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中国当代独立电影简史

中国当代独立电影简史

2008-11-10 14:25:08 来源: 世纪艺术 作者:artda

自1990年张元独立制作低成本电影《妈妈》以来,中国独立电影制作领域已经历了坎坷的10年。至今,中国当代独立电影已问世将近30部,其中在国际影展上入围的已有20多部,获得各类奖项(包括几项金奖)的已达10余部,将近占独立制片总数的一半。这些严肃和深刻的作品,正以自己不屈不饶的姿态,对海外观众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保持中国电影艺术家的另一个层面上的尊严。不仅如此,它使生活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的一些真正热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电影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并对后来者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尽管很多诸如此类的影片,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暂时还无法看到,但是我们绝对有理由为中国冉冉升起的独立制作精神而感到激动和振奋。

张元作品 《妈妈》
1989/黑白/1991/35MM/83分钟/b/w彩色编剧:秦燕/摄影:张健

  影片讲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独立抚养大脑残疾儿子的年轻母亲的故事。儿子冬冬在六岁时患癫痫性痉挛,导致大脑损伤。从此,妈妈梁丹开始了艰辛的生活历程。她坚信冬冬的伤能被医好,并一次次试图唤醒沉睡中的儿子。她的努力给同事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给她的追求者和前夫造成了很多不便。这是一个在平淡中演绎的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影片获英国爱丁堡国际影评联合会奖,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评委会奖和公众大奖,德国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影评奖。

王小帅作品 《冬春的日子》
1992/16MM/黑白

  男女主人公是一对青年画家。他俩自16岁起就一起上学,读大学,留校当老师。日子年复一年,就像一对老夫老妻,居住在酷似一座监狱的学校里,却没有一个象样的家,卖画成了他俩唯一的希望,作爱成了一种义务和乐趣。女的为了从这乏味的牢笼中挣脱出去,联系出国的事宜,加上前途渺茫,这些加深了男的对周遭的一切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疲倦。后来,女的意外怀孕了,两人的关系随之紧密起来。手术后,男的带女的回东北老家,新的环境似乎短暂地令他俩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希望。然后冲突又随之而来,变本加厉。最后女的提前回去,离开了囚禁她的画室出了国,男的依旧回到旧生活状态中间,直至疯了。

  这是一部关注人精神崩溃的电影。演员由画家刘晓东和喻红出演。影片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张元作品 《北京杂种》
1993/35MM/95分钟/彩色
编剧:张元、唐大年、崔健/摄影:张健

  影片主题集中在交杂着现实与幻想又充满着怀旧心理的年轻北京人身上。故事情节围绕着崔健展开。当一个女子不明原由地要去自杀时,几个朋友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在救人过程中,城市中的诸多旁观者各自暴露了不同的嘴脸。崔健试图组织一个音乐会却横遭禁止。一群艺术家只有在街头表演自己的艺术和激情。

  影片获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特设评委会奖,新加坡电影节评委会奖。

张元作品 《儿子》
1993/35MM/95分钟/彩色 编剧:宁岱/摄影:张健

  影片取材于一个北京普通家庭的真实故事。电影集中表现了处于大社会中的一个小家庭的四位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父亲因长期酗酒,患了精神分裂症,这直接导致了这个家庭处于崩溃的边缘。舞蹈演员出身的母亲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外出教学,以补家用。她竭尽全力维护家庭的完整,最终失去了信心。两个儿子共有的同一个女友,对未来盲目的努力也使得他们屡遭挫折。剧中的只要演员均由故事中的原型扮演。

  影片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国际影评人奖。

何建军作品 《悬恋》
1993/16MM/黑白首席摄影师于小洋。

  这是一部表现年轻人的青春之恋的先锋电影。
  影片参加荷兰、日本、加拿大、柏林多个国际电影节,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费比锡国际影评人奖。

王小帅作品 《极度寒冷》
1994/16MM

  影片的开场白是这样的:"1994年6月20日,一个年轻人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他短暂的行为艺术中的最后一件作品。没有人能说清他的动机和目的。只有一点是值得怀疑的,那就是用死亡做为代价在一件艺术品中是否显得太大了。"

  影片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演绎出来的故事。行为艺术家齐雷坚持要体验死亡的感受,他的举动遭到了姐姐、姐夫和女友的阻止。

