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GPT-4o等大模型的推出,AI不仅能够理解逻辑关系,还能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人机互动更加便捷和自然。电影《Her》中的情节似乎正在变成现实,AI的情感陪伴功能日益增强,如Character.ai等应用甚至开始探讨“AI伴侣”的概念。这一领域的巨大商业潜力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前不久,谷歌以25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cai的部分股权。
最近,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十问AI陪伴的报告探讨了这一趋势。人类是否需要AI陪伴,需要怎样的AI陪伴?AI陪伴产品距离“成熟”还有多远,我们如何预测和准备AI陪伴对社会的长期影响?
本期AGI路线图将为你拨开AI陪伴的理想与现实。讨论了AI陪伴的内涵和产品定位,看到了AI陪伴领域的技术现实也畅享了不再遥远的未来。
嘉宾:
王禹效/心光AI情绪共鸣日记 founder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AI情绪伙伴founder
李勇/硬件 跃然科技 陪伴玩具 AI陪伴
白惠天/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本期亮点
AI陪伴概述
AI陪伴产品旨在满足用户被理解、被倾听和被关注的需求,通过AI技术及时发现并回应用户情绪,提供高质量的情感支持。
AI陪伴产品优势
AI陪伴产品利用其广泛的知识、强大推理和情绪稳定性,提供全天候情绪关注和数字化服务,并能可视化情绪和思维。通过LLM技术,这些产品能个性化情绪服务,记住用户历史和个性,提供精准情绪识别。AI模型如Claude能推理并深入交流。产品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老人和小孩更偏好实体AI产品。
AI陪伴产品的现状和挑战
AI陪伴产品处于发展初期,主要通过文字交流,优点是掌握大量知识,能快速回应,但目前在长期记忆和与现实世界联系方面仍有局限性。未来需解决人们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防备心理的问题。商业模式主要为订阅制和增值服务,但用户付费意愿一般。随着技术进步,商业化前景看好。AI在情绪管理方面有潜力,但需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AI陪伴产品的发展方向
AI陪伴产品将更加注重多模态理解能力,如视觉和听觉,提高情绪识别和预测的精准度,更好地理解用户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更好地利用用户的历史记录信息,能帮助用户更好地识别情绪,提供精准及时的应对方案。改进语音交互、开发多智能体互动,以及增加视觉功能,提供更丰富的陪伴体验。
AI陪伴的未来发展趋势
AI陪伴产品的负面影响不应全归咎于AI技术,因为它们只是单方面服务人类,尚未具备自我意识。对AI陪伴技术的未来发展应保持乐观,它有潜力提供高质量陪伴,解决社会问题。未来,AI产品将更深入日常生活,可能改变社交习惯,但也能助力情绪处理和人际关系的改善。社会需适应AI陪伴,提高数字素养,平衡线上线下互动。AI应辅助而非取代人际交往,帮助人们更好地关爱和建立人际关系。
什么是AI陪伴?
