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当代艺术品:天价钻石头骨全球巡展
  • 中国当代艺术:最后一块石头落地
  • 金希容访谈:重现记忆,寻找乌托邦
  • 第一届南京双年展参展作品
  • 2019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参展艺术家公布
  •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新增9个国家馆
  • 首届世界双年展论坛 Ute Meta Bauer与侯瀚如担任总监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五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 人类学家克劳德•里维史陀去世
  • 《博物馆与公共关系国际论坛》在CAFA美术馆举办
  • “第四届批评家年会”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奖评选揭晓
  • 对话杨少斌——《杨少斌》新书发布
  • 法国总统揭幕:西岸美术馆X蓬皮杜 上海西岸迎来新的里程碑
  • 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节 在宁波开启离2020最近的未来
  • “我的照相机”中低门槛与深走廊
  • 2010第四届批评家年会已拉开帷幕
  • 翠西-艾敏作品仿造者入狱
  • 第29届圣保罗双年展
  • 第九届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
  • 卡塞尔文献展公布2012年计划
  • 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宣布顾问名单
  • 第五十五届卡耐基国际艺术展
  • 谁是野蛮人:记第13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 201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11月下旬开幕
  • 九位艺术家及组织进入2016CCAA中国当代艺术家奖终审评选
  • 伦敦佳士得拍卖:中国当代艺术表现尚可
  • 文化部将建中国最大当代美术馆
  • 伦敦萨奇画廊开馆中国艺术挂帅
  • “我信”“八零后”两大展览亮相宋庄艺术节
  • 诗性正义:第12届伊斯坦堡双年展
  • 2010-第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将于下月初举行
  • 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公布主题
  • 南京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 混合与分享 CC综合艺术展(Ⅰ) 公开征集参展作品
  • 2012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评选进入尾声
  • 2014年第八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11月在苏州举办
  • 2014世界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百人名单出炉
  • 2008当代艺术"影响力100"榜单
  • 尤伦斯走马换将为哪般
  • 长征计划将参加第十六届悉尼双年展“革命 — 流变之形”
  • 特纳奖25年——英国当代艺术从寂廖走向时髦
  • 维也纳Kunsthalle博物馆近两千人的裸体摄影
  • 展望实验艺术方案“第86尊圣像”经历二十多天结束
  • 2013首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
  • 2018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参展艺术家公布
  • 国内新闻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2013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公布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

    2013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公布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

    2012-11-26 17:13:49 来源: 威尼斯双年展 作者:

    策展人呂岱如

    2013“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展览以公开征件方式征求展览提案,由吕岱如获选出任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包括许家维、白伯尔尼(Bernd Behr)与凯特里娜·色达(Kateřina Šedá)。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总共征得六件提案参与评选,评审团由台湾策展人林平、王嘉骥、徐文瑞、张芳薇与斯洛维尼亚卢比亚那当代艺术馆馆长仁卡·帕朵维尼克(Zdenka Badovinac, Moderna galerija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Ljubljana)组成。获选提案对台湾馆提出了新的省思与想象,其中勾勒当代艺术摆荡于想象力与批判力之间的行动关系,积极启动互为主体性的实践可能。该案并敏锐地考察台湾馆于威尼斯双年展的整体效力,最后获得评审团之青睐获选。

    据担纲本届策展工作的吕岱如表示:“这个展览计划从台湾馆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处境与现况出发,作为策展所积极响应的脉络与舞台背景,从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叙事与创作,构建多层平行对主体化问题的穿透与探索。这次策展计划将不只把台湾馆视为展览空间场域,而是一个在时间轴在线不断推演的概念,以此呼应我对探究自身文化主体性的观照与实践。”展览的核心概念轴线从叙事的解构、历史书写、主体身分认同展开,聚焦于想象力的作用与艺术于现实生活的能动性。相对也呼应了此届大会策展主题“百科殿堂” (The Encyclopedic Palace)中对想象力的召唤与实践。

    参展艺术家许家维(Chia-Wei Hsu,台湾,1983年生),擅长以录像装置的多重空间层次表现来探讨影像叙事的主题,将当代景观制造的机制暴露还原,也将摄影对象主体之记忆、想象、认同等感性面向织连串起。事件与表演同时迭置于影像的叙事与现实空间里,犹如在作品现场开展出一条通往想象的甬道,让观者在进入作品之时,踏入半真半幻的化境,更标绘出现实与想象之间永远并置的虫洞空间。

