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美术馆 > 2008年展 > 韩国“文化遺傳因子Meme Tracker”展览

韩国“文化遺傳因子Meme Tracker”展览

2009-10-21 13:27:13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展览名称:韩国“文化遺傳因子Meme Tracker”展览
展览时间:2008年6月15日——2008年6月17日
展览地点:宋庄美术馆
艺术总监:栗宪庭


为宣传韩国当代美术,三十余位韩国作家将于5月14日到6月14日在中国宋庄美术馆举办以“文化基因追踪者Meme Tracker” 为主题的当代韩国美术展。本展览是由宋庄 现代美术馆主办,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Paradise文化财团提供赞助,以增进韩中两国文化和现代美术交流为目的的美术品展览。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文化基因追踪者Meme Trackers”.  文化迷因(Meme)也称为米姆,弥或迷米,是文化资讯传承的单位。迷因类似作为生物中的遗传因子,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也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从这个层面上,追寻和记录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经不断的复制所产生的变异和变形可视为一种迷因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解析已成为韩国当代美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趋势。在传达传统因素即主题和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变异,结合,排斥,借用等现象使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促使进化。本展示将通对韩国当代作家作品的展览去探讨迷因(Meme)的进化,并以在中国北京송장美术馆展示为契机,扩大韩国与中国以及东北亚交流并增进理解。

宋庄美术馆位于北京近郊的宋庄艺术区。 宋庄艺术区是由被称为中国当代美术之父的 栗宪庭 先生与当代美术作家一起创办的。 即将举办此次展览的宋庄美术馆已成功举办了各种大型美术活动,此馆可被称为宋庄的心脏。

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金成喜( 韩国弘益大学 美术研究院 教授)说“在中国北京宋庄美术馆的本次展览,具有使东北亚各国对谜因Meme 现象产生共鸣并能增进相互理解的意义”。 身为资深评论家的 宋庄美术馆馆长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中国正受世人瞩目的此刻,是展现韩国当代美术作品的最佳时刻,并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成为中韩美术界更广泛的交流的契机”。

本次展览包括继承了韩国传统东洋画手法并将其扩散的作品,利用象征性的标志通过多媒体对传统印象的再诠释的作品,将传统印象重建的楷模诗文形作品和新人作家的各种作品。

 

“文化遺傳因子Meme Tracker”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文化遺傳因子Meme Trackers”.  文化迷因(Meme)也称为米姆,弥或迷米,是文化资讯传承的单位。迷因类似作为生物中的遗传因子,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也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从这个层面上,追寻和记录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经不断的复制所产生的变异和变形可视为一种迷因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解析已成为韩国当代美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趋势。在传达传统因素即主题和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变异,结合,排斥,借用等现象使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促使进化。 

  本展示将通对韩国当代作家作品的展览去探讨迷因(Meme)的进化,并以在中国北京 宋庄美术馆展示为契机,扩大韩国与中国以及东北亚 交流并增进理解。

  本次展览包括继承了韩国传统东洋画手法并将其扩散的作品,利用象征性的标志通过多媒体对传统印象的再诠释的作品,将传统印象重建的楷模诗文形作品和新人作家的各种作品。

  最近对传统的现代化再解释的主题是东亚所有国家的主要争论点。
  我们期待以在中国展示韩国当代美术的传统倾向的作品为目的本次展览成为韩中两国的共同话题。

 

在艺术全球化的过程中重建地域文化
——欢迎韩国《文化遺傳子展》

我理解《文化遺傳子展》强调文化“模因”,是基于非西方文化的立场和处境,或者说是努力在艺术全球化的过程中重建地域和民族新的文化价值。
二十世纪全球西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其一,二十世纪东、西方的艺术史是一个全球相互影响的再历史化的过程。西方现代艺术在其发展中受到过非西方国家艺术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著名的例子如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受到非洲木雕的影响。JOHN CAGE的音乐,受到禅宗和中国古典音乐的影响。ANTONI TAPIES的绘画,受到东方思想的影响。 HENRYMOORE的雕塑受到中国太湖石的影响。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美国1960年代的图案与装饰艺术家群和女性艺术运动,也多强调吸取多种文化的营养。而世界艺术现代化的过程,认同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的合理性,是因为西方现代艺术的确是把非西方艺术中的自由精神发扬光大,并且为世界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东、西方的艺术在20世纪所发生的变化,都是一个再历史化的过程,都是摈弃了各自文化传统形式和艺术模式,吸取其它艺术模式中语言因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