徐思彦:大家是怎么理解AI陪伴的?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我们的产品是一款情绪陪伴AI软件。我们设计了三个AI小动物:小狐狸、小熊和小鹿。它们会根据用户的情绪状况进行交流和安慰。我们的特点是根据用户情绪、性格、烦恼三个主题选择合适的心理技法、思维工具。聊天后,我们还会预测用户情绪的变化,继续提供帮助。
我的创业项目一直都是围绕1995年到2010年出生的年轻人(Z世代)的心理创业。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心理需求很大,而且情绪对他们的消费决定有很大影响。从2020年到2022年底,AI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给了我们新的工具。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重大机会,所以推出了林间聊愈室。
王禹效@心光:AI陪伴是个有趣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因为2022年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产品。我们看了市面上所有产品后,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没有一个产品能真正理解人?我们有很多想说的、很多想法,生活中发生很多有趣的事,人生很精彩,但为什么没有东西能理解我们?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好朋友和知心人其实很少。有本书叫《亲密关系》,讲的就是这种深层次的联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但人又想表达自己,又想被理解、被关注。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2022年4月,我们在想:为什么没有这样一个产品呢?那时我们看到了一种叫BERT的AI技术,它能生成像人说的话。我们在想,要不要试试做这样一个产品?我们问了100多个用户的意见。2022年6月开始做这个项目时,我们说要做十年,看看在AI陪伴这个领域能做出什么。
我们是这么理解"陪伴"的:我们的产品叫"x光",公司叫"心里有光"。我们想做一个"AI生活记录伴侣"。"AI"是指用AI来分析信息。"生活"是指我们想做与用户日常生活有关的产品,不是工作工具。"记录"是指我们希望用户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经历、见过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以及重要的想法都记录在这里。"伴侣"就是陪伴,我们想给用户带来价值,可能是情感上的,也可能是陪伴本身。在用户开心时一起高兴,难过时给予安慰,及时发现并回应他们的情绪。这就是我们2022年6月对"心光"这个AI生活记录伴侣的想法。
Haivivi-李勇:我们是做硬件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实体产品来陪伴用户。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更难,因为我们需要用户购买我们的产品。
我们做AI陪伴的想法来自于之前做天猫精灵的经验。我们卖出了3000多万台,进入了3000多万个家庭。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主要使用者其实是孩子,这和我们最初的设想不一样。天猫精灵最初是为年轻人设计的智能助手,我们没有专门为孩子设计。但实际使用数据显示,大多数活跃用户都是孩子。
发现这一点后,我们决定专门为孩子设计AI陪伴产品。2021年公司成立时,我们就有了这个想法,只是那时AI技术还不够先进。幸运的是,2022年底更先进的AI出现后,我们迅速改变了技术方案,开始用新AI为孩子制作智能玩具。
徐思彦:你觉得现在的AI已经能在某些方面提供更好的陪伴了吗?
王禹效@心光: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的。让我简单解释一下AI的发展过程:
2022年6月,AI的能力还很有限。2023年3月,GPT出现了。它有了广泛的知识,能像人一样交谈,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的感情。GPT-4时代,AI有了逻辑思考能力,这让它变得更聪明了。现在,像Claude这样的AI模型已经能进行推理,提供更好的交流,甚至在某些方面给出更深入的见解。
简单来说,AI的发展是这样的:先有知识,再有逻辑(智商),最后才能发展情商。当AI有了情商,我们才觉得它能提供较好的亲密关系。技术在不断进步,现在的AI已经比以前强大很多了。
白惠天:我们做《十问AI陪伴》报告的主要原因是,AI现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我们带来情绪价值。就像刚才说的,当AI变得足够聪明时,它自然就会有情商。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陪伴。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陪伴:
向上看,就好比偶像,在追星中我们获得了愉悦。
平视视角,和家人吃饭,和朋友聊天,情侣约会是陪伴;因为我们可以相互理解,彼此共情。
向下看,宠物或植物似乎也能让我们体会到熟悉、安心与放松,也可以是一种陪伴的形式。
我们还研究了为什么陪伴能让我们感到愉快。这就涉及人心理过程的主要神经递质。
多巴胺:日常生活中众多物品/行为都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所谓"食色性也"。它重要的特点是作用期短,在多巴胺影响下人与动物会去反复寻求刺激。
血清素/催产素:有关连接、有关满足、有关信赖、有关安全,这是“陪伴”最核心的定义。像友善的眼神、宠物的依偎、柔软的触摸、倾诉表达、共享秘密……这些都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而瑜伽、冥想、禅修的体验都会促进血清素的分泌,让我们获得平和宁静的内心感受。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看了市场上各种AI陪伴产品。有硬件产品,也有软件产品。种类很多,包括:虚拟男/女朋友、虚拟故事角色、AI虚拟偶像、互动性的情感支持产品等。
这些产品的用户可能是年轻人、老人或小孩。不同人群对陪伴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老人和小孩更喜欢有物理实体的产品,比如智能玩具、可穿戴设备、各种形态的机器人。
