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坛 信 息
「秩序狂想」 艺术·科技跨界论坛
主办: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scope艺术客》杂志
时间:2016年6月22日13:30-18:30
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
● 本次新艺见讲座涉及的科技领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当下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互联网大数据。一方面,计算机早已成为一种普通的日常工具,普遍地介入艺术家创作中;另外,随着近几年“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技术的突破,机器在“智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无疑将改变未来人类社会,也注定将影响当下及未来的艺术创作。
● 表面上看,秩序是科学的特征,狂想是艺术的属性。事实上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必定是秩序和狂想的有机结合。
● 20世纪最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人文领域,凡是能把握自己行为的含义,凡是能把握当代新知识含义的人,都是艺术家。”今天更重要的是,无论科学家还是艺术家,甚至其他任何领域,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重要。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矫正各种感知的比例,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意识”。
● 为了达成这种“整体意识”,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力邀科技界和艺术家代表,分享各自研究的领域,看似风马不接的交锋或许能打开彼此思维的边界。基金会也将长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为未来更深入的跨界耕耘打下基础。
● 作为此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Scope 艺术客》杂志也在众多艺术现象当中,敏锐地抓住了艺术与媒介关系空前交融的节点,并将持续关注和推进基于艺术现场的更多跨界实践。
01 主 讲 嘉 宾
科 学 家
袁 晓 如
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领域:信息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
罗 欢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博士。重点研究各种认知过程中的动态时间结构及其脑神经机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高时间采样认知行为范式、脑磁图、脑电图以及功能磁共振。
商 澎
博士。出生于1964年3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创院院长,国防科工委“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西北工业大学特殊环境生物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目前从事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航天生物医学与工程,磁场生物学,肿瘤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付 巍 玮
就职于阿里巴巴,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控,相信数据驱动商业,科技改变生活。
贾 洪 涛
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 赛福解码基因科技联合创始人
艺 术 家
冯 梦 波
1966年出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内最早应用电脑技术的艺术家,他用电子游戏程序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是中国新媒体艺术的领军人物。曾参加1997年和2002年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重要展览,作品被MoMA、古根海姆和Lacma等美术馆收藏。而当新媒体日益成为主流之时,他又重拾画笔并开始音乐表演,重新思考技术与传统的关系。
王 郁 洋
出生于1979年,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王郁洋虽然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更感兴趣于“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他的作品涉及各种媒介,并充分拓展其内在潜力。他以幽默的、虚构奇观的方式来探究和表达人的身体、经验及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与身体认同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在中国及欧洲的重要展览和艺术节上均有展出。
吴 珏 辉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UFO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吴珏辉的创作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多元面貌,触及互动艺术、生物艺术、媒体剧场等范畴,着力探索艺术与科学、身体与媒体之间的“潜在接口”。自2010年始,吴珏辉发展出《器官计划》,试图将流行科技作为外来基因,侵入与再造肉体感官。他于2014年开展的《星际动物园》系列利用综合媒介的造物过程来释放恋物欲,生成一系列无目的而存在的机动生命。重要展览包括: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2011延展生命 / 2014齐物等观)、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纽约EYEBEAM2014年度展、上海双年展、硅谷ZERO1双年展、瑞士SHIFT电子艺术节、创想计划 (Creators Project)、上海电子艺术节等。
aaajiao
是徐文恺的网络化名,代表了他媒体艺术家、自媒体、网络活动家等诸多身份。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科技想象以及文人情怀,其作品切中了与互联网相关的新思维、议题以及现象,探索数据处理、自媒体领域以及信息过滤。aaajiao近期的创作中的跨领域协作(建筑、电子音乐、表演、产品设计、医学等)聚焦于今天消费网络技术、生活于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一代。2014年,他荣获第三届三亚艺术季暨华宇青年评审大奖,亦入围首届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2015年获得第九届AAC年轻艺术家提名奖。
陆 扬
