的地方增添了很多文化的活力,调和了早期当代艺术与政府之间的一种“不合作方式”,其实就是打打“擦边球”,也影响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
 
从他们的内部出版物也可以看出,西宁做当代艺术这批人还是比较早的自发聚集创作,包括“可能性”身体艺术工作坊从2009年就开始建立交流的平台,请各地的行为艺术家来讲座开工作坊等,到2012年工作坊因各种原因已停止。
 

 

▲ 西宁当代空间外景

▲ 西宁当代两周年展览

西宁当代的创办人高元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希望‘西宁当代’某种程度上可以为目前当代艺术系统提供一种参照。到了青海之后,艺术家能够被激发,进而反思当下的人和城市、人和土地、中心与边疆、汇聚与疏离。我觉得当代艺术现在缺乏的就是一种原始的力量,一种源自土地的东西。包括西北人的生活状态,烈酒、野生和荒凉,这都要求艺术家在进入的方式上做出调整,准备好碰撞。”
 
2017年的申请驻留时的作品方案是想拍一个短片,2018年5月去西宁之前填的驻留工作表我写了三个即兴的方案,到了西宁,实地创作的情况并不太成熟,那些方案基本上没法实现,高元他也没具体限定创作内容,就是不做作品和展览待着也可以,艺术家可以自由安排。 

在端午节前后,我看西宁除了早晨路边有几个卖艾草的,其他商场基本上没有什么节日气氛,我买了一把艾草在街上闲逛了一会,在我的家乡湖南估计又开始划龙船、吃粽子了吧?我于是因地制宜,准备和制作作品都是在住处的客厅完成的,在西宁市区的湟水河上实施了作品《致未来》,作品细节先不公布,让它暂时成为秘密,几千年后说不定该作品会被河水泥沙冲到黄河,或者被发现和挖掘,会让未来的考古学家大吃一惊!哈哈!

▲ 《......》黄文亚行为影像截图 13分12秒 青海湖 (自拍)2018.6  

后来去青海湖游玩时,在湖边转了两个小时就腻了,看着当地围着铁丝网占地为王的做法有些反感,我找了个僻静处爬过高高的围栏,在开满小黄花的湖边草地上即兴做了个行为《......》,还真有点兴奋,直到旅游大巴车司机打电话催上车,才匆匆赶回,据说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每年在青海湖边有露天放映,那种氛围一定很爽……

和石节子美术馆一起飞

石节子美术馆是名声在外,2009年在参加798双年展时见过靳勒老师在展厅和石节子村村民开过会。2016年“一起飞”项目座谈会我当时有事情没去成,这次去兰州之前和靳老师提前约好了,再次见到他是在兰州一个比较偏的雁儿湾艺术区,正好那有个画展和研讨会,参观了一下,感觉和宋庄水平差不多。

第二天上午我们从兰州坐高铁到秦安,再享受了一下村长的待遇坐出租专车,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到了葫芦河畔游夫子山里的石节子村,村里差不多在半山腰了,海拔1000多米左右,雨后的村子云雾萦绕,相当入画。

 
▲ 石节子村雨后景色如画 2018 黄文亚 摄影
 
靳老师就是这个村里土生土长的,后来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出去了,他和村民都非常熟悉,当天忙着给各个村民家送相片框子,13位村民家就是13个美术馆,并用每家主人的姓名来命名美术馆的名字,这有点像概念馆,展示条件很简陋,靳老师把以前艺术家和村民合作做的作品图片重新装框挂在各家堂屋的墙上,我也顺便跟着他看了一些以前的当代艺术作品,还有“一起飞”艺术项目的作品等,我记得的有琴嘎、夏星、赵半狄、李颂华、张兆宏、毛同强、沈少民等艺术家和村民通过抓阄形成新的组合合作完成的作品,“一起飞”项目是一个没有案例、没有参考,脱离固有的项目及展览模式,是尝试一种新的艺术项目的行动,这不仅仅给没有太多艺术基础的村民带来考验,同时也给艺术家带来一定的困惑与难度。  