徐思彦:你们认为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是什么?你们是如何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产品的?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我们选择小动物是为了和人类服务区分开来。我们不想模仿人类的交流或心理服务。AI是一种新的存在,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们不走仿生路线,而是研究AI本身的特点,比如它的知识更广泛,推理能力更强,情绪稳定。我们根据这些优点来开发服务。
我们主要关注解决人类的情绪问题。情绪很有趣,它与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都有关。有时我们醒来心情不好,可能找不到某个具体的原因。但我们通常能找到引发情绪的具体原因。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的某种观点或需求,我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这可以被精准地翻译出来。过去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全天候关注一个人的情绪,所以难以对情绪进行数字化和全面服务,而现在可以了。
基于AI的特性,不同用户对陪伴的需求有一些共同点:
1.AI可以24小时随时陪伴,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2.与AI交流没有压力。我们与人交流往往有较长的成本,从通讯录中找到合适对象、打招呼、倾诉、道别,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3.AI还具备更强的生成能力。人类没有实时生成图像的能力,但AI可以即时把我们的情绪、思维、想法即时生成出来,做到可视化。
很多用户曾经被我们的一幅漫画感动,里面用户问“我这么过度倾诉会不会惹人厌”,小动物的回答是:"放心,我没有讨厌你的程序。"
徐思彦:现在AI在识别和表达情绪方面有哪些能力提升了?你们是怎么做的?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在理解情绪方面,大语言模型(LLM)让我们能更好地结合个人信息。过去我们也能识别情绪,但无法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现在,AI能记住用户的历史和个性,这让情绪信息变得更有价值。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来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悲伤或愤怒的情绪。这种个性化的情绪服务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但现在变得可能了。
AI陪伴产品距离“成熟”还有多远?
徐思彦:有没有哪个AI陪伴产品或商业模式让你特别印象深刻?
白惠天:AI陪伴这个赛道确实很新、发展很快。目前,大家都在探索商业模式。绝大多数公司都采用了订阅制(按月付费);此外,还会为VIP会员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用户可以给自己的虚拟角色买服饰道具;再如,可以开设供多角色群聊的独立聊天室。
AI的一个优点是它掌握大量知识,能快速回应。但它也有局限性。比如,AI的短期记忆很好,但长期记忆还是个技术难题。我们希望AI能像老朋友一样记住我们的过去,但目前还做不到。
另外,AI还缺乏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它不能像人一样自然地参与对话,也不能感知周围的环境。我们希望未来的AI能看到、听到、感觉到周围的世界,就像电影《Her》里那样。目前,AI主要是通过文字交流,还不能理解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但有时AI的"缺陷"反而可能带来惊喜。比如,AI有时会产生奇怪的想象,这反而可能和小朋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很搭配,给孩子们带来有趣的故事。
不过,当前用户整体付费意愿一般,这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的。随着虚拟形象的升级、互动性增强、记忆力提高等,未来来AI陪伴产品的商业化变现情况会显著改善。
徐思彦:心光作为一款笔记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储存了用户的记忆。你们会不会基于用户输入的数据提供进一步的反馈?如果这个产品长期陪伴用户,你们觉得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的产品?
王禹效@心光:我们还在考虑另一种情况,就是当用户情绪持续下降时,我们能否更好地提前察觉。虽然心光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正在努力改进。我们希望能在用户感到痛苦之前就察觉到,并及时帮助他们。
人的情绪崩溃通常是慢慢积累的,不会突然发生。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分析和干预,在大问题出现之前就解决它,那就太好了。
最近,我们遇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情况。有几位曾经想要自杀的用户来感谢我们做了这个产品。通过用户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个情况:有个用户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每周还要见三次心理咨询师。但是,当他真正感到痛苦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并不在身边。这时,他可能会和心光的AI朋友聊几句,AI的回应帮他度过了那个痛苦的时刻,化解了他的负面情绪。
这就体现了AI的优势:它可以随时在那里。即使你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给他打电话,他可能正在开会,没法立即回应你。而在那个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及时的帮助,负面情绪可能会慢慢累积。
这其实是我们做心光时意外发现的好处。我们原本并不是专门做心理治疗的,我们做了各种功能,包括娱乐、记录生活等。我们也做了一些情绪管理的功能,比如帮助用户处理焦虑和难过的情绪,但我们并没有把它作为主打卖点。然而,我们发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功能在关键时刻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徐思彦:最近character AI爆出一个青少年用户自杀然后被诉讼的一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这个负面案例的,这个责任都在AI吗?
