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近未来:可能生活”2020年第六届跨媒体国际艺术节于宁波东钱湖畔开幕。本次艺术节展期达十天,由“韩岭展区”和“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两个展区,以及“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虫洞日志”影像展、“烟火行星”装置作品展、“意识圈”开放媒体展、跨媒介巨构“DISEGNO”六个展演模块,以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组成。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现场报道。
从未到过宁波的人,或许在他们的脑海中,每当想起宁波时总会浮现起无数历史的声音:
骨哨响起,桨声淡入,这里是7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晨钟暮鼓下的朗朗读书声,这里保存着亚洲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青瓷瓯乐,这里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这里有赫赫有名的百年商帮“宁波帮”,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而在当下,宁波再次发出了阵阵传向未来的声音。这些声音与现在无比紧密,又遥遥地指向了不远的将来。
近未来:可能生活
新常态 新问题
2020在人类史上非比寻常。大疫之年,这样的盛会和团聚显得格外珍贵。此刻,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一连串“黑天鹅”事件引发出未知的“蝴蝶效应”,世界格局正悄然变化。这场全球性疫症,不但改变了我们对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社区伦理以及社会治理的看法,改变了人们对生产和消费的理解,更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与精神、对生与死的体认以及对未来的想象。人们意识到,这种改变,很可能是一场持久而深刻的变革的开始。不远的未来,似乎已初露端倪。不远的未来,我们可能面对怎样的生活?
——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为应对“新常态”和所带来的新问题,以及面对时代的特殊挑战作出积极回应,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邀请了一批著名中外当代艺术家和年轻跨媒体艺术学子一起,主动向未来发出邀约,向不确定提出挑战。
10月31日,"近未来:可能生活"2020跨媒体艺术节于东钱湖韩岭启幕,名为“天启”的首场展演以与深空对话为主题,集虚拟影音视觉、动态激光灯效、媒体空间装置一体,在山、水与城的交汇处用艺术方式开启人类与深空对话的光能场,将观者引入到无限接近于当下的未来世界与未来生活之中。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在开幕式上,高世名表示:“‘近未来’是即将到来的和正在到来的可能生活;这临近、迫近的未来依然存在无数‘未知的未知数’。作为宏大宇宙中无比偶然的存在,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和想象去启动一个开放的、反命运的未来——谱写出那一首充满可能与潜能的未来之序曲,播种下属于我们这一纪人类的文明的种子。”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致辞
在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看来,“我们相信唯有深度的追问和前沿的思想才能推进课程中的实验;才能实现所谓技术媒介与思想锋芒相交叉的实验艺术意义;才有可能在一种开放的语境中,遭遇对置各种纷杂的艺术事象和现实问题;才能对现有教学系统的设置进行必要的学术判断和有效的链接补充。”
▲ 开幕式现场
本届艺术节由两个展区(韩岭展区、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六大展演版块(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虫洞日志影像展、烟火行星装置作品展、意识圈开放媒体展及跨媒介巨构DISEGNO)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组成。其中,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版块有28位著名艺术家的29件作品参展,而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全球遴选的30部短片已正式展播。
▲ 开幕式嘉宾合影
在这里,艺术的反思与进击激烈碰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携手多方力量,通过艺术创作、学术策划和展演项目与公众深度对话,希望从媒体与技术、媒体与社会的双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性和跨媒介研究、跨领域实践的发展,为尚未到来却即将到来的“可能生活”注入积极活力、乐观希望和无畏勇气。
无墙的学院
融入进烟火生活的艺术
艺术如何主动向未来发出邀约?
近未来,跨媒体。
十年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初创跨媒体艺术学院时,和同事们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建立一所“没有学院派的学院”,一所“无墙的学院”。
今日,愿景落地,艺术在地无墙垣。
▲ 展览现场
韩岭是东钱湖畔的清丽小镇,诗画中的江南水乡,在这里,艺术的新潮悄然酝酿。韩岭位于东钱湖南岸一隅,在大湖与城市核心区越来越亲密的同时,这座曾作为水运中转、商业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小小古村,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钱湖联结世间的纽带和窗口。
作为东钱湖链接世界最有力的桥梁,长久以来,韩岭不仅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更有源源不断的世界级新艺术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前有书画界泰斗沙孟海、绘画史天才被誉为中国梵高的沙耆、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他们都与韩岭有着奇妙的缘分。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表示,之所以会选择韩岭也是偶然。有一次他的学生邀请他来东钱湖玩,他“第一眼看到韩岭就觉得它很带感,并和其‘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跟未来之间是如何对接’的课题非常吻合。而且,韩岭是一种生活,在这里你能看到老太太走路晒太阳,也能看到年轻人匆匆上班,它是一条活的古街。”在高世强看来,韩岭共具有三重时空,而这便是韩岭具有的第一重时空——即老百姓依然在这里生活,这是我们真正的现实生活。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
第二重时空则是开发公司根据现代人对古代民居的想象,所进行的创造性改造。它是在还原的基础上,还吸引了日本、电影、戏剧等等元素,在脑海里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古代生活的古代生活空间。第三重时空则是艺术的叠加。高世强表示:“用我们的作品,用我们类似空间电影的叙事手法,给街区空降一个全新的‘赛博空间’,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感的、科幻气息十足的一个空间。”
▲ 展览现场
于是,在韩岭的展览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虫洞日志影像展、烟火行星装置作品展、意识圈开放媒体展,跨媒介巨构DISEGNO和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等多个单元在此呈现。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主任姚大钧
▲ 中国美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主任牟森
其中,实验艺术系构筑的“虫洞日志”期翼将人类粘合成一种新的想象共同体,40余件作品在传统建筑群中构筑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星际之旅,观众藉此成为时空旅人,从黑洞到白洞,寻找并踏定未来历史坐标。