▲ 石节子美术馆的特色招牌 2018 黄文亚 摄影
 

 

▲ 靳勒老师在石节子美术馆挂作品 2018.6 黄文亚 摄影

那些合作的作品图片挂在村民家和他们的家庭相框差不多,村民能真正理解这些艺术作品吗?还有比如某艺术院校师生的社会实践作品放在村里各个角落或路边,有点像某个县城公园或广场的公共艺术作品,很容易淹没在大山之中。

 

▲ 艺术家琴嘎和村民李保元在石节子村里合作主持众筹建成的《公民之路》黄文亚 摄影
 
 后来两天总在下暴雨,电视新闻里还有附近山路被塌方的山泥阻断,心里还有一丝担心,这些村民依山而建的房子大部分还是泥石、杂草混合起来盖的土墙屋,如果真碰到泥石流,还是有些危险的。我们没怎么出门,就在老靳家聊天,有时候看看世界杯球赛,有时闲着我俩就天南海北的聊开了,在艺术界靳老师的见识比较广,带着他的村民还去过德国卡塞尔、英国曼彻斯特等,雕塑界的八卦也知道不少,呵呵。
 

 

▲ 雕塑《母亲》准备安装时的情景 靳勒提供

天气稍好点,我就在村里转转,石节子村的艺术融入乡村还算比较成熟,不像有的艺术乡建项目就是把农家的房子涂鸦或彩绘,形成某种景观吸引眼球。在石节子村,像张兆宏+靳海禄《靳海禄家庭旅馆投资计划》项目就很接地气,计划在靳海禄家尝试“海禄馆”未来24小时能接待参观者;还有琴嘎+李保元合作的“我们都是艺术家—公民之路”众筹项目也很实在,因为石节子美术馆的十年坚持,引起媒体和政府的关注,德国大使馆还捐建了部分厕所,当地政府还组织和出物资修了水泥路和路灯、引水工程等,当然有的观念艺术作品可能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村民…… 
 

 

▲ 琴嘎和村民李保元抓阄合作作品 靳勒提供

 
 
▲ 德国大使馆捐赠的旱厕在石节子村已建好 黄文亚 摄影
 
 “有些作品是不是艺术已经不重要了,村民获得了实际意义,在和外界的交流中,村民更加自信了!”靳勒老师(西北师大美术学院教师)作为一村之长比我们看的和考虑的肯定更加长远,但我感觉有些村民也需要广场舞和农家乐,厉槟源等艺术家应该经常去村里活动一下,哈哈。 

靳老师说我如果有什么作品方案也可以在村里做;我待了三天,看了一下附近山顶上的神仙塔道观,真道士早已圆寂,几个村民在修建的道观里打牌,还有个老人在为信众抽签问卦;其他地方我就走马观花似的,当时在村里没有能说服自己的创作方案,等以后有好想法再说吧。我还和村里的大男孩红强玩了一会,互赠了一幅小品,就和靳老师告别了。

 

 ▲ 艺术家隋建国、策展人崔灿灿、艺术家琴嘎在石节子村驻地创作和考察 2018 靳勒提供
  
出租车经过6公里多的车程到了秦安县城,我在想,艺术让石节子村慢慢改变,靳勒老师经常奔波于石节子和兰州、北京之间,各种辛酸苦乐体会应该更多,2018年8月底的时候,欣闻石节子美术馆注册民办非企业的艺术机构通过审批,十年的乡村美术馆终于有了个合法的身份。
 
今年3月,由崔灿灿策划的“谁的梦——石节子十年文献展”在北京798的白盒子艺术馆开幕,展览由隋建国艺术基金会赞助,比较完整的还原了石节子美术馆从2008年——2018年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工作,也算是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一次成果展。 
 
