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策展人前言
“薪火行为艺术现场“是由青年艺术家自发组织的艺术现场实践活动。以自由开放的态度,给全国乃至国际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可以交流沟通、创作实施作品以及对外发声、表达的平台。第一届“薪火”起始于2013年5月,由当时正值大二的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学生王丹丹、徐娜娜、胡佳艺发起,以召集周边对于行为艺术现场创作有兴趣的朋友们一同行动,而缘起则要回溯至2012年,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在张小涛老师的主持下,将行为艺术教学正式引入了大学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哗然,这也最有效的引起了公众反思:行为艺术可以在大学里教吗?担任行为艺术教学授课的艺术家周斌说到“随着教学的展开,学生从抵触、了解、接受到投入其中,我们一起摸索行为艺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系统建设。学生自发组织行为现场艺术活动‘薪火’,是行为艺术这种充满自由张力、充满可能性的艺术媒介本身的魅力所致,其产生是必然的结果。”
2014年至2015年同样由四川美院学生胡滔、雷轶舟联合策划了“薪火”第四届第五届,直至2015年末我接手至今,已协同“薪火”走过近3年时光,期间周围环境已是大变,为适应发展,“薪火”也相应调整着自己每一届的主题方向、合作对象、创作场地、组织规模等,2018年9月即将展开的是第八届“薪火”行为创作现场,本届薪火作为协办方,参与“知识的逻辑”重庆复归国际现场艺术节,以实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本届活动区别于以往的特点重点体现在:
其一想要突破既往行为艺术家圈子内部的创作惯性的局限,本届活动邀请的“薪火”艺术家将和装置、影像、雕塑、观念等媒介为主的艺术家互相碰撞出新的认知火花。
其二重视艺术家群落与中国社会现场的其他知识群体的相遇,希望连接起中国历史特殊阶段后的知识的孤岛。
其三重视艺术创作走出校园,进入中国具体的社会现场,希望青年艺术家以生动鲜活的肉身体验,唤醒对个人自身实际处境的敏锐觉知。
“薪火”原意取自“薪火相传”,对于青年艺术家自身生存处境和行为艺术创作收到曲解的现实境遇,对于当代艺术作品表达趋于空洞、片面、符号化的倾向,对于艺术作品的市场商品化、价码化,对于艺术影响力传递效果局限于艺术圈子内部的状态,“薪火”将依然保持本心,不忘初衷,薪火传递。
崔陶梦
“知识的逻辑”策展人推介
在策划之初,本届复归艺术节强调青年群体对乡村现场的回归,以完成“先生”与“后生”之间的时空相遇,并培育文化艺术复归社会现场的新生力量。因此四个策展版块皆设计了邀请青年艺术家在地创作的内容。“薪火青年行为艺术策划组”便是“知识的逻辑”版块中的青年创作主体。
虽然“薪火”最初是由3位四川美院大二在校生发起的艺术项目,但却令人意外的生命力十足,以每年两次现场的频率持续活跃生长着,并从其中走出了大量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本次薪火现场由90后策展人崔陶梦发起,邀请了杨俊峰、李鹏鹏、余童、黎之阳、年进军、李锐、严然7位同为90后的艺术家参与,他们将会在9月22日23日之间,于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附近区域向公众集中呈现自己的作品。
如果把2017年复归艺术节号召现场艺术家们从“艺术语言”现场复归“社会空间”现场的学术态度作为背景的话,那么今年薪火小组的实践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令人喜悦的延展。他们中的大多数善于将艺术家的敏感性充分地在现场中表现出来,有几位更是提前一个月就进入艺术节的发生地进行调研,与当地社群发生深度的交互。与城市雕塑或者公共装置等艺术作品相比,行为艺术现场更能够建立与当地居民、观众之间更为生动和直接的对话。这使得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便能与现场一起生成互为关联的共同体。
希望通过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在场,彰显人类肉身对所处时空现场的觉知与回应,唤醒观者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觉知。进而由个体抵达公共性,延展讨论至当下中国乡村现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处境。以丰富和强烈的感知系统来串联民间知识碎片,唤醒破碎的乡土记忆。
