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戈达尔3D新片《再见语言》探秘:在现场,他只和三个人说话

戈达尔3D新片《再见语言》探秘:在现场,他只和三个人说话

2013-07-20 13:48:46 来源: 外滩画报 作者:韦伊

 戈达尔也是拍客。

戈达尔(Jean Luc-Godard)的3D新片《再见语言》(Adieu au Langage)始终云山雾罩,即便官网上也只有一幅咪咪小的海报、寥寥几句剧情梗概——已婚女遇上单身男;从相爱到争执,拳脚相加;时光流逝,两人重逢,一只小狗加入他们,三条生命不分彼此——以及极其简单的演职员表。

近日,一位名叫丹尼尔·路德维格(Daniel Ludwig)的瑞士演员在当地的报纸《每日导报》上,以“老人与海”为题,描述了他在《再见语言》剧组的所见所闻。

这位丹尼尔·路德维格出生于1956年,之前多从事舞台剧演出,并未有过拍电影的经验。事实上,在影片官网给出的演员表中并没有这位老兄的名字。按路德维格的说法,他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的丈夫,但戏份不多,仅5月21 日、22 日有两天时间在剧组拍摄。“副导演告诉我:你演的这个男人,因为妻子红杏出墙,爱上了她在公园长椅上遇到的另一个男人而勃然大怒——就这么简单,你需要知道的就是这些。”路德维格在文中写道:“我拿到的剧本也很简单,千头万绪,到处都是开放性线索。有些文字宛若天书,根本无法参透;剧本上还有大师亲手粘上去的照片和拼贴。整个剧本给人留下一种疯狂、混乱但却又极具内涵的感觉,就像是件艺术品。”导演甚至还在剧本上贴了一张丹尼尔·路德维格本人的大头照,“他还在我脸上画了一撇小胡子。

到了拍摄那天,天气不怎么好,下着毛毛雨。路德维格来到瑞士日内瓦湖边小城尼永的拍摄地。按照剧本要求,他坐上一辆银色奔驰SL500豪车。“汽车飞驰,轮胎发出嘶叫声,车子开过两个弯道,停下。我从车里跳下来,手里挥舞着上膛的手枪,叫喊着我那几句简单的台词,开火。”简单的一场戏,路德维格拍了27条后,戈达尔才终于告诉副导演“行了”,然后再由副导演将“通过”的命令传达下去。“在现场,我们都没资格与他直接对话。他只和三个人说话:副导演、摄影师,还有一个负责调度的年轻男人,他要保证演员、道具全都万无一失,还要负责屏退闲杂人等。”拍摄器材也少得叫人难以相信。“所有设备用一辆面包车就能装下,包括两台小型3D摄影机——另外还有一台,由戈达尔自己一直抱着,一台录音设备以及一把大伞,就是这些。”

戈达尔生于1930年12月,今年82岁,与他年龄相仿的法国新浪潮诸子,除1928年出生的雅克·里维特外,其余均已离世,而里维特也已有4年未拍摄新作了,只有戈达尔还在老骥伏枥。今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上,他与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葡萄牙导演埃德加·佩拉(Edgar Pera)才刚献上三人合拍的《3x3D》,而这部《再见语言》也已预订将在明年戛纳电影节上作全球首映。“在现场,我发现戈达尔身体状况很好。”路德维格写道,“有一次,他一边看着手提摄影机的取景器,一边向后倒退着走路。忽然,人失去了平衡,倒在了潮湿的草丛中。不过他一骨碌就又爬了起来,身手敏捷,就像是个日本合气道高手。”

《再见语言》海报。

第二天拍摄,这也将是路德维格在剧组的最后一天,他再也忍耐不住,决心不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走到戈达尔身边,有意搭讪。我称赞他抽的那款雪茄,味道好好闻,我问他那是什么牌子的——其实我在说谎,那雪茄闻着别提有多臭了。戈达尔看着我的眼睛,停顿了片刻,忽然转身走到面包车旁,翻箱倒柜地找着什么。过了一会,他拿着一只皮包走到我面前,从包里抽出一只木盒,‘路德维格,我抽的是这个牌子,古巴产的帕塔加斯。’于是我告诉他,我曾去过哈瓦那的雪茄工厂,看到工人一边卷着烟,一边会有专人给他们念书听。这时,戈达尔用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我。我浑身的血液都停止了流动。是我说错了什么?他是要和我说他的古巴故事了吗?与卡斯特罗共进早餐?与格瓦拉一起逛妓院?我做好了准备,洗耳恭听。”

“路德维格,你听过这个犹太人笑话吗?”戈达尔一扫之前严肃的表情,忽然咧嘴笑了起来。“两个犹太老头在路边埋伏,等机会刺杀希特勒。他们静静地等了一个小时;没来,三个小时;没来,六个小时希特勒还是没来。一个老头实在忍不住了,他对另一个说,‘上帝保佑,希望他别出什么意外。’说完,戈达尔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他转身走向湖边,取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开始对着湖面拍照。”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