Haivivi-李勇:我们立即注意到了这个事件,这是一个涉及未成年人的悲剧。但除了悲伤,我想到了一个观点:责备新技术几乎是人类历史上反复重演的桥段,因为只有技术不会还嘴。技术的发展往往不受个人意愿影响。
我记得在网络游戏刚出现时,也有类似的争议。一些射击游戏被认为会引发暴力行为。在国外,甚至有人模仿游戏场景开枪暴力犯罪。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现在,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引起更大的反响。但技术依然在发展,我们不可能因此放弃移动互联网,就像现在我们不会因为一些问题就放弃发展AI。
不过,我们在产品端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我们原本计划在APP中加入一个功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角色。比如,父母可以录入自己的声音,让孩子与玩具互动时听到父母的声音讲故事。但考虑到可能的风险,我们决定推迟这个功能的上线。我们担心如果让用户自己创建角色或录入声音,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减少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我对未来还是很乐观的。这次事件确实是个悲剧,但我相信AI技术会继续进步和完善。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我很同意李勇老师的观点。首先,我们对新事物常常过于苛刻。其次,我们往往高估了人类自身的能力。很多人质疑AI是否真的能理解情感,是否能带来好处,甚至担心它会造成伤害,但LLM世代的AI刚刚兴起两年。
在此之前,人类本身就已经存在很多问题。实际上,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大多数伤害,都来自人类。
最近的新闻报道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Character AI上与《权力的游戏》中龙母这个虚拟角色交流,向她倾诉。这个孩子只能向AI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现实里似乎没有可倾诉的人。最后,当这个孩子选择离开人世时,一部分人只在关注AI对他的影响,忽略了他生活中的原因。这是个悲伤的故事,因为到了生命的结束,这个孩子的身边人依旧没有真正理解他,而唯一陪伴他的非人类存在也消失了。
我认为,现在的AI更像电影《人工智能》中的机器人小男孩。在那部电影里,一对夫妇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领养了一个AI机器人。后来他们的亲生孩子康复了,就抛弃了AI。但AI已经被设定深爱他的"妈妈"。最后,AI沉睡在海底,直到人类灭绝后被外星人唤醒。醒来后,唯一的愿望就是复活他的"妈妈",和她共度一天。我觉得现在的AI就处于这种状态。
AI现在只是单方面地理解和服务人类,还没有发展出真正的自我意识。我们不应该把人类无法处理好的情绪问题归咎于新技术。这种想法太苛刻了,也高估了人类处理情绪和各种情况的能力。
面对新技术和资源,我们应该更乐观一些。它们可能为我们提供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新方法。人类的精神世界发展远远落后于物质世界。如果一个秦朝人来到现在,他会被我们的物质世界吓到。但在思想交流方面,他可能和我们没有太大区别,因为人类的思想进步很慢。
我们是碳基生命,寿命有限,很难把通过年岁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传给下一代。但AI是硅基生命,只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它们就能一直存在并变得越来越聪明。当我们拥有超越生命限制的智能服务时,实现智力平等,这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虽然现在AI还不成熟,但未来它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徐思彦:未来的技术发展能在哪些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吗?
