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几百年前,我或许是个诗人,但在现代社会,我用相机最能表达我的感触。我做摄影已经15年了。我是从比较艰苦的环境中过来的,我明白一个好的艺术机构,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北京缺乏摄影方面的艺术机构,我想来做这件事情,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摄影的以前、现在和未来……——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艺术家荣荣。
9月16日,在北京草场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的“《新摄影》10年展”将落下帷幕。展览再现了1996-1998年摄影家刘铮和荣荣两人创办的《新摄影》杂志的方方面面。展览中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为10年前制作,集中反映出中国当代摄影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的重要转变。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这间由艾未未规划、设计的艺术机构的主人正是摄影艺术家荣荣与他的日本妻子、摄影艺术家映里。
连续三年没考上美院
荣荣最早真正接触相机是在高考落榜之后。“我连续三年都没考上美院。那种挫败感让开始去寻找自己另外的表达方式。在我家附近的村落,有家照相馆,就是每逢春节就到我们村照全家福那个摄影师开的。我开始以每天五六元的价格租用他的相机,也是他第一次教我怎样调整相机参数,他是我第一个师父。”
照片冲洗出来后,荣荣就被抓住了,它是那么一个有趣的小世界,“我第一次拍的照片现在还保存着:有妹妹的肖像,还有农村的风景。”
给父亲打工买相机
“为了买部自己的相机,我在父亲承包的供销社里打了3年工。父亲希望我以后能来打理供销社的生意,所以承诺我在那里工作3年,他给我三万元钱。当时我很开心,认为三万元够我玩儿一辈子的艺术了——因为当年有一万元就是万元户了。3年后我就来了北京,为了摄影。”
1992年为了自己的摄影艺术,荣荣来到北京,开始了他至今15年的创作生活。在北京的流浪生活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三万元也不是花不完的巨财。“然而我也明白我必须养活自己。”荣荣这样回忆着当年。
记录中国最早行为艺术
后来荣荣就搬去了东村,因为房租便宜。“现实就是你要独立,但这与我自己的理想——做艺术是矛盾的。因为当时做艺术是换不来钱的。”荣荣的语气里至今仍满是沧桑。
现在的朝阳公园就是过去的东村,10年前那里是个废品收购区,有些破败的祠堂和民居,心怀艺术梦想的一些人,10年前就在那里自发聚集。荣荣说:“在东村我拍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中国最早的行为艺术家,都能在我的摄影作品中找到。”
“这是行为艺术家在创作。”荣荣指点着自己的画册,“那时人们并不认为摄影和行为是艺术。我们被强行赶了出来,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艾未未经常帮助我们
荣荣在东村生活了两年,在那里的艺术家和荣荣一样生活窘迫,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穷得连吃大饼的钱都没有,每到晚饭时,就开始想该给谁打电话可以蹭顿饭吃。然而他们最希望的还是期待与人谈论他们的艺术和理想。
“那时的东村是个需要呐喊的地方,左小祖咒(一位声音很特别的摇滚歌手)的沙哑的嗓音就是在东村黑夜的晚上喊出来的。”荣荣说。
“20多岁是最青春最激情的年代,然而看看照片上那时的我们,现在的人们没有那样的神情,因为时代不一样了。”荣荣把画册翻到下一页,“这是艾未未。他1993年才回国,是他经常帮助、看望我们。这是《最后的晚餐》——马六明的行为艺术。这个聚会之后我们就散了。”
从东村出来后,荣荣搬去了六里屯,在那里一直住到2003年房子被拆迁。他有一组1996-1997年间拍摄的作品——《废墟》,记录的就是北京一批老平房的拆迁场景。
几百年前我也许是诗人
2000年,荣荣参加了日本的新摄影展览,作品是《婚纱》系列。“日本女孩映里看了我的作品,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们朦胧地交流着。后来映里来找我,并决定搬来北京生活。我们的很多作品是以自拍的方式,在日本拍《富士山》时是冬天,很冷,环境很美也很危险,它是我不能忘记的。第一次看到富士山时,我最强烈的感觉是我曾经来过这里。”荣荣说。
2006年,荣荣与映里在北京草场地创办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荣荣说:“若在几百年前,我或许是个诗人,但在现代社会,我用相机最能表达我的感触。我做摄影已经15年了。我是从比较艰苦的环境中过来的,我明白一个好的艺术机构,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北京缺乏摄影方面的艺术机构,我想来做这件事情,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摄影的以前、现在和未来……” 本版文/朱琳
荣荣和映里
人物档案
荣荣,中国摄影艺术家。1968年生于福建漳州,曾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摄影。其早期作品记录了东村艺术家的生活和一系列的老北京拆迁景象。2000年与日本摄影艺术家映里相识并开始合作,主要作品有《富士山》、《我们在这里》系列。2005年与妻子映里一起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映里,日本摄影艺术家。1973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92年毕业于东京写真艺术专科学校,1994年至1997年为“朝日新闻社出版写真部”摄影记者,1997年成为自由摄影家,2000年开始与中国摄影艺术家荣荣合作,2001年参加奥地利维也纳联邦总理府艺术家工作室,2006年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对话荣荣
■关于创作
北京的阳光让你更坚强
竞报:在你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黑白或淡彩的片子,这和你在东村称之为“黑色年代”的日子有关吗?
荣荣:没有关系。黑白或着色,都是某种表达方式的选择而已。
竞报:在《废墟》系列中,有映里穿着婚纱站在废旧房子里面向窗外望去的情景。它是你初到北京的漂泊生活的情绪表现吗?
荣荣:是的!北京的季节很分明,特别是冬天里的阳光,让你更孤独也更坚强。
竞报:当年在东村时你拍了很多艺术家,比如马六明、苍鑫,你怎么看这些艺术家朋友?
荣荣:在那个时期都很不容易,又都很理想主义,可现实又不是我们的空间,这些行为的举动已经超越了日常。
■关于三影堂
甚至在中国都有唯一性
竞报: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规模设施是怎样的?
荣荣:我们的整体面积是4000平方米,其中包括2600平方米的户外花园。我们分有展览厅、当代摄影信息中心和免费对外开放的图书馆、黑白传统工艺暗房和专业喷墨输出工作室,录像编辑和制作工作室、客座艺术家住宅、咖啡厅等。
竞报:你们区别于北京其他摄影机构体现在哪些方面?
荣荣:作为一个专业的摄影艺术中心,三影堂在北京甚至中国都有相当程度的唯一性。它的展厅按照专业要求设计,有完整的架构;中心的管理者长年工作于当代摄影领域,与国外众多相关机构也有长期和深入的合作。
竞报:如果我是一个艺术新人,三影堂能为我提供怎样的帮助?
荣荣:三影堂计划设立鼓励年轻艺术家创作的奖项,在适当的时候会启动这个项目。目前我们欢迎艺术家提交作品资料,与很多专家、策展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会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