其二,在现代艺术的全球化进程中,并非按着自身的语言逻辑独立地进行重新组合与转换的,超艺术的因素尤其是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往往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西方在本世纪内依赖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发达的通讯手段,乃至频繁、规模宏大的展览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和各种艺术博览会,把西方变成一个现代艺术的中心发源地,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把现代艺术推向全球。诸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乃至一本又一本的《现代艺术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主办者和作者认为这是西方的现代艺术展,西方的现代艺术史,而总是认为这就是现代艺术,并从价值标准乃至样式都把它作为原创的、国际的新样式,并用这种眼光看待一切非西方地区的20世纪艺术史。

进入21世纪,文化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非西方的当代文化逐渐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蜕变并成长壮大。其一,就艺术的创造过程中的原始冲动而言,首先是艺术家个人对自己内心感觉的把握。而个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民族、地域的当代文化与社会环境里,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在与这个环境完全无缘的状态下创造作品。西方现代艺术对非西方国家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作品的结果,也即提供了一种语言模式和工作方法,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家在学习西方现代语言模和工作方法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都会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和运用它。这个过程正是把个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的遭遇作为重要出发点的。正因为我强调个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的遭遇作为出发点,那么,作为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家,由于他们所处的本土的文化情境、文化习俗、文化传统乃至人种带来的心理感觉与西方的差异,这些因素自然会再全球西方化的过程中起作用,会影响到艺术家在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去选择本地区的文化传统、自然图像、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可以利用的因素。

其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意识形态的一统天下已经分化瓦解。很多非西方也利用逐渐强盛的政治经济力量,现代化的媒介传播手段,推广自己的现代文化,确立自己的价值模式,并反过来用这样的眼光重新看待西方和这个世界艺术史。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遺傳子展》为艺术全球化过程中重建地域文化所作的努力,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栗宪庭
2008-4-29

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昆明]创库艺术区

[昆明]创库艺术区

2008-11-16 13:20:14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从昆明市中区金马碧鸡坊往西直行约2000米,有一处叫做创库的由弃置厂房改建的艺术主题社区,在数千平方米的空间内,艺术家、广告人、策展人、商人、工人、艺术爱好者、学生……混杂其间。除了30多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外,还汇集了画廊、酒吧、茶室、餐厅、书店、羽毛球运动馆、艺术传播公司等。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简洁的创作空间与轻松时尚的消费空间汇聚在一起,共生共存,形成了昆明最富特色和活力的社区。

缘起

  创库艺术主题社区的创立,艺术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9年初,艺术家叶永青在昆明市后新街的一所老别墅内开设了上河会馆,这是一所兼具餐饮、酒吧、茶室、画廊、美术馆等功能的空间。当代许多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了这里,上河会馆成为当时昆明唯一一所经营当代实验艺术的画廊,艺术家、艺术策展人、企业家、艺术爱好者、收藏家来往其间,使这个不大的空间充满了浓烈的文化气息。画廊内经营的绘画作品全部被企业或个人收购,不仅使自身得以继续发展,也使其它欲经营文化产业的人看到了希望。2000年9月,叶永青、唐志冈、刘建华和策展人林晓东在上海相遇,共同谈到了艺术仓库的话题,都认为昆明也有许多类似上海苏州河仓库的地方。回到昆明后,叶永青、唐志冈即着手寻找这样的空间,最后选定了地处昆明市区西坝路101号的机模厂。该厂原先是一家生产机器模具和农用机械产品的工厂,由于生产转型致使数千平方米的厂房闲置,部分工人下岗。叶永青、唐志刚通过与厂方的多次谈判,最终说服了厂方将这些车间和房屋租给艺术家做工作室、设计室以及进行经营画廊、酒吧、餐厅等。2001年初,唐志刚首先进驻,接着,刘建华、李季、苏新宏、潘德海、孙国娟、曾晓峰等艺术家和设计师先后进驻这里开辟工作室。与其它城市画家村不同的是,艺术家们占据了二楼以上的空间,把一楼的大空间留给了画廊、酒吧、餐厅、书店等机构或企业的经营。在不到的一年的时间里,这里迅速形成有3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四家艺术画廊、两家餐馆、四间酒吧、一家书店、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一家羽毛球运动馆和若干设计、影像工作室的综合社区。

