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摄影家协会、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将于2019年12月8日-12日在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广电中心举办。影像艺术节期间有优秀影像艺术作品展映、“金拴马桩奖”作品终评会、影像艺术教育论坛、名师工作坊、学术讲座和颁奖典礼等六个单元的多场活动先后开展。
优秀影像艺术作品展映
“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映单元,这里集中展示的包括影视、动画、摄影、新媒体四大类优秀作品。也有部分往届活动获奖及优秀作品100余件、本届主竞赛单元入围作品100余件。
时间:2019年12月9-12月12日
对象:全院师生
地点:二号教学楼NCIAC影像艺术馆
“金拴马桩奖”作品终评会
时间:2019年12月10日9:00-18:00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二号教学楼NCIAC影像艺术馆
影像艺术教育论坛
影像力·致未来:2019影像艺术教育论坛
主论坛
地点:西部美术馆A馆
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上午9:00-11:30
主持:史纲
开幕致辞:郭线庐
主题发言嘉宾:黄心渊、中里和人、 Thomas Leeser、
宿志刚、张阿利、张海涛
主题阐述:未来将是全媒介的时代,各种跨媒体、融媒体、浸媒体等等尽现,体现出媒介赋予人类强大的活性与生存力,而影像,作为核心内容渗透到各种媒介之中。在未来,会出现更加符合跨行业需求发展的复合型、跨界型影像艺术人才,而作为他们领路人的教师,在未来影像教育工作中,任重而道远。本次国际论坛将围绕影像教育的诸多可能性,从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展开研讨。促进协同创新力量,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影像艺术教育的发展迈出崭新的学术脚步。
分论坛
摄影单元主题:
摄影作为一种教育
地点:二号教学楼一楼会议室
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下午14:00-15:30
论坛主持:董钧
学术主持:王川
发言嘉宾:刘铮、首藤干夫、宋群、张辉、陈华等
主题阐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开设摄影专业的大学共有95所。如果说摄影教育更多是在促进摄影创作的独立性、摄影观看的系统化、以及立足于摄影市场多维度人才需求的话,那么当下要创意不要创作,要设计不要本体的高校教育环境所孕育的精英化意识与学生对于当代艺术的幻想,联合制造了中国摄影教育的窘境。如何破局,艺术院校摄影专业本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它又与各大摄影艺术中心日渐兴起的摄影培训班、工作坊、游学项目区别为何?
新媒体单元主题:
重思教育——新媒体艺术作为突破边界的手段
地点:二号教学楼一楼会议室
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下午16:00-17:30
论坛主持:许洋洋
学术主持:张海涛
发言嘉宾:张歌东、费俊、王檬檬、郑乐等
主题阐述: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比起物质本身,它更加注重过程。那些曾经陌生的种种材料、技术、传播方式、以及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与质疑,正在成为新一代创作者和策展人眼中的常态。在教育领域中,我们也正试图将传统的艺术形态与新媒体艺术样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甚至将其中所体会到的落差视为一种巨大的挑战,这是反思创作和重新规划展览实践的契机,也是打破即有疆界的愿望。新媒体艺术建构了一个新的历史,或许,它只是动摇了我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然而它正裹挟着复杂的碎片,依托当下的流通方式扑面而来。无论接纳与否,艺术教育必须面对这样一片新的领域,尝试着在不同语言、介质、实践活动之间搭建桥梁并建构系统。而这一切,都印证着艺术教育与新科技革命紧密相连的当代处境。
动画单元主题:
动画教育与教学文化
地点:二号教学楼NCIAC影像艺术馆
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下午14:00-15:30
论坛主持:邓强
学术主持:薛峰
发言嘉宾:王亦飞、周宗凯、黄向东、余春娜等
主题阐述:教学文化是一种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是教学实践得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营造了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学情境中时代变迁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传承、改造或创新了其特有的文化。
本论坛单元邀约国内动画教育专家进行对谈,从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方面探讨中国动画教育中教学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期促进动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影视单元主题:
新时代下影视教育的创新与反思
地点:二号教学楼NCIAC影像艺术馆
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下午16:00-17:30
论坛主持:邓宇燕
学术主持:刘智海
发言嘉宾:侯咏、吴向阳、刘磊、巩杰、南华、吴建莹、雷桐、朱沙文等
主题阐述: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变化,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影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向下一代演进,都为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可能性。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同时也多方面改变着影像艺术的最终呈现方式,塑造着新的观影形态。而这些新技术的改变,也必定会给影视教学提出一系列的新的问题。时代在发生巨变,技术正不断革新,但学科成果仍需沉淀和积累。新时代提供了发展新契机,我们应该关注当下、面向自身、找准定位,建设富有特色的影视学科。
名师工作坊
1、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坊:
《游戏·活力》
主讲人:Thomas Lesser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系主任、跨学科领域艺术研究学院系主任)
时间:2019年12月9日-10日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二号教学楼710室
内容:工作坊运用体验设计与美学游戏的方法对用户体验进行调查,并寻找生产互动媒体的系统和方法。工作坊将探索概念、叙事与界面如何共同构成参与性的体验。此次活动将会扩充对交互性的传统观念,展示从观念到功能的转变过程。工作坊将会研究新科技,建筑,以及自然空间,身体,能动性与表演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创造性学习和研究可以运用哪些跨界的方法,这些方法又如何扩充人们对科技,交流以及艺术创作的认知。
2、摄影工作坊:
《关于对你而言的摄影》
主讲人:
中里和人
(日本东京造型大学设计学科摄影专业教授、研究生导师)
首藤干夫
(日本东京造型大学设计学科摄影专业副教授)
时间:2019年12月10日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二号教学楼813室