古城墙外的艺术角   
 
西安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对西安艺术生态并不熟悉,也不清楚那里艺术圈的深浅,随机走访了几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空间:相西石当代艺术中心、ZHI空间和发生器、OCAT西安角项目空间、原影像馆等,因时间匆忙,本人视野有限,未能去所有的独立艺术机构走访。
 
 
▲ 相西石当代艺术中心“谷雨行动”现场 2018年
  
因2018年我参加了“谷雨行动”行为艺术展演的活动,在西安做了两个现场行为作品《终未了》和《无题》,对相西石当代艺术中心略知一二,2013年相西石当代艺术中心进驻半坡国际艺术区,在西安纺织厂的老厂房里开辟了以实验艺术为主的一处空间,很有Loft风格,该空间同时还对西安和周边的现当代艺术事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不定期的举办雅集,聚拢了一批艺术家和文艺青年。
 

 

▲ 黄文亚行为《终未了unfinished》2018 

由相西石和王楚禹策划的第一届“谷雨行动”中国当代行为城市联合展演从2007年到2019年已举办了13届,其中陆续还举办了“黑市国际”行为艺术家团体中的Boris Niselony 和Alastair Maclennan的工作坊以及日本行为艺术家霜田诚二的几次表演和讲座交流等,慢慢影响了全国各地的一部分行为艺术爱好者和青年艺术家,尤其是西安美院的一批年轻学生,例如艺术家苏佰威、王盼、武军龙等新秀的出现,除了他们本身对艺术的热爱,与他们在这个空间的熏陶和多次参与“谷雨行动”有一些关系。 

 

▲ 谷雨行动 第8回 合影 2014年(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

还有常驻西安的一些艺术家在“行为剧场”中将行为艺术与剧场结合的尝试在全国也算比较早的,这与其中有几位艺术家曾参与过北京纸老虎剧场(田戈兵导演)的排演有一定的渊源。当然,回到西安艺术家个体的行为艺术创作现场,这两年水平有点参差不齐,成都、重庆、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和国外的参加“谷雨行动”的部分艺术家作品值得关注,艺术创作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他在行为艺术节上公开表演时,观众心中自然有杆秤……

 

▲ 2019.4.21 北爱尔兰行为艺术家Alastair Maclennan主持的工作坊   

去年经过大华1935艺术区,这里以前是大华纺织厂改造的,ZHI空间在归来书店的隔壁,是一个还未改造的厂房的二层空间,到处可见一些老工业的物件和痕迹,这里正在展出的名为《光的遗迹》的展览,作品多是用纺织厂里回收的材料,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赋予物品新的意义;“遗迹存活于当下,并强烈深刻的影响着现在,包括未来。”

 

 ▲ ZHI空间《光的遗迹》展览现场 黄文亚 摄影
 
翻阅ZHI空间的几个展览如“城市的遗迹”“光的遗迹”和“城市的印迹”(研究项目)资料中,从展览场地和作品素材等发现大部分艺术家对废墟、遗迹等有情结,在西安古城,就地取材也在所难免。 

ZHI空间的策展人之一白夜同时是位资深艺术家,曾在北京望远镜非盈利空间举办过两次个展。在他的带领下,还去半坡艺术区参观了他主理的发生器艺术空间,那有点像橱窗计划的项目空间,几平米的面积布置得比较炫,当时在户外展出的是坚果兄弟的作品……   

 

 ▲ 发生器艺术空间一角
 
严格意义上说OCAT西安角项目空间不是独立空间。虽然展览内容独立,也还是属于馆内的实验空间,但西安专业的艺术机构不多,就将就放在一起谈谈。OCAT西安角项目空间是在2016年启动,通过截取OCAT西安馆展厅中的一个“角”作为项目的使用空间。该空间致力于对西安本地艺术家的推动和扶持,同时也举办与西安有关的研究项目的联展等。

 