出生以及生活在上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陆扬的创作涉及宗教、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医疗科技等层面,并且使用装置、编程、游戏和录像等媒介来展示她的作品。她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重要展览包括2012上海双年展、2015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第六届莫斯科双年展、2016蒙特利尔国际数字双年展、2016年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和第五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等。也在纽约、香港、北京、上海、东京、西雅图和哥本哈根等地举办过个展。
尚 暾
生于1968年,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广州和香港。擅于以飞行,数据作为创作手段,是国内唯一以滑翔伞飞行与无人机飞行作为创作手段之一的艺术家。
刘 佳 玉
毕业于第一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系,取得硕士学位。她的作品以新媒体艺术装置、数据可视化、公共空间艺术为主,曾展出于伦敦设计艺术节,伦敦UP城市艺术节,伦敦V&A数字未来,2014 AW伦敦时装周,作为合作艺术家创作上海汉中路地铁站“魔法森林”艺术装置已于2015年底通车。日前英国独立新闻台对刘佳玉进行了采访与作品专题报道。
02 艺术与科技结合实践分享嘉宾
李 轲
Real Field 联合创始人。毕业于首届清华大学交叉学科班,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同时毕业于第三届清华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领导力培训班。2012 年创建降落伞工作室,独自完成降落伞智能空间控制系统开发,并应用于极客咖啡。负责过多位知名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背后的技术方案设计与实施,有丰富的和艺术家合作的经验。2015 年作为 Real Field 联合创始人在团队中负责技术路线探索、预研和对接消化其他领域技术。
03 研 讨 嘉 宾
孙原 彭禹
孙原&彭禹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组合。他们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从2000年开始共同创作,他们的创作形式广泛,一直与各类科学和技术合作。他们曾经赢得2001年CCAA青年艺术家奖,参加过日本横滨三年展、光州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多次国际大型展览,作品广泛地被国际和国内的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同时也作为策划人策划了《不在图像中行动》等展览项目。
曹 斐
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她以多媒体装置和录像创作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安的变化。她的作品曾展出于英国泰特美术馆、伦敦蛇形画廊、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巴黎东京宫。参加的重要双/三年展包括横滨三年展(2008)、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7)、第十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7)、悉尼双年展(2006/2010)、莫斯科双年展(2005)、上海双年展(2004)。曹斐曾获得2010年度雨果博斯艺术奖(Hugo Boss Prize)提名,并于2006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青年艺术家奖项。
孙 冬 冬
2001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2005 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外国美术史专业。在校期间,开始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相关领域,曾参与“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三年展”前身 ) 的展览组织工作,从此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写作与展览策划。2005 年进入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任馆长助理,负责筹建南京四方美术馆及展览部的工作。2007 年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担任策展人,2009 年入《艺术界》杂志担任资深编辑,负责学术专题策划与展览评论。2014 年受邀担任平丘克艺术基金会“未来世代艺术奖”全球七位初选评选人之一。现为自由策展人与独立撰稿人,现工作与居住于北京。
谢 墨 凛
1999-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05-2007年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研究生。他的绘画作品皆经由其发明的三轴联动绘画机器完成,通过精密的操作与细腻的调控,往往可以展现出异乎寻常的恒定与庄严的气质。
余 亮
余亮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院与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领域涉及互联网文化、新科技产业与全球数据治理。
王 基 宇
策展人,思想刊物《先进》主编,艺术家,民乐团体“阎王爷之怒”中阮乐手,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硕士。理论作品收入《启示与理性06:哲学、科学、神学诸意识形态》(三联书店出版,2015)等辑刊。作品参加展览“实年一验:中国实验艺术教育十年回顾”(中央美院美术馆,2014);“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5)等。策划展览“新碑学:悲悼与长子”(空间站,2016);“城郊密仪:朗诵与喘息”(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2016)等。
张 小 迪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现于北京从事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在《艺术界》、《艺术时代》、《中国摄影》等刊物发表评论多篇,曾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实验片奖、关注未来英才计划“英才奖”等。主要展览包括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2013),“张小迪-观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3),“气候”(武汉美术馆,2014),“道路与河流”(北京季节画廊,2014)等。曾策划“春天的心志”(北京季节画廊,2015)等展览。
巢 佳 幸
巢佳幸,200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年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从2009年开始参与展览策划,曾在上海多伦现代艺术馆及一些非营利空间策划展览,曾任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界艺术中心担任策展人及执行总监,亦为一些专业杂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