  作为物质的直接体现"生活",在本片中无时无刻不在茧食着人的激情、梦想和生命。齐雷的姐姐和姐夫都是麻木向生活妥协的人,而他的女友更是把他从他的生命应有的那个环节拉扯出来。影片最后,经历了无数次葬礼的齐雷沉睡在阳光明媚的自然里。

张元作品 《广场》
1994/35MM/100分钟/纪录片与段锦川合作/摄影:张元

  将北京天安门"日常生活化":民警站岗,旅游者拍照,观看升降国旗,人们在广场放风筝,锻炼身体。

  影片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国际影评人奖,美国夏威夷电影节评委会奖。

张元作品 《东宫西宫》
1995/35MM/94分钟/1:1.37 编剧:王小波、张元/摄影:张健

  在对北京东单公园的突击夜查后,阿兰,一位年轻的同性恋作家,被带到警察局接受了紧张而严肃的隔离审查,痛苦的回忆又使阿兰回到了他那混乱的童年时代,他被一个农工强奸,以及后来对他没完没了的性要求。经过这一夜的审查,这位问讯的警官陷入了爱恨交织的感情困境,从此展开了尴尬而又"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全面涉及同性恋题材与现实的影片。影片投资三百万元。

  影片获得了阿根廷马格帕罗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法国嘎纳电影节1997年正式入选影片,意大利陶米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斯洛文尼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鱼奖。

何建军作品 《邮差》
1995

  一部制作精良、剧作优秀、摄影雅致的探索作品。 影片获得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奖,希腊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朱丽奖。

王小帅作品 《扁担·姑娘》
1996/35MM 影片原名《越南姑娘》

  一个从农村到武汉来的少年"扁担"东子,低徊在汽笛鸣响,鳞次节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渡轮,潮湿的江雾之间,他显得很惘然,找不到立脚和看到未来之地。老大高平、"扁担"东子和越南姑娘阮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出路。然后不管他们怎样努力,他们和越南姑娘在这个诚实仍然是一贫如洗,最后还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在江湖上地位最低下的歌女和"扁担"(挑夫)中间,慰籍他们的是一首歌:"你还能够留下些什么?是散落的白纸片。你爱的天堂里面,请来听我唱首歌。"影片结尾定格在"扁担"对他心爱的越南姑娘露出的积攒许久的笑容。这或许这是希望。影片呈现中国当下在经济发展中所经历的痛苦的变迁。影片入围1998年嘎纳国际电影节。

于小洋作品 《迷岸》
1996/16MM/50分钟

  这是一部具有超常思维的意识架构的影片,在立体、广阔的艺术空间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通过对主人公的现实世界、魔幻世界和完全诗化了的留有残缺的青春记忆的童话世界这样三个时空的交错叠现,以人的潜意识的忽隐忽现和心理情绪变化为贯穿全片的叙事纽带和时空转换的依据,以此来表现世纪之交中的都市青年艺术工作者精神上的极度困惑、迷茫、灵与肉的分离和碰撞。尤其在揭示人的精神家园丧失主题上,主人公反复吟诗,脸色焦虑,隐现出商业化时代对人的灵魂的挤压下的变形。如果说该片蕴含着一个难解之谜,那就是人类认识自我之谜。

  影片获1997年匈牙利梅亚维夫电影节优秀奖,德国曼海姆国际电影节参赛作品,意大力佛罗伦萨第三届国际学生电影节参赛作品。

贾樟柯作品 《小武》
1997/35MM/107分钟

  梁小武是个扒手,自称是干手艺的,他戴着粗黑框眼镜,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他穿着大两号的西装,很有山西一带典型中国人的特质。他总显示出一种被压抑状:头歪斜着,舌头顶着腮帮子,常常抚摸着石头墙壁,在澡堂子里练习卡拉OK,陪歌女枯燥地轧马路,与从前的"同事"说一些闲言谈语,在大兴土木的小镇上晃来晃去。有一天,小武得知以前的"同事"要结婚而偏偏"遗忘"了邀请自己,他很生气。原因是"同事"现在是社会上有名的企业家,他觉得再和小武交往下去不合适。在他们"共事"时曾经有过一个协议:结婚的时候,彼此送对方十斤钱(那时的人民币最大面额是十元)于是小武拿着十斤钱去送礼,钱却被退回来。歌厅的领班说:"我们老板说你的钱不干净。"小武气坏了,说:"回去告诉你们老板,他走私贩烟,开歌厅,挣歌女的钱,也不干净。"领班出去了,很快又回来说:"我们老板讲,走私贩烟是做贸易,开歌厅是娱乐业。"最后,小武被一个"相熟"的老民警抓获,老民警因临时有事,将小武拷在街边的电线杆上,他显得那样茫然和无助。影片投资三十万元。