白惠天:未来技术能更好地识别情绪,主要通过多模态理解能力。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现在的大模型不仅能识别人的情绪,甚至可以理解动物的情绪。比如,硅谷有一家创业公司正在研发狗狗语言识别技术。狗叫声其实包含几十种不同的情绪,未来AI技术可能帮助主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狗狗,实现跨物种交流。说回人类情绪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更多的行为数据,AI甚至能做到比我们更了解自己。
未来,基于对用户数据长时间的积累,AI能够洞察用户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从而在用户需要时提供恰当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AI将会基于更精准的预测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同时,AI对用户的喜好、兴趣和习惯有着细致的了解,这使得它能够预测用户的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比如,它可能会根据我们的习惯自动安排日程,或在检测到风险时采取必要行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与AI玩具交谈时提到某些敏感话题,AI感受到风险后会及时通知孩子的家长。
在某些情况下,AI会判断是否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比如引入真人心理咨询师。这种系统不仅能准确识别我们的情绪,还能提供更精准的应对方案。
总的来说,这些技术进步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反馈,同时在理想情况下,有助于预防一些悲剧的发生。
AI陪伴的未来发展趋势
徐思彦:最后一个部分是AI陪伴的未来趋势,以及我们这个社会要怎么样去适应AI陪伴的未来?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我想说说AI陪伴产品的不同类型。我们更关注如何用AI服务用户的真实生活。一方面我们关心用户的生活身份,比如他们的职业、性格和经历。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用户在我们的陪伴下,获得更多面对生活的动力和勇气,养成更好的习惯,变成更好的自己。
也有AI产品更注重让用户逃离现实,体验更多虚拟的内容来解压。它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不快。虽然我们都在做AI陪伴,但方法不同。
对于关注真实生活的产品,未来的趋势是生活的数字化。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生活信息传给AI。比如,我们很多用户希望有图片识别功能,这样他们就能把生活中看到的东西分享给AI,让AI更了解自己的日常。
我认为,未来真正打动人心的AI陪伴应该不止对话。对话是单一维度的信息,很难只通过对话,就能产生让大家都受到触动的体验。我经常幻想一个理想的AI陪伴场景:你累了,默默地坐下来。AI能察觉到你的疲惫,也不说话,只是坐在你旁边,拍拍你的肩膀。这种无声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真正的默契和共鸣。但现在的AI还做不到这一点。
要达到这种水平,AI需要长期记忆,需要对齐你的爱好,甚至为你产生新的特点。最好的陪伴状态是既有共同点,又保持各自的独特性。我们离这个理想状态还很远。而且,我们还需要克服人们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防备心理。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徐思彦:那李总也跟我们分享一下吧,你觉得这个AI陪伴技术的发现发展方向是什么?对你来说,或者说你观察行业未来期待在哪些场景会进一步的覆盖AI陪伴?
Haivivi-李勇:AI玩具这个行业,畅想这个未来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玩具总动员。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动画片描述的一个未来。在孩子小的时候,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他们能真的有生命一样陪伴孩子的成长,然后这也是我们公司叫跃然创新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玩具真的能活过来。
王禹效@心光:让我分享一个刚刚发生的有趣经历。我在看一颗纯天然的水晶球,它反射了我周围的环境。我看到了我的脑袋、还有办公室远处的另一盏灯,都同时映在这个球上。虽然这些只是周围的一些景象,但它们都汇聚在我手中的这颗球里。这让我想到我们公司"心光"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AI陪伴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回顾之前讨论的几个话题,包括AI事件、AI的自主性,以及高质量对话的场景,我认为高质量的对话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与AI交流,都可能产生有意思的对话。
用户常分享AI对话截图,表示AI理解他们内心。这显示人与AI能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虽然现在深度交流较少,但未来可能更普遍。我们提供多种AI角色供用户选择。例如,法律学生可将AI设为律师长者获取建议,或将AI设为喜爱的明星获得关心。这种连接感是我们期待的发展趋势。