当7位平均年龄不满25岁的艺术家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相遇,其结果会怎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胡燕子
薪火板块艺术家简语
李鹏鹏:13326778804你好,艺术家
李锐:来吧,我要在你平淡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亮的神经病。
严然:块茎粮食南美洲商业新航路工业革命人口激增饥荒疫病移民开发城市化劳动力大规模生产种植公园高速路李家沱大桥麦当劳沙坪坝轻轨站陈家桥十字路口驾校天台一起进入到了你的嘴里吃。
年进军:它就在那里,只管看好它。
黎之阳:眼见这个躯体记录的世界。
杨俊峰:等待,无尽的等待;重复,无尽的重复。
余童:大家好,欢迎。
薪火现场观展具体信息(按时间先后排序)
杨俊峰
时间:2018.09.18-2018.09.19(已发生)
地点:重庆北碚灯塔老街周边
李锐
时间:2018.09.21下午;2018.09.22下午
地点:重庆北碚灯塔老街、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严然
时间:2018.09.22上午10:30
地点: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年进军
时间:2018.09.22下午
地点: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余童
时间:2018.09.22下午
地点:重庆北碚灯塔老街
黎之阳
时间:2018.09.22黄昏时分
地点: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李鹏鹏
时间:2018.09.23上午10:00
地点: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薪火艺术家简历及以往作品介绍
名称:《西西弗斯的黄昏》与《西西弗斯的黄昏之后》
时间:2018 5.18,下午6:00-8:00;2018 5.19,下午8:00-9:00
地点:大墨雨水坝
媒介:水桶,山泉水
过程:第一天,用水桶接神庙的水,然后在水坝由下至上推它。第二天,用这个水桶的水清洗水坝
阐述:人类文明的徒劳与赎罪,黄昏过后,努力和赎罪已成泡影,归于黑暗。
名称:《果树的白眼》
过程:果树下,听着歌。用可乐把自己圈起来,自己喝掉一瓶,给果树两瓶,然后跪拜果树,最后再将通过身体的可乐给果树。
阐述:快消费文化对自然的侵蚀,赎罪之后,却是更深的侵蚀。人造自然。
名称:《回收废话》
时长:11小时
地点:西安美院天桥
过程:穿西装,带一个“回收废话”的展牌,一套一次性杯子,一杯撕碎的茶叶,两壶开水两个马扎坐在天桥,向每一位参与者收一句废话,录音记录,以树叶制成的茶作为回报,将收集来的废话出版成书
名称:《艺术状态》
时长:3天
地点:重庆
过程:我和同伴将画好的砖垒成一面展示墙。每天放一个地方,用时3天,记录观者的状态,并给他们说明创作观念,传输艺术思想。
名称:《写灵》
时长:4小时31分
地点:西安
过程:00.00分开始,以“印度香”为工具,点燃进行180分钟的书写,书写的内容为天书(文字或符号),然后写下的文字或符号瞬间化为烟,180分钟以后,计算燃烧掉的香的数量,并以此数为时间,再进行书写,时间到后,再计算数量,若不足一根,用其燃烧掉的长度用分钟为时间单位,再进行书写,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时间无线接近0,到人力无法控制。
名称:《空景》
过程:与电视机视若无睹的喃喃自语,直至语无伦次,作品结束。
阐述:试图以个人的方式去揭示隐藏在现代性背后的权力话语,力图以解构的方式,去消解“图像”所形成的新的霸权,以及由“图像”所带给人们的视觉控制。
名称:《一尺的关系》
时长:10分钟
地点:西南大学博物馆
过程:右脚跟绑上弹力绳,在平台上使劲全力触摸前方平台边缘,直至精疲力竭,作品结束。
名称:《等待戈多》
装置,2017
名称:《定》「微情景」行為劇場
创作日期:2017.11.18
持续时间:2——5分钟
地点:昆明
材料:棉、胶带
过程:将胶带反着裹于左手,试图用胶带粘住其中的一根棉丝从而带动整个棉团,之后站立直视带起的棉团,直到自己与胶带分离脱落,行为结束。
名称:行为速写《十五楼的云》
创作日期:2017.12.1
地点:昆明
持续时间:5-10分钟
材料:PVC管、腻子粉
过程:将腻子粉装入管内,不断的从15楼各个窗户吹出,感受不同楼面的风向,意在将自己和天空的距离拉近缩短。
名称:《报喜》
时间:2017年11月
地点:贵州隆里
