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托尼·奥斯勒出生于1957年,是美国的多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媒体、雕塑、装置、表演和绘画,并以幽默、讽刺和想象的手法探讨个人与大众媒体之间的关系。
托尼·奥斯勒对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科技如何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研究利用 了当代的通讯工具,创作出来的作品融合了不同的富有表现力的载体以及形式化的方式,调查了当今流行文化的机制。由此产生的作品处理了维度、声音、运动、空间、语言以及材料,它们将观众融入到一段几乎是必须的、与其创作的虚拟生物的对话之中。
▼ 莫娜·哈透姆(MonaHatoum)
“最直接的审美体验是在感官方面的,但是我想尝试调动感官和精神双重层面。在初步的感官刺激之后,想象力和智力受到激发,更 多深层的意义、内涵、情境就能被领悟。”
——莫娜·哈透姆
莫娜·哈透姆,1952年出生于黎巴嫩的贝鲁特,现在英国伦敦居住。1975年,她于黎巴嫩内战时期前往伦敦,从此遭到驱逐。1975- 1979年她在The Byam Shaw School of Art(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学习艺术。开始,她投身于行为艺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她介入到摄像、雕塑和摄影等艺术活动中。有着英国国籍的她甚少受到故土艺术文化的影响。她更多地与那些同样经历过流放、无 家可归、民族隔阂的国际艺术家群体有联系。
▼ 加里·希尔(Gary Hill)
加里·希尔以其将影像、声音、表演和装置独特地结合到一起而为众人所知。他探索了在散漫的交流模式下认识和知觉的属性,利用语言的物质和声音性能进行实验,提供了以日常生活环境的产物为基础令人振奋的沉思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影像在希尔的艺术实践中就占据了中心地位,他将这个媒介用作一种形式化的场所和结构,来完成对图像力量的检测和解构。随着逐渐均匀化的 视觉文化的出现,希尔利用声音、速度以及序列切断了电子媒介主要的交流功能,以此来产生在感知的标准进程中的根本决裂,以及 邂逅意义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