内容:因为一直以来“自由地拍照”是东京造型大学教给学生们很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说拍摄的主题本身想要由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关心什么,想要拍什么。两位老师通过对学生照片的讲评启发进一步的深入创作。
3、影视摄影与制作工作坊:
《电影的眼睛:故事与视觉影像》
主讲人:侯咏
(知名电影摄影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时间:2019年12月10日
西安美术学院二号教学楼704室
内容: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故事?表演?还是画面呢?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本身,而不是它们所携带的内容,应该成为研究的焦点一“媒介即讯息”。1895年电影发明的标志是《工厂大门》:没有故事和表演,也没有追逐,只有“活动影像”——motion picture,这也是电影的另一个名字。用麦克卢汉的理论,电影的发明,让人类得到了加强版的视觉,电影是眼睛的延伸。因此,摄影机就是电影的眼睛,它不仅在胶片上记录影像的机械齿轮和光学镜片,还是艺术性的工具——正如画家的画笔,雕塑家的凿子一样。它是将戏剧性的故事固定在胶片上的工具——让全世界观众在黑暗的影院中都能看到电影,获得感动和娱乐。
学术讲座
1、学院大讲堂:《媒介与材料》
主讲人:Alison Saar
(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
时间:2019年12月9日19:00-21:00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一号教学楼一楼学术报告厅
2、讲座:《前行与回归:摄影媒介再认知》
主讲人:王川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时间:2019年12月11日8:00-12:00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二号教学楼813室
3、讲座:《新文献摄影与摄影出版》
主讲人:刘铮
(著名艺术家)
时间:2019年12月12日8:00-12:00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二号教学楼813室
颁奖典礼
时间:2019年12月12日14:30-17:00
地点:西安广电中心石榴花剧场
第七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评委亮相【终评】
2019年第七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截止11月5日,累计征集到国内外各高校影视、动画、摄影、新媒体四大类共2000余件作品,分别来自150多所高校及机构单位。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日本东京造型大学、美国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香港浸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大学等几十所知名院校都有作品参与,将经过初评、终评两个环节产生最终的各奖项。
金栓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是中国大学生首个泛影像大赛,所请评委均为业内专家,学术性、专业性、开放性兼容并蓄,打破传统评审与专业边界界限。在学生竞赛基础上每年常设特邀展映单元,邀请国内外最重要的艺术家、导演以主题性推出学术展映,带动学生观看具有当代性的优秀作品,提高美学思想。
本次评审邀请摄影类、新媒体类、影视类、动画类四个单元共24位评委,24位评委将分成两级:12位初评委和12位终评委。所有作品将经过初审与终审两个阶段:初审阶段由初评委员会从所有参赛作品中选取提名作品,提交终评委评奖。第二阶段终审由大赛终审团评出“银拴马桩奖”,包括摄影、新媒体、影视、动画四大类。最后“金拴马桩奖”、“吴天明奖学金”、及“法思特别奖”由终评委员会现场从“银拴马桩奖”中产生。
2019 第七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
终评委成员
(评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摄影单元
▲刘铮
艺术家
1991年起任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七年,后从事自由艺术创作。主要作品有《国人》《三界》《四美图》《惊梦》《自拍》等。曾于1996年创办《新摄影》杂志、在国内推广观念摄影。1998年,创办东方影像摄影艺术机构。2014年,成立“蝴蝶效应”摄影艺术机构,开始在国内倡导新文献摄影,同时实施《中国当代摄影图录》出版项目,该项目以图录的形式呈现中国当代摄影家个体创作案例,目前已推出60册。此外,他个人最新的大型摄影艺术项目《中土之国》正在进行中,这是一个文献性、艺术性与观念性相结合的尝试,计划耗时10年完成,最终以12册摄影集呈现。
▲王川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未来图像实验室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MAVA研究生班,获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学术观点:摄影的本质是选择。我们依靠照相机从纷繁凌乱的现实中提取我们思维的映射,作为结果的照片因选择的不同而被附上千差万别的个人烙印。创作观点:我一直坚信创作是中央美院教师的立身之本,没有个人创作和研究作为基础教学无从谈起。近年来的摄影创作经历了从美学主导转向了把摄影作为视觉媒介,在信息和语言层面进行探索的过程,近期又重新开始涉及绘画。
▲中里和人
东京造形大学造形学部设计学科摄影专业教授
1979年毕业于法政大学文学部地理专业。 从2000年开始关注街道和人的交流,在多地举办包含场所搭建的摄影工作坊。其中包括东京向岛的长屋、青梅的工厂、冲绳那霸的市场、山梨富士吉田的仓库,土耳其卡帕多奇亚洞穴、2012年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等地。出版写真集《湾岸原野》(六兴出版)、《小屋の肖像(小屋的肖像)》(MEDIA FACTORY)、《キリコの街(基里科的街道)》(明智出版社)、《路地(小巷)》(清流出版)、《东亰(东亰)》(木土水)、《R》(冬青社)、《ULTRA》(日本相机社)等。合著《夜旅》(河出书房新社,文/中野纯)、《こやたちのひとりごと(小屋们的喃喃自语)》(BILLIKEN出版,文/谷川俊太郎),《SELF BUILD》(交通新闻社,文/石山修武)等。曾获2003年第15届照片学会奖,2006年相模原摄影新人鼓励奖。
新媒体单元
▲Alison Saar
美国当代艺术家
艾莉森·萨尔是一位来自美国加州的雕塑家,综合媒介以及装置艺术家。萨尔于南加州奥蒂斯艺术设计学院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和琼·米切尔基金会奖。她的作品曾在惠特尼双年展中展出,被MOMA, 大都会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以及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艾莉森·萨尔的综合媒介作品使用现成品进行创作,对文化、社会身份与历史进行反思,主要关注非洲人的离散情况以及女性黑人的身份讨论。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方向教授