平台——三类模式三种经验

  创库内的四家画廊,因其不同的定位和展览运作模式而互为补充。井品画廊、九章画廊以经营传统写实风情绘画为主,同时还不间断地举办传统水墨画、写实风情油画以及艺术院校学生作品展,是大众购买艺术品的重要场所。诺地卡艺术中心由瑞典女诗人孟安娜女士创办,着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定期地介绍中国艺术家和欧洲艺术家作文化交流互访活动。这里还是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当代实验艺术、电影、话剧、诗歌、舞蹈、音乐等演示和交流的平台。上河车间由艺术家叶永青和张晓刚合作开辟,是当代实验艺术的展示平台。创办人之一叶永青认为:“在一个没有当代艺术专业体系,没有博物馆基金会、艺术机构、画廊和收藏家的国度,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是以一种民间的和游移的身份存在着。所以上河车间实际上是一个功能与学科边界十分模糊的场所。我希望将其塑造为一个不断发生艺术事件的舞台,一个流动和变化的现场,而不是恒定和静态的艺术陈列处。同时我试图在这里展示和接纳更多的不同文化的艺术活动,使中国公众和艺术家在了解其它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认知自己的传统,从而使艺术回到当代生活之中。”在举办展览和各种活动的同时,上河车间还与国外的基金会和艺术机构合作,开始了国内首创的国际艺术家进驻计划,目前,已经成功地接待了来自英国、瑞典、日本、西班牙、韩国、美国的艺术家在创库内工作并举办工作展示,同时,也安排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之间的艺术互动和交流。

事件

  创库艺术主题社区是艺术家自觉把自己推向大众,和大众生活,和当代都市生活发生关系的结果,也是大众和企业开始关注艺术,并借助当代艺术的活力提升其形象和品格的努力。创库创办以来,上河车间、诺地卡艺术中心、彼岸文化艺术传播公司、井品画廊、老别墅画廊吧等,举办了大小近百次艺术展览和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的一些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6月1日,创库开业,《男孩女孩》画展在同一时间开展,有数百人到场参观。2001年12月,独立电影周在云南艺术学院和创库上河车间同时展映,放映了吴文光、贾章柯等电影人的作品。2002年7月,由邱志杰、卢杰策划的《长征---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艺术展》在上河车间举行。2002年11月,《体检》在上河车间、诺地卡艺术中心举办。集结了21位昆明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是昆明第一次大规模的多媒体艺术展示。12月,《羊来了----云南青年艺术家自选作品展》在上河车间、诺地卡艺术中心、彼岸艺术传播中心同时开展,展示云南27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照相艺术、视像艺术、行为等各类艺术形式。2003年4月,《影子----多媒体艺术展》在上河车间和实域艺术空间展出,展示了昆明、广州、南京、北京等地12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这些展览,一大批云南本土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崭露头角,向卫星、宁智、薛涛、和嘉、陈长伟、张琼飞、姜静等艺术家显现出极大的潜质,虽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某种模糊和不确定性,但自由、放松的创作方式正是反映了昆明这个多民族文化混杂的年轻城市的特色。

社群——碰撞与融合

  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创库的艺术家来说,画画、泡吧、展览、与各地艺术家交流、与大众交流已越来越日常化,成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在相同的空间里工作、共进午餐、共同展示作品又让大家有种回到人民公社的感觉。而对于工厂的原住居民和工人来说,由昔日的主人变成了今日的看客,艺术家昼伏夜出的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很看不惯。在创库刚开业的时候每一次艺术展览都有人打110报警,告艺术家扰民。日子久了,厂区周围的居民发觉艺术家其实很好相处,很好玩,而创库内的各种休闲空间因为大众性的消费成为这个城市所有人都可以去的地方,成为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一部分。工厂的厂长当初做梦也想不到艺术家的进驻会引来来这么多酒吧、餐饮经营者的关注,把一个频临倒闭的厂区盘活,房租也水涨船高翻了数倍。而工厂的自留地:羽毛球运动馆和停车场也经营的有声有色,据说停车场每月的收入除上缴厂区3000元外,剩余还可养活九名工人。厂长对最早进驻厂区的艺术家唐志冈说:“唐老师,我要给你立个碑!” “我还没死呢,立什么碑啊?”唐志冈笑答。
餐饮:1、老别墅 很优雅的老房子,有很浓的艺术氛围。可以吃饭、喝茶、发呆。
2、井品画廊 在很多艺术家工作是下面,可以喝啤酒和自助餐。边看画边聊天不错哦!

地址:昆明西坝路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