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术大师班”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的特别教学项目,大师班将邀请国际相关领域的重要学者, 策展人及艺术家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短期授课。
师资:国际媒体艺术领域资深理论家、艺术史学者、艺术家及策展人
时间:2018年5月、10月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
课程介绍
本次媒体艺术大师班课程设置以周为单元,共八个单元,分为媒体艺术理论、 媒体艺术考古学(史)、 媒体艺术策展与批评以及媒体艺术工作室专题四大模块,结合讲座与研讨,技术与实践并进的有机关系,以强化、集中、高效的教学机制使学生得以在短时间、近距离内与艺术、科学及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作形态相熟悉,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结构,拓展批评视野和发掘创作潜力的教学目的。
课程申请
申请方式: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及教师均可发送个人简历及作品集至:luoshuang@cafa.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媒体艺术大师班+姓名+院系+年级/教师+课程单元)
申请条件:授课期间将安排有专业翻译,如有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更方便与导师交流
申请时间:每单元课程前7天截止
课程名额:每单元30人
该课程对中央美院全院师生开放,部分名额面对社会招生,均按照申请次序优先录取。非中央美院师生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媒体艺术大师班招生简章”报名。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
2018年5月7日 - 5月11日
媒体艺术理论
美国杜克大学 马克·汉森(Mark Hansen)教授
马克· 汉森,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他一直致力于在研究、写作和教学中将技术对人类能动性(human agency)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论化。其研究范围涉及各个学科,包括文学研究、电影和媒体、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科学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
他出版的著作包括《新媒体的新哲学》( New Philosophy for New Media. MIT Press, 2004),《代码之身:数字媒体接口》(Bodies in Code: Interfaces with Digital Media,2006),《新媒体批评术语》(Critical Terms for Media Studies, 2010),《前馈:21世纪媒体的未来》(Feed Forward: On the Future of 21st Century Media, 2014),《新目的论》(Neofinalism, 2016)等。
第二单元
2018年5月14日 - 5月18日
媒体艺术史/ 媒体考古学
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 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教授
西格弗里德· 齐林斯基,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的校长,媒体考古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他还在瑞士欧洲研究院(EGS)教授技术美学和媒体考古并拥有米歇尔·福柯教授称号。他曾任柏林艺术大学教授、科隆艺术与媒体学院创建校长和Vilém Flusser档案馆主任。他的著作《媒体考古学》(ARCHAEOLOGY OF THE MEDIA )已经以中文出版(2006年),其它出版著作包括:《维特·哈兰》(Veit Harlan,1981),《录像机的历史》(Zur Geschichte des Videorecorders,1985),《音像》(Audiovisions,1989/1999),《媒体深度时间》(Deep Time of the Media ,2002/2006),《[...媒体之后]》([...After Media],2011/2013)。主要编辑有六卷《变异学 - 艺术,科学,技术之间的深度时间关系 》(VARIANTOLOGY – Deep Time Relations Between Arts, Sciences, Technologies,2005-2011),《FLUSSERIANA和阿拉机器人》(FLUSSERIANA and Allah’s Automata,2015)等。
第三单元
2018年5月21-5月25日
艺术家工作室专题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克里斯·萨尔特(Chris Salter )教授
克里斯· 萨尔特,艺术家,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新媒体、技术与感觉讲席研究员,蒙特利尔媒体艺术、设计、技术与数字文化研究和创造“六角星网络”联合总监,康考迪亚大学六角星中心总监,康考迪亚大学设计与计算机艺术系计算机艺术专业副教授。萨尔特的作品曾在十多个国家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和艺术节上展出,其中包括:200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中国美术馆(北京)、里尔3000艺术节(里尔,法国)、Fondarie Darling视觉艺术中心(国际电子艺术双年展,蒙特利尔)、HUA3柏林剧院(柏林)、Laboral艺术与工业创造中心(希洪,西班牙)、白夜艺术节(巴黎)、维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EXIT音乐节(Maison des Arts, Creteil-Paris)、 林茨电子艺术节(林茨)、旧金山探索博物馆(旧金山)等。 除艺术实践外,萨尔特的批评性研究也见诸于他的重要著述如 :《纠缠:技术与表演的转变》(Entangled: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formance, 麻省理工出版社,2010)及《异体:与艺术的实验性遭遇》(Alien Agency: Experimental Encounters with Art in the Making, 麻省理工出版社,2015)中。
