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贝利(David Bailey)
  •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
  • 马克·吕布(Marc Riboud)
  •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Margaret Bourke-White)
  • 曼·雷(Man Ray)
  • 比尔·布兰德(Bill Brandt)
  • 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
  • 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
  •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 大卫·西摩(David Seymour)
  • 艾略特·厄维特(Elliott Erwitt)
  • 皮皮劳蒂·里斯特(Pipilotti Rist)
  • Christian Falsnaes
  • 河原温(On Kawara)
  • 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
  • 艾芙琳·霍法(Evelyn Hofer)
  • 沙蒂·嘉德里安(Shadi Ghadirian)
  • 李铭盛(Li Mingsheng)
  • 马里奥·梅尔茨(Mario Merz)
  • 汉斯·哈克(Hans Haacke)
  • 杰夫·沃尔(Jeff Wall)
  • 阿蒙·埃洛扬 (Armen Eloyan)
  • 安德烈·布特兹(André Butzer)
  • 奥雷格·库里克(Oleg Kulik)
  • 米歇尔·弗朗索瓦(Michel Francois)
  • 汉斯-彼得·费尔德曼(Hans-Peter Feldmann)
  • 贾思培·琼斯(Jasper Johns)
  • 沃尔夫冈·莱普(Wolfgang Laib )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 )
  • 瑞贝卡·霍恩(Rebecca Horn)
  • 珍妮·阿洛拉&吉列·卡萨迪利亚(Jennifer Allora &Guillermo Calzadilla)
  • 查普曼兄弟(Jake & Dinos Chapman)
  • 乔治· 巴塞列茨(George Baselitz)
  • 萨拉·卢卡斯(SarahLucas)
  • 安瑟尼· 高克利绘画、摄影、装置作品
  • 贝蒂娜·瑞姆斯(Bettyna Remsi)
  • 让·穆克(Ron Mueck )
  • 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
  • 欧文·沃姆(Erwin Wurm)
  • COREY McCORKLE
  •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
  • 马克·莱奇(Mark Leckey)
  • 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
  • 展讯发布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量子千变”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量子千变”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24-12-19 10:13:55.204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顾振清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二

    量子千变——公共影像展

    Quantum Metamorphosis — PublicPhotography Exhibition

    策展人:顾振清、张海涛

    执行策展人:朱自杰

    策展助理:唐江华、魏熙格、崔子扬、孙晓雪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姓名或组合首字母依次排序)

    不见光谱Invisible Spectrum、张海超&李琨&十方(肖幸)、 刘姝铭&EIE vision、罗保权、林万山、四川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许毅博&多巴胺Tech-Art®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19日——2025年2月4日 

    展览地址:粮仓展区G1/G2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二

    量子千变——公共影像展

    前 言

    文/顾振清

    量子属性表明,基本粒子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前,会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的状态。那只神奇的既生又死的薛定谔猫,就是描述量子叠加态的一种思想实验。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威利说:“物质实相的核心不是粒子,而是关系。每个物体的定义都来自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他看来,量子物体没有独立的现实,而只是作为一种关系存在。人类所在宇宙并非由物质构成,而是一个量子编织的事件网络。

    量子系统的量子态随观察者观察而变。在人类观察、见证量子之前,量子千变万化,无形无色,无边无际,不拘一格。一旦人观察、见证了宇宙中的某一量子,这个量子就会在事件网络中显化,成为物质现实中的基本粒子。罗威利的关系性量子力学理论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论点与“山中花树”的比喻似乎不谋而合。

    艺术家创造的所有影像,其实也是在为量子宇宙中的事件网络关系下定义,从而让物质现实得以显化并确定。心有灵犀,心灵感应,揭示的也许就是艺术家、作品文本与观者在感知现实中的一种量子态,即源自人的大脑机制中的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系统在不同人脑之间产生非局域性的链接与关联,也让人脑神经元成为一种综合量子信息、生成感知体验的能量场,量子千变,艺术家探究物质实相的好奇心与创造潜能也在不断迁移、不断刷新。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二

    量子千变——公共影像展

    前 言

    文/张海涛

    量子相变和量子临界现象是未来物理学中的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量子临界现象是在临界点的绝对零度下,物质展现出一系列异常的突变行为特性。这时物质的属性不再依赖于温度,而是受到量子涨落驱动的显著影响,这导致了诸如临界慢化、临界放大和临界波动等一些非常独特的现象,我想这个突变行为不是物理温度的驱动,个人觉得必然有着一种意念的驱动,当然,心物波动的两者也是相互转化的和互相驱动的。对量子相变和量子临界现象的研究不仅对理论物理学的进步至关重要,而且具有深远的应用意义。它们不仅揭示了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复杂行为,增进了我们对自然法则的理解,还为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此次我们将在2024连州摄影节的“量子千变”展览以虚实相间相互转换变化的多媒体裸眼3D展演、mapping建筑投影为主,非常符合量子临界状态下的心物感应的异动行为。

    量子千变万化也将引发平行世界的千变万化,这个世界是虚拟的,是能量、意念、灵魂超越光速的变化,引发平行世界物质的牵扯、千万的变化千万的宿命。纠缠态粒子纠缠的速度和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远超过光速。相隔万里的空间上的距离是不存在的。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细节丰富全息的相片,全息相片又是一个个碎片,每个碎片又能看到整体的世界,如一花一世界一样,不可能因为碎化而让两个粒子分离,它们也是一个整体。一切事物相互关联,一生万物而千变,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

    马斯克说:“我们的世界只有亿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真实的,我们生活在虚拟的世界的可能性很大”。怎么来理解马斯克的这个观点,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可能是造物主的游戏世界,也可能说我们的万物是由原子组成,就如像素或体素一样,我们都是虚实临时组合的物质或量子,具有千变特征。另外一个科学发现“双缝干涉实验”也正在论证着这个神奇的现象,观察者的存在可以改变物质的存在方式(当然有新的理论也在论证这一发现的争议性),可见量子与意念有着特殊的同性关系。“水知道答案”的实验也早已证明了心物的关系,心物虚实感应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二

    量子千变——公共影像展

    艺术家及作品简介详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t90rhFPSxGYSncAPLkSjw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