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文德斯中国首次大型电影专题回顾

文德斯中国首次大型电影专题回顾

2019-04-28 14:14:28 来源: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作者:

 


2019年5月17日至6月30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文德斯基金会的支持下共同主办文德斯先生在中国的首次大型电影专题回顾活动。21部影片将系统介绍文德斯电影世界的不同侧面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德斯先生本人受邀首次来到中国向中国观众介绍他的作品,与中国电影人和专家展开对话。“文德斯电影专题回顾”系列活动将于5月17日以《德州巴黎》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幕,文德斯先生届时将亲临现场。

▲ 维姆·文德斯,2015年,© 彼得· 林德伯格

维姆·文德斯(生于1945年)作为七十年代“新德国电影”的先驱蜚声国际,他被认为是当代德国电影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除斩获各项殊荣的故事片以外,他还作为编剧、导演、制片人、摄影师和作家创作了大量创新纪录片,在世界各地举办摄影展并出版无数专著、电影书籍和文集。他和妻子多纳塔·文德斯在柏林生活和工作。

“咫尺天涯”——这部1993年的电影名称或许可以描述中国影迷对于文德斯作品的感受。在中国,迄今为止,不论是众多的影迷,还是满腔热情的摄影爱好者,都还未曾与文德斯有过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但他的众多影片——从《德州巴黎》到《皮娜》——无不在中国电影人和电影爱好者心中留下过深刻的烙印,影响了他们“看”的方式。观众被文德斯影片中的画面所深深触动,而这些影像结合文德斯作品独有的息声力量,述说着令人过目不忘的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来自其他不同的地方,中国观众依旧能够心领神会、感同身受。

在此次电影专题回顾的框架下,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共将展映文德斯先生的21部影片,举办41场次放映,以介绍文德斯电影创作的全貌:从他的短片到聚焦20世纪70年代西德的批判现实作品,从典范性的公路电影、现代童话到涉猎广泛的纪录影片—— 这些作品多以呈现艺术创作过程和探讨影像创作为核心内容。


文德斯电影专题回顾
展映影片

再射一次(1967)
银色城市(1968)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1971)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1973/74)
错误的举动(1975)
公路之王(1975)
左撇子女人(1977)
美国朋友(1976/77)
事物的状态(1981/82)
反向角(1982)
德州巴黎(1983/84)
寻找小津(1985)
都市时装速记(1989)
柏林苍穹下(1986/87)
咫尺天涯(1992/93)
里斯本的故事(1994/95)
光之幻影(1996)
乐士浮生录(1998/99)
谜失天使城(2003/04)
皮娜(2009-11)
地球之盐(2014)

文德斯先生将出席《德州巴黎》(开幕影片,5月17日)、《皮娜》(5月19日)、《寻找小津》(5月20日)和《柏林苍穹下》(5月21日)的映后谈,分别与中国导演张杨、梅峰以及电影学者戴锦华和李洋对话。于5月18日举办的大师班活动中,文德斯将向中国影迷敞开他的世界,讲述他的工作与生活。该活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和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徐枫主持。此外,文德斯先生将于5月19日举办讲座,介绍于2012年成立的文德斯基金会对他电影的存档和修复工作,并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相关专家进行交流。

文德斯电影专题回顾系列活动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共同策划主办,并得到了文德斯基金会的支持。

影片内容和同期活动的详细介绍将在近期推送中公布。你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文德斯电影专题回顾活动手册”即刻了解。


关于维姆·文德斯

▲ 维姆·文德斯,© 多纳塔·文德斯

维姆·文德斯(生于1945年)作为七十年代“新德国电影”的先驱蜚声国际,他被认为是当代德国电影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除斩获各项殊荣的故事片以外,他还作为编剧、导演、制片人、摄影师和作家创作了大量创新纪录片,在世界各地举办摄影展并出版无数专著、电影书籍和文集。他和妻子多纳塔· 文德斯在柏林生活和工作。

维姆·文德斯在1966年前往巴黎学习绘画,此前他曾学习医学和哲学。他在平面设计师和铜板雕刻师约翰尼·弗里德兰德的工作室学习,他的下午和晚上则在法国电影资料馆度过。这一“电影史速成班”成为文德斯十分重要的教育时期,他开始思考如何“以其他创作手段延续绘画”,而电影则是可能性之一。