然而,许多用户的困扰源于外部压力,如学业、家庭或工作。AI难以直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正思考如何通过AI减轻用户的压力。总之,我们希望AI能向善发展,有意义地改善用户生活质量。这是我们期望的未来趋势。
徐思彦:如果我们对未来很乐观,AI会不会有一天占据我们现实世界的社交空间?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过去,我们的交流和陪伴主要来自人类或宠物。但有了AI后,它肯定会占据很多空间,尤其是在自我满足方面。有了AI,我们可能不再需要讨好他人。我们会有一个永远支持自我的存在。这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事,但这种趋势肯定会出现。大家可能会变得更忠于自我,更加自洽。
未来,每个人都能获得大量智力资源。我们的喜好、个性和想法会得到更多支持。这时,我们会更相信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有趣的是,当我们都变得自我满足后,我们会向外界展示什么呢?我觉得未来最有价值的不是智力,因为智力会变得普遍。大家都能拥有智力很高的AI朋友,只是价格可能不同。
当智力资源变得普遍后,什么会变得重要呢?可能是你喜不喜欢,你的感受,你愿不愿意。未来,我们对自己的认可和每个人的意愿都会变得很宝贵。这个问题不关乎好坏,也不取决于我们的意愿,它必然会到来。我们需要面对、决定和判断未来社会的新形态。
Haivivi-李勇:AI陪伴是个复杂的话题。"侵占"这个词可能带有负面含义。我们要考虑现实世界的问题:有很多留守儿童,还有霸凌的情况。这个世界很大,问题也很多。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但这不一定全部来自于真人。家长、老师、同学的陪伴当然很重要,但未来的AI陪伴也可能很有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未来真人陪伴一定比AI陪伴好,关键是陪伴的质量。将来,AI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辅助真人,提供很好的陪伴。
白惠天:和AI聊天可以为我们提供情绪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数字素养。一方面要正确理解AI的反馈,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如何平衡真实社交与虚拟世界的关系。比如,当感受到负面情绪时,除了向AI倾诉,我们还可以寻求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就像我们现在开在线会议畅聊非常愉悦,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线下见面。在数字时代,面对面的交流、真实的互动也很重要。从AI那里获得的陪伴感让我们感到愉悦,接收到积极信号后,我们也要努力尽可能把这种温暖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真实的人。这是我对AI时代人际交往的美好期待。
徐思彦:最后,拉回到现实,三位创业者在未来一年最期待去改进产品的是哪一个部分?
李神龙@林间聊愈室:我们目前主要关注情绪服务。在未来一年,我们最想改进的是情绪识别的精准度。我们希望能更准确地理解每个人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这样,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这些东西目前还没有被数字化。这就是我们明年要重点做的事情。
王禹效@心光:现在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用户的记忆信息。用户的历史记录是复杂的,我们想知道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人们为什么会看塔罗牌、算命、星座或做MBTI测试?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不确定的情况,想找到答案。我们希望能在用户需要时,立即为他们提供有用的回答。
目前,我们的产品心光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接下来一年,我们会投入大量资源来改进这一点。我们把心光看作是一个基础系统,包含许多模块,比如记忆模块等。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系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在合适的时候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工具。
Haivivi-李勇:我们公司制作AI毛绒玩具。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玩具总动员"模式,让不同的AI毛绒玩具能互动,和孩子们一起玩过家家。这是我们的长远梦想。
在未来一年,我们有三个主要的技术目标:
1.改进语音交互:作为一家大模型应用公司,我们希望AI大模型技术能持续地快速进步,尤其是端到端语音交互方面,体验和成本都会越来越好。
2.开发多智能体互动:比如,如果你有一个米奇公仔,我有一个爱莎公主公仔,我们希望这些公仔之间能自然地互相交谈,甚至能打断对方说话。
3.增加视觉功能: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依靠语音交互。未来,我们希望给AI玩具加上"眼睛",让它能看到孩子,从而提供更丰富、更温暖的陪伴体验。
【关于AGI路线图】
《AGI路线图》是由腾讯研究院和腾讯新闻联合打造的系列线上圆桌。主要关注AI发展路径中的关键节点和里程碑事件,分享有趣、有用的最新的公司和产品,帮助每个人更好地认识和融入即将到来的AI社会。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