行为 视频 摄影
视频时长:15:00
过程:在贵州隆里进入居民家中收集不同时代的奖状703张。找到当地一名打更人,设计好线路使其挨家挨户念诵。对于当地资本商业的景观化介入古城以及大量人口的外出打工,过去当地一直有耕读念书考取仕途的习俗。幻想过去所在电视剧和戏剧所见到的古装中状元的情节,重新在此地演绎。
名称:《漫步》
时间:2018.03
地点:四川乐山红砂岩开发区
行为 视频 装置
阐述:老家有许多地方被开发挖掘,又因为开发商资金运转不周所烂尾在这里,红砂岩的大量露出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面对如此剧烈的陌生感模仿科幻电影宇航员般重新在此处探索起来。
名称:《土豆园》项目(仍在进行中)
地点:重庆
时间:2017.12
行为 视频
阐述:2017年12月开始在重庆各处播种土豆,在某些地点持续种植。同时邀请沿路所遇到的人一起种植以及邀请国内国外的朋友同时进行,以经验化的对话方式记录自己与他们的对话以及他们在种植过程中对于自身和此地的回忆和想象。通过这种方式,思考关于土豆这种传统种植物在如今城市化,网络化下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如今人们意识中的流动。同时通过四处播种这种原始农耕行为思考自身和当下空间的关系。
名称:《重载》
地点:重庆
阐述:身著西装站立在工厂落满灰尘的一间操作间的屋顶(造粒厂锅炉,三层楼高),手拎一袋白沙静静站立,等待白沙流下。缓缓走至旁边的灰尘堆里拿出一面镜子,用衣服缓慢擦拭干净镜子,手持镜子沿着锅炉顶的边缘行走的同时与观众互动。在阳光反射在一位观众的眼睛的时候,突然松手使镜子从缝隙中掉落在二楼碎裂。
名称:《无题》
地点:西安
阐述:工厂的迁移后,灰尘的覆盖下被遗忘。记忆在时代的变迁中游离,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被遗落,高速发展的城市究竟还留下给我们什么?阳光下绚丽的泡沫再次破碎,再次尘封。
名称:《海岸线》
地点:成都
名称:《飞行练习》
地点:新疆库车
时间:2018年7月
材料:一只带着短线的方形风筝
摄影:程思
过程:在戈壁某处迎风坡,利用风的力量和方向,使得风筝依附平衡在我身体上的某点,并随着我肢体的缓慢动作,从一个平衡点移到另一个点上,(这个点可以是从我的鼻尖移动到右脸,再从右脸移动到脖子等)直到风筝第三次离开我的身体时,我就牵住它的短线,举起手来与它告别后放飞,使其飞落到戈壁上任意一处为结束。
阐述:我喜欢风和风筝的游戏,安静有趣简单。初到新疆戈壁,被迫走出安全区,对家的思念好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牵引着我推动每日,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思念牵住的“风筝”,而在此地,风是构成每日的必备元素,恰好借此完成我的飞行练习。小风筝的脆弱,单薄,被动,好像从前的自己,在不同平衡点之间移走翻飞,我的小风筝也终于准备好跟我告别。
名称:《留》
地点:新疆库车县某处无人区
时间:2018年7月
摄影:万逸之
材料:亲手缝制的一件“羽毛皮肤”,且是浸泡过盐水与蜂蜜的。
过程:将亲手缝制的“羽毛皮肤”浸泡盐水与蜂蜜,并且烧毁尾部后绑在铁衣架上,驱车前往无人区,抱住“皮肤”将其高挂在无人区山群之中。
阐述:此无人区为脆弱迷人的喀斯特地貌,山体通红无垢,落雨留痕,初见如同置身另一个星球,甚感地域奇特诡异,且偶有黄羊,野骆驼,狐狸,蜥蜴,乌鸦,等野生动物出现其中。故此,莫名想起童年时奶奶讲的数个睡前故事——于是决定编造一个故事留在此地。(在我爬山寻找“天然挂钩”时,蜂蜜等物洒落在各处。)
薪火,是国内首次由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行为艺术现场,在全国各大美院里面实属首例,以自由开放的态度给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实施作品的和发声的平台。我们以现场为主要形式,围绕青年艺术家,发现和展示中国行为艺术的新生力量,促成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展开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对将来西南乃至全国行为艺术发展有深远意义。自2013年创办至今,每年举办两次,从第一届开始至今,不断涌现很多热爱行为艺术并且坚持走下去的年轻艺术家,其中一些参加活动的重庆青年艺术家多次受邀参加北京、成都、澳门、西安、深圳、广州等地的国际行为艺术活动,并且于2015年11月24日还有多名同学荣获澳门2015以身观身全国行为艺术文献展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