第四单元
2018年5月28日 - 6月1日
艺术家工作室专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卡西·瑞斯(Casey Reas)教授
卡西· 瑞斯,艺术家,1972年生于美国,现生活工作于加州洛杉矶。他以编写软件来探索作为艺术的条件系统(conditional system)。通过定义自然生发的网络和分层说明(layered instruction),他定义了一块独一无二的构建在具象艺术、观念艺术、实验动画和绘画之上的视觉体验的区域。动态和生成的软件一向是他创作的核心媒介,同时他也运用打印、物件、装置和表演等从他的视觉系统中物化而来的多变的媒介。2001年,瑞斯和本.弗莱(Ben Fry)一起创建了适用于视觉艺术领域的开源程序语言和环境—— Processing。
第五单元
2018年10月8日 - 10月12日
艺术家工作室专题
英国诺丁汉大学混合现实实验室 爆炸理论(Blast Theory)艺术小组
Blast Theory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先锋艺术小组,他们通过互动艺术的创作来探讨社会和政治的问题,将观众至于作品的中心。自1991年开始,他们便开始使用交互媒体来开创新的表演和互动艺术的形式,用网络、现场表演和数字广播融合观众。以Matt Adams, Ju Row Farr 和Nick Tandavanitj为首的艺术家使用流行文化、技术和游戏,作品往往游走于真实和虚构的边界。
第六单元
2018年10月15日-10月19日
艺术家工作室专题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雅各布·汤森(Jacob Tonski)教授
雅各布· 汤森,艺术家,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他的作品通过动态隐喻探索动力平衡,用一个使人处于同一高度的自我调节平台,来探讨平等和权力的起源;用一个真人大小的陀螺在房间里四处转动,来触及欢乐、危险、青春和腐朽的主题;用一个单腿站立的沙发,来思索社会建筑的稳定性。这些以及其他的真人尺寸的物体,既有趣又具有威胁性,并且处于玩具和工具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身份。
第七单元
2018年10月22日 - 10月26日
媒体艺术策展与批评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新媒体艺术首席策展人 玛萨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 )
玛萨拉· 利斯塔,艺术史学家,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新媒体艺术首席策展人。玛萨拉曾于多所学校任教,包括法国利摩日大学、巴黎大学、巴黎第十大学。她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声音的视觉文化史,其策划的展览有:“声音与灯光:二十世纪艺术中的声音史”(蓬皮杜艺术中心,2004)、“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作品:碎片”(卢浮宫博物馆,2008)“保罗·克利(Paul Klee):复调”(音乐博物馆,巴黎,2011),“不同的移动方式:极简主义,纽约,1960-1970”(艺术方屋,尼姆,2017); “考古学”(蓬皮杜艺术中心,2017); “埃里克·波德莱尔(Eric Baudelaire)之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7)。玛萨拉目前正在进行和池田亮司与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有关的项目。
第八单元
2018年10月29日-11月2日
媒体艺术策展与批评
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媒体艺术收藏及文献部主任 玛吉特·罗森(Margit Rosen)
玛吉特· 罗森,德国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博物馆(ZKM)媒体艺术收藏及文献部主任,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教授,2011年至2013年在明斯特艺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她的研究和策展工作主要集中在艺术和技术变化的关系之上。2014年,她构思了网络艺术项目“AOYS”(ArtOnYourScreen),自2016年她开始负责与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机构合作的线上艺术项目“Web Residencies by Solitude & ZKM”。玛吉特目前出版的著作、文章包括有:《Manfred Mohr的算法》(The Algorithm of Manfred,Leipzig:Sperctor,2014)、《机器视觉:关于成像技术的田野调查 》(Machine vision. Field Research in the Spaces of Imaging Technologies,Leipzig: Spector,2013)、《布鲁诺·拉图尔Cosmocoloss:关于气候和地球的悲喜》(Frankfurt: Revolver ,2003)等。
____________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的建立旨在将艺术人文与科学技术纳入协同研究与发展,集教学、 研究与创作为一体的跨学科、跨界域的新型教研及创新基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以拓展前沿性的文化发展为其诉求,以数字媒体艺术之创作为契机,通过国际国内艺术家、文化学者、科学家及技术工作者协同合作的研究模式促进新观念及新思维的萌发,从而促进中央美术学院在艺术想象与技术研究的汇聚中催化新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