▲ “虫洞日志”展区现场图
而30余位艺术家强力打造的“烟火行星”则凝结于街道、河川中的诸多空间装置,锻链成浩瀚荒蛮宇宙中那条可瞬间幻游的悬置隧道。
▲ 烟火行星展区现场图
媒介展演系以瓦萨里“DISEGNO”为名,以诺思洛普·弗莱“高山、花园、洞穴、熔炉”为构,20名三上本科生对应巴勃罗·聂鲁达“二十首情诗”数列,通过20件作品向二十世纪的二十位艺术家致敬。而“一支绝望之歌”则通过一件作品致敬今年去世的贝尓纳·斯蒂格勒,并以此纪念整个二十世纪艺术史。
▲ 跨媒介巨构 DISEGNO展区现场图
开放媒体系引用俄罗斯科学家、宇宙学者维尔纳茨基 Vladimir Vernadsky 与法国神学家、思想家德日进 Teilhard de Chardin 的“意识圈”理论来探讨人类在地质圈、生态圈之后进化而形成的巨大网络—意识圈,根据双子楼式的传统建筑空间设计成一场“意识之游”。展场以一个巨大的意识圈雕塑为轴心,57位艺术家的38件作品依空间划分为“生态、灵光、刺点、嬉弄、对视、书写、吊诡、消解、谐振”等九大主题区块,环绕扩散并共构出庞大的意识网络。
▲ 意识圈展区现场图
华茂展区
宁波千年教史文脉
▲ 图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侯博文拍摄
在本届跨媒体艺术节期间,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国际学院版块)、国际研讨会在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同期举行。以该展区为中心外扩,可延伸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东钱湖教育论坛会议中心、以及22幢大师工作室区块,形成华茂艺术版块“三足鼎立”之势,于宁波千年教史文脉之上,共同凝练艺术智慧、启迪教育未来。
▲ 张永和建筑图片
作为跨媒体艺术节国际研讨会的举办地,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他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这也是当前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唯一“黑色系”建筑作品。这栋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传递出关于未来艺术教育的空灵意象及精神表达,与跨媒体艺术学院对“近未来”艺术教育及疫情后“未来媒体”的反思甚为契合。
其中,在”近未来:艺术·教育·媒介“单元中,由研究型建筑师、独立策展人姜珺主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发表致辞。中国美术学院中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许平,著名建筑师张永和,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工作室特聘讲师和文朝,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费俊,昆山杜克大学媒体与艺术教授白培耕&徐维静,摄影史学者、策展人高初,设计互联展览馆馆长奥雷·伯曼,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等人发表主题演讲。
▲ 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在论坛上讲演
▲ 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在论坛上讲演
在”近未来:后疫情· 新常态“单元中,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ICAST)博士刘益红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发表致辞。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孙权,策展人崔灿灿发表讲演,策展人、当代艺术与影像研究者杨北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長李洋,策展人/艺术家/译者陈旻,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方向研究员龙星如,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师朱玺,青年影像艺术家孙晓宇,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实验艺术系教师吴穹,艺术影像工作者张立,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教师马原驰,艺术家谭彬,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硕士常兰等人进行讨论和评述。
▲ 国际研讨会现场
同时,“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共邀请28位著名艺术家的29件作品参展。这些国内外顶级艺术家的作品无不反映着当下人们对于未来和自身的思考与呈现。
▲ 华茂展区展览现场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作品《云山六章》
▲ 艺术家杨福东作品《一年之际》2010
此外,在11月1日华茂展区开幕式上,受第六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邀请,吴珏辉与UFO媒体实验室联合安阳、Frankfurt Helmet、郭锐文、花形、王志昂、王浙辉、尤曜铭、3ASiC等艺术家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进行一场视觉、声音与建筑的时空实验。
▲ 华茂展区开幕式现场
基于建筑体的几何特征,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艺术家们在两侧曲面墙体上开启虫洞,每件作品的影像左右关联,遥相呼应。借助视听联觉,想象力溶解了建筑外壳,打通了建筑内部,建立起多重感官链接。将黑匣子内部的神秘信息通过超时空感知对外释放。
▲ 《寄生 Parasitism》 花形
▲ 《189D3/Pentium》 郭锐文 + 王浙辉
跨界、破圈
重建学院先锋
中国文联副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曾指出:跨媒体,就是要用跨越媒体来激活当代,是要打捞起所有的历史和当下的碎片切入当代的生活和生命体验,进行艺术的转型与变革,借助革命性的艺术精神,重构一种宏大关怀的文化意识、重建学院先锋。
▲ 展览现场
这些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穿梭于“迷因城市、骇进现实”;有着重游“山水”世界、溯望“世纪”的情怀;在“存在巨链”中演绎寓言一般的“行星三部曲”;或以“全息书写”的方式虚构未来的科幻写作;在经由“呼喊与细雨”后重温“演化论”的内涵,已锻造出广袤的学术视野和犀利的专业界质。如今,又在宁波持续探讨着“作为媒体的艺术”和“作为艺术的媒体”,再塑学院先锋。
世间往往多变,人在其中常常感受到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如何看待历史,如何想象未来?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脆弱却又充满可能性的当下。或许就如高世名所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海洋,人类只是一道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波浪。
“然而,正是这道小小的波浪,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了种种可能、种种梦想。”
展览信息
近未来:可能生活︱2020跨媒体艺术节
艺术总监:高世名
学术主持:管怀宾
策 展 人:高世强 牟森 姚大钧
执行策展人:王岩 李丁
展览时间:2020年10月31日-2020年11月10日
展览地点:东钱湖韩岭/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
主 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联合主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宁波韩岭古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宁波华茂教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