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杨卫:批评也是一种创造
  • 张朝晖:谁来赞助艺术?
  • 模糊的前卫精神——后社会主义的混合艺术
  • 张海涛:探寻七零后艺术群体的尴尬特征
  • 张海涛︱网络线上展览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在线展览的发展与演化”采访
  • 红色中国—符号中国—本土中国
  • 顾振清:当代艺术表述方式中的暴力化倾向
  • 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 胡斌︱研究型策展的内外跨界
  • 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与价值判断
  • 张海涛︱悲欣交集——宇宙方舟2020的微缩景观
  • “混现代”的艺术文化景观
  • 当代艺术应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前卫
  • 病入膏肓的美术教育
  • 段炼:亲历西方美术教育
  • 石青:从物的生产到事件的生产
  • 田萌︱用艺术唤醒词语
  • 范迪安︱人身攻击和谩骂是文化圈的软暴力
  • 鲍里斯·格罗伊斯︱装置的政治
  • 讨论倡议——关于中、西当代艺术与体制的关系之比较
  • 贫穷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
  • 艺术批评简史(六)
  • 宇宙主义射线:宇宙主义的兴起
  • 云上的日子——梁绍基访谈
  • 一个秘密的反现代主义者:隋建国与他的退休计划
  • 制图者的世界 ——走进王鲁炎的作品
  • 老栗•低端市场应对寒冬
  • 汉斯·贝尔廷︱艺术史还是艺术品?
  • 当代艺术与史代纳的宇宙观
  • 王小箭:建立艺术文献研究机构 中国欠缺什么?
  • 福柯与中国艺术圈的“权力观”
  • 苏伟︱面对缺乏思想基础且碎裂的中国当代艺术史
  • 冯博一︱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
  • 栗宪庭的大白话——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题解读
  • 传统才刚刚开始——关于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课题
  • “作品后面的一个时代”张海涛访谈
  • 全球本土化和单一普遍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对艺术和文化的反思
  • 利奥塔:知识分子早进了坟墓
  • 查常平︱艺术史写作的两种范式
  •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 段炼:人类学视野中的图像传播与视觉叙事——电视文献片《艺术怎样创造世界》的跨学科解读
  • 盛葳:“手工性”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
  • 顾振清︱我为何要策划发起一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
  • 《众民谈众冥》研讨会记录
  • 西蒙·谢赫:展览作为媒介
  • “Disponible”群展:看国籍对艺术的影响
  • 影像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历史切片”观念性影像与影像装置的深入发展(1997-2006)(下)

    “历史切片”观念性影像与影像装置的深入发展(1997-2006)(下)

    2022-03-28 16:32:46.577 来源: CEF实验影像中心 作者:CEF

    p1.jpg



    详情点击以下链接

    【历史切片】观念性影像与影像装置的深入发展(1997-2006)(下)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