文德斯作为电影制作人的职业生涯开始于1967年,那时,他向新成立的慕尼黑电视与电影大学提交了就读申请。在校学习的同时,1967年至1970年,他还担任电影评论人。这一时期他已执导了多部短片。1971年大学毕业后,他与其他十五位导演和作家共同创立了“作家电影出版社”,这是一家集电影制作、版权管理和影片发行于一体的德国作者电影发行公司。他在大学学习之余完成了首部电影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1971),随后,他拍摄了公路三部曲《爱丽丝城市漫游记》(1973)、《错误的举动》(1974)和《公路之王》(1975),他在电影中探讨了主人公在战后德国所面临的漂泊感。凭借《美国朋友》(1977),他取得了国际上的突破。此后,文德斯在欧洲、美国、拉丁美洲和亚洲工作,并获得无数奖项:《事物的状态》(1982)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德州巴黎》(1984)获得金棕榈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柏林苍穹下》(1987)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百万美元酒店》(2000)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他的纪录片《乐士浮生录》(1999)、《皮娜》(2011)和《地球之盐》(2014)均获得奥斯卡提名。2015 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文德斯被授予“荣誉金熊奖”,以表彰其终身成就。他的故事新片《一切都会好的》也入围了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2018 年,他的三部电影同时首映:修复版的《柏林苍穹下》,根据乔纳森· M · 拉加德同名畅销书改编、由奥斯卡得主艾丽西亚· 维坎德和詹姆斯· 麦卡沃伊主演的《淹没》,和关于教皇的纪录片《教皇方济各:言出必行的人》。除电影创作之外,摄影这一媒介从一开始就伴随并补充了文德斯的艺术创作。摄影系列《西部笔记》是文德斯独立创作摄影作品的起点,这部作品诞生自其为筹备《德州巴黎》(1984)的拍摄而穿越美国西部的旅程。他的第二次大型摄影展《地球表面的图画》指引文德斯前往澳大利亚、古巴、以色列、亚美尼亚和日本等国—— 他始终在找寻能够捕捉一个地方的本质的画面。

▲ 维姆·文德斯,2004年,© 多纳塔·文德斯

自1986年以来,文德斯的摄影作品已在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其中包括:巴黎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1986)、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2001)、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2002)、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2003)、上海美术馆(2004)、罗马奎里纳勒博物馆(2006)、圣保罗艺术博物馆(2010)、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2012)、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2012)、西班牙莱里达索瑞格基金会(2013)、那不勒斯皮尼亚泰利别墅(2013)、哥本哈根GL Strand 博物馆(2014)和瓦雷兹科莱兹昂潘扎别墅(2015)。2015 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宫博物馆基金会对其摄影作品进行了全方位回顾展出。

2017年10月,伦敦摄影师画廊举办了第一次维姆·文德斯宝丽来作品系列展览,并随后在柏林C/O 基金会展出(2018年7月至9月)。1984 年以来,文德斯一直是柏林艺术学院的委员,他同时还获得巴黎索邦大学(1989)、瑞士弗里堡大学神学院(1995)、比利时鲁汶大学(2005)和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建筑学院(2010)的名誉博士称谓。他作为汉堡艺术大学的教授一直任教至2017 年。维姆· 文德斯曾荣膺德意志功勋奖章,并自1996年起任欧洲电影学会主席。

▲ 文德斯和萨尔加多,© 多纳塔·文德斯

2012年秋,维姆·文德斯与妻子多纳塔在杜塞尔多夫成立了维姆·文德斯基金会。在基金会框架下,维姆·文德斯的电影、摄影和文学作品将得到统一管理和保护,并通过展示、传播与学术研究的方式持续介绍给公众。此外,在这位电影人的出生地,基金会对追求在电影叙事艺术领域创新的年轻人才进行多方面支持,其支持尤其通过北威州电影和媒体基金会的维姆· 文德斯奖学金项目来实现。


放映及活动安排

* 对话活动语言:中英,配有翻译

地址和购票

中国电影资料馆
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票价:50 - 80元
购票平台:淘票票App
(5月7日12点准时开票)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