▲ 西安角项目空间门口 黄文亚 摄影

今年四月下旬,我去空间看到的是艺术家耶苏、戴陈莲的“秦望”联展,两位艺术家都是浙江绍兴籍,他们以家乡绍兴的“秦望山”为历史想象的起点,在现实和虚拟交织中编排、绘制着各自的戏剧和场景,耶苏展出的“刺临”系列,他的创作是“对秦帝国建筑意识的研究,将密集水果纹样隐喻成宫墙和帝国集权的象征”;戴陈莲的作品是延续他的剧场计划,这次展出的是《东来紫气满函关》的现场表演影像,皮影剧中咿咿呀呀的唱腔回荡在空空的展厅,对应着古城的遗韵。

 

 ▲ 戴陈连 耶苏_《秦望》展览现场 2019 OCAT西安角项目空间提供
 
OCAT西安馆其它展厅当时在展出的还有“沉默的言语”郝敬班个展和“英国新摄影”巡展等,影像作品和布展等都相当专业。      

根据我的考察,发现每个独立艺术机构都有自己定位,创办人无疑都会有自己的艺术品味和偏好,以及整合比较地域化的资源等,相对如一线城市的独立艺术机构,它们更显独特。独立艺术空间负责人的职业(经济)状况也不一样,有的做设计公司,有的当大学教师,有的开咖啡馆、艺术礼品店等,有的是房地产公司投资等,基本上把兼职的收入投入到独立空间的运营中;独立艺术空间的展览活动具有灵活性,可以部分规避掉文化制度的审查,但由于缺乏稳定的专业团队和资金支持,有的展览品质等难以有所保证……我无意把三地的独立艺术机构作比较,每个机构的基础和环境不一样,其中相同的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当代艺术理想、用艺术介入、改变当地艺术生态的信念。

 
 
▲ 西安原影像馆《南山回响》摄影展展览现场 2018.6 黄文亚 摄影 

如果有人问我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我想说他们是位于西北一条铁道线上的三个不同的地点上的“艺术驿站”,他们机构是非盈利机构还是纯粹的独立机构或者是替代性空间呢?好像并不是重点,我是顺道拜会一下各地高手,在陌生的地方有个朋友能和你聊聊艺术还是温暖的,驻地创作对我而言,能突破一些“展览主题—作品方案—创作生产”的惯性思维,在工作室之外获得不同的感悟和创作的可能性;在考察当地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等的过程中,对某些传统语言如何转换可能会有新的认识等……写此短文,以作小结。 

 
注: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为相关空间提供,小部分文字参考了相关空间提供的介绍文字。
 
鸣谢:西宁当代、石节子美术馆、造空间(琴嘎) 、相西石当代艺术中心、ZHI空间、发生器艺术空间、OCAT西安角项目空间 
 
 
 
黄文亚
艺术家,生于湖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艺术创作主要涉及影像、绘画、行为等媒介,多次参与国内外当代艺术展览,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2年 “从外到内”黄文亚影像作品展  北京亚柏兰艺廊   草场地摄影季
 
参与的主要艺术项目:
“千里送乡音”艺术项目 2019 “夜走黑桥”  2013 “额滴神额”  2013 在野外 2011.6 
 
主要公共收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  宋庄美术馆  栗宪庭电影基金 树美术馆  等
 
出版和发表:
《798与当代艺术》英文版(外文出版社 2010年合著)《现场798》(文化艺术出版2005年合著)艺术作品和“北京艺术生态纪实2000—2010年”等先后发表在《当代美术家》《画廊》《画刊》《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中国行为艺术年鉴2015》路透社、凤凰网、雅昌艺术网等专业刊物和媒体。2005年开始独立完成《走出孤独》纪录片,2012年先后完成了《迷途的羔羊》短片,2013至2016年先后完成《到韶山》《晚安》《见何见》《盲沙》等影像作品。
 
获奖:
2003年 北京广告人艺术作品大展“特别贡献奖”
2014年 艺术8中法艺术中心 “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入围奖
 
驻留经历:
2007  德国卡塞尔 “童话”     
2011年 北京上苑艺术馆
2017年 深圳握手302 深圳制造文化空间DUlab    
2018年  西宁当代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