  影片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大奖;金热汽球奖、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大奖;龙虎奖、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大奖、新潮流奖;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杨福东作品 《陌生天堂》
1997/35MM/87分钟/黑白

  影片由五分钟的国画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杭州的男青年与三个女人之间缠绵,清澈又满怀感伤的生活故事。这个"陌生天堂"依然有解放百货商场,有三潭印月的水,有花港观鱼的柳,但已不是那个被无数次描述过的怀旧的宋都杭州,它被重新赋予一种美,而这种美的力量似乎只蕴含于过去的岁月中。全片洋溢着"小文人情调"。以七十年代风景挂历般的画面呈现城市青年的爱情与喜悦,生活或者伤害。

吕乐作品 《赵先生》
1998/35MM/彩色

  影片以稳定结实的剧作布局和影像风格,准确地表现了一个男性大学教师与他的妻子、情人、"梦中情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距离与"意外"。 影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金豹奖。

康峰作品 《谁见过野生动物的节日》
1998

  影片深入而尖锐地对现行的知识谱系、律法结构、权力游戏进行了剖析与批判:影片中未成年的主人公江子在公厕中遇到同性性骚扰之后,将怎样行动,行动的后果如何,一直是作品所密切注视和探讨的主题。影片投资十多万元。

BJ电影工作室作品 《男男女女》
1999

  这部由崔子恩编剧、刘冰鉴导演,杨青、于博主演的超低成本个人独立制作影片,探讨的主题是作家崔子恩一直关注和乐意谈论的,是对女/男同性恋开放而平和的态度。影片对中国公厕文化饶有趣味的一次"展示"。

  影片自1999年8月以来频频亮相于瑞士、法国、英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奥地利的重要电影节,所到的展映活动中无不受人瞩目。影片获第52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影评大奖。

雎安奇作品 《北京的风很大》
1999/16MM/50分钟/1:1

  北京拆迁的场面,接着,推婴儿车的老人、拣破烂的流浪者、准备接新娘的婚车、羞涩的外地民工、纪律严明的武警战士、匆忙的上班族、带着中国姑娘的老外、身着前卫的都市新人类以及像被追赶的鸡一般的美容院小姐等被一个手持话筒、身边跟着摄影师的高大的胖小子截住,耳边响起一声突兀的问话:"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人们对这个最简单的问题的回答和他们对这种冷不丁的提问方式的反应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反问他们是干什么的,有的干脆骂他们神经病,甚至还扯到了安全感的问题。期间,雎安奇又一次次追问那一对对的行走的男女:"你们幸福吗?"走进饭店,来到吃饭的男女面前:"我可以和你们一道吃吗?"掏出香烟递向陌生的路人:"我可以请你抽烟吗?"见到警察,"警察叔叔,我捡到一分钱。"警察有的收下了,有的不理睬。就这样他们强行进入居民楼敲门,在对方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开门,被迫回答。另外,他们将镜头伸进公用厕所,对正在大便的一位北京人(这次找对了对象)发出同样单调的问题:"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对方很既恼火又无奈:"我操!我这蹲着,你们他妈的也拍啊。"在广场上采访人们:"你现在在天安门有什么想法?"最后,影片在街头拍到一对家中孩子得了白血病的外地夫妻,并将镜头跟到医院。这时,他们没再问那个问题,而是给予了深沉的关怀。

  影片是第50届(2000)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正式参展作品。

王全安作品 《月蚀》

影片节奏与风格显得格外年轻,充满张力与活力,在叙事上也打破秩序,将不同的时空混合搅拌,并让人物跨越时空的阻隔并得以对视,其中的惊人之笔俯拾皆是。虽然,此片被人论述是对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1991年导演过一部名为《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模仿。
 
       源自新青年学术城 周江林整理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