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发布第13届上海双年展主题:水体(Bodies of Water)。展览由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Andrés Jaque),以及三位策展组成员玛丽娜·奥特罗·韦尔齐耶(Marina Otero Verzier)、露西娅·彼得罗尤斯蒂(Lucia Pietroiusti)、由宓,共同策划。菲利帕·拉莫斯(Filipa Ramos)担任研究与出版总监。
从2020年11月10日到2021年6月27日,第13届上海双年展将以“水体”为名,在跨度8个月的时间里向观众讲述作为生命的源泉的水如何超越地域,将个体相连;探讨不同群体如何在交融中形成;同时,召集艺术家超越个体,超越国界地思考互联协作的新形式。
“水的流动与翻涌不仅维系着我们身体的运转,也将我们与其他身体、与人类之外的世界相连。”
——阿斯特里达·奈伊玛尼斯(Astrida Neimanis)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始终致力于让当代艺术文化与蓬勃发展的上海城市发生积极的对话。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城市项目携手战略合作伙伴上海万科,将以“水”为线索,依托延伸展览、水域人文视觉版图、水文漫步等活动,邀请市民一同串联并想象上海这座水乡城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13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
城市项目·延伸展览
孙科别墅
▲ 孙科别墅,上海万科供图。
孙科别墅始建于1931年,是由斯裔匈籍建筑师邬达克为孙中山先生的独子孙科设计的住宅。这幢以西班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为主的混合建筑糅合了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与中国式庭院设计,是上海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的留存记忆。这一建筑赋予了第13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团队特殊的灵感,为其度身打造了一场延伸展览,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位/组艺术家基于空间进行创作与对话。
其中,来自美国纽约的艺术家迈克尔·王(Michael Wang)将在孙科别墅内重现长江之水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冰川景观,这件名为《一万里,一千亿千瓦时》的大型装置通过制冷机重新冻结源自长江的自来水,让供给城市一千亿千瓦时电能的动力源头显形。
▲迈克尔·王,《一万里,一千亿千瓦时》概念草图,2021,制冷机组,喷雾机,钢,玻璃,灯,土,长江水,上海电网电力,尺寸可变。由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委任创作。艺术家供图。
中国香港的艺术家组合郑马勒(Zheng Mahler)将展示一组三部曲式的作品,讲述渔业原材料在贸易流通中遭遇,从而展现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郑马勒(组合),《贝壳里的一季》,2014,双频影像装置,鲍鱼壳,瓷器餐具,桌椅,文本。由罗杰·M·比格尔为苏黎世约翰·雅各布博物馆以“亚非经济关系的当下和历史”为研究题材的项目委任创作。艺术家供图。
▲郑马勒(组合),《互助》,2016,单声道视频装置,29分52秒。由罗杰·M·比格尔为苏黎世约翰·雅各布博物馆以“亚非经济关系的当下和历史”为研究题材的项目委任创作。艺术家供图。
▲郑马勒(组合),《金银山》,2020,3D全息影像动画,10分50秒;4个陶罐,每个70 x 26 x 26 cm。由香港亚洲协会委任创作。艺术家供图。
来自美国纽约的艺术家黛安·赛弗林·阮(Diane Severin Nguyen)认为传统的摄影冲印是图像从液体中诞生的过程,她通过摄影这一流动媒介捕捉与定格“湿漉漉”的瞬间。她将在孙科别墅中展现7幅摄影作品,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聚焦“非生命态”存在物的内在张力。
▲黛安·塞弗林·阮,《坚守本心》,2020,LightJet有色印刷,钢框装裱,38.5 × 25.4 cm。艺术家供图。
▲黛安·塞弗林·阮,《暴君之星》,2019,LightJet有色印刷,钢框装裱,38.5 × 25.4 cm。艺术家供图。
▲黛安·塞弗林·阮,《萎靡螺旋》,2019,LightJet有色印刷,钢框装裱,38.5 × 25.4 cm。艺术家供图。
城市项目 · 上海闵行和松江的水域人文视觉版图“超流体2.0”
新闵万科中心图书馆
▲新闵万科中心图书馆,上海万科供图。
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第二阶段“生态联盟·院校联呈”板块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师生团队的参展作品,“超流体”基于上海松江自然水系的调研,运用当代艺术语言和数字媒体的表现方式对人文历史的变迁发展进行梳理和视觉版图的表达。现在将再度开启关于上海本地水系资源的专题创作,推出“超流体2.0”版本,以上海新闵与松江地区为调研实践的蓝本,通过摸索和剖析这两地的自然水系脉络资源,开展人文历史与日常生活的田野调研。这些弥足珍贵、持续生长的调研成果将以写作、摄影、影像、声音、装置作品的形式在新闵万科中心图书馆中呈现。
▲第13届上海双年展第二阶段“生态联盟”
“院校联呈”项目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超流体”展览现场
城市项目
上双水文漫步
▲《川流终为海》项目库克斯河沿岸,艺术家供图。
此次上海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克莱尔·布里顿(Clare Britton)、朗达·迪克逊-格罗弗劳婶婶(Aunty Rhonda Dixon-Grovenor)与阿斯特里达·奈伊玛尼斯(Astrida Neimani)发起了合作项目《川流终为海》,邀请一队步行者跟随潮汐的节奏,沿着悉尼的库克斯河漫步16公里,直至河流汇入博特尼海湾和太平洋。与之互文,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将开设“上双水文漫步”行动。
上海是因水兴城,江、浦、塘、浜,泾、洪、溇、港等水路融会贯通。近代以后,由于人口激增的问题以及填水造路、断流筑道的现代城市基建,曾经的水路逐渐消逝或改道,曾经维系生存的大江大河则演变为景观式的河流。借助“上双漫步”小程序,上双水文漫步行动邀请参与者重新发现遁藏或是匿踪的水路,漫步者自身的行动轨迹将覆盖于老上海的水路图之上,从而行走于时空交错的水文肌理之中,让个体与城市产生别样的情感联结。
▲漫步沿线实景照片来自:FUJIFILM X-SPACE合作摄影师 邱岳(NathanCho)
“上双漫步”小程序示意图及漫步沿线实景
相关展览
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之第三段落“一个展览”
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
策展人:玛丽娜·奥特罗·韦尔齐耶、露西娅·彼得罗尤斯蒂、由宓
研究及出版总监:菲利帕·拉莫斯
展期:2021年4月17日至7月25日
第13届双年展的最强音将出现在2021年春季的实体展览中。展览将以庆典的形式拉开帷幕,覆盖当代馆1至3楼以及烟囱空间。展览希望观众能在思考和对话中组建流动的社群。作为上双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项目”将更加深入地发现和挖掘上海的历史文脉,以黄浦江为线索串联起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