    白伯尔尼(Bernd Behr,台湾/德国,b. 1976)的创作采用视觉考古学的推理方式,研究由影像、叙事与人为环境所形塑并陈的历史节点,并将他个人的研究与想象,以录像、摄影、雕塑或是文字等形式再度编置进入历史事件里。透过介入的新叙事结构,历史面貌将随着新旧人为框架的置入与剥离,而被凸显还原,获得重新被思索、理解的机会。

    凯特里娜·色达(Kateřina Šedá,捷克,1977生)的艺术实践关注社群结构、都市空间中的情感网络、文化认同、日常政治等议题,经由创造社会游戏或社会雕塑的方式,在一个微型聚落中,邀集社群中的个人参与,共同开展一段改变现实问题、介入意识形态与认同的实验。当其艺术创造过程成为翻转现实的支点时,这份参与经验兑换为社群里个体的主体化过程;新的现实、认同与身分从一场想象的游戏展开。

    订于2013年六月一日开展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本届主题馆策划由意大利策展人马西弥利亚诺·乔奥尼(Massimiliano Gioni)担纲,提出具宏观视野的展览主题“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而各国家馆的参展议题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脉络同样受各界重视;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国家数目每届持续增加,而许多国家馆近年也陆续提出新的作法,举例2011年的波兰馆邀请以色列艺术家叶·芭塔娜(Yael Bartana)提出个展;而德国馆继2009年由英国艺术家瑞安·基里克(Liam Gillick)代表参展后,2013年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也将代表德国馆展出。显现各国家馆无不积极展现其新的可能展出形式与对国家馆相关议题的探索。

    本馆办理威尼斯双年展之参展,已逾17年。历经9届的参展,位于普里奇欧尼宫(Palazzo delle Prigioni)的台湾馆已深入人心,在威尼斯大会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在台湾,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更是本地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艺术界关注。几届下来,本馆深深体认到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对于台湾当代艺术与国际对话的开展,以及国内艺术发展的推进十分重要,所以对于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展览办理之机制,无不尝试突破,适时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随着参展国家与机构的增加,威尼斯大会办理规模日益扩大,尤其是面对同为亚洲展览馆的崛起,要如何保持既有优势,争取更优异的表现,系"台湾馆"必须面对的课题。放眼未来,仍需思考新的作法来响应威尼斯双年展艺术与展览生态的变迁,以及国内艺坛的殷殷期盼。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策展人简历:

    吕岱如,出生于1977年,台湾台北。目前从事独立策展与写作,居于台北。

    于伦敦大学高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完成艺术史硕士学位后,返台投入当代艺术研究,并从研究助理的工作开始进入策展领域,先后曾任2004年台北双年展《在乎现实吗?》、2006年上海双年展《超设计》的策展助理,往后逐步展开独立策展与各式合作计划。2006至2008年,赴斯德哥尔摩参与CuratorLab策展实验室的进修课程与驻村,在当地开始策划艺术活动。2007年在伊斯坦堡,协同策划《大家族企业》(Big Family Business),经营实验性的艺术空间,以当地双年展作为文本脉络、艺术家与观众来源,进行为期一个月机动式的展演、座谈与评论劳动。2008年获选参与柏林双年展年轻策展人工作坊。同年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补助,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安南·亚珥仔(Adnan Yildiz)协同策划《好流氓》(Good Gangsters in Town),将展览生产直接作为策展研究与展示的对象,和艺术家一起进行了一场后设展览、批判展演机制的实验。同年随赴纽约ISCP驻村。

    2009至2011年间,她在北京与台北参与了不同的环境运动与组织,对社会、政治议题展开不同面向的拓展与实践。2011年策划展览《不可小觑:十组艺术家对能源和灾难的想象策略》,作为艺术实践与社会运动碰撞的探索。她长期关注于观念性的策展实验,在机制内外寻求连结与对话契机,在现实社会场景与艺术再现的平台间,梳理另类的生产关系,创造政治的能动性。

    纸上策展作品包括《点子发电机》、协同策划《二页》,皆于典藏今艺术发表。近日艺评文章散见香港艺术杂志Pipeline。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