某集体交互媒体首席创意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他以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空间的共同构建的混合空间。他的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张海涛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艺术档案网主编、天津美术学院硕导、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至今在国内外已策划近百场学术展览。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2009—2017年先后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元典美术馆副馆长、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荔空间策展人、NO!SPACE艺术总监。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人;首届圈子艺术青年奖评委;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评委。2012年出版个人著作《未来艺术档案》。近年策划:2019艺术合肥“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2019年“人机合一”人机艺术计划Ⅱ;“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艺术郑州·2016当代艺术展;2015北京798艺术节:新民间转换等。
影视单元
▲侯咏
导演、摄影指导,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摄影指导,上海戏剧学院教授。1983年,首次担任摄影师拍摄影片《九月》,从而正式开始电影摄影师生涯。1984年拍摄西安电影制片厂影片《盗马贼》。1985年,担任传记影片《孙中山(上下)》的摄影师,并凭借该片首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之后,又因在影片《晚钟》、《鸦片战争》、《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摄影造诣,相继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是中国唯一四次获得该奖项的电影人。作为摄影师还拍摄了《一个都不能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夜色撩人》、《我心雀跃》、《泡芙小姐》等影片。1991年开始从事导演创作,执导影片《天出血》。2004年,独立执导剧情片《茉莉花开》,该片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执导历史剧《卧薪尝胆》,该剧获得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执导体育题材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执导年代剧《闯关东中篇》。2012年,执导年代悬疑剧《愤怒的摄影师》。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戏剧影视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部长、特聘教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十届国家督学。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奖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评委。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院长助理。
▲刘智海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导演
IDF西湖国际纪录片节执行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纪录片协会理事长。在纪录片、剧情片方面从事导演、策划以及教学研究,并致力于推动独立电影的主流化、学术化、教育化创作与发展,为艺术电影提供国际平台与创作力量。主要作品有:导演剧情片《黑人》90mm、剧情片《孩子》90mm;四集系列纪录片《赤子五洲》、六集系列纪录片《嘉定 800年》等。
动画单元
▲王亦飞
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院长
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影视动画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先后参与创建多媒体专业、动画专业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作品屡获国内外多项奖项,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两获辽宁省展金奖;论文、教材、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学术成果显著。现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综合画种艺委会常务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辽宁省戏剧影视学专业教指委委员;辽宁省动画专业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主任。
▲张歌东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影视制作技术、虚拟现实与影视艺术、网络视频节目。自1992年即开始从事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2003年编著的《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影视非线性编辑》是国内最早研究电影特效和数字影视制作的专著。曾完成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影艺术的影响》、《电影特技研究》,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比较》课题组成员。曾先后担任动画、剪辑教研室主任、美术系主任。2008年创办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艺术硕士电视制作方向,担任学科召集人和研究生导师。曾经长期担任学术硕士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导师。现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摄影摄像专业委员会理事。
▲周宗凯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教学成果“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品 《南京》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重大主题创作完成作品《三江源礼赞》并参加文旅部等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及“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油画《可可西里的红灯》在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当中获进京。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文化与科技创新项目——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及开发运用工程。《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及开发运用工程》研究报告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持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获两次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